由於彭城之戰,使得漢軍失勢,楚漢雙方對立,但是戰場在楚國,因此楚國忙於打掃戰場,至於劉邦則是忙於收編殘部,此時天下相對安穩。
但是兩個主要人物安定,不代表中原大地真的平靜,總有那麽幾個人想搞點事情,就在劉邦駐扎滎陽的時候,魏豹則是變得有些不安分。
事情還要從項羽兵敗劉邦的時候說起,在這之前,張良已經前往魏國國都,說服魏豹投降,當時魏豹也同意了,覺得劉邦是個長者,今又集結幾十萬漢軍,攻打楚國,可謂是勢在必得,投靠他的門下絕對不虧。
但魏豹萬萬沒有想到,劉邦竟然敗了,而且敗得那麽徹底,若不是韓信手下有一二十萬漢軍,這下劉邦可就真的一無所有了。
這裡說下為什麽韓信未能前來支援彭城,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項羽的兵實在太快了,韓信還沒有反應過來,漢軍就已經敗北了,因此韓信隻得繼續北進,劉邦也是傳信讓他勿要擔心南方戰事,隻管北進即可。
閑言少敘,魏豹壓在劉邦身上的注崩盤了,私下就開始反思,這到底是什麽原因,早知道就應該學習殷王,開始就服從霸王命令。
恰巧有一件事情發生,使得魏豹徹底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魏豹的嶽母魏媼向來喜歡陰陽鬼神之說,見到魏豹夫人容貌秀麗,便覺得是大富大貴之人。
於是便請許負到府上為魏豹夫人算命,許負不知何許人也,但是魏豹夫人那就厲害了,乃是薄姬,說得再詳細一點,她便是漢文帝劉恆的老母親。
當時魏豹的妻妾也多,許負自然也不嫌麻煩,挨個相面,不過都是資質平平,最後看到薄姬的時候,心下大驚。
覺得薄姬絕不是一般人,對薄姬相面也非常仔細,經過半天的琢磨,許負得出來一個結論,那就是她的兒子未來定是天子。
這個事情被魏豹聽說,心中大喜,細細想來,自己老婆的兒子能當天子,我自然是父親,那我豈不是創業龍了,完全可以和周武始皇齊名啊。
當下便重賞許負,然而許負看了魏豹的面相,只是皺眉,見到魏豹這麽高興,許負也不好意思拆竄,有些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麽簡單,你老婆的兒子未必就是你的。
魏豹聽說許負的相面之後,覺得此事或許有可能,畢竟在安邑這塊佔領了十幾座城池,為什麽要投降漢王呢?其實楚王也一樣,我身為西魏王完全也不用投降他,不如自己單乾罷了,但是就目前這個局勢來看。
魏豹覺得,單乾有風險,因此先假裝和楚王和好,然後與漢王決斷,最後楚漢兩敗俱傷,我從中殺出,與其三分天下,豈不美哉,正好應了許負的創業龍之說。
於是乎,許負相面不久,魏豹便寫了兩封書信,一封是向楚王示好的書信,一封是向漢王決裂的書信。
項羽接到書信倒也沒有什麽,而劉邦接到書信之後,心中大驚,如今滎陽地方不大,魏豹若是反了,聯和霸王從後方偷襲,我這老家都沒有了。
當下便召集諸將商議該如何是好,陸言張良各列左右,蕭何依舊在櫟陽整理軍糧物資,後方這塊,蕭何絕對是天才。
滎陽縣府中,劉邦面色憂慮,“如今西魏王送來書信,意思很明顯,欲與本王決裂!此事若成功,他魏豹從函谷關截斷我軍糧食,漢軍危矣。”
陸言見狀,當即起身說道:“兄長,依子玉來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待到重言將上郡平定,如此魏豹便不足為慮。”
“現下項羽雖然沒有動靜,朕覺得過不了多久,那項羽豎子定然會前來攻打滎陽,怕是韓信兵未到,魏豹便從後方切斷了糧道。”劉邦頗為無奈的說道。
旁邊的酈食其見狀,當即躬身行禮道:“啟稟大王,此事不需王上費心,老夫願前往說服魏豹再次降漢。”
張良聞言,連忙擺手,“先生莫要如此,今時不同往日,當初漢王招納諸侯,集結諸多兵力,因此魏豹投降於漢,今漢敗於彭城,天下失勢,魏豹定然不肯納先生之言,還請先生莫要苦走一遭。”
“非也,魏豹乃是反覆之人,老夫此去,陳說利弊,定然能夠讓他再次歸漢!”酈食其很是自信的說道。
張良欲要反駁,陸言當即打斷道:“先生,這次不成,還請代我回臨淄,將家妻接來如何?”
大殿之中,諸將竟被陸言此話逗笑,“侯爺當真不同於他人,這般嚴峻形勢,竟說出如此玩笑之話,不過朕卻覺得有點意思。”劉邦淡然的說道。
酈食其當即答應陸言的事情,也不說自己的條件,便匆忙趕往魏國安邑,魏豹聽說酈生前來,自然是好生款待。
高陽酒徒的名號也不是吹出來的,客廳之中, 酈生與魏豹敘禮,周叔等人亦在殿上,“酈生前來,莫不是說我降漢?”魏豹心直口快的說道。
酈生稍微抿口溫茶,“非也,我只是來勸大王莫做反覆小人之事,今楚雖得勢,但其地並未有所增加,而漢雖失勢,然其地並未有所減少,細細想來,大事並未定也。”
“大王得魏地諸座城池,被封為西魏王,乃是有德有勢之人,今日投漢,明日投楚,豈不是失信於天下,若是這般,漢得天下必絕大王,楚得天下必薄大王!”
旁邊的周叔見狀,當即出列說道:“我聽聞漢王入得彭城之後,置酒高歌,並無防備之意,因而使得項羽有機可乘,可見漢王非長者也!”
“此言差矣,漢王這般,只是為了款待將士,另外諸多邊防皆布置完畢,此戰失利,乃是霸王兵精且快,漢王並多且雜,不宜移動作戰罷了。”酈生緩緩的說道,很明顯再為劉邦強行洗白。
周叔聽罷,甩袖歸列,魏豹當即起身為酈生斟滿溫茶,有些慨然的說道:“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今漢王謾侮人,罵詈諸侯群臣如奴耳,吾不忍複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