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駕崩四日之後,於未央宮舉行喪禮,由叔孫通住持禮儀,葬於長陵,劉盈即帝位,率領群臣前往太上皇廟祭祀。
百官隨行左右,劉盈遂先開口道:“今朕即帝位,乃承父業,繼大漢江山,先帝崩,當以何號之?諸位且議。”
陸言在旁,隨即出列道:“啟稟陛下,帝起於微末,撥亂世之正,平定天下,四海臣服,當為漢太祖,功最高。”
“老師所言有理,上諡號高皇帝,廟號為太祖,當建廟全國,四時供奉,不得有誤,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劉盈很是認真地說道。
“陛下英明,當為萬世楷模,吾等無異議。”百官當即跪拜道。
長安諸事既定,這時陳平帶著樊噲也從薊城趕了回來,聽聞劉邦駕崩,心中又驚又喜,還好沒有在燕地處決樊噲,否則以呂媭的性子,肯定會來找自己算帳。
陸言見樊噲回到長安,並無謀反的意思,便上書劉盈,乞求饒過樊噲,劉盈為人宅心仁厚,又加上樊噲是自己的姨父,便水順推舟,做個人情,將樊噲免罪。
蕭何曾經答應陸言使其女兒與皇家聯姻,但今劉邦駕崩,蕭何便將此事唐突過去,今陸言為輔政公,知朝堂后宮皆是虎穴,便無心使自己女兒入火海。
如今陸言身份尊貴,依舊在學宮內處理事情,哪知道這個時候嬴衛卻從外面跑了進來,使得陸言有些摸不著頭腦。
嬴衛這小子雖然在長安學宮,但並無任何官職,只是陪在陸婉兒身邊,今年紀已然十七八歲,“衛兒,面色這般難堪,莫非是誰欺負你了?”
“子玉舅舅,我娘前些時候身體疲倦,今竟臥床不起,不知何故,還請舅舅前往。”嬴衛很是著急地說道。
陸言聽罷,心中頗為憂慮,當即與嬴衛趕往學宮後院,此時張文兒、陸元、陸芸皆在,而床榻上的陸婉兒卻面色慘淡。
子玉從外面趕來,見到婉兒如此,直接跪在床榻,“婉兒姐,昨日尚可行走,為何今日卻成這般,子玉久不來看,心中甚是慚愧矣。”
陸婉兒強撐著身體,欲要扶起陸言,“還請容我叫聲少爺,今少爺乃是平南王兼輔政公,何如於婦人行禮,快快起來。”
“今在家中,當如此,婉兒姐莫要拘束禮節,只是現在病情如何?醫師可來看過?”陸言有些語無倫次地說道。
陸婉兒當即擺手,“醫師昨日前來,與我號脈,言我病入肺腑,時日無多,如今我最放心不下的還是衛兒啊,他年紀尚小,又為娶妻,日後當若何也?”
陸言直接握住陸婉兒的雙手,“玉婉姐,你放心,衛兒日後絕對無事,子玉定當好生看待,使其躬身守禮,不惹是生非。”
“如此最好,少爺自年幼便識大體,今看到少爺這般,就算死後也對得起老夫人了。”陸婉兒有些吃力地說道。
陸言不忍見其如此,便緩緩攙扶著使陸婉兒躺下,“芸兒、元兒,與衛兒好生看望姑母,我有話與你母親說。”
言罷,當即與張文兒走出屋內,“子玉,難道還有什麽安排嗎?”
“是也,今朝中某之權利最高,正所謂權高者,群起攻之,某受死無礙,然汝等無辜,今婉兒姐時日無多,待料理完其喪事後,我便上書,使你回臨淄,若子玉有幸,能過四十,便辭官返鄉,如子房兄長一般。”陸言很是直接地說道。
張文兒素來不懂朝政,今聽陸言話語之間,似乎有些哀愁,便勸慰道:“子玉何不與吾等同歸故裡,免得惹禍上身。”
陸言連忙擺手,“某不能故鄉,某若歸鄉,定會被朝中非議,進而說我謀反,待時恐怕吾等皆要喪命,今你先帶走芸兒和元兒,剩下的事情我自會處理,另外若聽聞某之不幸,便帶著他們前往匈奴暫避鋒芒。”
張文兒見狀躊躇不語,良久才說道:“僅有此法?”
“僅有此法,況且某自前年便覺得身子虛乏,可見命難長久,古今往來,哪有幾十年容貌未變者,今儀容不變,定以壽命替之。”陸言緩緩說道。
“子玉莫要亂說,儀容與壽命有何關聯,皆是心中作祟罷了。”張文兒淡然地說道。
就在兩人談話間,嬴衛直接從房內跑了出來,“子玉舅舅,我娘她,她氣息無了。”
“這,怎麽可能!”陸言有些不信地跑向屋內,陸婉兒面色和藹,去的很安詳,想來也無任何地遺憾了。
“古人命短,何至於此啊!”陸言附在榻上大哭不止,久久不能平複。
劉盈在殿上久不見陸言上朝,心中略顯疑惑,遂詢問百官,陳平這才出列道:“啟稟陛下,輔政公親人去世,故而未就朝。”
“老師家中有人喪亡?朕竟不知,當真失禮也,速備常服,朕欲親往視之。”劉盈很是擔憂地說道。
而此時學宮後院已經具備喪禮,陸言聽聞劉盈前來,當即身穿素服前去接待,面色略顯疲憊。
劉盈見狀,親自將陸言扶起,“老師辛苦了,不知喪者可是朕之姑母?”
“承蒙陛下厚愛,正是嬴衛之母,子玉之姊。”陸言略顯鎮定地說道。
身為皇帝,本不應為平民治喪服禮,然劉盈竟親自躬身而拜,陸言在旁立即向前扶住劉盈。
“陛下不可多禮也。”劉盈聞言,方才退到一旁。
陸言親自備茶遞與劉盈,“今姑母新喪,老師可有安排?”
“啟稟陛下,吾姊乃臨淄人士,今喪於長安,臣想請其歸臨淄陸氏祠堂,另外吾妻與兩子皆回故鄉守本家祠堂,不知陛下以為如何?”陸言面色憂愁地說道。
劉盈沉吟不語,許久方才說道:“朕記得當初先帝曾與老師有言,結兩家之好,今若歸家,婚姻當如何?”
“先帝諸子,與芸兒年紀相仿者,唯代王劉恆,陛下若不棄,可將小女送往代地為妾,臣感激不盡。”陸言若有所思地說道。
想來當初劉恆與陸芸同在學宮,友誼頗深,劉盈見陸言提出,亦是覺得妥善,便隨口應下,“既然如此,先讓陸芸歸鄉,待到十四再前往代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