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不是漢獻帝》第225章 如意算盤
漫天要價,落地還錢。討價還價這種事放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這回三路諸侯與朝廷的談判,作為使者的諸葛亮、顧雍、審配便向朝廷提出了非分的要求。不過作為朝廷代表的郭嘉並不為所動,你開你的價,我不答應就是,沒必要為此生氣。

 不過劉協就沒有郭嘉的好涵養了,在看到三家諸侯開出的條件以後,劉協被氣樂了。若不是自己堅持百姓為重,孫權、劉備、袁熙這三家還不知道這時候被自己給吊打成什麽樣呢,現在倒好,竟敢跑來自己這裡嘚瑟,看他們開出的條件,仿佛他們已經是勝利者了。

 “奉孝,你怎麽看?”劉協隨手丟掉手裡的報告,問郭嘉道。

 “聖上何必動怒,這不過是諸葛亮等人的一種策略,朝廷不答應便是。”郭嘉不慌不忙的答道。

 “我當然知道這點,我是問你對此條件有何看法?”

 “這種條件恐怕就是諸葛亮他們自己都不認為會被朝廷接受,聖上何必對此耿耿於懷。依臣之見,不必理會。”

 “……好吧,你既然不肯說,那我也不勉強你。”

 “多謝聖上,還請聖上告知朝廷的底線,這樣臣才好去與諸葛亮等人談判。”

 “……只要不吃虧,怎麽談是你的事。”劉協想了想,給了郭嘉一個模糊的答案。郭嘉對此倒是挺滿意。

 ……

 話分兩頭,回到驛館的諸葛亮等人此時也正聚在一起討論今日與郭嘉的第一次見面。今日是雙方正式談判的頭一天,肯定是談不出什麽結果。而諸葛亮等人之所以會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只不過是為了試探一下朝廷的底細,朝廷不答應是必然,答應了才會叫人心生疑慮,懷疑朝廷同意此次談判的真正意圖。

 說是討論,實際上也討論不出什麽結果。諸葛亮、顧雍、審配分別代表三方勢力,若不是朝廷此時勢大,三家早就開打,哪還會坐在一塊商量對付朝廷的辦法。而且即便是此時的對手一致,各自的目標也有所不同。

 審配的目的是維持現狀,以壺關為界,壺關以東歸屬袁熙,而顧雍的目的則是確保江東的完整,若是能夠拿下廣陵、廬江二地,這便算是意外之喜。孫權很有自知之明,不似河北那樣光想好事,孫權知道,這回不出血恐怕難以讓朝廷罷兵。不過眼下審配所代表的河北明顯在吸引朝廷的仇恨,作為使者的顧雍自然沒有必要過早將江東的底線告知他人。無有對比就體現不出江東的誠意,有河北這個強硬分子作為比較,朝廷也能更容易接受江東的條件。

 而諸葛亮此時所想已經不僅僅是與朝廷暫止兵戈這個問題了,他此行來長安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讓朝廷承認劉備在荊南的合法地位,只要朝廷承認,劉備對南方的蠶食就師出有名。為了讓朝廷承認,在諸葛亮離開荊南前,劉備甚至表示願意為朝廷永鎮南方。不過諸葛亮對此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誰都不是傻子!即便劉協一時犯了糊塗,他身邊的那些人精也不可能放任劉備在南方休養生息的做大。所以諸葛亮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朝廷承認劉備對荊南的合法佔有即可,至於以後的事情,那就只能等到以後再說了。

 三家諸侯,各懷不同目的,能商量出個結果才怪。不過由於朝廷這個當前最大的敵人存在,三家都沒有撕破臉,就仿佛三隻渾身尖刺的刺蝟,為了取暖小心靠近,又擔心會被“同伴”刺傷。

 諸葛亮等人在驛館的一舉一動,自然躲不過朝廷耳目的監視。這裡是長安,是天眼的大本營,對於外來人口,尤其是像諸葛亮等人這樣帶著明顯標識的監視,自然要做到滴水不漏,哪怕是上個茅房,都會有幾雙眼睛在暗中盯著。

 第一日的談判就這樣沒有任何成果的過去,而在第二次談判的時候,談判雙方開始了真正的交鋒。頭一回是諸葛亮等人出招,這一回自然就輪到郭嘉了。

 相比起諸葛亮等人提出的不切實際的條件,郭嘉拿出的條件顯得更符合實際。可諸葛亮等人的目的並不是想要與朝廷化乾戈為玉帛,因為他們知道,朝廷是不可能容忍大漢江山被人割據一方的,此時的妥協只是為了拖延時間。既然如此,那為何又要舍棄自身的利益,除非是為了達到目的,否則任何利益都不能被允許輕易舍棄。

 諸葛亮等人頭回提出的條件是要求朝廷承認他們三家對大漢的割據,承認大漢的宗主國地位,但大漢無有對其治下干涉的權利,三大諸侯屬於聽調不聽宣的特殊存在。這種條件大漢怎麽可能答應!

 而郭嘉拿出的條件則是拋開了明確雙方關系這一環節,直接對雙方通商以及人員往來等等方面做了更加詳細的說明。只是朝廷勢大,三家諸侯無人可以獨立抗衡。尤其是如今朝廷治下的百姓生活明顯要優於三家諸侯治下,一旦放開人員往來的限制,很有可能三家諸侯就要面臨治下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

 趨吉避凶本就是人之常情,覺悟高到寧願吃苦受罪都要留下的人終歸是少數,而且都是大漢子民,這中間壓根就不存在誰是叛徒這個問題。在你這裡生活過得不好,還不許我去別的地方討生活?扯淡!

 郭嘉的條件看似無害,實際上卻是包藏禍心,雙方加強通商的確可以給三家諸侯帶來利益,可放開人員往來的提議,那就是在挖三家諸侯的牆角。

 第二次談判不歡而散,緊接著便是第三次談判,而這次談判不過是前兩次的延續,依舊沒有談出什麽結果。為了給雙方留下重新考慮的時間,郭嘉提議暫緩幾日再開始第四次談判,諸葛亮等人對此並無異議。

 談判暫時中止,諸葛亮等人也沒有閑著,各自拜訪長安城中說話有些份量的權貴,希望可以從這些權貴的口中知道一些對我們來說有用的消息。只是可惜禮物送出去不少,可真正有用的消息卻一點都沒探聽到。尤其是諸葛亮等人所提的請求,那些被拜訪的人是直接搖頭,當場拒絕。不過拒絕歸拒絕,該收的禮物倒是收的很痛快。諸葛亮等人不知道,這些權貴之所以敢放心大膽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的收禮物,那是因為事先劉協已經跟他們打過招呼,到時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的結果。

 在權貴那裡的連連碰壁,讓諸葛亮的心情有些糟糕,這一日從楊彪府上出來,諸葛亮沒有立刻返回驛館,而是帶著隨從在長安城裡閑逛,想要借此散散心,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來看待這次的談判。

 走著走著,便到了午時,眼看著到了飯點,諸葛亮也沒回驛館的打算,帶著隨從就近找了家飯館,打算用罷了飯後再回。

 隨便點了一些酒食,諸葛亮坐在靠窗的一張桌旁等著酒菜上來,耳邊就無意中聽到了一個消息。這裡就是一家普通的飯館,三教九流什麽樣的人都有,與諸葛亮鄰桌的就是兩個匠人。如今在大漢,士農工商之間的界定已經變得模糊,不是說你做了商人就一輩子只能做商人,若是想要改行做農夫,那只需要到官府報備,得到許可以後便可以改行。

 與諸葛亮鄰桌的二人應該以前就是農夫,只不過後來改行做了匠人,這才留在城中居住。二人談論的當然不可能是國家大事,說的只是家長裡短,其中就談到了最近城裡的糧價有不小的上漲。雖然這點漲幅並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日常所需,不過也因此讓其中一人想要攢錢購買一兩件奢侈品的時間推遲了。

 諸葛亮一開始並沒有把這件事往心裡去,涼州前段時間鬧了蝗災,糧食漲價也在情理之中,只是鄰桌兩個人之後的談話卻叫諸葛亮上了心。

 “兄弟,依我看,糧食漲價只能說明一件事。”

 “哥哥,你知道內幕?”

 “哼哼,哥哥我三舅的二表姑的大舅哥的鄰居家的六小子在衙門裡當差,據他說,最近朝廷正在籌集糧草運往兗州。”

 “兗州?那裡好像挨著河北,不會是又要打仗了吧?不可能吧?不是聽說河北這次也派人來跟朝廷求和了嗎?”

 “哼?求和?他們也配!我聽小六說了,談判只是什麽緩,緩什麽之計來著。只要等糧草一到,朝廷大軍就會殺到河北,把那個河北的袁熙給拿回京師開刀問斬。”

 “是嗎?這樣也好,遲早都是要打的,越早打越能多過幾天太平日子。”

 “可不是嘛,你說那個河北的袁熙也是傻,明知道不是朝廷的對手還是死扛,這不是找死了嘛。”

 “對對,哥哥說的是。對了哥哥,一會城南好像有人招工,咱們不如一起去試試?”

 “我勸你最好別去,去了也是白費力氣,我聽小六說了,城南招的是運糧民夫,咱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全家就指著咱們,這要是一離開就是幾個月甚至年把,你讓家裡的那些人怎麽過?”

 之後哥倆的談論就不值得諸葛亮去關注了,但哥倆方才提到的緩兵之計,卻讓諸葛亮有些上心。聰明人最大的優點是想得多,而最大的缺點,也是想得多。有時候明明簡單的一件事,聰明人一想就複雜了。而有時本來就複雜的一件事,被聰明人一想,就變得更加複雜。

 朝廷在用緩兵之計麻痹各路諸侯,這本就是兩個升鬥小民的閑侃,壓根就不值得去理會。單是這個消息是來自那個七拐八彎的親戚,就可以明白這個消息有多不靠譜。可凡事就怕細想,聯想到朝廷對待此次談判的態度,諸葛亮越想越覺得像是那麽回事。

 匆匆吃過了午飯,諸葛亮帶著隨從去了城南。方才鄰桌那兩個人不是說城南正在召集民夫嗎?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真假。等到了城南,因為此時還是飯點,聚集在此的人並不是很多,但諸葛亮的確看到了一個召集民夫的告示,旁邊還有人坐在那裡負責登記。

 諸葛亮自然不可能自己跑去應征,但人長一張嘴除了用來吃飯外,還要用來說話。坐在那裡負責登記的人也是閑的,對諸葛亮的詢問倒也沒有隱患,承認的確是在召集民夫前往徐州送糧。

 雖然送糧的目的地有所不同,但諸葛亮已經無心計較了。對於朝廷的緩兵之計,諸葛亮越想越覺得是真的。河北袁熙,可說是此次談判的重要籌碼,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也只有河北尚有令朝廷忌憚的實力,一旦讓朝廷先解決了河北,那僅憑江東以及荊南,萬難抵擋朝廷大軍的南下,確保河北的存在,就是在確保自家的安全。

 回到驛館的諸葛亮立刻將顧雍與審配請到了自己所居的西院,將自己方才在城中發現的情況告知了二人。審配、顧雍聞聽之後都是臉色微變,二人與諸葛亮相處了一段時間,對諸葛亮的性情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諸葛亮並不是喜歡無的放矢的妄言之人。既然他說朝廷有可能在行緩兵之計,那就很有可能真是如此。

 “我要立刻寫信通知我主嚴加防范。”審配扔下一句後匆匆離開。

 顧雍沒走,問諸葛亮道:“孔明,此事你看可還有轉圜的余地?”

 “元歎不必過於緊張,朝廷行此緩兵之計,為的是打河北一個措手不及,如今既然河北已有了防范,這緩兵之計自然只能是無用功。只是朝廷既然有意繼續開戰,那這次談判可能談到最後什麽也談不下來。”

 “談不下來就談不下來吧,總好過被朝廷給暗算。對了,既然朝廷有意對河北出其不意,那在發現河北有了防范以後,很有可能會轉變目標,我也要給我主寫信,請他小心應對。”顧雍說到這告辭離去。

 等送走了顧雍,諸葛亮坐在屋中想了想,拿出紙筆也開始給劉備寫信。小心無大錯,既然朝廷又再次開戰的意圖,那自己自然要多做一些準備,以免事到臨頭連哭都來不及。

 而就在諸葛亮、顧雍、審配三人疑神疑鬼的時候,大漢天子劉協正在誇獎圓滿完成任務的二人。若是諸葛亮在這裡,一定能一眼就認出這二人正是在飯館與自己鄰桌的那兩個人。

 陰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劉協就是故意的,他對這次談判的進展很不滿意,談了三回,一點有用的都沒談下來。雖然一開始也沒抱什麽希望,但什麽也沒談下來的結果,還是讓劉協感到不爽。

 誰讓劉協不爽,那誰也別想痛快。劉協就是抱著這個目的,安排了兩個演技精湛的人在諸葛亮那裡演了一出戲。而諸葛亮之後跑去城南求證,與諸葛亮談話的那個人,也是劉協特意安排的。

 運糧是真的,但目的地卻並非徐州,而是涼州。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涼州鬧出了蝗災,今年田中顆粒無收。雖然官倉裡有足夠的糧食可以保證涼州百姓渡過難關,但為避免百姓遭有心人煽動,劉協還是決定先開倉放糧,按照官府民冊記錄,發放百姓一年所需的糧食。而這次運糧去涼州,主要是為了補充官倉,安定涼州人心。

 諸葛亮並不知道這些內情,結果就中了招,誤以為朝廷在行緩兵之計,他自己覺得識破了朝廷的奸計,卻不知道劉協這個幕後主使者此時正在看他的笑話。能把鼎鼎大名的臥龍先生耍得團團轉,劉協很有成就感。

 不過也有因為此事對劉協感到不滿的人,就是郭嘉。作為此次談判的主要負責人,郭嘉對劉協這次不帶他玩的行為很不高興。

 “奉孝,別生氣,大不了下次我叫上你就是。”劉協對此倒是滿不在乎。

 “聖上,國家大事豈能兒戲?此事若是叫諸葛亮等人知道了內情……”

 “就算他們知道了又能如何?誰讓他們自己笨的。而且奉孝,有實力才有話語權,如今我大漢強盛,即便他們知道被我們耍了,他們還敢為了一時之氣就與我們撕破臉嗎?不會的,他們除了忍氣吞聲,不會有別的選擇。”

 “……這就是聖上所說過的弱國無外交?”郭嘉聞言若有所思的問道。

 “沒錯,我大漢對外就是太過老實,這才讓許多彈丸小國蹬鼻子上臉。以後你們要記住,大漢雖為禮儀之邦,但卻不意味著就會容忍無禮挑釁。任何人敢挑釁大漢,就必須付出血的代價。”

 “……聖上,你還在為前些日子從三韓來的那些蠻人生氣啊?”郭嘉稍微一想便明白了過來,笑著問劉協道。

 “你說呢?這幫不要臉的東西!搶東西的見多了,沒見過搶人祖宗的。”

 “不過是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蠻人,聖上何必在意。待日後平定了河北,順手滅了他們就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