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不是漢獻帝》第203章 陣前閑談
周瑜是三國裡的牛人一枚,雖說三國裡的牛人多如繁星,但周瑜卻可以稱之為牛人中的牛人。赤壁一戰,不僅打敗了有一統天下之機的曹操,更直接影響到了之後的天下格局,要說諸葛亮隆中對裡的三分天下構想,最大的功臣就是周瑜。

 沒有周瑜在赤壁擊敗了曹操,諸葛亮給劉備描述的美好未來就僅僅只是鏡中花,水中月。當時的劉備,兵不過萬余,將不過關、張、趙,寄人籬下於江夏太守劉琦處,而整個荊州的大部分,已經隨著荊州投降派蒯越、蔡瑁一並投降了曹操。

 若是曹操沒有急於取江東,而是掉頭去取巴蜀,以劉璋的黯弱,很有可能不戰而降,那樣一來,諸葛亮想要三分天下的野心也就沒了施展的舞台。

 但曹操在赤壁敗了,為何諸葛亮非要讓關羽立下軍令狀守華容?從曹操先後中伏來看,諸葛亮不可能想不到曹操必走華容,也一定能猜到以義氣為重的關羽會放走曹操。但他為何明知如此還讓關羽守華容?原因只有一個,因為那時只有曹操活著,才更利於實現他的三分天下的構想。

 曹操戰敗,江東大勝,士氣如宏,一旦曹**在了南方,曹氏為爭奪繼承權必陷入內鬥無暇他顧。而那時的劉備,是沒有資本與江東爭奪天下的。唯有曹操活著,才能牽製江東,讓劉備亂中取利。

 事實上也正如諸葛亮所預想的那樣,關羽放走了曹操,北方曹氏雖赤壁慘敗,但底力尚在,周瑜率部攻打南郡受阻,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南四郡,有了存身之所。再然後天妒英才,周瑜在攻打南郡時受傷,之後又在有意搶先奪取巴蜀時染重病亡故,年僅三十六歲。

 演義裡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那純粹就是老羅為了襯托諸葛亮的高大上而在故意貶低周瑜。試想若是個氣量狹隘之人,如何能夠令手下將士心服口服,即便是與周瑜不怎麽對付的江東老臣程普,又怎麽會說出與周瑜相處甘之若飴的稱讚。

 周瑜之死,無非是兩種原因,一種就是如史書記載那樣,突染重病,不治而亡。另一種則是陰謀論,非天災而屬人禍。赤壁一戰,周瑜聲名遠揚,但同時也犯了為臣之道的大忌。功高震主啊,孫權不是孫策,周瑜與孫策不僅有君臣之義,更有兄弟般的情誼。而與孫權,僅僅只有君臣名分。孫權看重周瑜,那是因為周瑜的才能,但這不代表孫權就願意看到周瑜這個臣子爬到自己的頭上。江東隻知周郎卻不曉吳侯,孫權又怎麽能接受得了。解除周瑜的兵權很有可能會激起兵變,想要除去這個隱患,那就只能用些下作的手段了。

 劉協很重視周瑜,後世三國類的遊戲裡,周瑜的數值那是很高的,文武雙全裡的佼佼者,就是命短了點。

 此番對陣周瑜,劉協不敢有絲毫的麻痹大意,驕兵必敗,前車之鑒太多,劉協可不想成為別人日後口中取笑譏諷的對象。

 劉協有自知之明,估計自己要是玩心眼恐怕玩不過周瑜。做人最難的就是認清自己,總以為自己有著別人所沒有的優勢,那到頭來絕大多數都會摔個大跟頭。劉協還算理智,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除了擁有一些別人所沒有的知識積累,其實真要論才乾,劉協不過中人之資。好在劉協懂得藏拙,知道知人善用,這才直到現在也沒出什麽大錯。

 要對付周瑜,劉協自問僅靠自己是不夠的,為此賈詡、法正、劉曄三人便成了劉協的副手。賈詡的智力足夠應付周瑜,法正擅軍謀,劉曄管後勤,這三人配合,劉協就不信搞不定一個周瑜。至於此時跟周瑜在一起的曹操,劉協準備親自對付。倒不是劉協對戰勝曹操有什麽殺手鐧,而是周瑜和曹操之間存在誰聽誰的矛盾,周瑜不可能將手中的十二萬人交給曹操指揮,而曹操也不可能聽從周瑜的調遣。二者別看此時合兵一處,但遲早還是要分兵行事。劉協不指望自己可以搞定曹操,但只要將曹操拖住,給賈詡等人擺平周瑜爭取到時間就夠了。

 本來長安還關著一個郭嘉,可劉協實在是不放心讓郭嘉幫著自己對付老曹。不光光是郭嘉,像此時在朝廷中任職的曹昂、曹彰,劉協在出兵以前也找理由將二人打發去了西域,聽從呂布的調遣,美其名曰不願看到父子相殘的人間慘事發生。

 戰場相見,看到久仰大名的周瑜,劉協不由有些激動,歷史名人呐,雖然是處入敵對的關系,但這並不妨礙劉協對周瑜的好感,唯一可惜的就是周瑜對孫策忠心耿耿,輕易招攬不過來。就跟此時還被軟禁在長安的郭嘉,直到現在也沒松口,好在劉協不是好殺之人,不願跟那就不跟,反正把你軟禁在長安,沒你輔佐的曹操,要對付起來也容易一些。殺戮是為震懾,若是沒有那個必要,劉協輕易不殺人,或者說是不輕易殺自己人。什麽人算自己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胡人的殺戮是為了消除潛在的隱患,胡人強大了,漢人的麻煩就大了,除非將那些胡人歸化,變為自己人。但歸化胡人又非是一日之功,唯有在日常的潛移默化中使其歸心,認同漢人這個新身份。

 劉協要感謝漢人的先祖,正是代代相傳下來的文化底蘊,才讓劉協歸化胡人的計劃得以實現。一個沒有文字傳承的民族,是很容易被強大的民族同化的,劉協從文化下手,說漢話,識漢字,不出三代,羌族、氐族等文化傳承需要口口相傳的民族就會成為漢族的一分子。

 對待胡人好辦,但對待同為漢人的敵人就不那麽好辦了。斬盡殺絕雖也是個辦法,但同樣這樣做也是在內耗,損失的還是漢族自身的實力。若是可以將那些人才為朝廷所用,那對漢人來說是件好事。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收為己用的。比如劉備,這家夥就不在劉協的考慮之列,或許是受後世的某些觀點影響,在劉協眼裡,這劉備就是一個厚黑的達人。此人野心極大,幼年時就曾自比高祖,而在成年後,雖然嘴上說的是為了漢室,但實際上私心更重。與劉備相比,曹操反倒要顯得厚道一點,至少他至死都沒有稱帝,死後也是以漢臣之禮下葬。而反觀劉備,在得知曹丕逼迫漢帝禪讓以後,立馬迫不及待的在漢中稱帝,大賞群臣,讓劉協覺得吃相有些難看。

 有些人是一心想著要造反,只是時機未到方才隱忍,就像劉備,而有的人還是可以通過說服逼迫令其回頭的。

 劉協欣賞曹操,不喜劉備。若他是普通人,那欣賞或是不喜都無關大局。可偏偏他是大漢的天子,手握天下生靈的生殺予奪,那麽他的一個念頭,就足以決定曹操的命運。收曹昂、曹彰,說是為曹家留條後路,可又何嘗不是劉協為將來說服曹操投降事先埋下的伏筆。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即便曹**不悔改,劉協也算是做到仁至義盡。到最後曹操就算還是死了,劉協也不用為曹操留下的“余孽”太過費神。

 沒人喜歡自己的領導不近人情,而劉協要努力扮演的,就是一個仁君。好讓手下那些人死心塌地的為自己賣命,而不用擔心會有兔死狗烹的那一天。

 劉協在打量周瑜,周瑜同樣也在觀察劉協。對於劉協,周瑜同樣不陌生,六年前汝南匆匆一別,周瑜甚是想念。大漢從大廈將傾到再次興起,出乎周瑜以及許多人的預料,對劉協這個讓大漢再興的關鍵人物,周瑜以及許多人都充滿了好奇。而與那些同樣也對劉協感到好奇的人不同,周瑜想的卻是有朝一日打敗劉協。

 二人之間並無私仇,只不過立場不同,所以必須要分出一個勝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沒有被劉協帶著漢軍從汝南趕到壽春又趕回江東之前,周瑜並未重視劉協,他那時所關注的,還是曹操以及荊州的劉表,那時劉備還是客居荊州寄人籬下,並不能引起周瑜足夠的重視。

 但等到劉協橫掃中原征戰並州以後,周瑜對劉協重視了起來,也由此對劉協的過去展開了調查。不過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周瑜沒想到在自己不注意的情況下,劉協已經發展壯大成了一個僅憑一己之力無法抗衡的存在。

 而更讓周瑜感到憂心的,則是劉協不僅佔據了漢室正統的名分,更擁有大漢幾乎七成的人口。中原本就是大漢人口密集的區域,被劉協佔去以後,曹操僅剩徐州一地。若是將天下四路諸侯的實力做一牌位,曹操可以說是從第一位直接掉到了第三位。而與曹操相比,江東雖位居第二,但發展的前景卻堪憂。雖然江東資源豐富,但卻人口不足,或許假以時日,江東會俱備與漢室朝廷一爭天下的實力,但絕對不是現在。

 時間,江東需要發展的時間,這次諸侯會盟,周瑜極力支持的原因,也是為了給江東爭取時間。唇亡齒寒,只要曹操、劉備一日不滅,朝廷就不會輕易征伐江東。幫助曹操、劉備,就等同是在幫助自己。

 但面對來自朝廷的壓力,周瑜還是有些感覺喘不過氣。劉協太狡猾,悶聲發大財,等到他人察覺的時候,他已經賺得盆滿缽滿,有足夠的底氣應對外來的威脅。而這五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江東雖憑此好年景攢下大批糧草,可相對的,擁有大量耕地人口的劉協,同樣也不需擔心糧草問題,甚至拚起消耗來比旁人更有底氣。

 “不能與朝廷打持久戰,必須速戰速決。”周瑜正心裡想著事,對面的劉協開口對周瑜喊道:“公瑾,多年不見,甚是想念,身體一向可好?”

 “多謝聖上關心,周瑜身體康健,再活三五十年不成問題。”周瑜微笑著抱拳答道。

 “那可不一定吧,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夕旦福,別看你現在看上去精神不錯,保不齊回去就生病一病不起,所以這後事要提前安排好。你安排好了沒有?”

 周瑜有些不好接話,說安排好了,讓人感覺喪氣。可若反唇相譏,好像也不太合適。畢竟他們四路諸侯是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起兵,表面上還維持著擁漢的態度。雖然明白人心裡都清楚是怎麽回事,可在沒有撕破臉之前,有些話還是不適合這時候說的。

 “……多謝聖上關心。”周瑜鬱悶的答道。

 “不客氣,不客氣,關心你們這些臣子的安危是朕這個皇帝應該的。公瑾,久聞你精通音律,今日既然遇上,不如隨朕回營為朕彈奏一曲如何?”劉協笑著提議道。

 “聖上謬讚,周瑜只是初學,難等大雅之堂,更不敢有辱聖聽。”周瑜一聽連忙謙虛道。開什麽玩笑,去了你那裡還能回來嗎?

 “聖上若是非要聽,不如隨周瑜回營……”

 “哦,那就不必了,反正你自己都說是有辱聖聽,不聽也罷。”劉協毫不猶豫的搖頭拒絕道,氣得周瑜忍不住翻白眼。

 周瑜深吸一口氣,打算在道義上佔點便宜,卻不料劉協仿佛事先已經猜到了周瑜想說什麽,搶先對周瑜說道:“公瑾,私事就說到這吧,咱們說說公事。你此番興兵前來,所為何事?別說清君側那種傻子都糊弄不了的話,你就說你們興兵對抗朝廷,意欲何為?”

 “聖上明鑒,臣等……”

 “忠心為漢,死而後已。你們就不能換點新鮮的說辭,朕都聽得耳朵生繭了。”劉協接口替周瑜說道,說完又向周瑜抱怨道。

 周瑜有些難受,這說話的主動權被人掌握,自己還真是被動,可還沒等他想出新的說辭,就聽劉協說道:“公瑾你遠道而來,朕就不難為你了。反正也就那麽點事,到最後還是看誰的拳頭大。此時朕手下人馬十六萬,而你周公瑾那邊也有二十余萬,不過朕不想跟你周公瑾刀兵相向,隻想找曹操談談,不知公瑾可否行個方便?”

 皇帝指名道姓,此時還以漢臣自居的曹操自然不能避而不見,催馬來到周瑜身邊,向劉協拱手一禮道:“曹操見過聖上,聖上一向可好?”

 “有勞孟德關心,朕一切安好。不僅朕安好,孟德的幾個兒子也都不錯。子修、子文如今都已經做到了校尉,倉舒去年拜了孔融為師,如今已經是太學裡年紀最小的學子,至於夏侯淵的兒子夏侯衡和許褚的兒子許定,他們也已經做到了軍司馬一職……”劉協如數家珍,笑著對曹操說道。

 曹操開始聽的挺高興,畢竟兒子有出息了,當老子的自然高興,可聽著聽著就反應了過來,這不對啊!兩軍陣前,自己的兒子卻在敵軍的手下效力,這讓盟友聽到了會怎麽想?

 就如曹操擔心的那樣,一旁的周瑜聽到劉協對曹操所說的話以後心裡不由咯噔一下,尤其是看到曹操不曾反駁,更是讓周瑜心裡生出了不安。

 “……聖上,你實在是太壞了。”曹操知道一時半會兒解釋不清此事,隻得無奈的對劉協說道。

 “哈哈哈……抱歉抱歉,是朕疏忽了。公瑾,剛才聽到的不算,你就當沒這回事,就這麽定了。”劉協哈哈大笑,對周瑜說道。

 周瑜怎麽可能會不當回事,曹操的幾個兒子還有手下重臣之子此時皆在為朝廷效力,那曹操還可信嗎?

 “孟德,你放心,子修等人此時並不在軍中,為了避免他們為難,朕已經將他們打發去了西域,在此次戰事結束之前,不許他們回來,所以你不必擔心我會以他們的安危要挾你做出出賣盟友的事情,也不必擔心我會讓你們父子相殘。 ”劉協笑眯眯的對曹操說道。

 氣得曹操說不出話來,這時候說這話,那不是越抹越黑嗎?偷眼觀瞧周瑜,曹操發現周瑜看自己的眼神都已經有些不對勁了,透著一股子提防。

 “聖上,閑話休提,上次一戰,曹某心中甚是不服,有意再向聖上討教一回,不知聖上意下如何?”曹操衝劉協氣道。

 “行啊,你只要舍得死,朕就舍得埋。不就是開戰嘛,時間、地點,說清楚,朕絕不推辭。”

 ……

 劉協與曹操在兩軍陣前約定,各率人馬前往濟陰擺開陣勢一決勝負。收兵回營以後,劉協是帶上隸屬自己的天子親軍直接前往濟陰。臨行之前,劉協將指揮驍騎、伏波兩軍的大權交給了賈詡,由他全權負責應對周瑜的聯合軍。

 而相比起劉協的輕松,曹操回到營地後首先就是消除周瑜對自己的懷疑,苦口婆心,指天發誓,總算是讓周瑜暫時放下了對自己的懷疑。但究竟還會不會信任自己,那只有周瑜自己心裡清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