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與劉協沾親帶故,劉協的祖母是已經過世的董太后,而董承則是董太后的侄子。論關系,劉協還要喊董承一聲表叔。只是劉協瞧不上志大才疏的董承,熟悉衣帶詔的人都知道,董承是死在家奴告密上。那樣一件需要極為隱秘的事情,竟然能被府中一個家奴聽到,這就已經可以說明董承的不堪大用。至少這人沒有保密意識,絕對不能托付大事。
不過董承卻自我感覺良好,他是外戚,仗著有董太后撐腰,本想有一番作為。不想董太后與何太后之爭失敗,董承也隻得夾起尾巴做人。可沒想到不久之後峰回路轉,董卓擅行廢立,將劉協立為了皇帝。只是那時董卓權勢熏天,董承也只能明哲保身。直到董卓被王允用計誅除,董承覺得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可萬萬沒想到,劉協一杆子將他支去了河東,遠離了中央。
董承不想離開長安,可在楊彪、馬日磾等朝中威望明顯高於自己的老臣都無怨無悔的上任之後,董承不想走也得走了。可他始終沒有死心,到了河東郡後,別的郡守都忙著安撫民心,恢復生產,而董承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兵買馬,拉攏河東世家豪門,爭取他們的支持。當別的郡只有兩三千鄉勇的時候,董承麾下已經有了五千人。不僅僅是招募鄉勇,董承更是將楊奉、韓暹這兩個昔日的白波賊秘密招攬到麾下。
感覺自己“兵強馬壯”之後,董承那顆不安分的心便又開始躁動了。不過他那時還知道好歹,明白就憑自己手底下那五千人根本就不是呂布的對手。可在呂布率領並州軍前往隴西之後,董承覺得自己的機會又來了,而就在這時候,現任兗州牧的曹操也派來了使者。
從董卓遷都長安開始算起,朝廷對各地的影響力已經幾乎等於零。任何人只要手中有兵,那就可以割據一方,朝廷的旨意對這些大小諸侯來講,有利的就聽,不利的就當是個屁。像袁紹、曹操這種有實力有能力的主,在佔據了一州之地後,為了顯得名正言順,就會上表朝廷,自領州牧一職。朝廷答應不答應不在袁紹、曹操這些人的考慮之內,反正我說過了,你反對我也隻當沒聽見。
相比起袁紹的自信,曹操要更有危機意識。袁家四世三公,身為袁家子,袁紹享受著祖父輩的余蔭,所做之事無有不成。而反觀曹操就慘了點,對待袁紹的一帆風順,曹操真正開始受人關注還是從討董之後算起。在討董之前,曹操身邊謀士沒有,將領也就本家以及夏侯家幾個兄弟,而在討董之後,聲名大噪的曹操這才進入了那些正在擇主的文臣武將的眼睛。
先是得了程昱,後又得了戲志才,得戲志才引薦,曹操又遇到了命中注定的謀主郭嘉。得虧劉協運氣好,在荀彧出發前往兗州之前去拜訪了盧植,而那時荀彧還沒有動身離開袁紹。這才沒讓荀彧這位被曹操稱為當世蕭何的大能也落到曹操的手裡。可即便沒有了荀氏叔侄的加入,曹操如今的實力同樣也不容小覷。
沒有荀彧提出扶天子以令諸侯,可同樣也有郭嘉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個扶,一個挾,就足以看出荀彧與郭嘉對漢室的態度。荀彧努力想要挽救,而郭嘉則是想要將漢室的可利用價值最大化。
但想要挾天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長安穩定,天子除非瘋了才會非要去曹操那裡做傀儡。想讓天子離開長安,唯一的辦法就是讓關中不再安定,而想讓關中不再安定,李傕郭汜就成了郭嘉眼中最合適的可利用對象。
按照郭嘉的想法,挑動李傕郭汜作亂,禍亂關中,自己這邊則聯絡朝中老臣請天子出潼關避禍。可讓郭嘉沒想到的是此時統領朝中百官的蔡邕並不好糊弄,就是不接受曹操的“好心好意”。
郭嘉見一計不成便又生一計,好說好道的不聽,那就別怪我們不客氣。董承也就在這種情況下被郭嘉找上門。郭嘉自然不會讓自己的主公授人以柄,雖然心裡明白是挾天子,但表面文章還是要做,出兵挾持天子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方便自己動手。
而董承是朝廷任命的河東郡守,手下的郡兵也屬於朝廷。再加上董承與當今天子的親戚關系,由董承出面,遠比讓曹操親自出面要合適得多,至少將來這劫持天子的罵名落不到曹操頭上。
為了說動董承出兵,郭嘉答應了董承提出的大部分要求,其中就包括董承要做大將軍的要求。雙方約定待董承從長安“接”出天子,兩家在黽池匯合以後,郭嘉就匆匆離開返回去向曹操複命。而董承也開始抓緊時間準備,打算率兵入關。
董承也不完全是個酒囊飯袋,他還知道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在出兵之前,他先是派人聯絡了人在長安的幾名好友到時配合自己,尤其是如今把守潼關的種輯,那更是董承需要重點籠絡的對象。
可讓董承萬萬沒想到的是劉協在離開長安的時候留下了賈詡。劉協留下賈詡只是出於一種直覺,以防萬一。而賈詡天生就對陰謀這兩字有著異常敏銳的感知,稍微關注了一下,便察覺到了蛛絲馬跡。當董承要求種輯放自己入關的書信送到潼關的時候,潼關已經在賈詡的控制之中。
“你家主人最近見過什麽外人?”賈詡微笑著問跪在面前瑟瑟發抖的董府家奴道。
“沒,沒見什麽人。”
“是嗎?你可知這封書信的內容?”
“小,小人不知。”
“不知道沒關系,我來告訴你,這是一封謀反信。信中董承要求潼關守將種輯開關放他的人馬入關,未得朝廷詔令領兵入京,形同造反。你既然是董府家奴,想必也該清楚朝廷對待謀反者是什麽態度,有什麽樣的下場,不用我給你再詳細說了吧。”
“小,小人確實不知這封書信是謀反信,還請大人明察。”
“哈~你死不死與我何乾?現在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賈詡冷笑著說道。
“……小人,小人記起來了,前幾日府裡確實來過外人。”
“那人是誰?”
“小人不知,不過小人聽那人帶來的幾個隨從說話是兗州口音。”
賈詡仔細看了看跪在地上的董府家奴,好半天才確定眼前這人沒有撒謊。這就是一家奴,即便受董承信任,但有些事也不是他能打聽的。說他無意中聽到還有可能,可若是去董府拜訪的那人有意隱瞞,身為家奴也是不可能知道的。
“你叫什麽名字?”賈詡輕聲問道。
“小人秦慶童,是董府家生子。”
“秦慶童,眼下有個將功贖罪的機會,你可願意去做?”
“小人……願意。”
“好,你也不必擔心害怕,我不是讓你去刺殺董承,只是讓你帶回一個口信,告訴董承潼關這裡還需要幾天準備時間,請他五日之後夜半子時率兵前來。記住,切莫說是我說的。”
“……小人明白,小人就說這是種輯種校尉說的。”
“呵呵……你果然聰明。”
……
君不密失國,臣不密失身,董承壓根就沒有懷疑秦慶童帶回來的口信。在耐心等待了兩天之後,董承以楊奉為先鋒,韓暹為後軍,五千人馬傾巢而出,直奔潼關殺去。也就在董承離開董府的當天晚上,之前回府就病倒的秦慶童趁夜裹挾了一批董府的財物潛逃,順帶還拐跑了董承的一個侍妾。
家奴潛逃一事在當時並不少見,董府的管家也就沒當回事,只是派人去搜捕逃奴,並沒有派人通知董承此事,結果就這麽一耽擱,就把董承的性命給置於了險地。
按照約定的時間,董承的先鋒楊奉來到了潼關城下,只是等到都過了子時,城關依然沒見動靜。等在中軍的董承當即派人前來詢問,等得到回報以後,董承也按耐不住的帶人跑到了潼關城下。
董承露了面,作為潼關守將的種輯自然也要露面。二人一個關上一個關下,所不同的只是關上的種輯滿臉苦笑,而關下的董承則是面帶驚慌。
“董兄,你真不該來。”種輯苦笑著對董承說道。董承若是沒在潼關現身,賈詡不會發動伏兵,可為了讓種輯開門,董承現身了,那也就坐實了董承的圖謀不軌。身為一郡之守,不得詔令私自領兵試圖入關,他想要做什麽?
在種輯現身的同時,潼關的守兵也現身了,潼關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更何況董承本以為這次借種輯相助可以不費吹灰之力過關,自然也就沒帶什麽攻城器械。眼見潼關已經有了防備,董承就是再沒軍事常識,也知道僅憑手底下這五千人馬是不可能正面攻破潼關的。
而想全身而退也不現實,賈詡為何要將時間拖延五日,一是讓人通知長安蔡邕捉拿董承在長安的同黨,二就是讓典韋帶著人去潼關外尋找適合埋伏的地點。董承現身,一聲響箭,典韋隨即便帶著先前隨他埋伏在關外的一千人馬殺了出來。
典韋是猛虎,呃,應該是比猛虎還要猛地猛將,想想他曾經逐虎過澗的英雄事跡,連獸中王老虎見了他都慌不擇路的逃竄,也就可以從側面證明典韋的可怕。
首先遭殃的就是韓暹負責的後軍,韓暹不知典韋的厲害,見到典韋一馬當先的殺來,竟然不知死活的帶著人想要圍攻典韋,沒料想典韋連發手戟,將衝在最前面的數人一一放倒,韓暹見勢不妙撥馬要逃,可沒想到典韋天生飛毛腿,還沒等韓暹的胯下馬撒開四蹄,典韋人已經奔到了近前。
“下來吧!”典韋大手一抓,將韓暹從馬上扯了下來,摔倒在地,緊跟著一腳踹在韓暹的面門上。
典韋是那種你對我好,我對你也好的性格,深受劉協器重的他早就想要報答劉協的這份信任,而典韋能報答劉協的方式,就是殺人,殺所有敢對劉協不利的人。原本典韋是有機會隨劉協一同去隴西會會李傕郭汜的,可就是因為這幫小人的存在,才讓典韋錯過了這次機會。典韋不怪劉協,留下自己也是劉協對自己的信任,可對董承這些背地裡搗鬼的家夥,典韋就不那麽客氣了。
董承那人不能人,必須要交由劉協處置,可賈詡沒說不能殺董承的爪牙。韓暹倒霉就倒霉在非要騷包,穿著與眾不同,可不就順理成章的成了典韋的目標。
一腳踩死了韓暹,典韋手舞雙戟帶著麾下人馬如虎入羊群,殺進了已經陷入混亂的董承軍中,手下沒有一合之敵。
後軍的遇襲讓董承明白自己中計了,而韓暹的戰死更是讓守在董承身邊的楊奉悲憤不已,不等董承答應,楊奉就帶著手下人馬去找典韋報仇。只不過楊奉並沒有真的去找典韋報仇,在帶著人離開董承的視線之後,楊奉立馬帶著人脫離了戰場,直奔黽池方向而去。等董承收到消息以後,忍不住仰天長歎,自嘲遇人不淑。
當典韋帶著人殺到董承面前時,看著渾身浴血如同魔神的典韋,董承體如篩糠,再也保持不住鎮定,說話顫抖的對典韋說道:“我乃外戚,你不能殺我。”
“哼,你的生死自有主公定奪。”典韋冷哼一聲道。
董承被擒,麾下的人馬也是死的死、逃的逃。潼關危機解除,賈詡看著面色蒼白的種輯說道:“種大人不必驚慌,聖上仁厚,更何況你還有功在身,且放寬心。”
種輯苦笑一聲,問道:“文和覺得聖上會如何處置董承?”
“聖上的心思豈是我等臣屬可以去猜測的。”賈詡避而不答。
賈詡此時最關心的就是想要問出與董承合謀的是什麽人?只是沒想到董承這時候倒是硬氣了,不管賈詡問什麽,他都是鐵將軍把門,一語不發。賈詡又不能對他使手段,只能作罷。
為了以防萬一,賈詡並沒有離開,而是繼續帶著典韋留在潼關坐鎮。董承一行人被典韋命人送往長安,自有蔡邕接收。而另一方面,賈詡也親自書信一封,將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事情告知了遠在隴西的劉協。
賈詡這樣做是對的,由於消息閉塞,賈詡並不清楚朝廷官軍此時對李傕郭汜的現狀如何,貿然將董承有意挾天子東歸一事告訴官軍,有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慌亂。而現在大事已定,再通知官軍只會鼓舞士氣,而不必擔心會出現軍心不穩的情況。
*****************************************
長安
由於蔡邕處置得當,當董承、種輯被押回長安的時候並沒有引起軒然大波。這讓董承的心裡不由一沉,尤其是在見到與他交好的吳碩、王子服跟吳子蘭之後,董承知道自己此時是真的只能聽天由命了。
董承是外戚,本來就因為董卓身有汙點的蔡邕不想為了處置董承一事而引人非議,但這不代表蔡邕就沒辦法對付董承,尤其是那些並不知道事情真相而想要替董承求情的漢室宗親。
蔡邕沒有將董承關進天牢,而是將他與吳碩、王子服等人一同軟禁在一座民宅當中。這處民宅是賈詡提供的,為的就是方便竊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蔡邕知道不論自己怎麽說, 總會有人不信,索性就借用這裡讓董承自己說出實情。
董承自然不會對蔡邕說實話,可面對吳碩這些受他牽連的人的質問,他是不會隱瞞的。在與吳碩等人稍微寒暄了幾句之後,吳子蘭就忍不住問董承究竟想要幹什麽?害得他們都被軟禁在此。
董承先前派人聯絡吳碩等人時隻說讓他們配合自己,並未說自己打算挾持天子東歸一事。不過現在既然都已經成了階下囚,董承也就不在隱瞞。可他不知道,就在他對吳碩等人解釋的同時,受蔡邕之邀在房間夾壁中旁聽的劉洪同樣也聽了個一清二楚。
劉洪身為宗正,最關心的就是劉姓漢室,對董承這樣的外戚並沒有多少好感。為董承求情也只是因為劉洪覺得董承身為河東郡守,手握兵權可以成為自家天子的助臂。可他萬萬沒想到這董承膽大包天,竟然想要挾帝東歸,把持朝政。
如果說在聽到董承親口承認此事之前劉洪還想著念在親戚的份上為董承求情,那現在已經知道事情真相的劉洪就是最恨不得親手宰了董承的人。為了把持朝政,此賊竟然勾結外人!
劉洪的態度就是整個宗室的態度,隨著劉洪的態度改變,長安城中為董承等人求情的人頓時偃旗息鼓,也就在這時候,朝廷官軍大捷的消息也送到了長安。
長安上下對西涼軍都沒有好感,可以說是又恨又怕,現在聽到西涼軍覆滅的消息,不管什麽人,心裡一直壓著的那塊巨石算是終於放下,唯獨董承等人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暗自叫苦,朝廷無事,他們這幫害群之馬就要有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