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霸王過江之卷土重來》第51章 運籌帷幄之張良
  就在項梁一路攻至彭城時,劉邦也從薛縣轉至殤郡,也就是彭城的隔壁。

  劉邦率領著蕭何,樊噲,夏侯嬰,曹參等人,威逼利誘,不費一兵一卒引得守軍開成投降。

  在蕭何,曹參的建議下,劉邦每攻陷一城均以百姓約法三章,使得劉邦的威望一路上升直逼項梁,起義軍對伍更是達到了四萬多人,劉邦僅從一亭長管的數百人,至如今的一萬多人,不僅與他為人謙和大度有關,蕭何等人更是功不可沒。

  不過,劉邦軍中缺少能夠出謀劃策的軍師,蕭何擅長治理軍中事務,尤以後勤為主,出謀劃策確實不是其長。

  曹參,夏侯嬰,樊噲是為武將,攻略城池在行,可若擔任為劉邦出謀更是無稽之談。

  因此,起義軍越多,越讓劉邦感到頭疼,也為下一步的行動感到煩惱,此時的他,迫切需要一位軍師,一位可以為他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軍師。

  上天似乎聽到了他的心聲,成全了他。

  正當劉邦為陳勝敗亡,搞得焦頭爛額之時,劉邦迎來了他這一生最重要的軍師。張良

  張良,字子房,出身韓國同姓貴族,因秦滅韓而破落。

  公元前230年,秦滅韓,俘虜了韓王,將韓地建置為潁川郡。張良一家則淪落為亡國孑遺。

  當時的張良,家資頗富,弟弟死後,他草草安葬,未按禮製鋪張。而是將家產全部變賣,用於結交豪俠,誓為韓國報仇,謀刺秦王。

  張良孑然一身,沒有家室之累,又正直血氣方剛的年齡,他要乾一番大師業。

  公元前218年,張良做出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張良與一位大力士在博浪沙椎擊秦始皇,無奈,天不隨人願,張良並沒有成功,事敗後藏匿於下邳,改名換姓姓為張良。

  張良此舉是效仿前人荊軻。

  在韓國滅亡的第四年,燕太子丹派了一名俠士去刺殺秦王,這位俠士便是名垂千古的荊軻。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遣荊軻西行刺秦,在易水河畔送別,著名樂師高漸離擊築,荊軻扣著築聲節拍,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兮複還。”

  天地為之動容,江水為之嗚咽。場景之悲涼,萬分動人。

  毫無疑問,荊軻失敗被殺,燕國遭到秦國的大舉進攻,燕太子丹兵敗被殺。

  張良也失敗了,可張良在官兵大肆追捕下卻逃走了。張良的一時衝動,使得成百上千人受到牽連。

  此次的失敗,讓張良猛然醒悟,

  個人單槍匹馬的俠義行為,向整個國家軍隊挑戰,無異於以卵擊石,猶如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即便刺殺成功,死的也只是秦死皇一人,並不能結束秦朝的暴,政!

  因此,時值33歲的張良,歷經十年的藏匿,十年修煉,動心忍性,脫胎換骨,從一個衝動的俠士成長為一個練達的智士。

  張良隱居下邳十年裡,偶遇一位老人

  一天,張良閑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

  張良愕然,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

  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

  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面長笑而去。張良呆視良久,只見那老翁走出裡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讚歎道:“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五日後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

  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

  五天后,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

  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他經受住了考驗,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於是老者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是老夫。”說罷,揚長而去。

  張良驚喜異常,天亮時分,捧書一看,乃《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俯仰天下大事,如同諸葛亮隱居隆中,仰觀天象,俯查地理,休學養性,以待賢主,志清天下。

  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

  劉軍大帳,劉邦,蕭何,曹參,樊噲等眾人在帳中商討事宜,眾人為下一步的計劃爭論不止,劉邦聽的眾人見解,又是搖頭,又是歎氣,眉頭像水洗的衣服一樣鄒,很是不耐煩地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停止說話,否則他就要發火了。

  眾人知道劉邦的脾氣,當下閉上了嘴巴,只見劉邦站起身來,來回地在帳中踱步,時不時地看著地圖。嘴裡念叨著“到處都是秦軍的地盤,我該先攻打哪一個呢?”

  忽然一士兵冒失闖進,“報,沛公。”

  士兵還沒稟報,劉邦便怒目相視“軍中沒有規矩嗎?怎的如此冒失!”又看了看蕭何,軍中大小事務由蕭何負責,這軍規也是由他來定製,蕭何低頭不語。

  軍中大多都是剛來投靠的起義軍,每當有新的隊伍投靠,蕭何便及時的給他們講解,讓他們知道家有家規,軍有軍法。

  也因時間緊促,很多士兵根本來不及消化這些繁瑣的規矩,為此劉邦也僅僅是大發雷霆,並未加以處罰。

  士兵被劉邦瞪的瑟瑟發抖,劉邦見他害怕的不成樣子,突然嘿嘿一笑,“起來吧,若下次不經過通報就冒失闖進,本公可要軍法處置哦。”

  “說吧,如此急忙,究竟何事?”劉邦坐於堂上,又是一改口吻,語氣異常嚴肅,劉邦的喜怒哀樂讓眾人難以費解,甚至是鞍前馬後的蕭何有時也猜不透他的心思,或許這便是帝王與生俱來氣質吧!

  “主公,帳外有一書生模樣的中年男子,自稱叫,叫張良的,說是前來投靠主公。”

  “哦?書生?一介書生,不好好教他的書,來此有何用,不見!”劉邦自小不曾讀書,很輕視書生,自己大字不識幾個,若不是蕭何日夜教導,只怕如今連密報文章什麽的都看不懂了。加上劉邦少時就與地痞劉氓多作來往,對於書生那文縐縐的口氣很是反感,當下就斥退了那士兵。

  “且慢,主公,我軍軍中多為武將,正是用人之際,既然有人前來投靠,主公若是不見,日後傳了出去,別人定會認為主公自視狂妄,容不得他人來投,如此有損主公名譽,不利於招兵買馬一事。

  況且書生不一定是教書識字之人,多有前輩大能之士,隱居山林,聞沛公大名特來投靠,若真遇到個能為主公出謀劃策的軍師,豈不善哉?

  縱使真是個書生,主公也應以禮待之,軍中多有不識字之士,有了書生可以幫著教導教導,省去一大堆麻煩事,豈不樂哉。”

  蕭何針對性地講解一番,有條有理,聽了蕭何的話,劉邦連連點頭,“蕭何說得在理,你去把他請進來吧。”

  要說劉邦是個地痞流氓不假,吃喝嫖賭無一不精,出口成髒更是家常便飯,身上有的優點少得可憐。

  不過,他還真有優點,一個天生的優點,那就是聽的進別人的建議,不論他聽著舒不舒服的,哪怕是與他抬杠的建議,凡是在理的,他都能用之,這一點叫蕭何等人頗為看好,而劉邦似乎也是憑著這一點走上了稱王稱霸的道路。

  士兵退了下去,將張良請來進來。

  見來人儀表堂堂,器宇不凡,身上散出一股氣定神閑的氣息,仿佛世外高人般,讓眾好奇地打量著他。

  劉邦定了定神,問道“你是何人,聽士兵說你前來投靠,不知你有何本事?”

  “見過沛公。”張良先是禮貌地對著劉邦施了禮數“在下張良,字子房,乃韓國貴族之後。”

  眾人一聽,一片嘩然。

  “什麽,張良,”

  “他就是張良?

  見眾人吃驚,張良並不理會,繼續說道“良聽聞沛公知人善用,氣度不凡,於下坯城中起事後特來投靠,良願為沛公出謀劃策。”

  “你就是張良,就是,當年博浪沙椎擊秦始皇的張良。”劉邦驚呼,連忙走下台來,“原來是張先生,邦不曾遠迎,還望恕罪。”

  這張良的大名在當時可謂轟動全國,始皇下令全國搜捕卻沒有找到他,當時劉邦自然也聽過他的大名,甚至有些崇拜!

  只聽張良輕聲歎氣“豈敢豈敢,此事說來慚愧,當年博浪沙我與一位大力士計劃椎擊始皇,卻不曾想擊中的是始皇的副車,之後我二人亡命天涯,躲避始皇的追捕。

  當年我年輕氣盛,一心為報亡國之仇,效仿荊軻刺秦王,沒想到因我一人的一時衝動,無數的人因我含冤入獄,受盡折磨。誒,實在愚蠢至極!”

  每每想到此事,張良後悔莫及,痛苦萬分!

  蕭何聽著,不覺地站了起來道。“先生何必自責,前有荊軻刺秦王,後有張良椎擊秦始皇,先生為天下蒼生,孤身刺秦,天地為之動容,可歌可泣。

  雖然失敗,可在老百姓心裡無不對你肅然起敬,當年我與沛公聽了你的事跡,都不免心血來潮,想要效仿。”

  張良勉強一笑“大人說笑了,良慚愧萬分。”

  “自那之後,先生就失去了消息,不知先生後來去往何處?”劉邦問道,劉邦的話,也是眾人想知道的,眾人靜靜地聽著!

  “自那之後,我閉關思過,幡然醒悟,僅憑一人之力根本動搖不了秦朝痕跡,徒勞無功,於是我便隱匿於下邳,修身養性,苦讀兵書,隻待天下有變……”自此,張良便不在說下去!

  “先生來的甚是及時,我等正為下一步計劃煩惱不已,請先生為我出謀劃策。”劉邦恭敬道。

  接著劉邦將目前的情況一一說給張良聽,張良聽了點點頭,不言一語,低頭沉思,眾人靜靜地等待。

  良久,張良開口了“如今天下有兩支起義隊伍,威望頗高,沛公若想成就大業,須先借助這其中一支的力量,共同推翻暴秦。至於秦朝覆滅,到時再言。”

  “不知是哪兩支起義軍?”劉邦問道。

  “陳勝,項梁也”張良道

  “那不知,要借助那支隊伍的力量?”劉邦繼續問道!

  “項梁!”

  “哦?為何?”

  “其一,項梁乃楚人,各地多有傳言,亡秦必楚,而項梁乃楚名將項燕之後,更具威望。

  “其二,陳勝至起義以來,起義軍北至逐縣,南至東城!

  西進鹹陽,東起大澤鄉!

  凡是有秦兵的地方便有陳勝的起義軍。天下四方,遍布之廣。

  也由於兵力過於分散,兵權難以集中,此乃兵家大忌,不出半年,必然兵敗!

  反觀項梁,借以項燕昔日威名,一路攻破城池,楚國舊貴族紛紛來投如今已有近十萬大軍。其屬下更是勇將如雲,其侄項羽更是有千夫不擋之勇。且項梁熟讀兵書,精通十八般武藝,絕非陳勝可比,來日滅秦,非他叔侄二人不可。”

  張良一席話,令眾人茅塞頓開,劉邦更是眼前一亮,不過很快他又沉下臉來笑嘻嘻地看著張良。

  “既然項梁前途一片光明,為何你不跟隨項梁,而選擇了我這麽個名不見經傳的隊伍?”

  “哈哈哈哈。”只見張良開口大笑“不愧是沛公,項梁雖然是個賢主,可其侄項羽乃虎狼之輩子不可共謀,據傳,項羽曾屠得一城上萬平民, 此種行徑與暴秦有何區別。

  而我聽聞沛公愛民,為人大度,再者,良也確有私心,良希望借助沛公之力匡複韓國,希望沛公成全。”

  張良言辭懇切,句句在理,令眾人動容。

  劉邦背過身來加以思索,眼睛卻看向蕭何,見蕭何點點頭表示讚同,劉邦回過身來,咧嘴一笑。“好,我助張先生復國,先生助我滅秦,眾將聽令,今起,本公拜張良為軍師,爾等務必以禮相待。”

  “是,主公。”眾人齊聲應道。

  “參見軍師。”

  “諸位將軍不必客氣,日後同為臣子,望諸位將軍與我同仇敵愾,共同輔佐主公推翻暴秦,解救天下蒼生。”

  隨後,劉邦宴請張良!

  入夜,劉邦來到張良房中,適才聽張良的言語,劉邦認為張良是個非常有智慧的智士,故迫不及待地想要與其交談,聊聊這天下之事。

  張良見劉邦禮賢下士,現在又願意聽自己對天下大勢的見解,倒也樂意!

  兩人秉燭夜談,直至天亮。

  劉邦從中發現,張良懂的甚多,可謂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無一不通,每每有事不解便請教張良。

  張良對此不亦樂乎,張良與眾人講解太公兵法的時候,眾人皆是一臉茫然,不明所以,唯有劉邦,一點就通,而且很多都用他的建議,使得張良大為高興,在接下來,劉邦稱霸的過程中,張良可謂是盡心盡力盡忠盡責地為劉邦出謀劃策,以感激他知遇之恩!

  劉邦聽從張良的意見,率領全軍前往人彭城投靠項梁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