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的眉峰有了一個輕微上挑的動作,不過這個動作很快,一般人抓不住,多半會忽略過去。語氣依舊不變,仿佛是詢問似地問道:“陛下,不知您打算向戶部支多少款項?”
萬歷心頭一喜,原本想的數字脫口而出。“十萬。光祿寺過年幾天備禦膳,宮裡上元放花燈,朕和幾個身邊的人都說好了,去采辦一批廣東販來的洋燈放。還有啊,過年了,身邊的人總要放賞,這些處處要用錢。等到……”
皇帝的聲音漸漸小了,興奮的情緒也漸漸散去,因為他看到了恩師的臉。這位立志以祖父為榜樣的少年天子,固然於學業上缺乏天賦,但是在猜測人心上,還是自有其天賦的。固然限於年齡並不能與張居正等大佬相比,但畢竟已經隨恩師讀書數年,對於這位亦師亦父般人物的心理變化,還是可以揣摩。
之前張居正一直低著頭,因此他不曾注意什麽。此刻張居正抬頭,師徒四目相對,萬歷才覺,自己似乎說錯了什麽,恩師眼看就要火,及時地停止了言。哀求地看著恩師,“其實,五……五萬……”
“請慈聖!臣有本面奏!”張居正並沒回答皇帝,而是一字一句吩咐著宦官。小太監看向皇帝,張居正卻已經提高了聲音,“請慈聖!”
隔絕母子,其罪當誅,是以並沒有任何一個小宦官敢違抗這個命令。當今皇帝生母,慈聖皇太后李氏於穆宗朝便以皇貴妃身份身帶鳳綬管理六宮,穆宗升遐之後,母以子貴晉為慈聖皇太后,亦是當下這座皇宮大內真正意義的管理者。同為太后的仁聖太后陳氏,反不如其權柄為大。張居正得以獨掌朝綱,亦與這位太后支持密不可分。
身為太后本居慈寧宮,但為了照顧皇帝,監督其讀書,李太后移宮於乾清宮,是以時間不長,便傳來太監那悠揚的喊聲,“慈聖太后到!”
包括張居正與皇帝在內,整個禦書房的人在這聲高喊後全都跪拜於地,身著洪福齊天襖裙的慈聖李太后在一乾宮人太監簇擁下,從中間走過,直至方才萬歷的禦座之上坐定。一道珠簾掛起,保證玉容不為外臣所窺,隨即從珠簾後,一個女子的聲音響起。“太嶽先生平身賜座”。
張居正起身,一名太監立刻將大椅搬來,供張居正坐,張居正道:“陛下未曾坐,臣不敢坐。”
李太后的年紀並不大,剛剛過了三十歲的女人,精力極是充沛,聲音中氣也足。“張先生不必客氣,先生請哀家來,必然是萬歲做了錯事,惹先生動了真火,要請我這個做娘的出來評理,管教兒子。師徒為人倫,弟子忤逆恩師,一如兒子忤逆天倫,這禦書房裡,有不孝子的坐位麽?”
她與萬歷雖然是母子,可是感情並不親切,乃至皇帝與嫡母陳太后才更像母子。聽生母語氣冰冷嚴厲,萬歷就覺得一陣膽怯,連忙道:“朕知錯了……”
角落裡,一個小太監牙齒緊咬,甚至有輕微的咯咯聲響起,只是在眼下,沒人聽的見。
李太后道:“張先生,有話坐下說,如今大明朝政通人和,全賴先生一力調護之功,若是先生被氣出個好歹,這天就要塌了。不管如何,也請先生保重身體,有何本章當面奏來,哀家定不會袒護自己的兒子。”
“臣不敢謗君,隻想請慈聖來,臣好報帳。”
“報帳?”
“不錯,戶部今年報上來的禦覽錢糧數目陛下已經看了,不過那是進帳,臣要報個出帳。年關將近,朝中勳貴皆需賁賞,這是定製,另有九邊犒賞銀,不能不,之前以物折俸,如今太倉有銀,不但應以銀俸,還應有恩賞,以示萬歲之德。戶部連日統計,今歲共應支銀三百四十九萬四千兩,戶部進款之余……”
張居正的聲音並不很大,但是聽的十分清楚,其聲線也極有磁性,李太后聽著這繁雜瑣碎的帳目非但沒有厭煩,反倒是津津有味。直到報完開銷,張居正又道:“戶部所余之款,須支應至來年夏秋兩稅入庫。而來年會試,大、宛兩縣及朝廷,所支銀當以萬數。除此以外,春季冰化水生,河道上便要用款。北虜冬季遭災,春時有可能內犯,邊事上亦要用錢。湖廣曾光妖書案,牽扯湘西土司,需於湖廣募兵十營,以備土人之亂。魏國公獻牛痘方,朝廷應在東南設牛痘局……另水旱之災,人所難料,一旦有變,皆需以銀賑,是以太倉所余之款非但不多,反倒是不足。”
珠簾後,李太后道:“是啊,這國家國家,國與家是一樣的,處處要用錢,可是進項呢,就這麽點,難為你這個當家人了。”
“臣有罪,不敢當慈聖之讚。臣左右挪借,目前支持已由力不從心之感,萬歲欲支十萬銀為節慶之費,臣實難從命,特請慈聖降罪。”
“節慶之費十萬兩?陛下,你當真是好闊氣啊。”李太后聲音一冷,萬歷隻覺得身上一陣哆嗦,連忙跪倒道:“母后……兒知錯了。”
李太后哼了一聲,“豈有此理!你去問問馮大伴,年前哀家過生日,總共花了多少銀兩?那席面排場,你是看見的,自己心裡也該有個數吧?一張嘴就要十萬,你好大的口氣!”
張居正道:“慈聖,臣以為當今國庫尚不充裕,國用仍嫌不足。東南備盜,北地防虜,處處都要用錢。惟今之計,只有裁減一切無益之費,以充盈國庫,備不時之虛。臣請免今歲宮中上元燈火,以節此無用之費。”
“一切由先生做主。這宮中放燈本就沒什麽用,一不留神引來回祿,那就要出大事了。免了的好。就照張先生的意思辦吧。”
“臣謝恩。另啟慈聖,日後若有中官持旨往戶部索銀,堂官該如何應對,也請慈聖明示。”
“這好辦。萬歲用款,自有哀家與先生商量著辦,該給的自有聖旨,中旨就是不該拿的。曉諭戶部官員,見到中旨索銀一概不奉,持旨要銀的太監鎖了入宮,自有哀家落。”
“臣謝恩。”
張居正沉默片刻,又道:“臣以為陛下親政在即,理應多讀聖賢之書,以明為君之理。切不可為坊間豔俗話本所誤,牽扯精力,耽擱正事。”
“什麽?他還敢看那些見不得人的話本?”
李太后聲音更加嚴厲,萬歷連忙道:“母后,那是教人忠義報國的……”
“住了!別以為你幹了什麽好事,我這個做娘的不知道……有些事不能在先生面前說,怕汙了先生的耳朵。教人忠義的書,看看是怎麽個忠義了!張先生,您今個請先回,今天的課停了。哀家得和萬歲好好說點家務事!”
“臣遵旨。”
張居正宮內乘腰輿是李太后以皇帝名義加賞,是以一出宮門,就有二人腰輿小轎迎出,出宮換乘八抬大轎一路回了紗帽胡同本宅。甫一下轎,總管遊楚濱迎上來,邊與張居正向裡走邊道:
“相爺,江寧有信了……”
“怎麽說?”
“回相爺的示,是喜信。大小姐未曾染花,現在身子已經大好,只等痊愈,就可動身進京。”
“這丫頭就會給人添麻煩,等她回府,看我怎麽罰她!”話說的雖然嚴厲,可是那陰沉的臉上,依舊露出一絲笑意。
遊楚濱道:“既然大小姐無恙,那二位公子……”
“這與他們有何關系?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弟通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兩人居然拋下胞妹自己上京,孝悌之道安在?這樣的人,又怎麽為大明棟梁,為國出力?在下場之前,把書讀通了再說,誰敢出書齋半步,打斷他的腿!”
遊楚濱無奈搖頭,自己進言算是白費力氣,二位公子只能繼續受苦。又將一摞拜貼遞過去,“這是今日投貼的官員,請相爺吩咐。”
“你看著安排吧,按著規矩,你們自己有分寸的。今天未申兩時不要安排,我要與鳳磐(張四維)、瑤泉(申時行)談會試安排,沒時間見外人。其他的時候你看著安排,年底了百姓之家都忙著過年,只有我這裡反倒要忙著做事,你們也辛苦了。”
遊楚濱聽著這位帝國宰相的一聲辛苦,頓時覺得周身一陣火熱,疲勞倦怠皆一掃而空。笑道:“相爺為國操勞,尚不敢言辛苦,小的幾個下人哪還敢說這兩個字。不過是多跑幾步路,多說幾句話。”
“還多擔了一個汙名。”張居正道:“坊間都說你遊七心黑手毒,貪圖賄賂,誰又知道那些門包孝敬都成了國庫裡的銀兩,成了外城粥棚裡的米汁。宰相門前七品官,你們跟著我,卻隻擔了個空名,落不下實惠。”
“為國出力,理應如此。那些官兒要是讓他們給朝廷捐錢,沒一個樂意。讓他們拿銀子孝敬奴婢,倒是一個比一個賣力,這也是以毒攻毒的手段罷了。為相爺辦點事,奴婢心裡高興,區區汙名奴婢一個下人又在意什麽。”
張居正點點頭,“只要肯為我辦事的,我不會讓他白受累。等會試一完,我會安排你一個出身。”
張府從早到晚拜客絡繹不絕,每到夜間必大排酒宴,鬧上半夜才告罷休。月上柳梢,張府的宴席才剛剛入港,紗帽胡同後門處,一乘小轎悄然而至。抬轎之人手腳利落,動作輕巧,轎子又快又穩,落轎之後,一個侍從輕輕打起棉布轎簾,隨後伸出胳膊,將一個三十幾歲的中年男子攙扶出來。
相府門外那碩大的氣死風燈,照耀出男子高大挺拔的身形,容長面孔長眉細目,相貌頗為幹練,一身上好寧綢棉袍,手裡揉著一對玉石膽,一副富商扮相。可是放眼天下,怕也沒有哪個富商,能讓相府大總管遊楚濱親自迎接而出,必恭必敬的向裡迎接,只看其態度就能知道,此人身份的不尋常。
那人微笑著朝遊楚濱擺手道:“遊七,都自己人不用客氣了,我也不是那個歲數。雖說手腳不像手下的孩子們那般利便,好歹也是提督東廠的人,要是連走路都要人扶,就讓人笑話了。我去書房等,你請太嶽來,不必急。他應酬多,尤其這個時候,不知多少人要跟他說話,讓他先忙他的,忙過了再來,我正好看看他又有什麽新字畫。”
男子到了書房時間不久,門外一聲輕咳,房門開處張居正已經走進來,來人連忙起身一禮,“太嶽兄,總歸還是把你驚動了。”
張居正那嚴肅如萬年不化冰的臉上,此時已滿是笑容,連忙還禮道:“雙林兄,你輕易不登門,我又怎敢怠慢?再說,我這裡許多書畫,若是被你看中,豈不是要糟糕?”
“你們讀書人啊,就是心眼恁多,咱家還沒往那上想呢,你倒先想到了。得了,就衝你這麽想,今個我不拿回去三幅五幅的,也對不起這個名聲,一會看著什麽好就拿什麽吧。”
“雙林兄, 你拿隻管拿,不過看過之後,可一定要題跋留念。”
“合著你就惦記著我那個題跋呢,自從給清明上河圖上題跋之後,我輕易是不乾這事了,不上你的當。我說遊七,你們家什麽規矩啊,來人隻管茶不管飯是吧?跟你說實話,從宮裡出來的急,沒用晚飯,肚子裡空呢,有什麽端點什麽來,我嘗嘗你家廚子手藝。”
張居正心知,當今朝廷內相,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欽命提督東廠,慈聖太后的心腹嫡系亦是自己最重要的政治盟友馮保,是不可能到自己家來蹭飯的。這麽吩咐的意義只有一條,接下來要談的內容,不能讓遊七知道,當下揮手讓他退去。
可是等到遊七剛要出屋,馮保卻又跟了一句,“我說,趕緊著端吃的啊,越快越好,我這餓的實在是有點厲害。不開玩笑,我是真沒吃東西,有什麽拿什麽,頂餓就成。”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