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鸞歸桐》第293章 自請
廊下高懸的宮燈暈開一地昏黃燈光,高大葳蕤的梧桐樹枝葉在風中簌簌而動。

 裡間劉秀投壺的說笑聲穿牆而過,清清淺淺地落地落在她耳邊。

 羽年話畢後便垂手而立,靜等著郭聖通示下。

 郭聖通輕蹙著眉,百思不得其解。

 叔叔一家怎麽會沒回去過呢?

 她記得很清楚。

 八歲那年的浴蘭節,她第一次主動提出請叔叔一家過府過節來。

 母親滿面愕然,很是意外。

 她便解釋說不論如何總是血脈至親,父親想必不願意看到他們如此疏離。

 母親聽了之後,很是欣慰,說正該如此。

 現在想來,當時霞光從石榴枝葉間漏進來,風吹的珠簾叮咚作響的場景依稀都還在眼前。

 其後母親便打發人去請,卻不成想叔叔一家二一家已然舉家搬走了。

 母親很是有些生氣,本想就此不再理會,可想著年終祭祖的時候沒法交待到底還是叫人去找來。

 過了段日子傳來消息,說是去了嬸母齊婉兒娘家——蜀中。

 也不存在說叔叔走到半道臨時反悔的可能,因為那會叔叔一家已經搬走兩三個月了,必定早就到了蜀中。

 可為什麽現在又說叔父一家從未去過蜀中?

 他們究竟去哪了?

 難不成是當年派去查探的人找不到便隨意捏造說去了蜀中?

 畢竟母親和叔父一家關系也是頗為疏離,聽得他們有去處了也就放心了,沒有非把他們找回來的道理。

 但現在,郭聖通有了非要把他們找回來的理由。

 她吸了口氣,“繼續找,幾個大活人還能平地消失不成?”

 羽年應諾而去。

 她在廊下又站了站,耳邊劉秀爽朗的笑聲越來越清晰。

 她深出一口氣,吐盡心中濁氣後方才提起裙擺往裡間走。

 *

 冬月初八,落下了建武二年的第一場雪。

 晨間起來登高而望,萬重宮闕皆銀裝素裹,讓人眼眸都生起涼意。

 用過早膳後,郭聖通披了鶴氅揣著手爐坐上了肩輿往前殿去。

 她雖是皇后主后宮事,但現下宮中並無嬪妃,她把手中宮務交給羽年和青素後一向專注在帶孩子上。

 現如今疆兒一月隻休一次,其余時間都要跟著鄧禹念書。

 劉秀怕她長日無聊,便要她每日裡都往前殿去。

 他閑下來的時候,也能陪她說說話。

 肩輿走了一刻多鍾後停下了。

 趙昌海得著信後,一早就在殿門口等著。

 等著郭聖通下來後,他連忙上前,引著她往側殿去。

 “陛下正在召見太中大夫,請皇后殿下稍坐會。”

 雪後初霽,柔和的陽光從雲層縫隙間漏下來。

 寒風凜冽,刮的郭聖通不由自主地吧手中的手爐抱的更緊了。

 她輕輕點了點頭,鼻子凍的發酸。

 一進殿中,簾子一打起,熏人暖氣迎面而來,周身寒氣立時被澆散。

 殿裡鋪著足能沒過腳踝的長毛地毯,腳踩在上面軟綿綿地往下陷,半點聲息都沒有。

 她在南窗下的書案前坐了,叫羽年取過醫書來。

 讀了約莫兩刻鍾後,她犯起困來。

 這胎雖懷的平穩,但她卻總是精神頭不足。

 羽年便鋪了被停了刻漏服侍著她睡下,而後領著人輕手輕腳地退到了外間。

 殿中靜寂一片,她頭沾上枕頭就睡過去了。

 她做夢了。

 夢境很是冗長,卻全無頭緒。

 她一會在漆裡舍,一會在邯鄲宮溫明殿,一會又回到了卻非殿。

 終於得從夢境中掙扎出來時,隻覺得身心皆疲。

 殿中燃著壁爐,又走著地熱,蠶絲被雖輕薄,卻也把郭聖通熱出了身薄汗。

 她被熱得口乾難耐,又有些頭昏腦脹。

 她撐坐起身,微啞著嗓子:“羽年,水。”

 一陣腳步聲很快響起。

 是劉秀。

 她抬眸望去,“見完人了?”

 一隻手撩開了床帳,含笑遞給她一杯溫水。

 劉秀嗯了一聲,眉目間盡是愉悅欣然之色。

 看來劉秀很滿意如今的太中大夫。

 宋弘雖拒湖陽長公主,但因著劉秀欣賞在大司空的位置上仍坐的穩穩當當。

 太中大夫的位置自然而然就空了下來。

 劉秀最後定了伏隆。

 伏隆出身名門望族,乃是伏勝之後。

 祖父伏理,乃是一代名儒,為孝成帝高密太傅。

 父親伏湛湛性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

 孝成帝時,得為博士弟子。

 後接連五遷,至王莽時為繡衣執法,使督大奸,遷後隊屬正。

 更始時,拜其為平原太守。

 劉秀定都洛陽後,聞伏湛名儒之名,征拜為尚書,使典定舊製。

 作為伏湛長子,伏隆自然受到了劉秀的格外關注。

 名儒世家,向來家教嚴格,極少會養出紈絝子弟。

 劉秀思來想去,便任了伏隆為太中大夫。

 “少年英才啊。”劉秀感慨道,“今次召見,伏隆表現出了不輸其父的政治見解。”

 他見郭聖通凝眸望著他,便坐在榻便細細解釋起來:“他和朕說起齊地張步來,以為若是繼續放任不管,必成大患。

 他自請為使者出使青徐二州,招降張步。

 事關重大,朕雖不能立時答覆他,但如何不為之高興?”

 笑意在他眼角眉梢越積越多,黑寶石般的雙眸熠熠生輝。

 這樣毫不遮掩的愉悅,顯是真高興的很。

 郭聖通笑。

 也是。

 新莽末年,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張步趁機聚集了數千人馬,獨霸下琅琊郡,自稱五威將軍。

 劉玄稱帝後,往各地分遣使者希冀收攏天下。

 王莽堂弟王閎素有賢名,得為琅邪太守。

 張步令緊閉城門,拒不從。

 王閎發檄文,曉喻諸縣吏。

 得贛、榆等六縣,收兵數千人後前去討伐張步,被其大敗。

 梁王劉永早有自立之意,為此便拜其為輔漢大將軍,封忠節侯,督青、徐二州。希冀拉攏張步。

 張步正愁在大義上立不住腳,當即欣然從之。

 於是,任其弟弘為衛將軍,弘弟藍玄武大將軍,藍弟壽高密太守。

 遣將徇太山、東萊、城陽、膠東、北海、濟南、齊諸郡,皆下之。

 張步拓地浸廣,兵甲日盛。

 王閎懼其眾散,乃詣步相見,欲誘以義方。

 張步陳兵引閎,怒曰:“步有何過,君前見攻之甚乎!”

 王閎按劍曰:“太守奉朝命,而文公擁兵相距,閎攻賊耳,何謂甚邪!”

 張步默然良久後,陳樂獻酒,待以上賓之禮,令閎關掌郡事。

 伏隆多半是因此認為張步有降服的可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