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1435.禪讓登基,改元景武
東宮,承恩殿。
看著棱角分明,一身煞氣的薛仁貴,李破軍眉頭微蹙,不由得心中憂慮,溫聲道:“仁貴東征辛苦了,接下來一段日子你就在長安好好休養吧,若是閑的無事,可以去護龍山莊小住,順帶訓練一下那一批新兵蛋子”。
薛仁貴往日裡都是一臉和煦,若是不著甲胃,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溫和的儒士,可是東征倭國後,那股子由內而外的煞氣是掩蓋不住的,面容更顯得冷峻,李破軍也是有些擔心,會不會影響到薛仁貴的心理,畢竟,一場屠戮下來,那種血腥場面,尋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定然是受不了。
但薛仁貴畢竟不是尋常人,聽了李破軍的話,薛仁貴也知道李破軍擔心什麽,冰冷的臉上也是浮現笑意,有幾分從前模樣。
“謝殿下關懷,臣並無大礙,鎮壓倭人之時,確實略顯血腥,遍地屍首,殘肢斷臂,僅難波一地,臣便屠戮倭國王室過三萬人,埋屍坑長過數百丈,血流成河,不少將士都殺紅了眼,夢魔纏身,夜不能寐。不過臣隨身攜帶了不少書籍,便令軍中識字的將官在夜裡讀書講學,講一些典故雅事,倒是效果甚好”。
李破軍一聽也是眉頭一挑,頗為新奇,“在軍營裡講學?這法子倒是不錯,不僅可以消弭心理負擔,也可以提升軍中整體文化水平”。
薛仁貴聞言松了一口氣,“殿下不怪臣私授學問於士卒便好,有人勸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是臣有不同觀點,只要倉廩足、知禮節,方可大治天下,便鬥膽於軍中講學,其一消弭殺孽夢魔,其二可提升將士思想水平,最不濟也得看懂地圖能傳將領”。
李破軍聽了撫掌大讚,“仁貴所言甚是,後日大朝會你便提出此事,我要在全軍實行,於軍中設政治教員,一方面教導將士識字,傳授學問,一方面提其思想覺悟,勸導忠君愛國。
仁貴你剛回來或許不知,我已經公開活字印刷術和改良版造紙術,並於各州縣設立公學和圖書館,旨在提高大唐識字率,給寒門和庶民一個上升的機會,不叫世家獨專”。
薛仁貴聽了大喜,忙是稱讚,畢竟他薛仁貴雖然是出自河東薛氏,但到了薛仁貴這一代已經落魄,淪為寒門。
貞觀二十五年臘月十二,太極宮前,朱雀門廣場,早已經是人山人海,旗幟招展,因為今日又將是進行一場獻俘大典。
李破軍帶領文武百官來到朱雀門城樓上,遠遠的看見一波鋼鐵洪流雄赳赳,氣昂昂的向城樓而來,薛仁貴劉仁軌為首,背後大纛上寫著,“大唐扶桑道行軍大總管薛”,“大唐難波道行軍總管劉”,而後壓著倭國齊明天皇進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
獻俘儀式過後,盡管薛仁貴劉仁軌二人在倭國的血腥屠戮,引來頗多非議,但李破軍仍是力排眾議,乾綱獨斷,對二人以及眾位將士多加封賞,或有升爵,或有增邑,李破軍不可能因為一些腐儒便虧待了嚴格執行他命令的眾將士。
畢竟命令是他下的,封賞完有功將士後李破軍便將倭國設置為扶桑大都護府,任命劉仁軌為第一任扶桑大都護,於諸島之上設州縣,遣派官吏赴任。
臘月二十,即將進入貞觀二十六年之時,李世民忽然下山,回到長安城太極宮,眾臣都是滿腹疑惑,甚至有些腐儒彈冠相慶,一定是聖人也看不過監國太子對倭國的血腥屠戮了,要對太子進行斥責了。
結果,翌日大朝會上,重回朝堂的李世民宣布了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責令三省有司,即日起準備禪讓大典,十日後正式禪位於監國太子。
此令一下,滿朝震驚,李破軍自然是三辭三讓,文物百官亦是多番勸阻,奈何李世民聖意已決。
十天后,臘月三十日,貞觀二十五年的最後一天,也將是貞觀朝的最後一天,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太極宮前,舉行了規模盛大的禪讓儀式,在文武百官的齊齊跪拜之下,監國太子李破軍正式登基。
數日後,改元景武,尊貞觀帝李世民為太上皇,立蕭嫣為皇后,立李悅為太子。
景者:敬慕、附從之意;武者:勇猛、威武之意。李破軍自登儲以來,南征北戰,大唐威加四海,萬國來朝,武功之盛,遠邁漢晉,因此朝議過後,改元景武,今年是為景武元年。
李破軍登基後,李世民在與李承乾等一眾子女見面用膳後,便是毫不留念的回到九嵕山。
三日後,九嵕山又傳來一個震驚天下的消息,太上皇李世民於九嵕山含風殿正式出家,改含風殿為含風觀,道號:虛鳳子。
如李建成小字毗沙門,李元吉小字三胡,李世民小字便是二鳳,鳳可不是雌性,古代神話中傳說中的百鳥之王號稱鳳凰,其中鳳為雄,凰為雌,通常代指祥瑞,漢代司馬相如亦曾作賦《鳳求凰》。
而李世民在貞觀七年曾作《威鳳賦》賜給房玄齡、長孫無忌等重臣,文中以威鳳自比,追思建立王業之艱辛,同時也表明創建貞觀盛世的雄心壯志。
而現在李世民突然毫無征兆的出家為道, 自號虛鳳,而非威鳳,足以說明李世民徹底放下了,正如他所說:神鬼之事乃虛妄。
如今天下大治,四夷臣服,李世民建立了無上的功業,或許是看透了世事,一切皆乃虛妄,因此自號虛鳳。
從威鳳到虛鳳的轉變便是李世民登基後建立功業的雄心壯志,再到威加海內後的索然寡味,其中最主要的節點便是長孫皇后逝世。
自此,九嵕山便成為了大唐皇家道場,一時間,因為太上皇貞觀帝的光環加持,九嵕山成為了名振全國的道家聖地。
而李破軍也揮筆寫就一封長短句,獻與太上皇,其名曰:《臨江路·滾滾長江東逝水》。
據說太上皇收到此詞後,大為感懷,高呼道:我兒懂我。當即命人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幾句裝表設於含風觀中。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