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在明朝當國公》第218章 大凌河堡告急
當楊峰和孫承宗回到大堂後,已經喝得面紅耳赤的眾將們看到孫承宗微笑的神情後他們立刻意識到事情已經解決了,一個個相視了一眼後神情變得有些興奮起來。

 孫承宗回到大堂後重新坐回了首位,雙目在眾人身上掃了一下這才說道:“諸位……請聽本官一言。”

 聽到孫承宗的話,原本喧嘩不已的大堂立刻變得安靜起來,所有人都停止了說話將目光看向了孫承宗。

 孫承宗捋須想了想說道:“經過本官與楊參將商議,決定除了留下五百枚首級給楊參將所部之外,余下1638枚首級給諸位共同攤分。”

 “嘩啦……”

 孫承宗的話音剛落,眾人全都眉開眼笑起來,一個個都在交頭接耳討論自己應該獲得多少首級。

 “肅靜……肅靜!”孫承宗不得不再次高聲喊了起來,“所有侍衛聽令,若有再無故喧嘩者立即驅逐出大堂。”

 “喏!”

 立刻便有十多名督師府的侍衛上前,一個個虎視眈眈的看向了大堂裡的眾人,看到周圍盯著自己的侍衛,大堂這才安靜下來。

 孫承宗看了一下眾人後這才說道:“經本官與楊參將討論後,決定分授都督僉事兼大凌河總兵趙率教所部321枚首級,分授予副將祖大樂所部213枚首級,分授予前鋒營副總兵魯之甲所部334枚首級,分授予……”

 聽著孫承宗象後世的幼兒園老師給小朋友們發糖一樣將今日的斬獲分發下去,楊峰又有了一些感悟。大明的衰敗不僅僅是衰敗在朝廷的吏治和財政上,就連大明的軍隊也從根子上爛掉了。

 明朝的中後期之後,雖然是文管集團掌管了整個朝堂,實行以文禦武的政策,但對於軍功厚賞的原則卻沒有改變。例如到了明朝的後期,朝廷便明文規定,有斬獲女真首級一枚者賞三十兩,斬獲女真首級三枚者官升一級。

 聽起來這個封賞很豐厚,但是實際的執行起來卻出了叉子,在開國之初,軍隊在將功勞報上去之後,兵部還要派出核查官員來到實地對立功的當事人進行親自核查,這還不算,核查的官員還要對當時軍中的士兵和將領一一谘詢核對,甚至還會對俘虜進行審訊,若有殺良冒功或是虛報戰功者一律處以重罰,這也是為什麽開國之初朱元璋、徐達、藍玉等開國大將能帶領大明鐵騎橫掃中原,將不可一世的蒙古韃子從中原趕回了蒙古的原因。

 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大明的這套戰功核查制度卻出了問題,兵部核查的制度也形同虛設,兵部的官員們對九邊軍隊報上來的戰功一般都是睜隻眼閉隻眼就同意了,而九邊的軍隊的軍紀也慢慢起來,殺良冒功、虛報戰功的事情也時有發生,到了後期虛報戰功這種事情甚至成了一種公開的規則。

 就比如今天的楊峰繳獲的這兩千多枚女真韃子的首級,按理說這應該全都是楊峰所部立下的功勞,可到了孫承宗這裡卻要將戰功分出一大半給在場的諸位遼東將領。戰功已經變成了一種排排坐分果果的遊戲,試問這樣的制度又如何讓下面的將士們心服口服,又如何能讓他們鼓起勇氣努力殺敵呢?

 難道孫承宗身為兩朝帝師不知道這裡面的弊端嗎?不是的,孫承宗比誰都明白這樣做的壞處,可身在局中的他沒有辦法挑戰這些已經延續了近百年的陋習,如果他試圖改變這一切那就是在跟遼東十數萬,乃至整個大明上百萬的軍隊將領做對,這個後果別說是他了,哪怕是皇帝親自來了都要掂量掂量。

 看著念到名字的將領們喜笑顏開的神情,楊峰隻覺得心裡堵的慌。在他看來潛規則這玩意從古自今各行各業都有,正所謂存在即合理,這本來也無可厚非。但如果這種潛規則已經危害到了軍隊的戰鬥力乃至國家的安危的話,那麽這樣的潛規則就演變成了一顆毒瘤,必須要切除掉,否則一個不好整個國家就會為此而崩潰甚至滅亡。

 等到分發完首級後眾人是皆大歡喜,而心裡有些不爽的楊峰則是找了個借口回到了軍營睡覺了。

 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當楊峰還沉浸在睡夢中的時候,一陣清晰的鼓聲將他給吵醒了,這個鼓聲不僅格外清晰而且節奏還非常急促。一聽到這個鼓聲楊峰渾身打了個激靈,這可是俗稱的聚將鼓,若是不能按時趕到那可是要受軍規處罰的,他立即從床上跳了起來,他隻用了不到五分鍾便穿戴好了衣服,匆匆洗漱完畢後隨手拿起寶劍便跨上了戰馬朝著督師府策馬而去。

 當楊峰匆匆趕到督師府時,發現不少將領們也是匆匆趕來,不少人甚至盔甲歪斜,很顯然這個聚將鼓對他們來說也很是突然。

 就在快要進入督師府的時候楊峰看到了趙率教也匆匆趕來,他趕緊快步上前幾步走到他的身邊問道:“趙大人,往日督臣大人都是這麽召集眾將的麽?”

 “怎麽可能!”趙率教眼裡還布滿了血絲,很顯然他昨夜也是沒怎麽睡好,他苦笑道:“若是經常這麽聚將的話誰受得了啊,除非是突發緊急情況,否則督臣大人都會提前告知的。”

 “是這樣啊。”楊峰緩緩點了點頭。

 “走吧,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該來的遲早回來的。”趙率教拍了拍楊峰的肩膀率先大步走了進去。

 當楊峰夾雜在眾將的身後進入大堂依次落座後,一身緋色官服的孫承宗這才在兩名護衛的擁簇下來到了大堂的首座上坐了下來。

 今天孫承宗的懷中親自抱著天子禦賜的尚方寶劍,在他們的身後幾名侍衛還分別舉著太子少師、兵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遼東督師等棋牌相繼進來,看到這樣的情景這裡眾人哪裡不知道今天肯定是出了大事,一時間大堂的氣氛立即變得格外的嚴肅。

 “諸位!”

 孫承宗神情肅然的說道:“今日凌晨寅時,本督師收到兵備僉事袁崇煥大人送來的急報。後金韃子的二貝勒阿敏已然率本部一萬兩千人馬將大凌河堡團團包圍了起來,並封鎖了大凌河堡對外的一切聯絡,袁崇煥一共派出了六波人馬出來求援,最後只有一波信使能突圍出來,是以本官今日召見諸位,是想問問諸位有何退敵良策。”

 大堂裡眾將大都臉上呈現出疑惑之色,趙率教上前一步大聲道:“督師大人,末將有一事不明。大凌河堡本身便駐扎有八千兵馬守衛,前幾日袁大人又帶去了兩千兵馬馳援周大人,如此一來大凌河堡便有了一萬兵馬。即便是阿敏的鑲藍旗再能打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拿下大凌河堡,袁大人為何會如此急匆匆的派人求援?”

 “是啊!”

 眾將們也面露疑惑之色,自古守城一方天生就比攻城的一方要佔優勢,大凌河堡城高牆深,以一萬守軍來防守已經是綽綽有余,只要守軍上下一心,就憑阿敏那一萬兩千人馬怎麽可能能輕易攻下大凌河堡,至於這麽匆匆的派人來求援嗎。

 看到眾將臉上的抑或之色,孫承宗卻是神情凝重的說:“按理說僅憑阿敏的鑲藍旗確實很難在短時間內拿下大凌河堡,但是昨天夜裡咱們的夜不收緊急傳來了消息,代善被咱們擊敗後並沒有退回義州,而是往大凌河堡方向去了。”

 “轟……”

 孫承宗的話音剛落,大堂裡便開始喧嘩起來,眾人的臉上也不複剛才的輕松,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之色。如果剛才他們說隻憑著阿敏的一萬兩千兵馬肯定不能在短時間內攻下大凌河堡的話,如果再加上代善率領的一萬多正紅旗的話那就很難說了,雖然代善的正紅旗昨天剛被楊峰打敗,但沒有人會懷疑他們的戰鬥力,搞不好大凌河堡真的會被他拿下來。

 趙率教鄭重的說道:“督臣,若是代善這個賊酋的正紅旗也加入到圍攻大凌河堡當中,恐怕大凌河堡真的支撐不了多久,咱們應當早日發援兵前去馳援才是啊。”

 眾將也點了點頭,孫承宗來到遼東後,積極構築了右屯、大凌河堡、錦州、大興堡、塔山、松山和杏山等一系列城池,形成了錦寧防線,這些防線環環相扣,既相互守望馳援也可以單獨堅守,大凌河則是這條防線裡處於最前沿的一環,若是大凌河堡被後金攻破的話錦寧防線便不再完整,而大凌河堡也將成為後金韃子插入錦寧防線的一顆釘子,後金大軍隨時可以向明軍發動進攻,這樣一來主動權就完全掌握在女真人的手裡裡。

 孫承宗也點了點頭:“諸位的擔憂本官明白,若是楊參將沒來之前咱們的兵力確實有點捉襟見肘,現在咱們確實是可以抽調出一支人馬去馳援大凌河了,諸位有誰願意去馳援大凌河堡啊?”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做聲,這可不是什麽好差事啊,大家都不傻,誰也不願意離開安全的錦州城跑到野外去面對後金的兵馬,那可是提著腦袋跟韃子玩命啊。

 看到大群人竟然沒人願意去,孫承宗的眉頭漸漸皺了起來:“怎麽,沒人願意去麽?”

 楊峰打量了一下四周,看到眾將全都低下了頭心中不禁暗歎,這就是號稱大明最精銳的遼東邊軍麽?竟然也如此畏敵,大明還有希望麽?正好,你們不去那哥自己去好了,他正要站起來,卻看到一個人影搶先站了起來朗聲道:“督臣,末將願率本部四千騎兵往大凌河堡解圍!”

 “好!趙大人威武!”

 “趙大人不愧是勇冠三軍的虎將,果然是勇氣可嘉。”看到終於有人站了出來,後面的眾人立刻紛紛誇獎起來。

 看到趙率教站了出來,孫承宗原本難看的臉色好看了許多,他點了點頭拿起了一根令箭道,“既然如此,那本官就……”

 這時,有一個人影也站了起來,“督臣,末將也願意率領本部人馬與趙大人一通前往大凌河堡救援。”

 眾人定眼一看不禁吃了一驚,孫承宗也有些意外的說:“楊參將,你部昨日剛到錦州,必然是鞍馬勞頓,本官怎人心派你部前往大凌河堡救援?”

 站出來的人自然就是楊峰,只見他搖頭道:“督臣明鑒,為國殺賊乃是咱們大明軍人的本份。況且末將以為韃子素來狡詐。韃子如此大張旗鼓的圍攻大凌河堡,安知不是韃子圍點打援之策,況且趙大人所部都是騎兵,若是中了韃子的埋伏起步糟糕,所以末將以為趙大人若是跟末將本部人馬一起出動必然可以震懾韃子,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嗯!”

 孫承宗面露沉思之色,楊峰的話確實很有道理,若是後金韃子圍城是假,在半路設伏圍殲援軍是真,那麽趙率教的這四千騎兵可就真的危險了。而楊峰的軍隊戰鬥力眾人昨天已經見識過了,由他一同前往的話至少在安全性上也多了許多。

 想到這裡, 孫承宗終於下了決定,他拿起了兩根令箭向趙率教和楊峰扔了過去沉聲道:“楊參將言之有理,那本官便下令你與趙總兵一同各率本部兵馬馳援大凌河堡,待到大凌河堡之圍解除後再返回錦州。”

 “末將領命!”楊峰和趙率教各自接過令箭,朝著孫承宗齊齊單膝下跪行了個軍禮,這才站了起來一起大步走出了督師府。

 楊峰和趙率教出了督師府,立即各自回到了軍營點齊了各自的兵馬開始拔寨起營,楊峰的六千多軍士、三千輔兵以及趙率教的四千騎兵一共一萬三千人馬浩浩蕩蕩的出了錦州城朝著大凌河堡而去。

 一萬三千多大軍出城的動靜可不小,浩浩蕩蕩的人馬排出了好幾裡地。

 而這一次的行軍由於有了趙率教的四千騎兵通行,楊峰感到跟前些日子比起來可是輕松了許多,隊伍剛出城趙率教便派出了數百騎兵往四周撒了出去,時間不長流水般的情報便傳了回來,哪個方向安全哪個方向有後金的探哨他們很快便一清二楚,不禁讓楊峰感歎這個時代的騎兵簡直就是後世的機動部隊加偵察營的合體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