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完顏昌一頭霧水,宗翰搖搖頭,“你勇者勇矣,但左右就是個衝陣的料,我很擔心四太子宗弼的成長,看看你等,哪一個是他的對手!”
完顏昌嬉皮笑臉說道:“反正我們都習慣你當主心骨,這輩子我就跟你混了。”
得到完顏昌這種實力派的擁護,這也是宗翰一直把軍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的保證。
宗翰此時見完顏昌似懂非懂,不由地繼續解釋道:“太原在我們控制之中,大宋最精銳的西軍想過來中原戰場,就只能走潼關一條路。”
“東京早就知道這個消息了,我們現在緩一緩,看清楚東京局勢再動也不遲,自出兵以來,我算是將大宋看透了,除了陝西五路的西軍,其它的戰鬥力比遼國還弱。”
完顏昌點點頭,“這宋人就喜歡搞陰謀鬼計,我等差點被他們狐假虎威之策唬住,原來他們最能打的部伍在遼國,而不在本國。”
宗翰看看天色已晚,對傳令兵說道:“今日收兵,明日必破懷州。”
看著金軍在號角聲中如潮水般退去,城頭上的宋軍卻連歡呼聲都喊不出來,紛紛就地仆倒,先喘上一口氣再說。
解潛渾身血跡,左臂中了一箭,胡亂包扎了一番後就吊在胸前,正在深一腳淺一腳的巡視著城頭。
這位進士出身的文官,是大宋朝少數忠貞的臣子,雖然不是太懂兵法,但卻有勇氣與女真人一戰。
“大人,城中弓箭不多了,擂木和滾石也快用盡,東京的援軍何時能到?”
面對著偏將的詢問,解潛不忍心說出官家巡幸江南的事實,只能含糊地回答東京已經有援兵趕來,最快這兩日就到。
守得一日算一日吧!自己就用這條性命和全家老小一起為大宋盡忠罷!
偏將的心沉了下去,解大人從來不打誑語,這麽閃爍其詞肯定是沒有什麽指望了,回來看著無數期待的眼神,看著滿身創傷的士兵,一時間心中酸楚不已。
“哈哈,兄弟們,剛剛知州大人說了,援軍就這兩天便能趕到,只要我們守住明天,就是勝利。”
聽著偏將的笑聲,一群倒在地上的士卒們沉沉地睡了過去,那臉上都浮現出滿足的微笑。
他們太累了,面對著女真人瘋狂進攻,沒有一絲一毫的休息時間,就連天上的星星也躲進了雲層之中,不忍心打擾到這些疲憊的勇士。
解潛被家丁扶回州衙,一眾老小聽說老爺中箭,都跑來大堂看望。
解潛的夫人孫秀出身東京世家大族,此時抱著一個一歲多的小孩,看著自家夫君左臂已經抬不起來,不禁哭了起來。
“哭什麽?此值國家危難之時,我等久食國家俸祿,正是報國殺敵之時,戰場之上刀槍無眼,受點小傷值什麽。”
孫秀通過家族的消息,已經知道官家巡幸江南的決定,想著自家夫君血染戰袍,而東京那些高官卻不思抵抗,一門心思隻想逃跑,越想心中越感淒涼。
揮揮手,孫秀讓其它家族成員都出了大堂,隻留下一名年青人在堂中,這才對解潛說道。
“夫君決意死守懷州嗎?懷州重地是黃河的門戶,女真人必然要全力攻佔。”
解潛見只有夫人在場,也就不再瞞她,“朝廷指望不上了,我決心為國成仁,不負國家,不負人民。”
孫秀打斷了夫君之言,“可是我們全家怎麽辦?”
看著夫人手上小孩那圓溜溜的小眼珠不停地轉動,顯得靈氣十足,解潛雙目一閉,一顆淚珠順著眼角滑了下來。
“夫人,懷州被圍,內無強軍,外無救兵,淪陷就在傾刻之間,我就是想送你回東京,只怕也是不能夠了。”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孫秀看著夫君第一次虎目淌淚,也是泣不成聲,“我們成婚十數載,好不容易才有了一個兒子,你看看,多機靈,多可愛,你忍心讓他死在女真人的屠刀之下嗎?”
“夫人,我……”
這時那名年青人衝著孫秀點點頭,走到解潛身邊。
“解大人,久仰了。”
解潛見一家丁卻有如此膽色,那嘴角還揚起一個弧度,不禁遲疑地問道:“你不是家丁,你是?”
孫秀在一旁輕聲說道:“他是種彥崇,剛剛潛進懷州,為救大人而來。”
“雷神!”
彥崇之名在東京如雷灌耳,雖然明面上是死於刑部大牢烈火之中,但沒有一個人相信,都知道那無非是掩耳盜鈴罷了。
“你不是朝廷欽犯嗎?還敢來懷州,意欲何為?”
彥崇早知道大宋文臣的討厭之處,不管是怕死的還是不怕死的,大多是酸腐之輩,難得有如宇文虛中和秦檜那般隨機應變之人。
懶得多說話, 彥崇取出一道聖旨,“奉官家之命,主持黃河防線。”
解潛接過詔書一看,眼睛頓時亮了起來,“沒想到官家還關注著黃河渡口,大宋有救矣!”
詔書上的字是小萌新模仿趙佶的筆跡,趙佶的瘦金體自成一派,風骨清新,實是集大成者,喜歡書法的大都會臨摹,小萌新雖然不齒趙佶的人品,但對瘦金體卻是非常喜歡,從小臨摹,足可以假亂真。
而詔書上的玉璽則是千真萬確的,不由解潛不信。
“原來是欽差大人,解潛失禮了。”
“大人不必多禮,懷州血戰,彥崇看在眼中,大人忠君愛國,彥崇也感同身受,不過懷州兵微將寡,失陷就在明天,不知大人願不願意和彥崇一起殺出條血路回東京?”
對於大宋這些忠臣,包括自已非常不感冒的李綱,彥崇做不到無動於衷,雖然彼此的觀念不一樣,但是只要有一顆愛民之心,彥崇都劃歸於可救之列。
解潛聽到此話,臉上先露出了欣喜的神情,慢慢地又消失不見,彥崇見狀歎了一口氣,知道此人已經做好了與懷州共存亡的打算,準備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聲。
這世上有些人把名聲看得比性命還重,特別是文官,文死諫,如果因為勸諫被皇帝所殺,包括讓一家九族為自己的名聲殉葬,也在所不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