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青龍三國》二百九十二、江夏地方民事安排
朱衛相信日後這江蛟營在甘寧的統領下,也將成為自己帳下一支水陸兩棲精兵,為此朱衛也將此前在涇縣山越大帥費棧處得到的乾將劍,拿出來賞給了甘寧。

 而甘寧一方面是得到了朱衛如此的重用,心存感激,另一方面是沒想到朱衛居然還賜給他了一柄寶劍,對朱衛的賞識真的是內心觸動了。

 後來根據朱衛在三國遊戲系統中的查看,甘寧的忠誠度直接提升到了95。

 這樣甘寧也算是朱衛手下僅次於王語嫣、穆蘭、龐偃他們這些系統所給的輔助臣下外,現實中所招募武將中忠誠度最高的了。

 這個結果朱衛也很是滿意,如此解決了軍事上的事情後,朱衛則大致安排了江夏地方上的政事、民事,在江夏停留了差不多近一個月,便也準備搬師回豫章了。

 朱衛先是讓龐偃、凌操、甘寧、蘇飛帶著熊魃營和江蛟營回往豫章,於是他們便帶著兩艘艨艟戰艦和三十艘艨艟輕艦往豫章鄱陽水營回去。

 有了這些戰艦,朱衛在鄱陽的水營也可算是名副其實了,一旦江夏這邊有什麽事情,鄱陽水營這邊也能隨時駕駛戰船,沿著長江來援。

 不過,鄱陽水營這邊朱衛準備交給甘寧坐守,因為甘寧這邊的兵卒絕大多是也是江夏和江陵的水軍構成的,更是擅長水上作戰,日後江蛟營也會偏向於水軍編制。

 而龐偃的熊魃營卻是山越兵和其他地方的步兵佔了不少份額,雖然在三國遊戲系統的訓練下屬於水陸全能的戰兵,可朱衛還是準備讓他們回歸陸軍編制,畢竟水軍隻適合南方,到了北方中原可是以陸軍為主的。

 這其中朱衛也將江夏獲得的三千五百多戰馬,讓龐偃他們運回了豫章,等待朱衛擴建自己的騎兵部隊,朱衛也已經準備給龐偃的熊魃營配備一定的騎兵,增強熊魃營的遠程快速奔襲能力。

 接下來朱衛將張碩派去了龜蛇峽水營,輔助董襲進行龜蛇峽新水寨的修建工作,張碩也比較適合水戰,他能力不強,放在這邊也算是合適的。

 不過日後董襲是不會留在龜蛇峽水營這邊,朱衛手頭能用的部將還是不足,故而董襲這樣具有將軍級能量的部將,自然不能浪費在地方守備上。

 而朱衛既然將江夏都交給太史慈來軍管,那麽龜蛇峽新水寨應該會交給馬忠來看守,至於張碩可以繼續輔佐馬忠看護水寨。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中,太史慈已經撫平了位於江夏郡北部的西陽、軑國、鄳、平春四縣,這四處縣城中本來也沒多少縣兵,此前就是仗著靠近南陽郡,以為劉表會支持他們,才不肯降服江夏的新主人朱衛。

 可朱衛在江夏的兵力一度達到了五萬多主力軍,再加上輔兵什麽的,隨時真的可以膨脹到十萬之數,故而劉表還有些擔心朱衛會繼續攻打襄陽,自然將精力都放在南郡、南陽郡的防禦上,哪會在意江夏郡中的這四縣狀況。

 故而太史慈這一路過去,輕易便打破了四縣的縣城,擒拿了四縣中原本也屬於黃氏族裔或親信出身的縣令和縣尉,派人押送到了西陵城,然後就地選拔了四縣內願意交好朱衛這邊的大族大戶之人暫代縣令之職,算是保持了四縣的官府機構。

 繼而太史慈按照朱衛、王語嫣對自己的囑托,在這四縣抽調青壯編為輔兵營,差不多拉走了四縣一半多的青壯八千人,又就地尋大族大戶征調錢糧軍用,也抽取了四縣地方上的不少錢、糧儲備,減少了四縣的戰爭底蘊。

 反正太史慈此時是以征服者的姿態做這些事情,倒也不怕得罪了民心,搞定了這一切後,太史慈便帶著膨脹的隊伍,浩浩蕩蕩的轉向下一個目標南新縣和竟陵縣。

 結果這兩處縣城聽說了江夏北部四縣的事情,也不敢繼續無視朱衛對於江夏的實際控制權,主動易旗投降了,如此江夏算是側底掌控在朱衛手中了。

 不過太史慈還是繼續行軍到了南新縣、竟陵縣這邊,同樣做了抽調了青壯和錢糧的事情,只是保留了原本的縣令、縣尉之類官吏的官職,才回軍到了西陵城,繼而便開始從朱衛這邊一點點的接收江夏管制權,並開始在著手訓練新卒的事務。

 而朱衛也已經幫太史慈搞定了江夏的地方官署架構,就等著太史慈帶兵回來接管江夏了。

 在這一個月中,朱衛從江夏地方上征召了很多主動投誠朱衛的大戶大族子弟為江夏地方上的官員屬吏之類,如此便可以讓江夏地方上的政務文治之事得到處理了。

 只是這些人都達不到三國遊戲系統的武將、文臣標準,故而在朱衛的三國遊戲系統中沒有他們的存在,可在現實世界中這些人還是能幫著管理地方的。

 對於現在的朱衛、太史慈而言,只要管控好手中的軍權,決定政事的發展方向,其他具體的事務都可以下放權利讓這些人去做,如果他們做得好便可以賞,做得不好便可以罰,可以換人。

 朱衛現在雖然將江夏交給太史慈來坐鎮,可太史慈需要負責的更多也只是軍事上的事情,至於地方上的政事倒是不用他多管的。

 日後朱衛或許會派些文官過來總領江夏地方上的政務處理,也可以派人過來監控那些現在負責著各項事務的大戶大族征召之人,看看他們辦事能力如何。

 反正現在朱衛做的事情,也算是按照這年月的官員任免方法,就地填充治理地方所需的官吏了。

 在東漢末年主要還是舉薦制度來尋找人才為官, 什麽茂才、孝廉之類都可以作為舉薦考察的標準,很多時候也就是就地尋一些有名望的人出來做官,只要能夠把官府所需的稅賦、徭役之類的要求滿足,讓地方上相對安寧,那便算是好官吏,日後可以按照功績選拔提升了。

 一般來說這種舉薦也就是地方上士族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子弟,讓他們具備一定的名望,便可以被舉薦出仕為官,從而保持士族世家的士階門第資格。

 可以說舉薦制度到後來,也就是士族世家把持地方管制權的主要方式了。

 之前月旦評在東漢末年被吹捧,也是因為月旦評可以提升被評者的名聲,有了名聲便有機會被人舉薦了嘛。

 參加月旦評的人,本來就是一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名士,也就是因為這個利益在,很多類似於月旦評的評議也是有些空頭在裡面的。

 而許劭、許靖兄弟主持月旦評相對比較公正、公平,更容易讓世人認可他們評出的人物,所以他們才會被人追捧,就連曹操也求著許劭給自己來一句評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