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海風雲》七十二 科舉
  只有等到洪朝新生代的學生們成長起來之後,洪朝作為執政體系的中堅力量,才會有更多不同層次的成員加入,這對於洪朝長遠統治來說,才更有禮力。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當然,其實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李天養清楚論及社會資源、教育方面的優勢,底層普通百姓如何能夠跟從出生就不用擔心生活的富裕人家相比。

  不過,李天養相信,當洪朝在統一了華夏版圖之後,再沒有其他外敵的情況下,他們卻是能夠通過遠洋貿易,趕上大航海時代的黃金時期,為華夏百姓創造更多的財富。

  當洪朝中層階級變成整個社會的主導階層時,那麽華夏文化還有李天養所擔心的這麽多問題,卻將會變得迎刃而解,至少短期內不會出現巨大的矛盾來。

  李天養曾在後世時讀過一些文章,說一個社會文明是否處於一個穩妥且繁盛的時期,只需要看他們社會當中處於中層的階層數目有多少,增多則證明這個社會越發繁盛;減少則意味著這個社會在倒退。

  在洪朝正式立朝四載之後,洪朝的科舉終於向大洪朝如今兩千萬數量的百姓們,張開了它的大門。

  雖然李天養曾經吩咐過,剛開始的科舉不宜全盤照搬大元公考,可是真當張子懿將新適用的科舉制度上報內閣手中後,最終定型都科舉考試內容,依舊還是少不了大元島公考的影子。

  無法,大元島公考所招募的專業人才,這些年在基層所站擼出來的行動力、執行力,卻完全不是大明科舉選拔出來的儒家弟子所能比擬的。

  或許,這個時代少不了天才的存在,大明科舉所選拔人才中也有那種辦事能力強勁,又極富專業能力的存在。可是總體比例對照下,洪朝公考招募出來的專業人士,遠遠比吞並大明版圖,招收的明朝降官們的能力強上太多。

  故而,即便李天養有過叮囑,可是內閣十三位成員絕大部分依舊以一種務實的態度,對張子懿上書的科舉考試制度及內容,給予了肯定。

  無數早就翹首以待的民間人才,此時紛紛朝著洪朝如今更名為北京市的京城而來,讓人口蕭條到了不足曾經三分之一的北京城,終於重新煥發出一種勃勃生機。

  而且這次的科舉,洪朝還有一個很大的突破,那便是允許外國人參與其中,只需要這些外國人承諾,在科考成績過關後,加入洪朝國籍,在洪朝生活定居。

  這對於西洋人,尤其是帶著使命前來東方古國傳播耶穌基督教義的洋人神甫們來說,更是一個喜出望外的消息。

  這個時代的洋人,雖然因為橫跨大洋,發現了無數新版圖而生出了幾分對於白種人的驕傲和自滿,但是這還遠遠沒有達到後世那種完全高人一等的地步。

  東方在數百年前由馬可波羅書寫傳閱在西洋人心目中的文化與財富,都讓西洋人為之羨慕;而所向無敵的西洋人堅船利炮,在轟開了無數個人類地域文明之後,最後卻在東方這片神秘土地上,感受到了挫敗,更是讓其不敢對華夏炎黃血脈有絲毫的輕視。

  湯若望來到華夏之地已有三十余載,歷經大明、大清兩個王朝統治,如今依舊留在北京城,為傳播耶穌會教義而努力著。

  當年,他曾有機會,跟隨崇禎帝一起南下應天府,在那裡定居傳教的,不過有著足夠眼光與眼界的湯若望最後還是決定留在北京城,接觸強勢崛起的大洪朝。

  相比大明朝看似開明,實則有著諸多限制的傳教規矩,洪朝對於宗教對傳播,卻是看得很是開明。

  當年洪朝還只是在大元島上開墾發展之時,便主動找上耶穌會,請其派出神甫到大元島上傳教。

  不過後來耶穌會終歸是反應過來,當時的大元島統治者,看中的從來不是他們的教會教義,而是他們耶穌會傳播教義所附帶的哪些西洋先進知識。

  同時,大元島統治者看似對於教會傳播教義不予限制,可實際上他們卻通過付出華夏本土的媽祖、道教、佛教,手把手教導他們本土教派建立起教宗,有了完善的教派制度和規矩,卻是給耶穌會人為製造出幾個強大競爭對手來。首發 https:// https://

  作為一個外來教派,想要跟幾個本土教派競爭,尤其這些本土教派背後,還有當權統治者支持,看似這些便耶穌會在洪朝版圖無有限制,可實際上他們傳播教義的行動,卻一直不甚明朗。

  在傳教神父金尼閣打道回到歐洲之後, 華夏耶穌會的傳教工作,便已經逐步被湯若望給接替下來了。

  之所以選擇留在北京城,是因為湯若望更看好洪朝在政權爭奪上的能力和後勁兒,同時也深深認為最後的勝利者,必定為洪朝而非本來這片土地都正統統治者大明。

  基於這樣的判斷,湯若望自然不會再跟著明朝官府遷都江南,而是留在北方,趁著洪朝這個統治者剛剛佔領北方版圖,或許會有他們西洋人更多的機會,接觸洪朝高層。

  只是,湯若望的想法很美好,但是他想要接觸到洪朝核心的統治階層,卻是十分的困難。

  在華夏生活三十余載,讓湯若望完全變成了一個華夏通,那一口流利的漢家官話,甚至遠比華夏絕大多數官員還要標準,加上他專研儒家學說,結合西洋文化有著自己的見解,這讓他在漢家文人當中已經有了幾分名氣。

  可在洪朝人眼裡,他的名氣卻還不足以讓他獲得高層的注視。

  直到今日,在北京城各個城區設立的居委會門前,張貼出來的告示,讓湯若望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

  至於洪朝政府對於西洋人參加科舉之後,需要入籍洪朝以洪朝人自居的限制,對於湯若望這種以傳播耶穌會教義,已是將整個身心奉獻給耶穌會的人來說,其實並不是一個很難接受的條件。

  畢竟,西洋人一直以來對於家國天下這種概念,從來就沒有東方華夏文化這麽強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