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海風雲》一百六十六 稅收
李天養一直琢磨不定的,是商稅的稅額應該如何評定,高了人家商號未必接受,有可能影響雞籠港吸引商號入駐;但若是低了的話,對以後李天養他們的影響也是不小,未來想要提升稅價的阻力必然很大。

 大明朝也有商業稅,但是這稅收比例達到了驚人的三十稅一的低廉比例,而且這還是大明朝洪武帝所制定的,幾代王朝一直沿用至今而沒有絲毫增加。甚至於到了萬歷年間,偷稅漏稅得商號比比皆是,許多大性商號更是正大光明的偷稅,國家也沒有什麽動作。

 最終結果導致堂堂萬歷年間近兩億人口,商稅一年只有不過三百萬兩,其中絕大部分還是官營鹽、鐵、茶等買賣的收入,從中不難看出大明王朝上上下下對於商業的輕視。

 因此,從大明王朝這邊,李天養實在是找不到一個可以借鑒的對象了,只能跟幾個夥伴們商量著來。這個時候,李天養才覺得自己身邊可以商議事情的人手真的不多。

 若是如今他的身邊,有幾個博學多才的文人士子存在的話,說不得就不就這麽麻煩了!不過,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李天養才想起身邊還有一個讀書人--張子懿來。

 張子懿身為李天養得師兄,從小飽攬群書,攻讀詩書不是李天養這種半吊子所能比擬的。自從踏足大元島上以後,什麽四書五經之類的玩意兒,早就被李天養給拋諸腦後去了,若是被他那便宜老師盧章來考教一番的話,說不得馬上就會跟他斷絕師生關系。

 一封飛鴿傳書,沒過多久帶著些許風塵氣和不滿之意得張子懿就被李天養給請到了雞籠港中。還別說,讀書人就是不一樣,在信中得知了李天養讓他過來得緣由得張子懿,來時也從笨港的圖書館中找到了幾本前朝兩宋年間有關的書籍帶來,算是給李天養他們找到了一個借鑒的對象。

 過稅2%,住稅3%等等有關商稅的條文,在兩宋年間卻是早有定律,放在如今的雞籠港中,雖不是很得時宜,但稍加改動之後,卻也適合雞籠港中暫行使用了。

 過稅這種流通稅,在如今雞籠港這種屁大點的地方沒多大用途,倒是住稅這個稅賦李天養打算不以成交量收稅,而按照後世個體工商業者的規矩,為雞籠港中的商戶進行分級,以他們的規模來換算一年所需要繳納得費用。

 比如雞籠港中小家小戶開設得小茶館、小酒肆,一年繳納二到五兩銀子就足夠了;一家酒樓,一般就在五十到一百兩銀子之間;至於像青樓、賭坊這一類有礙民風民俗的行當,一年所繳納的稅費至少在三五百兩以上,最高可以達到一千兩不定。

 至於像齊心堂、得福軒這樣的商號,因為進出貨量較大,即便是在現在雞籠港沒有開發出來之時,也因為笨港商品轉移到這裡交易,一個月中幾家商號也至少有一兩艘商船前來補貨。因此,除了住稅之外,李天養還要按照貨船量來收取費用,一艘標準兩千料的海船五百兩銀子的進出口稅,雖然看起來不少,但實際分攤到巨量貨物的身上,卻也著實不算什麽。

 而且,為了照顧這些一直與齊心堂保持良好關系,並在第一時間在雞籠港開設商號的盟友們,李天養以招商引資的借口,給予了他們幾家商號五年之內減免80%商稅的優惠政策,真正收取的稅收其實不算太多。

 沒過多久,雞籠港的政事廳大樓門前,一塊通體由梨木打造,頂上面一個《雞籠港試行商稅收取辦法》的條例就此悄然間掛了出來,於此同時,雞籠港中每一戶商家之中,自有一個雞籠港居委會的成員拿著這份條例,挨家挨戶地去通知到位。

 除了得福軒幾家商號,因為大明朝那邊並無有關這商稅的收取條引,而有些怨言之外,其他商家們也多覺得這商稅比例不算太高,而且大多茶樓酒肆都是雞籠港中村民們所開辦的,大家倒也沒什麽怨言。

 至於收稅最高的幾家青樓、賭坊,那更因為其中背後最大的東主就是齊心堂,收取商稅也就相當於把銀子從左手交到右手中,更不可能鬧出什麽糾葛來!

 就此,支撐李天養他們這個漸漸龐大起來的團隊的幾大支柱基業,算是有了一個圓滿的雛形了。

 其中最大的一頭,當然是齊心堂的一乾產業,除了堂下的諸多作坊、養殖場,還有笨港中的數千傾開發完備的土地,同時雞籠港中興建起來的幾家酒樓、青樓和賭坊,也都劃歸在了齊心堂的麾下。

 這些產業,可以說是李天養團隊如今最大的支柱產業,光是笨港中數千傾一年至少可以種兩季糧食的土地,就為李天養他們的團隊帶來了六七萬石的糧食收獲。憑著這麽多的糧食,李天養他們才能養活麾下三地的人丁,引誘土著和外來海賊與他們交易、交往。

 更別說諸多作坊中,越來越多的貨物,如今大大小小十七八個品種的貨物,涵蓋了百姓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式消耗性物品,每月為齊心堂帶來至少六七千兩銀子的收入。而雞籠港中青樓、賭坊雖然初建,但是它們的吸金能力不可小覷,隻這半年多的發展,一個月幾項累積起來也有小兩千兩白銀的收入了。

 當然,除此之外,洪堂那邊也是獲利不菲,琉球海域漸漸穩定以後,它對過往船隻抽取的費用,也超過了澎湖海域的所得, 兩邊相加起來一月差不多有近兩萬兩的白銀。只是收入雖多,但是洪堂的開銷也是不小,光是吳傑他一個不過五百余人的特戰隊,一月發放薪水和福利加起來也不少於五千兩,還有近四千人數的普通隊員,一月下來也有兩萬兩左右的開銷。

 整個洪堂收入,甚至彌補不了洪堂的開銷,每月還需要從齊心堂調運數千兩銀子的物資、白銀來填補空缺,這也是李天養執意在這個時候建立遠洋船隊的原因。

 規模越大,李天養他們面臨的後勤壓力也越大,便是如今有著這麽多基業支撐著的李天養團隊,一年下來所能留余的銀兩數目,也就只有那麽多。

 當然,笨港那邊還有十五稅一的土地稅,加上雞籠港如今施行的商稅,兩項加起來,多多少少也能幫助團隊補貼一二,但是短時間裡,想要依靠這兩項稅收的話,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農稅、商稅這一塊,小弟只是淺嘗輒止,並不是太過謹慎與細致,這裡也多是考慮了一個普通人、普通團隊的發展規律,不可能在一開始就制定出太過詳盡細致的規則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