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海風雲》四十八 作案工具很重要
  為什麽作為一國水師,其主要戰力全都為製式的四百料戰船,其中原因,也是曾經作為一個門外漢的李天養所百思不得其解的。直到他親身上陣,跟隨李德他們一起經歷過幾回海賊之旅以後,才有所得。

  四百料座船,按照現代的計算方式,差不多也就是在230噸排水量左右。而在明朝時代,有據可靠的記錄,除了那無人知曉,至今隻聞其聲,而不得其所的鄭和寶船以外,上千料以上的海船,以明朝的造船技術,確實是能夠製造出來的,甚至有那兩千料左右的大船。

  這是李天養親身所見,做不得假的。

  如此一來,四百料戰船,真要跟那些上千料的海船比起來,從體積上來說,卻是是相差太大了。但實際上,從其對於海上作戰的實用性上來說,兩者卻反而是小的比起大的來說要實用得多。當然,我們這裡說的,是以我們中國的造船技術而言,而非歐洲同時期的造船技術。

  明朝造船業,遠洋貿易當中,十之八九其實都是以福船為主,其中優勢,首尖利於破浪,底尖能降低海水的阻力,吃水深,則能幫助船主運送更多的貨物;同時,作為硬帆操風的利處,則是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風力,還能減少人員操做風帆的難度。因為硬帆是能夠360度旋轉的,這就意味著,任何角度吹過來的風,硬帆都及時調整角度來相配合。

  但是,相對的,越是大船,其所需要配備的硬帆面積也就相應增大,而在明清之時,硬帆多是以竹篾,草席之類編制而成。這就意味著,硬帆的面積,從一開始就不能製作得過大,因為越大的風帆,其重量就越重,故此也就有了所謂的二桅、三桅之類的帆船說法。

  然而,這個辦法,其實只能治標,並不能治本。這也就是,越大的福船,其本身的速度會越慢,原因就是,風帆面積不夠,造成的風帆的受風面不夠,從而使得推力不足罷了。

  作為海賊和水師的首選,對速度的要求是放在其心裡的第一考量。如果連一艘海船都追不上的話,那作為一個海盜,那實在是太失敗了,而如果,一艘巨大的戰船,卻因為速度跟不上海賊的緣故,而無法保障周邊海域的安全,水師又呦呵岩棉面對眾多背景深厚的海商團體!

  靈活性上,那就更不用多說什麽了吧。笨重的大船,想要掉個頭,都需要拐上一個很大的彎度才行,這從簡單的航行距離上來計算,所需要花的時間就是小船的一倍以上。

  同樣的道理,作為當時明朝頂尖的技術,水密隔艙技術,這造就了明朝遠洋船隻漏水沉沒的風險,與之而來的,則是船體堅固度的下降。雖然明朝也有補救的辦法,像四百料戰座船,就采用雙底結構,加固了船壁的厚度和堅固度,但是也減少了船體內部的容積,增加了造船的成本,這是商船所不會采納的技術。

  (當然,還有很多的原因造就了明朝四百料戰船的主力地位,這裡就不多說了,有喜歡這方面的哥們兒,可以去百度一下。我也只是一個半吊子水平,就不在這裡獻醜了,免得有那喜歡專研的哥們挑出刺來。)

  故此,明朝時期的沿海一帶,海賊也好,水師也罷,其實多數的戰船,都是四百料左右的福船,或者其他海船改造而成的。綜上所訴,水師與海賊座駕的選擇當中,速度大於靈活性,而靈活性又大於堅固度,最後才會考慮到船體內部的空間大小。

  而蜈蚣船,則是李天養這些年來所見過的,

最為出色的海賊戰船,也是他冒著天大風險,也要把它弄上手的原因。  雖然只能照應著黯淡的月光,但是也不難發現到這是一艘出色的海船。光是狹長的船身,從簡單物理學上就能告訴大家,它的速度是多麽的出色。

  長度約有十余丈左右,然而寬度卻只有一丈多一點,這樣的設計,從一開始就最大限度的減低了海水的阻力,雖然這些,都是以犧牲了船體內部的大多數儲物空間為代價;但是,隨之帶來的速度上的優勢,讓被它所盯上的任何一個目標,都難逃它的魔掌。無論是追蹤獵物,還是逃脫水師的追殺,都是李德這些年來引以為豪的。

  自從獲得了這艘蜈蚣船之後,李德又不惜血本地為它改造升級,船身中段兩杆高約三丈多的桅杆,和兩旁船壁間收納起來的上百根船槳,無論是順風還是逆風之時,都能讓船速保證在一個極快的標準之上,方便海賊搶佔上風口,或者最快的速度脫離水師戰船的搜捕。

  而船體前後,都是尖首尖尾,這在危急之時,可以讓船身不用轉舵就能快速變向,這是其他船隻都無法比擬的一個巨大優勢。這讓本就是流線型的蜈蚣船,在靈活性上,甩出其他船隻一大截。

  當然還有一點,蜈蚣船本就是明朝船塢為了打擊海賊和倭寇,仿造的荷蘭船隻。這在當時,以專注於運載能力為主的明朝造船業當中,這可以說是一個異數;與之對應的, 則是讓蜈蚣船的堅固度上面,雖然還達不到歐洲船隻的水平,但是比起明朝絕大多數的海船來說,它甚至可以當做大海當中的一隻撞角,直接把一艘普通的福船船壁,給撞出一個大洞來,而自身卻沒有絲毫的損毀。

  而在當時,明朝水師,也只是在嘉靖年間製造過一批蜈蚣船,為明朝的抗倭大業做出了不少的貢獻,甚至,在朝鮮著名的梁露海戰當中,也立下過赫赫戰功。但是,到萬歷年間,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麽原因,水師卻主動放棄了這一水中利器;只是這一造船技術,到最後還是流落民間,被廣大群眾給保存了下來,直到清朝末年的時候,才被大家改造成了‘快蟹’船,大放光彩。

  當然這是後話,至於李德又是從什麽地方獲得的這艘蜈蚣船,倒也算是他們大人之間的秘密,不足為外人所知。但是,以李德他們團隊如今的身家和勢力,也就只有這麽一艘蜈蚣船,其中的珍貴程度可想而知。要不是因為要趕在七月初一之前回來過鬼節,方圓數十裡也未必能再看見到一艘遠行的海船的話,李德也未必會把這艘蜈蚣船給開回村子裡來。

  要知道,這艘蜈蚣船,本身就是以李德的綽號為名,船號‘狂鯊’。如今方圓數百裡的瓊州海域,對於這艘賊船的傳說,倒是比李德本人還要來得廣闊,可以說,這也算是他李德的一張名片了。如果要是被人發現,這艘海船如今正停靠在譚門村外的話,只要是不傻的人,也都能聯想到聲名遠揚的狂鯊,跟小小的一個譚門村子,必然有非同一般的聯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