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雙頭鷹的眼睛》第11章 北極領土(一千九百零三~一千九百一十)
  1903年7月12日,丹麥舉行了一次全民公投,表決是否出售格陵蘭島和丹屬西印度群島給俄羅斯帝國。

  格陵蘭島雖然面積大,但是,很顯然地,對於1903年的世界,格陵蘭是個可以被忽略的地方,連冰島都不如,因為當時格陵蘭並沒有可以用作戰列艦隊基地的港口,潛艇、戰略轟炸機和洲際導彈,當時還是沒影的事。

  俄國失去了阿拉斯加,尼古拉二世決定學習美國,抓住丹麥政府瀕臨破產的機會,進行購島活動。

  美國之所以能買下丹屬西印度群島,就是因為丹麥政府嚴重的財政危機,以及美國出錢豪爽。

  美國很早就開始與丹麥進行購買丹屬西印度群島的談判,希望以該群島作為海軍基地。

  1900~1903年的第十五次世界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丹麥經濟,丹麥政府陷入巨大的財政危機,丹麥的各個殖民地――格陵蘭、冰島、法羅群島、丹屬西印度群島――全部破產,並且殖民地的破產情況直到一戰都沒能恢復。

  這樣美國就抓住機會有購買丹屬西印度群島的想法了,你不是破產了嗎?你不是財政危機嗎?沒關系,我是土豪,我給你錢,你把殖民地賣給我。

  但是丹麥雖然願意賣出島嶼,但是卻不像俄國人那樣白癡,丹麥議會否決了美國人的購島方案。丹麥人表示,既然你也說自己是土豪,那麽土豪就要有土豪的手筆,你給2500萬美元吧!

  “Fuck!”這句話可以完美表現美國人的心情。美國買阿拉斯加從720萬美元,強買菲律賓也才2000萬美元,你丹屬西印度群島,實際上就是半個維爾京群島罷了,才多大?而且半點經濟效益沒有,都把自個兒搞破產了,竟然張嘴要2500萬美元?得了,反正我有古巴和波多黎各就夠了,你的小群島,而且還隻有半個,不賣就不賣,我不稀罕。

  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軍事力量的發展算是得到了比較高的重視,開始追趕歐洲軍事強國,美國就要求在西半球取得更多的海軍基地,尤其是德國開啟無限制潛艇戰,美國擔心德國把丹屬西印度群島作為潛艇戰基地,這樣在家門口與後院的交接處有著巨大的威脅,同時美國也想明白了,既然丹麥是因為經濟危機求售島嶼,那麽肯定想多要錢啊,錢少了當然搞不定。

  所以美國就跟丹麥人表示,好吧,我就土豪一次,2500美元成交,夠有國際主義精神了,我美利堅合眾國自從立國一來,就沒哪一次這麽大方過,你看俄國人和西班牙人被我坑得多慘,給你的待遇多好,你總該賣了吧?

  於是這筆交易終於做成了,丹麥還假惺惺地搞了個全民公決――一個早就沒落的中立小國,誰在乎那些殖民地,大家只知道有錢拿啊!再說政府急著拿錢,怎麽可能讓公決通不過?這可不是二十一世紀,動不動來個神反轉,你想暗箱操作輿論引導,通常是很容易的,尤其是有錢拿的時候。

  尼古拉二世一想,乾脆拉上幾個親戚一起掏腰包,國庫再出點錢,從丹麥那裡買下格陵蘭和丹屬西印度群島(冰島和法羅群島不能碰,不然英國會爆炸的)。

  “1.6億盧布(8000萬美元左右),買下格陵蘭和法羅群島,一口價,謝絕還價,我們的財政也很困難,願意就成交,不行就算了。”

  沒有什麽客套,維特伯爵開門見山地對丹麥大使表示。

  沙皇本人支付了1億盧布,

叔叔尼古拉大公和弟弟米哈伊爾在沙皇的勸說下勉為其難地各自出了2500萬盧布,這樣政府隻要出1000萬盧布了。  丹麥表示同意,然後7月12日進行全民公決,批準了已經簽訂的條約。第二天開始,格陵蘭和丹屬西印度群島的主權正式歸屬俄羅斯帝國。

  由於皇室承擔了90%以上的費用,格陵蘭被視為皇室領地,稱之為“格陵蘭皇室領地”和“俄羅斯維爾京群島皇室領地”,無須向政府繳納稅收,一切收入歸皇室所有。

  格陵蘭島的歸屬變化沒有引起重視,在目前這個時代,沒有人考慮遠程導彈可以以此為基地打擊紐約,也沒有人考慮戈特霍布除了接納漁船之外是否能有其他的用途。而知道二十一世紀,自然也從未有某個白癡思考加拿大北極群島與格陵蘭挨得太近會不會有什麽安全隱患。至於一心想封鎖俄國的英國人,他們也不會想到,北極科拉灣那支小得可憐的“北極探險隊”,會成為未來俄羅斯最強大的海軍力量。

  至於丹屬西印度群島的購買,則引起了美國的不滿,但是誰讓美國佬不肯出高價呢?這麽一個小群島,對於美國的安全並沒有什麽威脅,俄國也沒有部署任何武器,美國人民表示自己不知道維爾京群島在什麽地方,什麽?俄國人買了其中一半?有安全威脅?那麽另一半是我們的?什麽?是英國的?Fuck!那你還好意思說俄國威脅?英國海軍不是世界第一嗎?威脅不是更大?

  西奧多・羅斯福倒是對此有意見,不過俄國人是完全合法地購買的,西奧多總統歷史上也沒想過強搶丹麥的島嶼,更不可能為此就要和俄國交惡。他曾經冒出過用4000萬美元從俄國人那裡再把群島買過來的想法,但是國務卿連忙勸阻了總統不理智的想法,這會被國會噴成狗的。

  俄羅斯帝國倒是主動找上門來了,不過時間晚了點。1909年8月,羅斯福已經卸任半年多了,俄國人認為時機成熟,就企圖從塔夫脫總統手中購回阿拉斯加。

  按說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尼古拉二世認為可以試一試。

  羅斯福太強硬,幾乎不可能,尼古拉準備抓住1909~1912年(當年設立阿拉斯加地區,阿拉斯加成為美國領土)的最後三年窗口期,再做一搏。

  阿拉斯加四個重要產業,林業、礦業、油氣(特別從礦業裡剝離出來)、漁業(三文魚為最),後兩個並沒有開發(漁業是指深海三文魚資源沒有開發),但是金礦已經足夠誘人。

  尼古拉二世做出了這樣的計劃。

  美國作為土豪,用錢砸是不行的。但是美國是一個政治軍事矮子(在全球范圍與歐洲列強對比)。就拿俄美兩國對比――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俄、美兩國之間有驚人的差別,俄國擁有的前線部隊是美國的10倍左右,但是美國的鋼產量卻是俄國的6倍,消耗的能源是俄國的10倍,工業總出口量是俄國的4倍。

  首先,尼古拉二世表示可以讓出俄羅斯維爾京群島皇室領地――該群島面積很小,部署不了戰略導彈,能部署也不能生存,俄國海軍力量也不能觸及加勒比海,還不如讓出去,讓未來的北方艦隊在北冰洋奠定絕對控制,同時保住北極航線(北極航線穿過白令海峽,所以現實中如果美俄開戰,前蘇聯與俄羅斯的艦隊不可能通過北冰洋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調動)。而美國海軍一直希望以該群島作為海軍基地―歷史上購買群島後的十幾年,該群島直屬美國海軍管轄。這樣軍方就沒有意見――當時誰知道阿拉斯加會有那麽大的戰略價值。

  但是顯然,金礦礦主、淘金者都會抵製和反對。俄羅斯帝國的應對之策是――反正金礦很快會枯竭,油氣和漁業才是未來――俄羅斯帝國承認現在已經歸私人所有的全部金礦以及林場的所有權,並且允許淘金者繼續前往阿拉斯加――當然是不能定居的(也沒幾個淘金者會定居),美國公民在俄羅斯帝國阿拉斯加屬地的待遇視同俄羅斯公民。並且俄國還“喪權辱國”地給予了美國《樸茨茅斯條約》中給予日本漁民的特權――在俄國太平洋沿岸自由捕魚――

  “俄國當與美利堅合眾國協定允準美利堅合眾國公民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之俄國所屬沿岸一帶有經營漁業之權。”

  最後,對於定居阿拉斯加的美國白人公民,如果要返回本國,俄國政府承認他在當地所有不動產與不動產的所有權,不管賣不賣都一樣。另外五十年內,他及其近親屬在保留美國國籍的情況下可以享有居留權――到1959年,估計俄美已經處於“新冷戰”了吧?如果沒有,那還是睦鄰友好。噢,所謂新冷戰,就像現在美國和俄羅斯一樣,俄羅斯其實已經沒實力搞對抗了,也不想和美國對抗,但是美國居心叵測,硬逼著俄羅斯在烏克蘭、敘利亞甚至遠東與美國“對抗(就是我打上你家門口逼你和我打架)”。

  但是這些都不足以讓美國同意出售阿拉斯加殖民地(幸好還是殖民地,領土根本不可能)。

  俄國接下來甩出兩個乾貨。

  第一個,咬牙拿出3億盧布的天價,差不多是當年購買價的21倍(一戰之前幾十年,美元含金量變化微乎其微)。當然,這還是沙皇掏腰包。

  但是美國不缺錢,就算總統同意,國會也難以通過。

  第二個,俄國可真是割肉了,把北滿勢力范圍直接就給了美國。

  這才是真正能讓美國心動的東西,除了英美公共租界美國此前在中國並沒有勢力范圍,現在中東鐵路、中長鐵路北段都直接轉讓給美國,北滿勢力范圍也給了美國,俄羅斯還表示可以給美國充當雇傭軍,在20年內(1910~1930年,正好是卡在九一八事變之前,讓美國自己頭疼去)共同防禦北滿。此為俄羅斯還表示,美國擁有在俄羅斯帝國在華勢力范圍(東土耳其斯坦、外蒙古、帝都經度以西的內蒙古西部地區)修築鐵路、開采礦產、自由貿易的權利,甚至可以開采俄羅斯帝國遠東地區的礦產,比如共同開發庫頁島北部油田。此外,設立濱海美俄自由貿易區、外蒙古美俄自由貿易區、貝加爾美俄自由貿易區三個遠東自由貿易區。關於這一條,尼古拉的心在滴血……

  如此誠心誠意,總算起了作用,塔夫脫總統對軍事戰略不怎麽感興趣,最終國會爭論了一下,種種利益還是讓美國同意賣出。饒是如此,成交價也被提到了3.2億盧布的巨款。還是皇室掏腰包。

  於是通過《俄美阿拉斯加購買條約》,《俄美阿拉斯加補充協定》,《俄美漁業協定》,《俄美鐵路協定》,《俄美日密約》(因為南北滿的劃界是《日俄密約》規定的,所以要照會和協調日本人,告訴他們你們換鄰居了),《俄美在華貿易指針》《俄美自由貿易協定》,《俄美北滿共同防禦條約》八份條約和協定,俄羅斯帝國不惜放棄北滿的勢力范圍,頂著國內反對聲浪(因為俄國國內市場在改革進程中不斷擴大,國際環境變化,沙皇威望和權力的強大,以及俄羅斯帝國關注焦點和貿易重心已經逐漸移向巴爾乾;反對聲浪雖有,但能夠安撫和壓製),俄國以俄羅斯維爾京群島皇室領地、3.2億盧布、漁業特權、自由貿易、北滿鐵路及勢力范圍為代價,終於在1910年6月1日收回了33年失土阿拉斯加,由於沙皇全款掏腰包,也一樣被命名為“阿拉斯加皇室領地”,待遇與格陵蘭等同。據斯托雷平回憶,當時沙皇“像個孩子一樣手舞足蹈,然後發布命令,宣布這一天為兒童節……”

  世人不解並嘲笑沙皇的愚蠢。沙皇頗有深意地說:“是的,我很愚蠢,比西華德還要蠢上一些。”

  尼古拉二世並沒有等到死後才正名,而當時的人們等到四十年後便羞愧難當。當1950年到來時,美國人民生活在俄羅斯帝國氫彈、原子彈、遠程導彈的死亡威脅之下, 俄羅斯帝國的海軍可以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之間自由調動,潛艇可以在北冰洋肆無忌憚地發射導彈。阿拉斯加與格陵蘭,是兩把頂在美國人民腦門上的火槍。

  “塔夫脫那個混蛋,他把我們的咽喉交到了俄國人手中。”杜魯門這樣苦惱地說道。

  “我們在世界上孤立無援,俄國人威脅著我們的領土和生命,英國和法國毫不同情,只知道看笑話,尤其是法國人……”

  話說回來,尼古拉二世本人就支出了4.2億盧布,真可謂大出血了,這筆錢要是用在海軍上、陸軍上,就是戰列艦、大炮、坦克和飛機啊,實在太可惜了。

  不過,尼古拉二世怎麽會隨隨便便地讓自己和俄羅斯帝國付出這麽大的代價呢?身為開了外掛的新沙皇,總是挨宰也太丟人了吧?

  讓我們回到原本的時間線上。

  1903年5月1日,某個皇帝正在勞動節這樣一個神聖的日子,非常認真與嚴肅地思考著如何不勞而獲的問題。

  “印度人民,不能怪我,要怪就怪某位大神,從伊拉克寫到巴基斯坦,從中東南亞寫到第三帝國,凡是他寫的小說,總是不放過你們那座破廟,反正你們拿到了也是當文物,還不如給我用來發展軍備和購買領土……”

  看來,罪惡的帝國主義者從來是不分國別與時代的,他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這一次,俄羅斯帝國主義者的總頭目和總代表,顯然已經要把國際國內的矛盾和問題,轉移到善良樸實的印度人民身上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