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新宋英烈》第77章 契丹人的“承諾”
    建隆五年陰歷正月二十八,幼帝柴宗訓的冠禮在隆重、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在所有朝廷重臣以及所有在京節度使的參與之下,於開封皇宮中按部就班的進行著。

  按理說,冠禮相當於成人禮,標志著一個男子長大成人,開始履行自己的責任,算得上是一件大事,同時也是一件喜事。而作為一國之君,冠禮不僅標志著其已長大成人,還意味著他可以真正履行一個皇帝的責任,開始親自理政,治理自己的國家,更是一件於國是大事,於己是喜事的大禮儀。可對於正在大慶殿中按照禮部司儀的指揮,進行一項項繁瑣儀式的柴宗訓來說,卻絲毫沒有長大成人的喜悅和即將親政、重任在肩的感覺。

  盡管十六歲的柴宗訓在努力的保持著認真、鄭重的姿態,一絲不苟的完成著一項項的儀式,可其眼神中的一抹抑鬱與無奈還是泄露了他現在真實的心理狀態。因為他很清楚,冠禮之後,除了母后不得不按照規矩退出朝堂,不再如之前一般臨朝聽政,其他的事情不會有任何變化。盡管自打北平軍入主開封之後,母后即便在朝堂之上,也左右不了朝政上的任何事情,也像自己一樣是個任人擺布的傀儡。可哪怕她在珠簾之後通常是一言不發,但只要有母后在自己身邊,自己就會覺得安心,在面對王崤峻、張維信等“亂臣賊子”時才不會六神無主、心中忐忑。

  一想到日後將不得不獨自面對那些個掌控著京城乃至整個大周局勢、隨時可以左右自己、母后及一眾兄弟命運的權臣們,柴宗訓的心中便淒苦不已。此時此刻,他是多麽希望自己不是生在這武人當道、皇權更迭如走馬燈的時代,不是生在帝王之家,而是生在一個平民百姓之家,可以上奉父母雙親,下愛兄弟姐妹,一家人平平淡淡、和和美美的過日子。他寧願不要現在的榮華富貴,不要現在的錦衣玉食,也不想處處受製於人,時時擔心坐在大殿之中的那個在上朝時至多向他微微拱一拱手,連腰都不會彎的宋國公哪天不再願意坐在下面,或者被他的那些想讓自己的前途更上一層樓的兄弟們所鼓動,連做傀儡的機會都不給自己,將自己從那張龍椅上趕下去,或軟禁、或暗殺,然後取而代之。

  只是,抑鬱歸抑鬱、擔心歸擔心、無奈歸無奈,對於這場由“清園”兄弟策劃、主持,實質上是為其削藩戰略服務的冠禮儀式,柴宗訓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正所謂“時勢比人強”,面對隨時可以取了自己和母后性命的一班“亂臣賊子”,柴宗訓無論對王崤峻等人有多麽的不滿,也只能把怨恨深深埋在心裡,表面上不敢有絲毫的違逆。

  就在柴宗訓的冠禮在開封隆重舉行的前兩天,在留下一名與自己相貌相像的替身參加冠禮大典後,經由趙彥韜的協助,以及沿途後周各府、州、縣“暗羽”分支機構的全力“配合”,懷揣假“蠟丸帛書”的孫遇也有驚無險的抵達了契丹皇帝進行“春奈缽”的上京道長春州,並比較順利的見到了耶律璟。

  盡管此時無論是耶律璟還是契丹的其他文臣武將,早就失去了與大周,或者說是與北平軍對抗、較量的勇氣和膽略。可看在孫遇代蜀主奉上的那份極其豐厚的禮物的份上,耶律璟並沒有一口回絕孟昶結盟抗周的提議,而是像當初對待南唐(江南)使者時一樣,一面收下豐厚的禮物,一面說一些聲援、支持蜀主對抗大周的場面話,以安孫遇之心。至於雙方結盟攻周之事,耶律璟卻並沒有馬上給出一個確切的態度,

而是表示自己要先與群臣商議,然後再給其答覆。  契丹人模棱兩可的回答,令一心想要搬取救兵,將國家從恐怕很快就會降臨的災禍中解救出來,為君分憂的孫遇既急躁又不安。可結不結盟、出不出兵,如今的主動權在契丹人手中,他孫遇就是再急切、再渴望,也只能耐心等待,等待契丹人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覆。

  實際上,自打常駐開封的使節將孫遇希望北上上京道拜謁的消息送來後,耶律璟就已經知道對方想要幹什麽,並且對與後蜀結盟抗周之事有了定計,其與文武大臣商議的說辭不過是個幌子。說起來,自從當初幽雲之戰大敗,丟掉了最繁華、最富裕的幽雲十六州以及在北平軍的“霸王行動”中丟掉了中京道的大部分土地後,無論是作為皇帝的耶律璟還是他手下的契丹文臣武將們,早就達成一個共識,報定一個信念——禮可以收,盟可以結,約定可以達成,但南下攻周絕不可為。所以,耶律璟讓孫遇回去等答覆只是為了表現自己帝王的沉穩與城府,根本沒有也無需和別人去商量。

  於是,在耐著性子等了三天之後,孫遇終於從耶律璟口中得到了他想要的回答——大遼同意與蜀國結盟,共抗周國,並約定以當年的陰歷八月二十為期,雙方共同舉兵,南北夾擊中原。

  不過,與當初敷衍、搪塞南唐(江南)一樣,為了盡量避免落下把柄給周國,令其將目光和兵鋒轉向北方,此次與後蜀結盟契丹人依然是堅決不同意白紙黑字的訂立盟書,而是以防備孫遇返程時萬一出現什麽紕漏,以至盟書落入周國之手,進而影響兩國結盟攻周大計為由,謝絕了孫遇希望雙方訂立盟書的請求,只是以口頭方式達成了同盟協議。

  盡管沒能和契丹人訂立實質盟書,但一來,孫遇認為耶律璟作為一國之君,絕不會食言自肥,以失信於天下為代價背盟棄約。二來,契丹皇帝“春奈缽”營地周圍那數萬近衛親軍的精悍與強壯,亦令孫遇覺得契丹人實力猶在。雖未必能徹底擊敗周國,但從旁牽製周軍兵力、騷擾周軍側背,令周軍不敢全力南下進攻蜀地還是有把握的。是以,在孫遇看來,自己這次歷盡艱辛的出使雖未能給主上帶回一份盟書,卻也是不虛此行了。

  然則,孫遇這個外人並不知道,“春奈缽”營地周圍的那五萬契丹皮室宮帳軍乃是這位契丹皇帝所能掌握的所有精銳,經過之前幾次大敗,特別是丟掉了人丁最稠密的幽雲十六州後,契丹的軍事實力早已不能與幽雲之戰前相比。如今算上這支近衛親軍及屬國軍、部族軍乃至鄉丁,整個契丹能集結起來的總兵力也不過二十五萬。雖說從絕對數量上來說並不算少,可其中只有皇帝的近衛親軍和部分屬國軍和部族軍比較有戰鬥力,其余兵馬也就是湊個數,壯壯聲勢罷了。真要打起仗來,特別是與周軍這樣的精悍兵馬作戰,基本就是給對方增加俘虜規模用的,當不得事。更何況,即便是皮室宮帳軍這樣的契丹最精銳兵馬,在“飛龍軍”這樣的周軍精銳面前也毫無勝算,能不被圍殲屠戮就算不錯了。

  可惜的是,作為蜀中文臣,孫遇既不了解契丹軍的真實實力,更不清楚周軍、特別是“飛龍軍”是如何的強大,以至被契丹人給他展現的表象所蒙蔽,最終給蜀主孟昶帶回去了一個看似充滿希望,實則毫無意義的盟約。而且,就在孫遇帶著契丹皇帝的“承諾”興衝衝返回後蜀時,一份由“暗羽”臨潢府分堂、長春州分堂共同打探、整理,記錄有孫遇此番出使契丹過程及雙方談判詳情的匯報材料也以八百裡加急的方式被從契丹上京道遞送往北平城,再經由那裡的電台轉發,最終在孫遇與契丹朝廷達成協議的五天后,被送到了王崤峻的案頭。而此時,孫遇還未走出契丹上京道。

  建隆五年陰歷二月初一,作為“親政”後的第一次大朝會,大慶殿上已經沒有了遮擋小符太后姿容的珠簾幃帳,柴宗訓獨自坐在龍椅之上,心神不寧的聽著坐在大殿之中的宋國公王崤峻向他稟報著此次朝會需要處理的第一件大事——後蜀偽帝孟昶與契丹人暗中勾連、結成同盟,意欲在今年八月二十日同時出兵、南北夾擊,侵犯大周疆域、破壞大周穩定,實是罪大惡極、十惡不赦。如今證據確鑿,大周必須對其進行討伐,以儆效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