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州這邊不戰而降,率領六千偏師東進掃蕩沿江的吳越軍大將沈承禮那邊也傳來好消息。在勸降成功,兵不血刃奪取江陰軍後,江南沿江諸軍寨皆不戰而降,如今沈承禮正率麾下將士趕來潤州與主力匯合,預計再有一到兩日便能抵達。
建隆二年陰歷五月初六,沈承禮部抵達潤州城下。第二天,穆特爾和錢俶命沈承禮率五千兵馬駐防潤州,自己率南路軍主力啟程西進,並於建隆二年陰歷五月初八傍晚時分與自西而來的王崤峻、徐紹安所率南征軍左路軍合兵一處,八萬大軍陳兵金陵城下,只等南征軍右路軍曾志林所部抵達,便可展開此番南征的最後一戰——攻克金陵。
原本按照南征軍眾將士的想法,在右路軍到來後,南征軍將有近十三萬人馬雲集城下,金陵城自然是指日可下。只需將各部火炮集中一處,對準金陵城的城牆一通猛轟,而後步兵一個衝鋒進去,金陵城也就到手了。可身為後周重臣且志在天下的王崤峻、徐紹安等人考慮的卻不僅僅是金陵之戰本身的問題,而是整個江南。在他們看來,一方面,金陵城作為南唐都城,特別是自五代以來這裡一直處於相對平靜的狀態,其無論是繁華程度還是人口數量,都與此前周軍攻克的其它城市不同。金陵不但是南唐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南唐最繁華的城市,同時也將是日後中原朝廷統治南唐乃至整個長江以南地區的中心城市。若是毫無顧忌的一頓炮火轟下去,其經濟損失遠非像武昌、江州這樣的州城可比。而且,這裡人口密集,炮擊造成的附帶人員傷亡自然也要比武昌、江州等處更甚。巨大的經濟損失、慘重的人員傷亡,這些都會在金陵城幸存的士紳百姓心中留下陰影,甚至是留下仇恨的種子,從而對中原朝廷今後對這裡的管理與統治非常不利。更何況一座被炸成廢墟的城市要想成為地區中心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即便能夠恢復到戰前水平,朝廷的投入也將會是一個異常巨大的數字,絕非最佳選擇。
另一方面,即便是在這個時代,金陵城依舊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世稱“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由於南宋和明在這個時代並未存在,或許稱之為“八朝都會”更確切一些——城內古建築及文化遺存非常多。若是這些歷史的鑒證、文化的瑰寶毀在自己手裡,只怕是要被後人所唾罵的,這是王崤峻、徐紹安乃至身在開封的張維信和李俊武,以及所有立志創造歷史,並希望青史留名的穿越團隊成員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在仔細斟酌、反覆考慮、權衡之後,穿越團隊委員會做出決定:此番攻擊金陵城,要盡量避免使用重炮、重型炸藥包等殺傷、特別是破壞力巨大的武器,而是要以輕武器和刀矛箭矢等冷兵器為主。
放棄重炮和重型炸藥包,也就等於放棄周軍最具優勢的技術裝備。而放棄最具優勢的技術裝備,也就意味著在許多以往憑借炮火爆炸便可以一蹴而就的地方,現在卻需要依靠將士的勇敢和智慧去奪取,必要的時候可能還需要大家用命去填。如此一來,周軍的傷亡必定大幅增加,攻克金陵城所花費的時間也必然會大大延長。而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穿越團隊以及參與攻城的眾將士們所願意看到的。所以,在作出相關決議的同時,負責前方作戰指揮的王崤峻、徐紹安也將進攻方式由武力強攻轉到了政治勸降,希望通過多方努力,催使城中的李煜投降,從而既保住了金陵城,又不會增加周軍的傷亡。
當然,作為佔據戰場主動權和絕對優勢的一方,南征軍對李煜的勸降並不是一味的言語勸說,更不是犧牲後周朝廷的利益來換取李煜的妥協,而只是一種相對溫和、相對含蓄的威逼利誘。對於勸降說客的人選,王、徐二人則認為勸降的說客既可以是南征軍方面的人,也可以是來自江南朝廷內部、來自與李煜親近的人。畢竟,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的。同樣的勸降說辭,由被勸說者的親信講出來,遠比南征軍派去的使者更有力度,也更容易令被勸說者接受。因此,此番勸降李煜,王崤峻、徐紹安決定通過江南朝廷內部有影響力的大臣來進行。至於具體執行的人選,則初步鎖定在了深受李煜信任並委以守城兵權的神衛統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勳的身上。
按照張維信在南征之前為王崤峻等人講說的前世南唐被北宋滅亡的經過, 以及南征後本地“暗羽”分堂提供的詳盡資料,這個皇甫繼勳雖然在治理地方上有些能力,也有些政績,但於兵事方面卻能力有限,沒有任何像樣的戰功。此番被李煜封為神衛統軍都指揮使,完全是因為朝中老將死的死、降的降,實在無人可用,這才靠著其為江南名將皇甫暉之子,借著父輩的名望,一躍成為掌握金陵守軍兵權的大將。盡管其在接受任命時皇甫繼勳曾指天劃地的向李煜大表忠心、誓死社稷,可實際上這家夥卻是一個驕奢淫逸、保惜富貴的怕死鬼。不但沒有為李煜和江南朝廷效死之意,反而盼著李煜能夠早點投降,以便保住他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榮華富貴。這樣的一個人,正是去勸降李煜的最佳選擇。
就在王崤峻、徐紹安等人通過秘密渠道調動城內“暗羽”力量,設法與皇甫繼勳取得聯系,以實施勸降之策的時候,一條來自右路軍、貼著代表十萬火急的三根雞毛、畫著代表絕密級別的三個紅色字母“S”的緊急消息,不但將他們攻取金陵城的計劃徹底打亂,而且也令他們對是否繼續執行保護城市、勸降為主的攻城政策產生了極大的動搖。
建隆二年陰歷五月初十,南征軍右路軍副將、“飛龍軍”第四合成步兵師師長武平東急報:開國伯、殿前司副都指揮使、右金吾衛上將軍、領兗州防禦使、南征軍右路軍都指揮使曾志林,於建隆二年陰歷五月初九傍晚在與句容守將商談投降事宜時遇刺,身受重傷、危在旦夕。伏乞宋國公速派大將及良醫南下句容,以穩定軍心、救治曾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