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70章 伏完假節
  長秋宮裡,眾人皆是驚疑望著伏泉,等待他的下文。

  伏泉正聲道:“吾曾聞,蝗蟲幼蟲藏於土地,待成蟲後一飛衝天,隨風而去,日行百裡,萬物可食,故治蝗需從兩面入手,一殺成蟲,二殺幼蟲。”

  張讓臉色一變,歹毒道:“豎子胡言,蝗乃神靈,豈可隨意捕殺?陛下,請治此人妖言之罪。”

  只是還未等張讓繼續,伏泉卻舞臂高呼,大聲喊道:“侄兒請陛下治中常侍張讓大不敬之罪,其罪可誅。”

  一語說完,滿殿皆驚,眾人紛紛望向伏泉,就連殿內外的寺人宮女都抬頭望來,畢竟敢再皇宮裡如此言辱張讓這個大宦官可不多見。漢代在本人面前如此侮辱是極為失禮的事情,可以說是極為不給本人面子。

  張讓自己也是被伏泉這麽一喊,愣住半響,然後氣的怒目圓睜,額下那幾撇粘上去的假胡子也是有些變了形狀,參差不齊,大怒道:“賊子,汝敢如此放肆,氣煞我也。”說完雙手做虎撲狀,便要想伏泉襲來。

  “住手,宮中禁地,汝二人成何體統。張常侍,陛下面前動手,汝乃何意?”劉宏還沒從剛剛發生之事清醒過來,但他身邊宋皇后可是一直清醒,看到張讓要對伏泉不利,連忙大喝道。

  果然,張讓經此一聲大喝,這才驚醒,不甘的看了一眼伏泉,嘴中猶碎碎念道:“氣煞我也!氣煞我也……”的確,被一豎子少年在宮內自己的地盤如此羞辱辱罵,其更揚言治其大不敬之罪,誅殺自己,能高興才怪。

  劉宏之後也從剛剛突然發生的事情裡緩過神來,臉色冷漠問道:“檀奴,汝乃何意?張常侍如何不敬?休得胡言。”宦官是其家臣,即使劉宏再喜歡伏泉,也不會允許他如此羞辱自己親近宦官,畢竟打狗也要看主人才是。

  伏泉站直正聲道:“張讓辱及世祖光武皇帝,其罪可誅。當年世祖詔曰:‘勉順時政,勸督農桑,去彼蝗蜮,以及蟊賊。’此言除蝗乃善政也,今侄兒獻策捕殺蝗蟲,常侍卻言吾妖言,敢問姨夫,吾之言與世祖同理,今吾言為妖言,世祖之言為何?張讓此論,致世祖於何地,其言辱世祖為妖,豈非大不敬乎?”

  其言辱世祖為妖,豈非大不敬乎?

  話語剛完,眾人皆是目瞪口呆,伏泉最後那句猶如刀刃直插眾人腦海,的確,若照此言,張讓一定是對世祖不敬,論罪,劉宏身為光武後人,不治罪張讓是不行的。

  “陛下,奴婢非此意也……”張讓此時被伏泉這一番詭辯弄得百口莫辯,此時他才明白自己是挖了坑自己往裡跳,臉色極為難看,哭著向劉宏告饒。

  劉宏當然不會真的治張讓之罪,只見他笑著說道:“汝這檀奴兒,倒有急智,這般坑害張常侍。若真如汝所言,恐怕滿朝諸公皆對世祖大不敬也。”

  伏泉笑笑不做回答,史載劉宏自幼聰慧不假,自己用了詭辯之法證明張讓對劉秀不敬,這劉宏竟很快便看穿了,還將了自己一軍,畢竟視蝗災為神靈示警的不止張讓一人,滿朝諸公思想束縛在陰陽五行論的不在少數,他們多數都和張讓一樣不敢捕捉蝗蟲。

  稍後,劉宏又問道:“繼說汝言,如何治蝗?”

  “吾觀蝗蟲幼蟲蟲卵皆藏於水邊濕潤泥土,只需命人挖出,火燒水煮皆可殺之;而成蟲則有短期長期治理之分,短期則可在夜間設火於田邊,火邊挖坑,邊焚邊埋,然隻可緩解蝗患,若想長期則需於河邊植樹,令蝗蟲幼蟲無生長之地,

另需多養雞、鴨,其已蝗蟲為食,此乃治本之法,可防此災……”伏泉後世經常聽老人講姚崇治蝗,後來也無聊去查閱了一番蝗蟲防治資料,今日倒好,竟然用上了。  劉宏眼前一亮,驚問道:“果真如此?”

  “雒陽城外亦有蝗蟲出沒,姨夫只需派人一試便知,何必問吾?”伏泉反問道。

  沉思良久,劉宏令張讓傳旨尚書台,詔越騎校尉完假節發兵於雒陽城外捕蝗。然後便讓伏泉離去,隨其伯父出城,助其署理捕蝗事宜。假節,便是皇帝借符節信物予臣子,令其持節代表皇帝完成命令,完成後便收回。

  這……劉宏此令,頗讓伏泉哭笑不得,這是還不相信自己,不然為何其他連河南尹都不傳旨,偏偏隻讓自己伯父去捕蝗。

  伏完接到詔書後,也是滿臉疑惑,以及不安。他是個書呆子,自然也是認為蝗蟲乃是神靈, 怎可輕易捕殺,待傳旨的小黃門告知是自己那寶貝侄子向劉宏進言時,一臉憤怒。伏泉回府時候,伏完可以說是吹鼻子瞪眼,就差擼起袍服袖口,上來對自己動手了,不過有劉華在他身邊,自然不會發生。

  劉華寵著伏泉,在伏泉告知蝗蟲何來後,便未再過問,而是回了後院,繼續照顧自己那三歲的堂弟,伏均。小孩子這時候正是頑皮的時候,就愛瞎跑走動,府裡沒少被他弄的雞飛狗跳,劉華可沒有太多精力問及它事。

  既然是皇帝詔書,伏完自認為漢室忠臣,即使再不願意,也只能領命,換了袍服,拿了節便帶著伏泉去兵營領兵。漢代發兵方式很多,持節算是其中的一種。漢節是竹製,按漢代計量方式長七、八尺,約合現在的五尺至五尺六寸;節上裝飾是旄牛尾,共有三重,顏色時有變化,最初為赤色,武帝時因戾太子矯節發兵,乃加黃旄於第一重之上,以示區別;王莽時似乎節旄皆黃,光武立國後又恢復漢舊。

  越騎營皆是大漢精銳騎兵,營地駐扎自然是在城外,否則城內狹小之地,怎夠成千上萬的騎兵演練?

  伏完與伏泉騎馬而行,前方自有黃忠與伏完的親信衛士帶路。黃忠自從黃敘病好後,經過伏泉一番“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又有寶馬相贈,自此養於伏泉門下,畢竟其混得也落魄,即使回鄉也不定有出路,得到不其侯府看重,有錢有糧供給,呆在伏泉門下不正好?

  “逆子,殺蝗有傷天和,若是蝗神顯靈,吾必不饒你。”顯然,沒了劉華一邊盯著,伏完無所顧忌,開始批判起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