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233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
看了眼統率自己這烏合之眾的將領,伏泉不由輕笑一聲,果然一支軍隊悍勇和羸弱,和將領敢不敢戰還是有關的。自己這拚湊出來的千余烏合之眾,竟然無一將領敢主動請纓,真是有些未戰先怯的意思。

 “雲長!”

 “末將在!”

 “往蠻軍去,盡服之!”

 “將軍稍待,羽去去便回!”

 關羽聽完伏泉命令,沉著一聲,駕馬直奔蠻人陣前而去。隻聞得馬蹄“踢嗒、踢嗒”的聲音,不一會兒,一身戎裝的關羽便已到了蠻人軍陣前。

 “解良關雲長在此,可有蠻將出陣應答?”關羽單騎在蠻人軍陣大喝道,聲音高昂,漢蠻兩軍幾乎人人都能聽見,他語氣裡的屠虎之威更是令人心中一怔。

 蠻軍陣營,無數蠻人驚恐看著對面的關羽,這些蠻兵在聽到關羽自報名諱後,都是震驚不已。前番伏泉平定板楯蠻,手下大將裡關羽、黃忠二人驍勇之名已經傳遍板楯蠻,此刻聽到關羽自報家門,紛紛相視左右,竊竊私語起來,無人敢出陣,畢竟能在戰場上,連斬十余名蠻族勇士而不死的人,在他們板楯蠻內部也幾乎很少有人能如此。

 “走!”度康冷冷看了眼在戰陣前耀武揚威的關羽,最終還是從口中吐出了這個字,話語裡有那麽一些寂寥,但更多的是不甘,他明白這次走了,下次他再想有今日這般的機會,肯定是沒有了。

 頃刻間,蠻人軍陣便有千人左右離開陣營,但並沒有出陣,而是退兵往營地方向走去,但並未進入營地,而是繞開營地位置,往巴西的方向而去。

 度康帶著這群失意的板楯蠻人離去,而剩下的人臉上除了有股同情憐憫之外,也就剩下一種雀喜之情,畢竟他們留下的不是心中本就是親漢向漢的蠻人,就是一直保持中立,沒有和度康同流合汙的蠻人。此刻漢朝軍隊明顯可以掌握局勢,對他們而言,這便是最好的投機賭博的結果,他們賭贏了,不用想度康那些人一樣如喪家之犬一般遁逃,說不得漢朝人也會因他們這次的忠誠,而賜些賞賜而已。

 漢軍陣中,自從兩軍相遇,漢軍兵將就不敢放松,深知己方兵力、戰力都是弱勢的漢軍,眼神時刻盯著前方的板楯蠻人,此刻蠻人軍陣的異常,當然是一個不落的映入漢軍的眼中。

 “君侯,退了,蠻兵退了近半,需派斥候跟探乎?”在伏泉身邊的黃忠一眼看到板楯蠻人有近半任似乎退走,連忙向伏泉說道。他本來和關羽一起爭功出陣降服蠻兵,可是現在被關羽搶了先,如何能讓他忍受,便一直目不轉睛的盯著對面的蠻人營地,此刻見蠻兵有人遁逃,當下他便提出跟蹤那群蠻人,所以立即提議道。

 伏泉看了眼此刻依舊在板楯蠻軍陣的板楯蠻人,拒絕道:“今日驅趕叛漢蠻人便可,吾軍兵少,不可輕舉妄動,令板楯蠻人曉得吾軍虛實。”

 “諾!”黃忠行禮道,他並沒有反駁伏泉的話,的確,現在即使蠻人走了近半,但他們的真實兵力依舊比漢軍多,以漢軍手上這烏合之眾,還真是不能大意。

 黃忠說完之後,伏泉想了想,又命令黃忠道:“派斥候於吾軍四周巡視,覺不得令蠻人靠近吾軍。”

 “末將領命。”黃忠一聲大喝應命,便轉身往軍隊裡而去,召集斥候,四散巡查。他深知此時蠻人看不到漢軍後陣兵馬數量,不敢妄動,若是他們真的派人查到漢軍不過是行詭計嚇唬他們,說不得這些腦子相對簡單的蠻人經受不住漢人的欺騙,當下又反了,那可真是得不償失。

 一陣兵器甲胄晃動的聲音傳來,對面的蠻人軍陣突然動了,伏泉心中忽然一緊,雖然有部分板楯蠻兵離去,但誰也不知道這些退去的蠻兵是真退,還是繞行準備給予漢軍一次致命襲擊。

 不過還好,看著對面的蠻人只出來數十人,而且個個穿著都與一般板楯蠻人不同,顯然身份在板楯蠻裡不低,並且蠻軍也沒有大肆出動,很顯然這是板楯蠻人友好的善意表達。

 龔蘇帶著一眾板楯蠻渠帥,畢恭畢敬的走向關羽面前,看著騎在馬上的關羽,眾人連忙行禮道:“見過關司馬!”關羽被朝廷任命為巴郡郡兵司馬一職的事情,與伏泉被任命為巴郡太守一樣,一起傳到了板楯蠻族裡,所以他們有此稱呼。、

 “哼!”關羽冷冷的哼了一聲,眼神裡盡是不屑,掃視了眾人一眼後,馬下的眾位板楯蠻渠帥皆是感到一股寒意,那是手染無數鮮血的萬人敵的氣息,頓時讓他們猶如進了地獄,好在這種感覺並沒有持續多久,便聽關羽道:“今日吾大漢兩萬大軍已至,伏太守現在陣後,派吾前來問諸位渠帥,此番為何聚兵於閬中縣城外?”

 雖然這次板楯蠻聚集的原因早就被秦宓寫下書信,幾番周折,送至伏泉手中,關羽也已經知道前因後果,但此時卻依舊需要他們“裝瘋賣傻”一番。這是一種談判的技巧,此刻除了龔蘇這類死忠漢朝的渠帥,其他那些中立的渠帥多數都是投機分子,此刻就要刻意冷落一番他們,這樣才能讓他們擺出更加討好的樣子,佔據談判的主動。

 馬下的一眾蠻人渠帥聽到關羽所報漢軍人馬,皆是一驚,暗道自己等人太大意了,未想這秦宓給他們玩了一個時間差的圈套。漢朝大軍來是來了,但根本不像他說的那樣,隨他而來,可能這秦宓是被伏泉提前派了出來出使板楯蠻,而伏泉則自己在後面統兵,心裡面不由得佩服那秦宓的膽大,竟然無端端的搞了一個謊言,騙了他們如此之久。

 再次望著那漢軍兵卒之後,煙塵陣陣中,密布的旌旗飄動,此時的這些板楯蠻渠帥,根本就沒有想過這是漢朝人的障眼法,此刻他們連派人詳查漢軍陣後到底有多少兵馬的想法都沒有。畢竟前番有秦宓出使板楯蠻大營的“狂言”,現在又有關羽單騎就前來叫陣的事情,這不是漢人有恃無恐是什麽?

 漢人憑什麽有恃無恐,肯定是漢軍背後真的有數萬大軍可以作為倚仗,根本就不怕他們這數千板楯蠻兵。這一點板楯蠻兵現在也確信,在他們心裡不怕漢朝其他郡兵,唯一怕得便是伏泉麾下的兵,兩番大戰板楯蠻兵慘敗的教訓就在不久之前,這些板楯蠻兵已經認為沒有同等兵力,想要硬吃伏泉的兵馬無疑十分艱難,所以他們十分確信伏泉真有兩萬大軍再次,而他們硬抗對付不了,只能認慫。

 這群板楯蠻渠帥互相對視幾眼,在許多眼神示意之下,最終還是由與漢軍有一段情誼的龔蘇出面道:“關司馬,此番族內於此聚會,驚擾太守,乃吾等罪過。”

 雖然龔蘇猜想到關羽的意圖,畢竟是他將秦宓的信設法送了出去,不可能猜不出關羽知道板楯蠻的真實情況,但此刻關羽為了嚇唬板楯蠻其他渠帥,而刻意如此逼問,龔蘇也不能戳穿,只能順勢恭敬討好關羽。不然,一旦透露自己送信的行為,說不得他在蠻人聲譽就要大減,畢竟這樣也相當於背叛了,即使是為了蠻人好,而且更可怕的是這樣可能會壞了韓軍的額大計,從而招來禍事,所以不如順勢而為,不招惹禍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道理便是如此。

 “哦?”關羽假裝輕問一聲,隨後擺了擺臉色,捋著長須沉聲道:“既事出有因,此事羽不敢擅專,待羽回稟伏太守,再與諸位渠帥細說!”

 “應是如此!應是如此!”

 “關司馬辛苦!”

 “煩請關司馬通稟!”

 ……

 那幾十板楯蠻渠帥連忙帶著笑意的感謝關羽,形勢比人強,雖然關羽做得是本職事情,但人家畢竟是漢軍的大獎,是漢軍主帥的心腹,如果他通稟伏泉時,說了他們板楯蠻人的一些壞話,無疑對他們而言十分不利,因此無論關羽在如何自傲,如何裝逼,他們都得賠笑哄著,不能讓他生氣。

 關羽理也不理這些恭維,轉身飛馬回到漢軍軍陣,到伏泉身旁行禮道:“君侯,板楯蠻一眾渠帥現欲與君侯請罪,不知君侯何意?”

 伏泉聽後一愣,本想應予就此解決此事,等他整齊了兵馬,再將這次製造事端的板楯蠻人一一剪滅,可是回身見到自己軍陣後,煙塵彌漫之處,盡是空蕩蕩的空地,連忙回曰:“令其各自遣歸板楯蠻故地,五日後於閬中縣城見吾。”

 “諾!”

 關羽在伏泉望向軍陣之後時,也明白答應接見那些板楯蠻渠帥的賠罪十分不妥,畢竟現在離的遠,那些板楯蠻渠帥還看不清漢人軍陣除了前面站得稍微密集之外,軍陣後方全是空地和偶爾才出現的舉著戰旗的兵卒,若不是有來回奔跑的馬匹所掀起的煙塵遮蓋,漢軍的虛實恐怕早被人看穿了。

 當那一眾板楯蠻渠帥從回身的關羽口中得知,巴郡伏太守要他們現在遣散兵卒,回歸鄉野,五日後來閬中縣城見面時,也是一臉疑惑,不解為何伏泉不想見他們。不過畢竟伏泉手中“勢力雄厚”,他們該低頭就低頭,再委婉感謝了關羽的幫助後,便回身去了蠻軍軍陣,帶領各自軍隊回去營寨,整理了一番,便帶著各家兵馬回到閬中山林裡板楯蠻的聚集地去了。

 令一眾板楯蠻渠帥驚奇的是漢軍軍陣竟然一直到他們離開時,都沒有動過分毫,雖然有所懷疑,但事已至此,先回老巢才是正理。至於其他,待五日後再作定奪,當然也有謹慎小心之人,悄悄安插了幾個心腹斥候,假扮山野樵夫,以觀漢軍情況。

 遠遠的一陣煙塵在眼簾中徐徐消失,隻留下大軍行走之後的一片狼藉,伏泉並沒有立即命令站著演戲的一眾烏合之眾就此行軍,而是命關羽、黃忠各帶數十人,分兩路搜尋,遇到可以人等直接抓獲,尋個由頭關押幾天便可,他要確保他入閬中縣城時,自己有多少軍隊的消息沒有一個人知道,防止發生意外。

 就在關、黃兩人帶著兵卒搜尋時,穿著一身破損衣袍的秦宓,上面似乎還有幾道血跡,不過此時的秦宓,絲毫沒有受到他身上那數道被刀刃劃破的破損之處的影響,一副瀟灑模樣的帶著兩名出使板楯蠻營地的文吏,來到了漢軍軍陣處。

 伏泉一眼便看到秦宓身上破損處的血跡,連忙下馬狂奔到秦宓身前道:“子敕無事乎?”說完連忙打量秦宓全身,像是自言自語道:“無事便好,孤寧肯板楯蠻再叛,也不願子敕有礙!”

 秦宓的能力這次板楯蠻反叛已經可以看出來了,這人不僅口才好,還有一定的膽識和謀略,這正是伏泉需要的人才。自從有了宋酆前番拉攏自己下屬羽林的經歷,伏泉便一直學習禦下之道,如今不過是現學現用而已。

 有了後世的經驗,伏泉深知,一個肯為自己賣命的人才有多麽可貴,即使有的人沒有到賣命的程度,但是次一等,只要對自己絕對忠誠,不到最後不投降的人才也是很重要的,而這一切就在於自己如何拉攏,不然,拉攏不到位,引起部下不滿,最終只會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果然,見伏泉如此關心自己,秦宓說不在意根本不可能,只見他語氣帶有哽咽道:“明公大恩,宓沒齒難忘!”

 見此伏泉不得不感慨古人就是比現代人好哄得多,自己待人以誠,人必待己以忠,這也是歷代能成功的梟雄都擁有的特質。不然,沒有這種特質,怎麽能哄得一群死忠誓死追隨他左右?

 沒齒難忘出處:“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摘選自《論語.憲問》

 “是後成王沒齒不敢有戲言,言必行之。”摘選自《史記.梁孝王世家》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