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334章 竇武真的是君子楷模嗎
說起當今皇帝劉宏與盧植有仇,其實是從即位前,一開始就已經注定的,可以說盧植是第一個反對劉宏當年繼承大位的臣子,並且是忠義直言的狠狠慫了一波大將軍竇武,一點也不畏懼當時竇氏的權勢。

當年桓帝早逝,並且無子,時為國丈的大將軍竇武以及其背後的竇氏,想靠著竇武女兒竇妙為皇后的緣故,選拔宗室幼子為帝,盧植便對此頗為反對。他以“尋《春秋》之義,王后無嗣,擇立親長,年均以德,德均則決之卜筮”為由,認為這是最好的選立君王繼承人的辦法,勸誡竇武,讓竇武選一個宗室年長之人即位,防止再出現皇帝被心術不正的宦官信任並且打擊士人黨人。

不過,竇武雖然是黨人“三君”之一,在外界有“一世之所宗”之譽,但終歸他也是人。在家族擁有可以掌握漢家大權的機會,自己可以通過控制小皇帝從而間接控制大漢的政治,即使竇武再如何清高,也根本不可能拒絕這樣的權利誘惑,最終他也是拒絕了盧植的建議,在私欲作祟下,選立了當時年幼,並且家境沒落的解瀆亭侯劉宏為皇帝。

從這一點上看,什麽所謂的正人君子,黨人裡的清高楷模,都是放屁,在利益面前還不是維護自己?更何況後來竇氏掌權,竇家父子在皇后竇妙的縱容下,搶取漢室宮廷財貨,並帶宮中美貌女子回府享樂,最重要的是得權之後也不聚攏人心,賞賜京中有功將士,反而大肆封賞竇氏無功子弟,最終在宦官一次看似簡單,卻十分致命的政變裡徹底失敗。

想想看,如果不是竇氏平日裡自大,沒有完全收攏雒陽軍心,即使宦官掌握了皇帝、太后這兩個大殺器後,也不該被宦官喊了一句“竇武反,汝皆禁兵,當宿韂宮省,何故隨反者乎?先降有賞”後,半日功夫全部跑光。縱然其中有雒陽兵士畏懼宦官的原因,可是北軍五校在竇武手下也有不少時日,數千漢軍之中,竟然沒有一個死忠的兵卒願意為竇家效力,其攏略人心之能可見一般,權利鬥爭之術也可預見,其人說是志大才疏亦不為過,空有被士人捧起來的虛名罷了。

或許只能說這位黨人“三君”將精力全部用在了權利、女人、金錢上面了吧,只是說來可笑的是,就這樣一位貪財好色的“偽君子”,卻是一位被黨人稱讚至今的名士人物,果然讀書人掌控了輿論,什麽東西都能黑的說成白的。

閑話少扯,不提竇武所為,隻談盧植。自從盧植勸誡竇武不要立劉宏為帝後,就已經變相的得罪了這位已經成了既定事實,要掌管大漢天下的皇帝劉宏。按照道理來說,盧植這般“不識抬舉”之舉,換成其他皇帝沒有事後算上就算好的了,可偏偏劉宏並未追究,反而屢次將這位馬融高徒拔耀中樞,討論政事,非有難治大郡不會輕易讓其外放出京,可見其得帝心之厚。

當然了,皇帝這麽待見他,這位性格剛毅的盧植可不領情,時常找劉宏的不快。諸如勸誡他不要肆意享樂這些在盧植諸般勸誡裡都算是小事,像剛剛朝堂喝罵閹宦羽翼卻是最讓劉宏頭疼的,因為兩邊都是他不想治罪的。

崇德殿內經過剛才盧植喝罵一事,看似因為劉宏的刻意偏袒而暫熄那沒有硝煙的舌戰,可實則卻是暗流湧動,不說士人一黨在等著找其他機會彈劾閹宦一夥,便是吃了虧的閹宦團夥可不會這樣就認栽的。

見殿內暫時平靜,早就知道該如何應對朝堂局勢的劉宏立馬道:“既然楊師、盧卿無異議,這作罼圭、靈昆二苑之事,朕準之。”此刻在劉宏心裡,建造皇家林苑才是最重要的,他深知這個時候一直反對自己的士人絕對不會出言阻止,畢竟自己剛剛才幫了他們,如果他們再不識相一點,答應自己的提議,那麽他也不介意下次站在宦官那一邊好好懲治他們了。

“陛下!此事斷……”

“嗯?楊師有何言語?”

“回稟陛下,臣以為此事可行。”

那邊一開始就上書勸誡劉宏放棄建林苑的楊賜,聽到劉宏這時候直接就要決定建林苑,連忙出言製止。只是,坐於殿首的劉宏突然一聲輕哼,直接就打斷了他的話語。

楊賜抬眼看到劉宏臉色,見他臉色不善,想到殿內經過剛才盧植喝罵的事情,最終還是變向妥協了皇帝,因為劉宏在用權利逼他妥協,畢竟盧植剛剛的事情,沒有劉宏的提前打斷,說不得現在已經成勢的閹宦集團就要對盧植不利了。

可惡的閹宦,可惡的鴻都門學,陛下啊,為何還不清醒,這些可都是亂國的惡政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