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519章 黨錮解袁紹出
大漢京師,雒陽城內,何進得旨所召的外將,第一個到達雒陽的,卻是和何進以及和他親善的外朝士人關系匪淺的皇甫嵩。

 不過,皇甫嵩和伏泉不同,伏泉是帶兵行軍速度自然慢,而皇甫嵩卻是隻帶了數十兵卒,一路快馬,日夜兼程最早趕到了雒陽。

 皇甫嵩,祖父皇甫棱,官至度遼將軍,父親皇甫旗,官至扶風都尉,從父皇甫規,官至度遼將軍,他則先為北地太守,又為塞北長史,其一家可謂世代戎馬,熟悉兵事,而且皇甫家又一向與外朝士人交好,名聲頗佳。這也是何進令人得詔,令人草擬旨意時,故意要求伏泉帶兵到京,卻隻讓皇甫嵩不用帶兵,快速入京的原因。

 剛到司隸境內,皇甫嵩便與早就相等的袁紹等黨人密議,到京師後,大將軍何進連忙告知皇帝劉宏。劉宏知道後知道伏泉尚未到京,又因如今黃巾亂事浩大,第一時間相召,詢問對策。

 早有應對的皇甫嵩,在朝會上,面臨群臣直言,宜解黨禁,招募兵卒益出中藏錢、西園廄馬,以班軍士。

 關乎社稷安危,劉宏一口同意,下令開放西邸,盡出西邸錢糧,駿馬,招募兵卒,賞賜抽調前來平亂的天下兵馬,以為激勵。

 只是對於解除黨錮,依舊有些遲疑,因為一旦解禁,就意味著要為死去的人翻案、平反,就意味著他犯錯了,他是天子,豈能犯錯?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黨錮解除,那些被他黨錮在家的人多數都是有聲明的士人,他們解除黨錮,便可以再次為官,而且以他們的資歷,絕對所授予的官位不低,對於早就忌憚外朝士人勢力的劉宏來說,實在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解開黨錮,因為那樣,朝中到地方的皇權很有可能再次被減弱,甚至被架空。

 此事暫時被擱淺,不過皇甫嵩並未相求,而是轉而提舉國朝武將平亂。以涼州人皇甫嵩、幽州人盧植、揚州人朱儁、有文武異才,分拜為左、北、右中郎將,分三路討伐黃巾蟻賊,又以司隸為大漢國都,重中之重,舉揚州人孫堅、徐州人伏泉、幽州人公孫瓚為將,領兵拱衛中央,防備“黃巾蛾賊”。

 六人中,皇甫嵩前為北地太守,又為塞北長史,甚有功績;盧植兩度平定蠻夷滋擾;朱儁亦曾數度鎮壓反叛,因功封侯;孫堅任破虜將軍時,數度平鮮卑;公孫瓚有“白馬長史”美譽,平鮮卑時亦多有戰功,至於伏泉,更不必提,此六人都是國朝如今,有名的知兵之人,不過劉宏聽罷,卻是皺眉。

 畢竟,司隸本已經在何進的京中將士保護下,可以說暫時無慮,但皇甫嵩是知兵之人,不可能看不出此中緣故,但是竟然提出這種舉動,讓三名有能力的將領枯坐中央,這很難理解。

 不過,時間來不及劉宏多想,他準奏了皇甫嵩三路平亂的策略,但對於孫堅、伏泉、公孫瓚三人,卻是令公孫瓚帶兵平定幽州黃巾,而被抽調來的孫堅、伏泉二人,則領兵於皇甫嵩、朱儁之後,保護兩軍後方。

 得令後,皇甫嵩便一邊整訓全國抽調而來的精銳之士,一邊又靜等各地兵馬聚齊,準備出出征。

 此番黃巾之亂,得到最大的利益的人非何進莫屬,大將軍不僅是實際上的天下兵馬元帥,還有私人部曲,這個部曲可不是千八百人,大將軍部共有五部,每部置校尉一人,營兵千人,合計五千人,正常編制外,另有別部司馬若乾,就是別立營寨,在幾千人間不等。

 這是一個什麽概念?

 世祖光武帝平定天下,大裁軍士,整個京師,虎賁、羽林、衛尉麾下的宮門衛士,執金吾掌管的緹騎、持戟之士,城門校尉手下十二門衛士,所有兵卒相加也只有萬余人。更別提北軍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尉的將士歷來也都從屬於大將軍。

 可以說何進自此以後,得了大漢最大的兵權,一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當然,何進早有袁氏等人的暗示,自然也知道自己的位置是他與袁氏以及外朝群臣合作的結果,雖然這裡面也有宦官的因素在,但是毫無疑問,裡面對他助力最大的,卻是外朝士人裡以袁紹為主的黨人幫助。

 因此,何進自然也知道該如何給黨人報答,以回報他們,同時,也可以得到他們隨後給自己更多的幫助,畢竟,在他心裡,自然明白,想要讓自己的外甥奪下那早已確定的帝位,僅僅是他成為大將軍,這明顯是不夠的。

 所以,大將軍何進之後,便進宮,上書曰宜解黨禁。

 劉宏身前案上有兩疊奏章,皆二尺余高,一是各地奏報,二為黨錮開脫。朝中公卿大臣皆言宜解黨禁,如今連大將軍何進也是這般說,劉宏心知再不能視而不見,轉問中常侍呂強。

 呂強回道:“黨錮久積,人情怨憤,若不赦宥,輕與張角合謀,為變滋大,悔之無救。今請先誅左右貪濁者,大赦黨人,料簡刺史、二千石能否,則盜無不平矣。”他的意思是黨錮久積,人情怨憤,若不予以赦免,恐怕幽禁之士會與張角同流合謀,到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深知黨人憤怒的劉宏,自然明白其中後果,最終懼而從之,下令大赦天下,黨人、太平道教徒盡在赦中,唯張角不赦。

 次日,“天下楷模袁本初”,應大將軍之命,登上闊別十八載之久的仕途,天下矚目。

 卻說伏泉率兵一路急行軍,過漢中,經三輔,最終直奔京師雒陽,準備聽調,平亂“黃巾蛾賊”。

 進入司隸境內,過往關口內,漢軍兵卒對於來往商客排查嚴密,到了雒陽更甚,北軍遊騎數刻之間便有一隊遊走排查,遇可疑之人便策馬盤問。甚至有幾隊遊騎,見了伏泉的巴郡外兵,還來上前詢問,可以說整個司隸如同一座戒備森嚴的軍營,旦有可疑之人,就絕對在司隸寸步難行。

 京師郊外,極為空曠,想來雒陽百姓也因為近來的消息不敢出門。曠野空氣中,也散發著一股淡淡的腥臭味,令人作嘔,大概是前段時間朝廷誅殺雒陽馬元義太平道一黨的結果。

 巴郡平亂兵馬抽調至雒陽,其又以大漢新出世的名將伏泉為首,皇帝劉宏在得到消息,第一時間便下詔相召。

 得詔之後,伏泉令兵卒於雒陽城外駐扎,自己選了麾下數將,進入雒陽城中,入朝覲見皇帝劉宏。

 數年未來雒陽,任職在外,再回首這昔日繁華的大漢國都,雖然繁華依舊,卻是憑白多了幾分蕭索之氣。想到也許再過十余年,董卓可能會一把火將這裡燒了,漢末紛亂到來,伏泉不由又想起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何屠戶一無功之人,何德何能竟身居大將軍位,實乃可恨!君侯之功,大漢今時何人可比之,縱宋車騎已卒,亦非那避戰屠戶可比?依吾看,此大將軍位,必君侯可為也。”雒陽街道上,因兵卒盤查嚴格,眾人牽馬步行,年輕的段煨行走時大聲喝罵著,身邊眾將也不由附和著。

 “住口,如今雒陽紛亂,周圍北軍甚多,切勿多言,莫要生事。”伏泉見眾人抱怨,連忙喝止道,對於這段煨個年輕人為何如此,他心裡也清楚,還不是因為其族兄段熲的死嗎?

 朝廷晉升何進為大將軍,實在讓段煨憤恨,如今距離漢軍掃滅鮮卑,已經過了四年,當年何進頓兵不前的事情,也早就傳到了眾人耳邊,在場眾人都是當年段熲帶人斷後的活命者,他們自然對當時有可能坐視自己死亡,卻不進軍的縮頭烏龜何進,竟然驟然得到大將軍位子,而感到憤恨。

 至於當時何進,控制並州強軍,卻不急於進軍的意圖,沒有人知道,雖然也有傳言,何進這樣是為了借鮮卑人之手,殺了伏泉,不過因為毫無證據,並且又有並州軍和幽州軍,都有諸般發生事故的理由,因此這話也只在私下流傳而已。畢竟,如果說何進是為了殺伏泉而不進軍,但是宋酆作為伏泉的曾外祖父,難道也會因為不想救伏泉,而特地命令幽州軍兵卒製造意外,頓兵不前嗎?

 所以,就是有人拿此討論,也終是因各種原因而難以深究,當然,伏泉自己,現在卻是已把何進列入了心中死仇。即使伏泉自己也沒有證據證明何進的真實意圖,但是現在隨著何進登上大將軍位,縱然兩人沒有恩怨,他們也決難以罷休,畢竟何進掌了大權,誰也不能保證何家不會想要那帝王,更何況歷史上,何家可就是出了何皇后,幫“史侯”得了帝位的。

 這一切也就注定,伏泉因為宋氏的緣故,無論和何進有沒有仇都是死敵,而且,在伏泉心裡,他卻是沒有任何懷疑的認為,何進肯定是這麽打算的。

 入得宮中,眾人便一齊覲見了皇帝,伏泉所帶的黃忠、關羽、段煨等將,都是昔日征討鮮卑後,封了有食邑的亭、鄉侯將領,劉宏都有印象,所以在他的詔書裡也都一齊將這些大漢能力不淺的將領招入宮中。

 “住口,如今雒陽紛亂,周圍北軍甚多,切勿多言,莫要生事。”伏泉見眾人抱怨,連忙喝止道,對於這段煨個年輕人為何如此,他心裡也清楚,還不是因為其族兄段熲的死嗎?

 朝廷晉升何進為大將軍,實在讓段煨憤恨,如今距離漢軍掃滅鮮卑,已經過了四年,當年何進頓兵不前的事情,也早就傳到了眾人耳邊,在場眾人都是當年段熲帶人斷後的活命者,他們自然對當時有可能坐視自己死亡,卻不進軍的縮頭烏龜何進,竟然驟然得到大將軍位子,而感到憤恨。

 至於當時何進,控制並州強軍,卻不急於進軍的意圖,沒有人知道,雖然也有傳言,何進這樣是為了借鮮卑人之手,殺了伏泉,不過因為毫無證據,並且又有並州軍和幽州軍,都有諸般發生事故的理由,因此這話也只在私下流傳而已。畢竟,如果說何進是為了殺伏泉而不進軍,但是宋酆作為伏泉的曾外祖父,難道也會因為不想救伏泉,而特地命令幽州軍兵卒製造意外,頓兵不前嗎?

 所以,就是有人拿此討論,也終是因各種原因而難以深究,當然,伏泉自己,現在卻是已把何進列入了心中死仇。即使伏泉自己也沒有證據證明何進的真實意圖,但是現在隨著何進登上大將軍位,縱然兩人沒有恩怨, 他們也決難以罷休,畢竟何進掌了大權,誰也不能保證何家不會想要那帝王,更何況歷史上,何家可就是出了何皇后,幫“史侯”得了帝位的。

 這一切也就注定,伏泉因為宋氏的緣故,無論和何進有沒有仇都是死敵,而且,在伏泉心裡,他卻是沒有任何懷疑的認為,何進肯定是這麽打算的。

 入得宮中,眾人便一齊覲見了皇帝,伏泉所帶的黃忠、關羽、段煨等將,都是昔日征討鮮卑後,封了有食邑的亭、鄉侯將領,劉宏都有印象,所以在他的詔書裡也都一齊將這些大漢能力不淺的將領招入宮中。

 所以,就是有人拿此討論,也終是因各種原因而難以深究,當然,伏泉自己,現在卻是已把何進列入了心中死仇。即使伏泉自己也沒有證據證明何進的真實意圖,但是現在隨著何進登上大將軍位,縱然兩人沒有恩怨,他們也決難以罷休,畢竟何進掌了大權,誰也不能保證何家不會想要那帝王,更何況歷史上,何家可就是出了何皇后,幫“史侯”得了帝位的。

 這一切也就注定,伏泉因為宋氏的緣故,無論和何進有沒有仇都是死敵,而且,在伏泉心裡,他卻是沒有任何懷疑的認為,何進肯定是這麽打算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