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皇戚》第511章 搭上好線
三日後,大軍休整完畢,伏泉各部也一一召回,同時,又在不少人疑惑之下,征召雲中王峭王維棟入軍營為自己的佐吏。

之後,伏泉便與張昶一起,率領麾下可入京的漢軍將士,驅趕著鮮卑男女俘虜,齊齊往京師雒陽獻俘而去。

至於那些繳獲的牲畜,除了象征性的選了馬匹和牛羊以外,便全部按照劉宏的命令,交由並州刺史趙苞管理,或賣入民間,或為軍備,為國謀利,畢竟真要把這些牲畜全部運到京師,那估計沿途要準備的草料就要令人吃驚了。

漢軍約有近七千人入京,這裡面除了伏泉的原有的五千余手下外,也就是張昶的一千多西涼兵,他們都是此番大戰立功頗多,可以入京獻俘嘉獎的漢軍將士。

其余的漢軍,則各有原因,不是了自己該得的賞賜後遣返本州郡戍守,就是因為身體傷殘原因,在得到足夠的賞賜以後,卸甲歸鄉養老。至於張昶的父親張奐,則是因為身體原因,不能遠行,可是皇帝劉宏嚴令的獻俘日期又很緊迫,也只能令張昶代他入京送俘,留小兒子張猛在身邊侍奉。

因為時間緊迫,大軍沿路也不多停留休息,幸好此番出塞繳獲馬匹很多,而且多為良馬,所以漢軍將士皆是乘壯馬,又令雲中城中工匠做了不少馬車,載著一車又一車的鮮卑婦女,以及部分俘虜的鮮卑貴族,往雒陽而去。

有時候,伏泉望著自己這支漢軍樣子,不由的想起了“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這詩,當然,現在沒有人頭,並且幸好這是自己大敗鮮卑的場景,而不是後來的亂世。想到後世漢族要面臨的無數災難,他的心裡也是一陣快意,最起碼,自己這一世,已經將未來的漢族威脅,極大削弱了一些。

一行人,規模浩大的由雲中郡直入司隸,沿路經常有漢民見到他們俘虜的鮮卑婦女,知道消息的還好,皆是為大漢再次稱霸塞外而一臉興奮之色,而不知道消息的,只能是分在道路兩側,對這一行人指指點點。

大軍出了雲中,一路從雲中往南,途經西河郡,便到了司隸境內蒲子縣。

蒲子縣,其名亦有典故,相傳,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帝嚳之子,母為陳鋒氏的“五帝”之一的伊放勳,人稱堯王。

堯王自覺年事已高,精力乏困,想找一名聖哲之士禪位。堯王查訪很久,聽說石門山有位叫蒲伊子的隱士德高望重,於是決定親自上門拜訪。堯王來到石門山下,在河灣處遇見一位村夫,問明蒲伊子住址。堯王順著村夫指引的方向,來到一條溝口,碰見一位挑著柴擔的樵夫,此樵夫正是蒲伊子。堯王高興萬分,忙見禮,兩人就勢坐在溝口的一塊大青石上交談起來。堯王本想禪位於蒲伊子,不想蒲伊子比他年齡還長,隨即改變主意,虛心向蒲伊子請教富國強民的治國之策。蒲伊子借古喻今,闡述治國之道,侃侃而談。堯王聆耳恭聽,獲益匪淺,相見恨晚,當即拜蒲伊子為師。後來,蒲伊子和堯王坐過的石頭,被命名為“進道台”,這條溝也被取名為“如意溝”。

臨別時,堯王把這次來訪的真意告訴了蒲伊子,並請蒲伊子推薦一位可接任帝位的賢哲之士。蒲伊子便推薦了舜。從此蒲伊子隱居之處取名為蒲伊村,石門山一帶統稱蒲子山,蒲子縣也因此而得名。

春秋時為晉蒲邑,後來重耳奔蒲,便是此地,後來漢置此地為蒲子縣。望著面前的悠久縣城,伏泉知道,後來五胡時,劉淵起兵後最初定都離石左國城,後遷都黎亭,之後最終又遷都到蒲子縣。

想到這裡,伏泉不禁捏緊拳頭,轉身望向自己剛剛離開的並州,似乎看穿了空氣,看到並州境內,那些成為漢族附庸軍的匈奴人。出塞滅鮮卑的一戰,雖然伏泉沒有見過匈奴人的戰力如何,但是對方的實力卻是在慢慢強盛。

對方漢強時甘為附庸,漢弱時便會噬主,若是漢一直不亂,倒是無事,相信再過數百年,終可如後世一般將他們徹底同化。可是再過幾年,一場各種陰謀交織的大亂,便會傾覆席卷整個大漢十三州,大漢也將徹底陷入內耗,最終削弱大漢國力,徹底將大漢的制度崩盤。

只是,即使知道,伏泉也無法改變什麽,因為這次大亂,有人不知,有人明知縱容,更有人甘願助其成亂,想要改變,毫無辦法。

十一月,河南一帶大雪停止,難得的幾天好天氣,正好就被伏泉這一支漢軍遇到,眼看京師雒陽愈近,連番趕路的漢軍將士也是一臉興奮,就是伏泉自己,一路以來的疲態,也是盡數緩解。

眼看再有數日就到了,眾人便稍緩腳步,過了蒲子縣以後,不再日夜兼行,一時間,歡聲笑語不斷。

入夜,漢軍營寨內,一股燒烤野味的肉香蔓延,整個漢營皆是一片喧鬧。旁人見之,若非知道這是張涼州和伏巴郡二人麾下,剛剛出塞得勝而歸的漢軍兵卒在慶祝,說不得還以為是拿一支軍紀敗壞的漢軍了。

一處處點燃的篝火旁,被架好的羊肉正在篝火之上被漢軍兵卒來回翻滾,漢軍繳獲鮮卑牛羊頗多,基本上行軍路上每幾天就會有一次大的燒烤宴會。一方面是為了補充趕路的體力,另一方面就是補充營養,畢竟要去京師雒陽見皇帝獻俘,兵卒不吃好喝好,有好的精神面貌,那該如何見皇帝呢?

在漢軍營寨某處篝火旁,馬騰呆呆望著東南方向,那裡是京師雒陽的地方,是他即將要成名的地方。只是,這也只是他成名的第一步而已,若想像他開始從軍那樣,想要進入右扶風茂陵馬氏的核心圈子,無疑還差的很遠。

遠處,伏泉陪著馬騰慢慢走來,見到馬騰,笑問道:“壽成何故如此模樣?”

這邊馬騰聽了,頓時回過神來,連忙行禮道:“見過伏巴郡。”至於伏泉身旁的王峭,馬騰只是點頭示意,並未過分行禮,畢竟身份使然,馬騰至不濟也是漢軍中層軍官,而那王維棟只不過是伏泉新收的書吏,根本不值得他行禮。

伏泉含笑點頭,雖然他對於馬騰很是看重,不過在這個出身決定一切的時代,縱然馬騰也是大族出身,但畢竟其一支已經沒落,伏泉若是表現的太過刻意,反而會令馬騰覺得不妥。至於伏泉身旁的王峭,則是還禮馬騰,並未對馬騰有些無禮的行為感到不妥,終究對方的身份的戰功,不是王峭這個靠著拉皮條的行為可以比的。

“壽成可是在想扶風馬氏?”見馬騰行禮之後,並未言語,伏泉便主動問道,西涼軍那些這段時間認識的潛力股裡,伏泉也只有把握暫時能夠拿下馬騰,至於其他張修胡封之流,暫時下手既突兀也有難度,畢竟沒有什麽交情,相反也只有馬騰兩人相識甚久,並且也有一起作戰的經歷,倒是最有可能下手。

馬騰聽了,點了點頭,並不言語,表示默認。

“說來孤掌巴郡時,壽成與孤有書信往來,可惜一直無緣一見,未想此番於大戰之中,壽成領軍救援,想來也是緣分,真是多謝壽成。”

“救援伏巴郡,本乃騰分內之事,伏巴郡勿需如此!”馬騰聽到伏泉言謝,連忙回道,伏泉來意不知如何,他可不敢輕易接話。

“當如此!當如此!”伏泉擺手,然後繼續道:“說來孤與馬大夫有舊,壽成既為馬大夫同族,此番入京,孤可帶壽成與馬大夫一見。”

話語一落,馬騰心態一驚,隨即臉上神色快速變化,先是面目欣喜,接著突然冷了下來看了伏泉幾眼,似乎要從對方臉上看出什麽,不過並未發現不妥,他不明白伏泉為什麽要如此幫助自己,自小在西北闖蕩的他,可不信真的會有貴人會如此幫助自己。

在一番抉擇之後,最終馬騰還是出口反問道:“伏巴郡為何如此助騰?”

“自是一為報恩,二來不願良將埋沒,自與壽成書信往來事,孤便知壽成他日必不凡也!”伏泉淡淡回道,他相信,自己說了這些話之後,馬騰肯定明白自己所想。

果然,聽了這話,馬騰眼中一亮,沒有太多猶豫,直接興奮的語音急促

道:“謝過伏巴郡, 此番恩情,騰必效死相報!”

無怪乎馬騰如此興奮,畢竟他們這一支馬氏族人已經落魄太久了,想他和馬舉的父親一生僅做到縣尉,以致失官後家貧無妻,隻好娶羌女,甚至馬騰當初年少時要砍柴去養活自己的弟弟馬舉及一眾親人,如今伏泉要介紹馬大夫給他認識,他能不興奮嗎?

至於馬大夫是何人,馬騰知道,那是現任扶風馬閥的家主光祿大夫馬日磾,他是以前馬閥家主經學大師馬融的族孫,也是現任馬氏嫡系族人中,學問最高的一人,據說其人年輕時已傳承了馬融的學說。如今伏泉要介紹馬日磾給自己,馬騰當然興奮,因為只要自己這個在大戰中有過不俗戰功的馬氏族人出現在對方眼前,再有伏泉為他說情,就不愁如今武將缺乏的馬氏,不會接納自己,他剛才為何愁眉苦臉,還不是因為他自己沒有門路和馬氏聯系嗎?

畢竟,此番大戰,馬騰就算受功,最多也只能做一個千石司馬而已,甚至可能只會是從假軍侯轉為正軍侯而已,這點職位,對馬氏而言,明顯還弱了些,進不了對方的眼中。相反,如果這之中有伏泉的說辭,令的馬氏正視自己,那麽他的前途就十分可期了。

談話過後,羊肉已然烤好,幾人便和其他漢軍一起,取了羊肉,對著從蒲子縣帶來的酒水,吃喝起來,好不熱鬧。

吃飯之間,王峭望著伏泉和馬騰說話,心中若有所思,伏氏是琅琊望族,世代高官,皇親國戚,觀對方對馬騰所為,自己這一次付出果然正確,搭上了伏泉這條線,他家族想要超過本家太原王氏必將指日可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