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皇戚》第564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
斬馬腿,阻擊漢軍鐵騎,終是取得奇效,黃巾蛾賊不畏死亡的拚命攻勢,將原本準備從兩翼包抄的漢軍鐵騎給堵在無邊的蛾賊人潮中了。

“中郎,騎兵難克,當何如?”前方騎兵受阻,無法破襲,很快便有軍將前來,向伏泉問話。

“莫急!”伏泉安慰道:“幽州突騎,世祖光武皇帝用之平定天下,並、涼二州鐵騎,亦非平庸之輩,有過人功勳,以善戰著於內外。今兩萬余騎,左右包抄,穩操勝券,何須急矣?”

“然、然……”

“勿急!勿急!大戰之下,身為主將,切不可慌亂!”伏泉見那軍將焦急神色,又一次嚴厲警告,隨後道:“傳令,先擒賊張角者,為功,孤必向陛下奏請封侯!”

“諾!”那兵將應喝一聲,剛想離去,隨即想到什麽,疑惑道:“中郎尚有令否?”

“無令!”

“……”那軍將啞然,剛欲再問,不過,最終還是忍住。

望著那將樣子,伏泉自然猜出對方神色,畢竟自己剛才那番話相當於白說,什麽命令都沒有,就是激勵士氣而已,這樣子,似乎根本不能快破了黃巾蛾賊斬馬腿的戰法而已。

當然,伏泉本就沒想過找辦法,對於黃巾蛾賊斬馬腿的招數,他說這話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激將而已。本來,漢軍兩萬余騎,其中大部都是邊塞精銳,這等實力,對於太平道黃巾蛾賊,如果說以一擋百,顯然有些吹噓了,但是如果說以一擋十的話,那倒是還有點這樣的意思,畢竟兩方的整體實力,確實實在是相差太大。

所以,黃巾蛾賊軍陣被漢軍攻破兩翼,顯然是必定的,至於何時成功,也就是時間問題而已。現在,伏泉下這命令,其實就是在刺激涼州和幽州兵之間的矛盾,逼得這兩支邊郡兵更加拚命,因為一旦破賊的功被對方拿了,恐怕他們自己要後悔死了,因此更加拚命。

“先擒賊張角者,為功,伏中郎必向陛下奏請封侯!”

“先擒賊張角者,為功,伏中郎必向陛下奏請封侯!”

“先擒賊張角者,為功,伏中郎必向陛下奏請封侯!”

……

一時間,先是從前軍步卒,然後是騎兵,交相喊起這話,無數正在前房與黃巾蛾賊衝擊兵卒的漢軍步卒,突然像是了魔一般,士氣大漲,竟然抵擋住連破他們兩道防線的黃巾蛾賊的攻勢,甚至隱隱有一絲逆推的意思。

當然,高官厚爵的誘惑,所提升的戰力只能是一時的,終究張梁麾下的黃巾蛾賊,也不是吃素的。在短暫的反擊黃巾蛾賊後,他們最終也只能依舊和蛾賊相持,不過,這些並不是伏泉想要的,他下達此令,最重要的意圖,卻是要死逼大漢三邊的邊地騎兵拚命,他可不信,僅僅是斬馬腿,就能讓這些大漢精騎害怕。

“殺……”

幽州突騎中,有一黑臉英俊少年,正隨著幽州騎軍廝殺於黃巾蛾賊陣中,不過,若是因為其英俊外表,在這戰場上就忽視他的實力,顯然會吃大虧的。

他雖然年輕,看著十七、八歲,尚未及冠,但是他的格鬥技巧顯然在普通人之上,而且力氣極大,一把長矛常常能將蛾賊洞穿刺死,而後將那蛾賊,十分輕盈的像是扔沙包一樣,將對方當成武器,扔向其他前來圍攻的黃巾蛾賊陣中。

這人如果伏泉在這,一定可以認出,他便是昔日在涿郡,一起喝過酒的張飛。此刻,張飛手中長矛又是連刺三人,招招取命,鮮紅的血濺在他的臉上和身上,讓他心頭一陣愉悅,他喜歡這種臨陣廝殺的感覺,這會讓他瘋狂,

讓他興奮,當然,如果能指揮千軍萬馬,讓敵人在殺戮中懺悔的話,那顯然更好。後方傳來漢軍的叫喊聲,這一下子使得張飛驚醒,像是想到了什麽,連忙策馬,往他不遠處的兄長劉備方向跑去。一路之上,他的長矛也未閑著,又是連刺數人,收割不少鮮活的生命。

“大兄!大兄!”

劉備此刻正率領麾下一屯幽州突騎,隨公孫瓚破襲黃巾蛾賊陣營,聞得張飛喊聲,連忙揮劍刺死身邊一個本來的蛾賊後,對其喊道:“益德,何事?”

“後軍!大兄快聽後軍軍令!”

張飛嗓門極大,又是焦急喊著,這一聲大喊,不止使得劉備向後方聽著,就是劉備身邊不少亂戰的幽州鐵騎,也都一邊砍殺黃巾蛾賊,一邊聆耳聽著後面漢軍呐喊的軍令。此刻戰場上的廝殺叫喊聲極大,即使漢軍後陣無數兵卒大喊,在前面衝殺的劉備,聽著後方喊話,依舊顯得有些吃力。

“擒張角者,得功,必封侯!”劉備聽清之後,口中喃喃念叨,眼神突然閃出一抹亮光,手中長劍更是緊握,最後一個獎賞對他來說誘惑太大。

此番,他投公孫瓚從軍平賊,不就是想振興家門嗎?而試問天下,還有比封侯拜相,更能令他振興家門的嗎?此刻,原本只是單純想跟公孫瓚一起,靠著軍功救出恩師盧植的劉備,在聽到可以封侯後,心中不由升起另一股念頭,甚至於某些程度上,他已經忘掉了他跟公孫瓚拚命鑿穿黃巾蛾賊軍陣的初衷了。

至於說這封賞令是伏泉這個副將下的,而非主將皇甫嵩下的,劉備卻是不甚在意,畢竟,雖然皇甫嵩是主將,但是在某些方面,比如信譽、封賞這些地方,他是遠遠不如伏泉的。終究礙於身份以及軍功,在漢軍兵卒眼裡,皇甫嵩這個主將與伏泉對比,實在有些名不副實了。

如果說剛才命令是皇甫嵩出的話,恐怕劉備還有猶豫一下,要不要為此拚命,他可不敢保證這位耍了他們涼州自己人的皇甫嵩,會不會再信口開河,要是得了張角級,沒有功勞,那豈不是就此虧了?當然,如果皇甫嵩沒有信口開河,真的給他們報功,可是皇帝不批的話,那也沒轍不是?

這可不是劉備或者其他漢軍惡意揣測的,實在是皇甫嵩麾下已有先例,在他率軍入冀州前,因為平定兗州太平道黃巾蛾賊,就為部下請功。其中,皇甫嵩麾下護軍司馬傅燮,除了率兵斬殺兗州太平道渠帥卜巳外,還相繼斬殺張伯、梁仲寧等重要兗州太平道黃巾蛾賊賊,理應有大功,然而,就因為傅燮在投軍平賊前,曾上書彈劾宦官,使得宦官對他特別怨恨,後來在中常侍趙忠等人的言語蠱惑下,皇帝劉宏竟然有功不賞,這不得不讓漢軍兵將對於皇甫嵩的信任度,十分低。

反而是伏泉,以他大漢國戚和名將的身份,即使此番奏功,沒能獲得封賞,但是以後也肯定可以兌現,畢竟,現在大漢的太子,可是他的表弟,等到太子即位,還用擔心這位到時必定大權獨攬的外戚不兌現昔日承諾?

當下,思索片刻,劉備不遲疑,謂張飛及左右親信騎兵道:“諸君聽令,隨吾去長史處!”

話語未來,率先巧準方向策馬,張飛及劉備麾下騎兵聞令,毫不遲疑緊跟,場上還有其他非劉備麾下騎兵,看到劉備所去方向,念及他和長史的關系,也抱著想要立功的想法,尾隨而去。

所謂長史,在幽州突騎中,自然沒有別人,他就是昔日伏泉舊吏出身的公孫瓚,因後來出任遼東屬國長史,常騎白馬,屢建奇功,得名天下,被時人稱為“白馬長史”,後來因為其征討鮮卑之功,被朝廷任命為涿縣縣令。此番更是因為其名,在太平道黃巾蛾賊起事後,被皇帝劉宏任命,招募、統率幽州兵馬,歸受其師北中郎將盧植只會,平定黃巾蛾賊。

劉備之所以如今在公孫瓚麾下,也是因為他在太平道黃巾蛾賊起事後,眼看這參軍平亂,絕對是可以讓他振興門楣的好機會,因此便帶著他在涿郡的一幫常年隨其左右遊俠惡少年,隨其師兄公孫瓚出兵。

那時正巧公孫瓚正受命,募兵討賊,因劉備與其關系,便直接任命其為一屯之長,故而有他如今的身份,不得不說,現在的劉備可是比真實歷史的起步,好得太多了。

“殺……”

張飛跟上劉備,一杆長矛飛舞,緊緊護衛在武力明顯不是太強的劉備周圍,生怕劉備遭到合圍的黃巾蛾賊的毒手。只見,他手中長矛如龍飛舞,左擋右砍,全力搏殺,勇不可擋,馬蹄所經之處,留下一地蛾賊屍體,直叫跟隨他們的幽州突騎為此稱好。

“將軍!將軍!”到了地方,劉備見到正依舊率令麾下騎兵,在第一線,死死砍殺黃巾蛾賊的公孫瓚喊道。

不得不說,公孫瓚武力不俗,在他四周,圍聚著十數個,手持各種兵器,準備偷襲他,砍他的馬腿,甚至砍了他級領功的黃巾蛾賊。可是,無論那些蛾賊如何圍攻,在公孫瓚的兩頭施刃的長矛揮舞下,圍困他的黃巾蛾賊,都沒有沾得太多便宜,只剩下公孫瓚在他們圍攻下,遊刃有余的揮舞長矛,收割他們性命而已。

以劉備觀之,這等武力,比之他手下頭號猛卒張飛還要厲害。當然,張飛吃虧只是吃虧在從軍稍淺,戰鬥經驗比公孫瓚少而已,劉備確信,假以時日,只要張飛積攢足夠經驗,肯定能夠打得過公孫瓚的。

這其實也是公孫瓚所認同的,當初他帶張飛從軍,幾番交戰,公孫瓚見到張飛驍勇,又很年輕,愛才心喜,數番和劉備索要張飛,希望張飛隨其左右,欲委以重用。好在,張飛是個有良心的忠義性子,數次拒絕公孫瓚,坦言隻呆在他兄長劉備身邊,否則,如果換了他人,劉備說不得還真要把這好苗子送給公孫瓚了。

“玄德,何事驚呼?”斜斜一矛,將胯下馬兒右側的一個中年蛾賊刺死,公孫瓚聞得熟悉聲音,出聲問道。

劉備指著漢軍後方,高聲道:“將軍!快!快聽軍令!”

公孫瓚聞言,一邊禦敵,一邊聆耳傾聽,很快,他便聽到後方喊話,頓時眼神突變,目光陰冷的看了一眼前方。那裡,是黃巾蛾賊軍陣的左翼,公孫瓚知道那是涼州鐵騎衝陣的地方,當然,公孫瓚往那裡觀望,只是想看一看涼州人,此刻已經衝殺到什麽地方了。

只是,此刻戰場之上,黃巾蛾賊眾多,公孫瓚即使乘於馬上,也不能看得太清楚,但還是可以瞥到涼州騎兵的大致方位,眼見和己方突入的深度相差不大,這才松了口氣,他可真怕這功被憋了一肚子氣的涼州人搶了。

不得不說,伏泉這一聲命令,即使是公孫瓚,都不能淡定了,究其原因,自然是封侯。想他公孫瓚,戎馬北疆,所立功勞無數,但真正因為功勞而獲得大賞的,無一不是率兵隨伏泉作戰,這之中緣由,公孫瓚自然知道,還不是因為朝中無人提拔,否則,憑著他在北疆闖出“白馬長史”偌大威名的功勞,公孫瓚確信,如果他朝中有人,肯定早就因功成為一地太守或者入朝封侯了。

看看伏泉麾下那些一直隨他征討的將領就知道,曾經和他基本在同一水平線,甚至像關羽、黃忠、徐晃等人起點還不如自己。 他當時還是家族關系,擔任郡吏,而關、黃、徐三人只是隨伏泉上任縣令的白丁,現在,那三人都有了關內侯爵,而他,只能擔任一縣令,實在讓公孫瓚不服。

現在,伏泉下來海口,只要擒獲張角,得到功,他一定可以為對方奏請封侯,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伏泉此番不問你的出身,不問你隸屬何方,只要能擒拿張角,憑著實力,都能封侯。

這種承諾,使得公孫瓚和劉備一樣,也不能淡定了,甚至和劉備一樣,在他心中,也已經將這件事情,擺在第一位。而第二位,自然是獲得功,和皇甫嵩做交易,救出恩師盧植而已,好在,這兩件事情對他們而言,可以同時進行,否則,就難辦了。

“諸君聽令,封侯拜相,當在此時,隨吾殺!”

燮素疾中官,既行,因上疏。書奏,宦者趙忠見而忿惡。

燮軍斬賊三帥卜巳、張伯、梁仲寧等,功高為封。

燮擊黃巾,功多當封,忠譖訴之。帝識燮言,得不加罪,竟亦不封。

梁眾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雞鳴馳赴其陣,戰至晡時,大破之,斬梁……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屍,傳京師。

摘選自《後漢書》

據以上史書記載,張梁部在張角死後,的確是戰力大漲,皇甫嵩率領天下精銳,戰不過張梁之兵,可以看出張角的軍事實力真的不如張梁,而且張梁部戰力提升很快,並非我有意拖劇情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