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皇戚》第143章 以殺服人
剛剛講課完畢,楊憙未加整理衣袍,出了前堂,便匆匆趕回後院,他未帶家人赴任,此刻官舍無人接待上門之人,即使他們算是自己的下官,但將他們滯留後院也是十分失禮的事情。

 哪知道剛剛踏入後院,聽到眾人議論,便停在院外細細聽從眾人意見,沒想到竟然聽了伏泉這番言論,當下怒極,開口便怒喝起來。

 汝真戾龍也?

 戾龍?

 伏泉被面前突然到來的楊憙這句話弄得錯愕不已,這是到底給自己的是美名還是罵名?這個第一次見面的上官,連番無緣無故的給自己找事情,自己到底招誰惹誰呢?

 “見過明公!”不過心中罵歸罵,伏泉還是與前來拜訪眾人一齊向楊憙行禮。

 楊憙頷,“嗯”了一聲,隨即眼中冒火的看著伏泉道:“汝便是伏羽林?”說完,只見老人家眼睛瞪得渾圓,頭似乎都要豎起來了,手上的青筋迸起,呼呼的喘著粗氣,看著像是生氣極了,令人害怕不已。

 “正是,在下琅琊伏流川。”伏泉行禮回道,心中暗想,肯定又要被這老人家罵了。

 果然,只見楊憙怒聲訓斥道:“果真是那屠俘的‘戾龍’,《論語》有言,上天有好生之德,汝既出自琅琊伏氏,竟做此滅絕人性之事,有何面目去見汝先祖伏公?”

 好嘛,果然老人家說話就是犀利,直接抬出自己的祖宗伏生,把伏泉說得啞口無言,一句話也不敢頂嘴。楊憙用的是儒家言論,他若是敢反駁,就是反駁自己的家傳學術,傳出去,恐怕回京後,伏完知道會氣的直接提劍來砍伏泉,只能聽之任之。

 趙苞眼見情形不對,趕緊出來打圓場道:“明公息怒,流川年少氣盛,故大戰之後意氣用事,殺俘泄憤。然其亦是為國分憂之舉,莫要責難太重。”

 “罷了,罷了,此事自有陛下定奪,多說無益。今日諸君前來,憙待客不周,已是失禮,吾已令人備好酒菜,諸君便於此就食如何?”楊憙擺擺手,不提此事,語氣裡大概也知道提也沒用,告到劉宏那裡也不能動伏泉分毫,索性轉移話題。

 眾人對望一眼,隨後趙苞率先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然後,眾人爭相附從。

 許是楊憙年長,牙口有些不好,官舍的餐宴很是簡樸,多見素菜,不過眾人並未在意,對他們來說此時只要有酒就夠了。

 入冬後,幽州大雪連番,才停了幾日。現在天氣端是淒冷無比,加上塞外寒風刺骨,幾人皆是換了厚衣,穿了長袍而來,雖然長袍亦是為了冬天特製而成,料子頗為保暖,內中還縫有部分動物皮裘,但終究還是覺得冷了。這時候取來幽州的烈酒痛飲,頓時覺得全身暖洋洋的,所以菜色好壞倒也無所謂了。

 楊憙與眾人輪流敬酒後,可能是年長酒量漸小,便命人喚來其掾吏代自己陪酒。可巧,便是來時引他們進屋的中年男人,眾人隨後觥籌交錯,開懷暢飲。古代講求食不言寢不語,除了相互敬酒外,宴中無話。

 飯後,楊憙估計年歲大了,又多飲了酒,臉上似有困意,眾人見此,相望一眼,隨即一齊起身告辭。楊憙大概也知道眾人所想,並未挽留,只是送他們到官舍外,這才回去。

 路上,趙苞讓眾人先行,自己留下隨伏泉齊走,顯然有話要說。

 “流川此番殺戮太過,進京後需得收斂,莫忘柳城外放一事,欲害汝者甚多,不可不防。”趙苞用只有兩人可聽到的聲音說道。

 伏泉臉露疑惑,這位亦不喜自己殺俘的太守為何如此提醒自己,問道:“明府為何如此抬愛流川?”

 趙苞看其臉色,當然知道伏泉所想,豪爽笑道:“吾與流川只是思想不同耳,雖有偏見,各堅所執,卻不礙私情。流川乃吾戰場手足,此番禍事,提醒所屬應當。”

 伏泉點頭,暗道河北男兒真多乃豪爽率真之人,即使與朋友意見相左,但卻不放於心中,偽善交友。想了想,伏泉隨即問道:“明府可是不喜余之言論?”

 “非是不喜,乃是不妥。吾與楊公不同,楊公以為殺俘不詳,不能屠胡,吾卻以為殺俘尚可,然卻不可亂殺。大漢立國以來,多收四野諸胡,賜地內附,養其部民,戰時征其兵以為附庸,羌人、匈奴人、烏桓人等等皆是如此,本意以胡治胡,使胡人自相殘殺,不費大漢一兵一卒。若是大漢以後皆用流川策,以‘殺’震之,恐憑白折損無數漢卒,而歸附胡人皆懼而棄漢,到時大漢無可用胡人,便是這烏桓邊塞十郡騎兵亦會群起而逃,那這朝廷百年謀算豈不是盡皆作廢?”趙苞說完便快步離去,留下伏泉一人獨走。

 看著前方那漸行漸遠的身影,伏泉不禁搖頭,來於後世的他知道,若“殺”真的會讓那些胡人潰逃,不再攀附漢室,那自己前世所知道的歷史又是什麽?相反只有“殺”才會讓胡人畏懼和依附,最終短時間血腥融合,而感化,或許用了千年,依舊蔑視漢族,後世所謂的中華一家不就是用來搞笑,網上的少民們不斷詆毀漢族先輩,肆意篡改歷史,甚至後來某些商業文亦在不斷惡心漢人,跪舔少民,這不就是漢族千年落下的“好欺負”名聲所致?

 突然之間,伏泉想起上次所拉攏之烏咽,在自己的威逼利誘下,又有自己前番屠俘之威,那位毫無節操的烏氏還是同意了做自己的眼線,遼西烏桓若有異動,必會率先通知漢朝。

 因為,只有“殺”才可使異族臣服,匈奴歐洲之上帝之緶,蒙元所過之處稍不如意必屠城,明末滿清更是屠得數百年江山,若不是自己作死,或許晚晴時候一輩子做個殖民國都顛覆不了統治,以“殺”之威令外族膽寒,畏懼臣服,可見如故。而且這還是後世中國之歷史,那西方世界的征服史比者更血腥的多,這些不都生生的告訴他,“殺”乃崛起最佳之途?

 一時間,伏泉稍顯稚嫩的臉上,一雙烏黑眸子裡殺機漸顯,有朝一日,若掌虎賁十萬,必屠盡異胡……

 ————————————————————————————————————————————

 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載物之厚。摘自《論語·顏淵》

 孟子致為臣而歸。王就見孟子,曰:“前日願見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棄寡人而歸,不識可以繼此而得見乎?”對曰:“不敢請耳,固所願也。”摘自《孟子·公孫醜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