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146章 漢室3興
酒肆裡,人聲嘈雜,各種嬉笑打鬧聲不斷,端是好不熱鬧。

 伏泉向本來劉備要去的那一酒席瞥了一眼,心有所想問道:“玄德既與友人前來就食,何不介紹相識一番。”

 劉備連忙拉著另一案的兩少年來,分別將年長與年幼少年介紹與眾人道:“此乃余好友簡憲和,張飛,皆是余郡內好友。”簡雍雖未成年,但與伏泉一樣,少時遊學,是以早早取了表字,而那張飛一未遊學,二不似徐晃這般早早入了仕途,三亦未成家,故此時未有表字。

 細細觀之,簡雍一臉懶散之相,穿著一身簡樸儒袍,看著很是平常,真正讓伏泉在意的是那個身長近五尺,極盡雄壯,肌膚微黑,濃發粗眉,目若懸珠,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的張飛,雖然此時他年紀尚小,但看著甚為威武雄壯,想來長大後定然不凡。

 “汝這人休得猖狂,吾大兄英雄人物,汝豈能肆意不敬?”張飛年少不知事,加上本身就是個火爆脾氣,此前見伏泉對劉備不冷不熱,甚為惱火,要知道在涿郡內,那個遊俠少年不賣他大兄劉玄德的面子,是以怒聲喊道。

 劉備一聽當即一驚,立即喝斥張飛道:“莫要胡言,此乃楊刺史所呼‘戾龍’也,大破鮮卑胡狗之俊傑,豈是吾輩可比及?”說完連忙看了眼伏泉,見其臉色無甚變化,心中稍安,要是因此就與伏泉結下梁子,那豈不是虧了,不由得心中埋怨張飛,但並未表露。劉備乃漢室宗親,雖然現今家道沒落,但他心中一直有野望,能有朝一日榮華富貴,出人頭地,當然要時刻珍惜眼前機會,怎麽能因為張飛無禮就錯過結交權貴之機緣。

 張飛聽後也是一愣,驚呼道:“戾龍?伏柳城?”見到劉備點頭,立即賠禮道:“明府見諒,飛胡言也。”此時楊憙稱呼伏泉為“戾龍”之事,早已被人傳開,畢竟時下平民百姓娛樂活動較少,加之又敬重英雄豪傑,伏泉前有“治瘟”之名,現又有破鮮卑之功,他的事情只要傳了出來,必定會被爭相傳送,所以劉、張二人知道並不稀奇。

 漢承先秦遺風甚多,比如“龍”在這個時代還不是獨屬於皇家的代言詞,它更常常被用來稱呼一些德行高潔、腹藏錦繡的高才名士。春秋時,孔子在跟他的弟子談起他與老聃的會面之時,就用“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來盛讚老聃的才華卓絕。時下才華橫溢之士在擁有一定聲望之後,他們的行為也常常能夠得到士林之中最大的理解和善意,所以他們往往在做出一些驚世駭俗的事情之後,不但不會遭受非議,反而會被看做是一種灑脫率真的士人性情。例如蔡邕之“醉龍”雅號便是如此,而後世熟知的諸葛亮的“臥龍”之號,也一樣都是一種對其才華品性的美稱。

 所以,伏泉當時初聞“戾龍”之號,也在反思楊憙到底給自己的是美名還是罵名。“龍”便不說了,“戾”這個詞便難以理解了,詞意很多,但與楊憙先前彈劾自己殺俘所為,伏泉更傾向於“猛貪而戾”、“誅嚴不為戾”之戾,即說明自己殺俘殘暴,又不貶義的用“龍”來美化。反正,不管這是美名,還是罵名,伏泉是又一次出名了,畢竟楊憙亦是名士之流,為官又清正秉公,於士人、百姓之中名聲響亮,他這一番喝斥,知曉之人當然紛紛傳播,伏泉想來恐怕他回雒陽,這名字也早就傳遍雒陽了。

 隨著張飛賠罪,伏泉倒並未發怒,張飛的事他能不熟悉?想他若不暴躁衝動,行法嚴酷,若是他做事稍稍緩緩經頭腦思考,善待犯錯兵卒,估計也不會有後來的下場。望著劉、張二人,不斷點頭,兩人外貌脾氣果然皆有特色,隨後伏泉忽然大讚道:“涿郡真人傑之地也,未想今日卻遇如此之多俊傑!”

 話音剛落,引得圍觀眾人不解其意,畢竟伏泉剛剛還被張飛喝斥,現在怎麽稱讚起來?雖然張飛業已賠禮,但畢竟拂了伏泉面子,眾人隻當是伏泉涵養極好,並未在意,不過上官讚歎,他們作為下屬,一群人當然要賣面子,當即一齊附和誇讚起來,直把劉備幾人說得頗為不好意思,要不是伏泉輕咳幾聲這才製止局面,否則指不定要多久。

 酒足飯飽,兩行人舉杯對飲,相談甚歡,伏泉因遇到劉、張二人,心思已不在吃喝上面,對於旁人所敬之酒並未像開始之時一飲而盡,多為淺嘗輒止。其他人見此隻以為伏泉已到酒量,礙於伏泉乃是上官,並未強求,未作言語,他們不知道的是,伏泉一直在觀察劉、張二人。

 一番注視,伏泉不禁啞然失笑,他本以為關羽應會和劉、張擦出許多火花,未想現在已為羽林郎的關羽對於劉備這遊俠並未太多在意,令得一直笑臉相迎的劉備吃了不少閉門羹,不過很顯然這依舊沒讓劉備氣餒,依舊死命要與關羽結交。至於張飛,似乎因為其剛剛表露的傲氣,令武聖頗為不滿,又或許其太年幼,關羽一直未有正眼相瞧,倒是讓伏泉感覺頗為有趣,或許這樣改變已知歷史倒也不錯。

 當然,期間也有讓伏泉面色不好的地方,劉備在武聖這裡進展不大,竟然直接向黃忠討好,聯想到劉備崛起的歷史,看的伏泉心裡一陣火大。

 大耳賊,想什麽想,這些人現在都是我以後的助力,你現在就想撬牆角嗎?

 不過,後來想想或許劉備只是單純的想要結交豪傑,這才稍安,同時心裡更對這位漢烈祖警惕異常。在伏泉看來,劉備有雄才,甚得眾心,寬仁有度,得人死力,放在何時都是梟雄人物,可惜生錯了時代,他號稱漢室宗親,混了大半輩子也就得個“老革”的評價,若不是後來袁紹敗亡,劉表亦猝,他繼承了袁紹的政治遺產,估計所謂三分天下只是妄想。而在漢末,這類看似生錯時代的例子數不勝數,呂布勇武無敵,名士卻皆以“壯士”待之;孫堅升至兩千石太守,封縣侯,卻只因庶族出身亦不受重視;公孫瓚小吏出身,亦久被士人鄙視,乾脆和算命、販賈之流為伍。

 在這個出身勝於一切的時代,劉備能起來不得不說是一種運氣,只是與劉邦、劉秀相比,他的運氣無疑小了些,不然說不得歷史改寫,來個“漢室三興”。

 ————————————————————————————————————————

 果敢而很, 猛貪而戾。——《荀子·榮辱》

 誅嚴不為戾。——《韓非子·五蠹》

 解釋下劉表、劉備是袁紹政治遺產的問題,劉備繼承徐州後,打不過袁術,便用他圓滑的政治手段投靠了袁紹尋求庇護,主動奉袁紹為盟主,而這時候兗州曹操、豫州周昂、荊州劉表、揚州劉繇和劉備一起,都承認袁紹對他們的領導盟主地位,算是同盟上下級關系,後來劉表接納劉備也不全是因為漢室宗親和需要人抵抗曹操的關系,更多的是兩人都曾經是袁家一份子而已。而三分天下,說到底不過是孫、劉、曹三個袁家小弟,野心大了,由曹操運氣好噬主,然後三個人瓜分袁家政治遺產而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