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皇戚》第273章 劉宏與劉徹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郡中諸事在慢慢的好轉,伏泉每日處理完公務後,便是去探望劉堅,和她細聲軟語幾句,關愛呵護幾句。隔三差五,伏泉也會去看一眼被自己“打熬”的甘寧,他要等這隻桀驁不馴的雄鷹徹底沒了傲氣之後,再好好的和這錦衣渠帥談一談未來。

  北疆傳來消息,鮮卑人陷入奪位內亂後,依舊沒有忘了來大漢的邊疆來劫掠,只是這次沒有了檀石槐的英明決策,他的幾個兒子顯然都沒有他的那種威勢,可以壓服住鮮卑各部落聯盟大人。

  因此,這一侵略幽州、並州的行動與往日鮮卑入侵對比,顯然更加毫無章法,三部鮮卑各自為戰,根本沒有以前的進退有度,團結一心。雖然他們也搶掠到一些戰利品,但是卻沒有以前的多了,而且自從伏泉在幽州斬殺鮮卑胡酋檀石槐,斬殺兩萬余鮮卑兵馬後,漢軍對於鮮卑這個苦主可謂是士氣高漲,加之幽、並二州都是大漢邊軍精銳所在,一共也讓鮮卑人陳屍萬余方才離去。

  據說捷報傳到京師,皇帝劉宏並未太過興奮,反而在朝堂上當著百官的面說出了“鮮卑不仁無義,大漢王師當揚兵塞外,以正國威”的豪言壯語。

  初聞這個消息,伏泉覺得自己越發看不懂這個後世被灌以惡名,潑了不知多少髒水的漢靈帝了,他只能說帝王心術不是一般人能夠看得懂的。

  若說劉宏昏庸無道,不恤民情,只是他做的在兩漢的皇帝裡,顯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一類皇帝。旁的不說,便是漢代有名的漢武帝劉徹,雖然執政一生,功勳卓著,但是他治下的百姓過得如何,可以說和三國亂世百姓相差無幾。若非有劉徹的祖父漢文帝劉恆的遺澤在,天下百姓感念劉恆的恩德,劉徹一張《輪台罪己詔》下達,天下百姓沒有過多怨恨,不然西漢估計早就開始了亂世了。

  劉宏與劉徹所差的便是劉宏沒有劉徹那樣的運氣,有衛青、霍去病這兩個開了掛的忠心名將做後盾而已,不然沒有衛青、霍去病前期給他立下的諸多不世之功,哪能有劉徹一生那麽多輝煌的政績。想想看,衛青、霍去病之後,劉徹的後半生雖然依舊勝利不斷,但是很顯然,那些功績和劉徹前半生的功績比起來,顯然是差得遠了去了。

  當然了,也不是說劉宏朝內沒有那麽多的名將,畢竟漢末三國湧現出那麽多的智勇名將,只是很顯然這些名將可沒有衛青、霍去病兩人的運氣,家裡有一個母儀天下的皇后,使得皇帝可以毫不保留的信任和放權給他們去做。

  後世有人說漢靈帝根本沒有進取之心,伏泉只會對此戳之以鼻,若是沒有,那歷史上的熹平六年,夏育、田晏、臧旻三人為什麽還要率兵出塞外,征伐鮮卑呢?

  只是這一次出征注定了失敗的命運,夏育、田晏、臧旻三人雖是良將,但卻不是名將,在當時的大漢形勢下,真正的名將唯有“涼州三明”而已,其他後來三國出名的人不是沒出生年幼,就是空有才學卻無任何機會顯露。

  可是此時的“涼州三明”皇甫規已死,也只剩下張奐和段熲二人而已,而且這二人裡,張奐因間接害了竇武一事,上疏為竇武等人伸冤,後因得罪宦官被誣陷罷免,最終回鄉教授弟子,不再出仕。至於段熲,則因為投靠了宦官,根本不為朝堂諸公信任,就算是天塌下來,他們也不會松口讓段熲領兵出征塞外,為宦官謀利揚名的,即使段熲在“涼州三明”裡所立的功績最大,對付諸胡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有些事情,就是如此,為了自己的利益,即使知道別人很出色,可是那個人成功以後對自己有害,這些人裡除了聖人,大多數人也一定不會讓那個人去完成這事情的。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當時的朝堂諸公就是如此,所以這才有夏育、田晏、臧旻這三個良將出征,手段自然比鮮卑雄主檀石槐差了不少,最終數萬大軍多數盡沒塞外,大漢三邊因此而遭罪。而劉宏以及整個大漢朝廷也因此事,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在或者根本不想提及征伐鮮卑的事情,這就是後世形容劉宏不思進取的原因,失敗了一次,就已經把大漢邊郡的家底打殘了,哪裡還能經得起其他磨難?

  現在,劉宏因為自己大勝鮮卑一事,有了充足的信心,而整個大漢朝堂也因為此事對大漢與鮮卑之間的軍事實力對比有了認識,自然心中有了和歷史上不一樣的想法。

  所以,自從劉宏喊出那句壯語之後,朝堂諸公對於徹底消滅鮮卑這個禍患很是上心。畢竟,如果征伐成功,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番功績,說不得他們在戰場上的一些諫言被采納,從而使得戰爭勝利,自己日後也能在史書上,多留下幾筆。這世界上的文臣都是一個德行,無論古今都是如此, 不能讓自己揚名,天下皆知,混得青史留名,流芳百世,那還做什麽文臣?

  如今的大漢朝堂的文臣就是如此,不過,出乎他們預料的是,皇帝劉宏說出那話之後,對於朝堂之上反覆有人提出的再次出兵攻伐鮮卑,總是含糊應付過去。這之中,猶以夏育、田晏上奏的最是勤快,畢竟前番他們就差點事成,最終讓伏泉在朝堂之上一番徹底不給臉的羞辱而攪局,他們背後的靠山大宦官中常侍袁赦甚至為此徹底和伏泉為敵,一直讓這兩人耿耿於懷。

  只是,礙於宋氏、伏氏兩家外戚如今的權勢和受寵的聖眷,始終不敢有任何不滿,甚至也不敢針對伏泉,只能自己忍著。現在有了機會,可以再次立功,他們二人當然要不停的和皇帝諫言,趁鮮卑依舊內亂之時及早出兵了,畢竟等到檀石槐的哪個兒子一統鮮卑,那可就對大漢極為不利了。

  不過,二人的諫言如泥入大海,根本得不到回信,也不知劉宏如何想的。當然,這樣也不是說劉宏一點兒作為也沒有,據京師得到的消息傳來,劉宏又遷太尉段熲為越騎校尉,加封侍中,這封旨意來得如此措不及防,恰恰好在這個重要的時候,不由得不令人深思。

  而且還有其他的消息傳來,有天使去往弘農,於張府裡傳達旨意,皇帝欲要再次征召這位涼州名將出仕。這消息真假不知,只是伏泉卻已經從這裡面看出了一絲皇帝的心思,這出塞征伐鮮卑,看來是不遠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