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皇戚》第260章 為了黃巾而上位
寒風凜冽,臨江縣署裡的氣氛也是冰冷,還夾雜著一股令人窒息的緊張,值守的役兵只知道縣內豪強甘氏族長入了縣署和太守伏泉談了話後,兩人就似乎不歡而散。

接著便是太守伏泉大罵甘氏卑鄙無恥,放縱自家賊人危害百姓,枉其家族有人入仕為官,空受朝廷俸祿卻不思為國盡忠,之後,整個縣署都因為太守的脾氣不好而陷入了異樣的冷靜。

縣署大堂裡,伏泉靜靜沉思,適才這甘氏族長竟然和自己套近乎,然後便是語言暗示要自己對於這錦衣盜賊寬恕一二,特別是那渠帥賊首甘寧,能通融不追究便不追究,而這樣做的代價便是那甘氏族長要用錢財賄賂自己,他甚至放下“豪言”,但有所求,必會滿足。

對此伏泉當然不會答應,他不可能也不會任由這些錦衣賊盜繼續在外面縱橫無忌,胡作非為,他現在需要的是自己郡內的政績,有了政績,待到以後上計考核,才能升官,只有升官,他才能掌握更多的權利,來面對那場亂世的到來。

距離那光和七年只剩四年多時間了,在那場黃巾之亂前,伏泉必須要佔得更多的高位,只有掌握更多的權利,才能抵抗得住這場起義背後士人、黨人在政治奪權裡的反撲。他從未想過去阻止這場起義,因為根本不可能阻止,若是張角三兄弟背後沒人幫助的話,他倒是會去嘗試一番。

可是太平道背後明顯有不少朝中權貴,世家豪族在支持,而且又有那麽多的愚民被宗教蠱惑洗腦,但是朝廷卻根本沒有想過製止,說朝廷沒關注到太平道伏泉是不信的,畢竟太平道在天下活動頻繁,誰也不是聾子瞎子,看不到,聽不到,即便如此,大漢朝廷卻依舊沒有禁止太平道活動的跡象,這一切都在說明這太平道的黃巾起義注定是不會避免的,因為那背後早已有無數雙手在暗中扶持推動著太平道的發展,甚至知道他們的目的,加以推波助瀾。

為何如此說?

且不說黃巾起事時,早就準備無數用於起事的兵甲糧食,這些東西就不可能是一個不是生產的宗教可以準備的。固然糧食可以從黃巾那百萬信徒裡湊齊,但是兵甲呢?縱然漢代不禁民間百姓私藏兵甲,但也只是限制不嚴格而已,一家一戶真要有幾十上百件兵甲,早被官府重點注意了。

因此,想想黃巾起義初期,各地太平道渠帥首領麾下私藏那麽多兵甲,竟然很多官府偽裝不知。而且不止一次有高官重臣向朝廷舉報太平道意圖不明,卻無人理會,就連本應該第一時間密切注意這類有前科的宗教的大漢皇帝,都未曾理會,雖然其中有皇帝十分信任道教的緣故,但多數還是受到了宮內宮外某些大人物的影響,隻以為是臣子胡亂猜疑,這其中想想看就不知道有多少貓膩。

來於此世前,伏泉一直以為太平道只有過一次遍及全國的起義,但在穿越後,才知道太平道其實在中平元年的黃巾大起事之前,就已經在他穿越之後的熹平年間組織過一次起義了,只是規模不大,最終也失敗了,被當地官府直接鎮壓了,而張角等人本來該就此身死,卻因為遇到天下大赦而活命,也為後來那一場波及全國的大起義埋下了禍根。

想想看,已經有過謀反前科,現在又大肆招募信徒的宗教,朝廷竟然不加管制,任其壯大,這裡面沒有不知道隱藏著多少秘密了。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一次謀反前科,讓張角從這次失敗的起事中吸取了教訓,這才加大了對底下教眾的控制。張角遍設三十六方,每方置一渠帥為首領,

渠帥下又各置頭目,層層組織、層層控制, 建立了一支組織嚴密的宗教起義隊伍。這才有後來黃巾起事之時,八州齊動,幾十郡縣幾乎是同時齊發,這在當時信息不暢的客觀條件下幾乎是很難做到的,卻讓黃巾做成了。而這種成功,除了太平道那極其強大的基層控制力的內部因素,也離不開那些散落於各地的世家豪族的支持,正是這些內、外部因素,才造就了後世美化之極的“黃巾起義”。

考慮到這點,就由不得伏泉現在不為四年後黃巾之亂而努力,倘若那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巴郡太守的話,縱然有兵征伐,卻依然會位居朝中那些隱忍這麽久的高官之下。但想上位,他就必須要有功績,而遍觀巴郡最大的功績,無疑便是這平定數任太守不能治的錦衣賊盜。因此,他必須要將這縱橫無忌的錦衣賊盜滅除。

伏泉努力這麽久,為得可不只是做一個皇親國戚那麽簡單,更何況這還是個注定會衰敗的王朝,他可不想自己家族再和歷史上一樣,隨著王朝覆滅而陪葬,而能保護自己家族的最好方法,那就是有兵有權,有了這些,便是有了家族不敗的底氣,有了和心中暗藏滔天野心的士人、黨人作對的基礎。

一陣腳步聲傳來,伏泉抬頭,只見督郵楊洪正帶著臨江縣令走來,兩人面色急迫,似乎像是有要事通稟。

“見過君侯。”

一番行禮,伏泉頷首,便問兩人道:“此來何為?”

楊洪隨即回道:“回稟君侯,城中甘氏在搜集糧秣厚衣,不知何故。另縣內有謠言起,言道見到大批錦衣賊人往東北而去,形色慌張,不知何往。”

21071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