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258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
臨江城外,白雪皚皚,一夜風雪之後,天地一片斑白,銀裝素裹之下,一對黑色洪流慢慢向著臨江城方向前進。旌旗飄飄,櫻紅的流蘇隨著寒風飛舞,在那黑色洪流上格外醒目,提醒著在這雪天偶爾出行的百姓,這是一隊漢軍。

這一隊正是雪天從巴郡郡治江州城,急行至臨江城的兩千板楯蠻軍,他們經過一番短期的整訓,雖然不能算是優秀的大漢將士,但卻算是合格的,畢竟在黃忠日夜不停的操練下,基本的軍陣合練都可以熟練掌握。

步卒隊伍前方,幾匹健馬噴著熱氣,馱著幾名身披鐵甲的漢軍將領,當先一人正是大漢亭侯,巴郡太守伏泉,身旁乃是隨他此行的黃忠、韓當等將。

整了整頭上的兜鍪,這是他今生第一次戴這兜鍪,伏泉心裡不由再一次鄙視這古代頭盔的重量。漢軍的兜鍪重達十余斤,換個人頭上頂著一個十幾斤的大鐵殼子,哪裡能受的了?以往無論是在幽州,還是在雒陽,任柳城令或者羽林中郎將,都是戴冠便可,哪裡需要戴這鐵殼子?

當然不只是伏泉一人受不了,他率領的板楯蠻兵同樣如此,這些板楯蠻兵多數都是第一次披鐵甲戴兜鍪,縱然經過高強度訓練,短時間整訓成軍,也和伏泉一樣受不了這種鐵殼子戴在頭頂。

板楯蠻人歷來不喜兜鍪,一來冶煉兜鍪浪費銅鐵,縱然板楯蠻人冶煉銅鐵的技術悠久,也經不起這樣消耗,畢竟他們多是是為了與捕獵才造兵器的;二來就是這鐵殼子太重了,對一向以著輕巧衣服,穿梭於山林之間狩獵的板楯蠻人來說,這就顯得太不方便了。

其實別說板楯蠻人,便是漢人自己本身同樣不喜歡,長時間頭戴重達數斤的鐵兜鍪,任誰也受不了。

不過伏泉還是強行讓麾下板楯蠻兵佩戴兜鍪,畢竟一來這些板楯蠻兵已經被招募為漢軍,當了兵就得聽從命令,按規矩辦事,不戴也得帶。

二來這些板楯蠻兵雖然習漢語,不過卻不是正規的漢語,類似於後世各種方言普通話,蜀地百姓一聽就能知道他們不是漢人。而且他們那一頭的發式也與漢人發式相比更加顯得與眾不同,十分顯眼,經過前番板楯蠻亂,漢蠻爭鬥使得雙方雖已和解,板楯蠻亂平定,但蜀地百姓面上不敢言,但心底對於這板楯蠻兵還是有一定的仇恨的。

若是任由板楯蠻兵性子散漫穿著行走,肯定會被漢民認出來,這樣易惹漢民反感,也說不得會憑空多出許多麻煩,所以必須讓他們和漢軍一樣裝束,不能有絲毫折扣。一路行來,到目前為止,效果看來不錯,其實漢蠻都算是同文同種人,披鐵甲、戴兜鍪,不仔細看很難分辨出來。

“君侯,楊督郵斷定行刺一事乃錦衣賊盜所為,是否太過孟浪?”黃忠騎馬隨伏泉身旁,臉色疑惑的問道。

伏泉緊了緊自己的甲胄,努力使裡面的厚衣靠近身體,達到一種“密不透風”的效果,不讓拿肆掠的寒風吹向自己,這才回道:“孟浪倒不顯得孟浪,此事乃錦衣賊盜所為無疑,然無明證,難以定罪耳。”

“為何?”

“楊季休緝拿縣尉、錦衣賊盜不數日,便有賊人手持利劍,夜闖縣署官舍,身懷官舍地形圖與楊季休畫像,其意已明,除楊季休也。今試問臨江城中,誰人此時欲置楊季休於死地?無他,唯錦衣賊盜也,非其人所為,況他人乎?”

黃忠聽後連連點頭認同的讚道:“君侯高明。”

對身旁的讚美伏泉不加理會,卻也沒有責備黃忠,部下拍上司馬屁從古自今都有,根本禁不絕的,

既然阻止不了,那索性不再阻止。伏泉抬頭望著前方在皚皚白雪裡,若隱若現的臨江雪城,嘴中自言自語道:“甘寧,汝意何為……”此時的臨江縣城裡,卻是人心惶惶,因為前番郡署夜裡遭遇賊人行刺,大街小巷都是蠻狠的役兵搜捕所有形跡可疑人員,但凡話不對口,來歷不明者,皆被役兵拿下審問。也不怪這些役兵如此肆意抓人,實在是上官的命令嚴苛,畢竟是一郡之督郵被行刺,雖然那勇猛的黑衣賊人沒留下活口,但從其手持利劍,懷揣督郵頭像,就已經可以斷定此人意圖,除了刺殺督郵楊洪別無他意。

督郵被刺未遂,臨江縣的大小官吏如何能不緊張,此事不查個分曉,一旦郡署怪罪下來,說不得他們這些人今年的上計就要遭受郡吏的刁難,政績審核說不到就通過不了,升遷之路就再也別想了。當官的一旦遇到關系到自己前程的事情,就肯定不會置身事外,所以他們不斷施壓役兵緝拿賊人,才有城中役兵如同打了雞血一樣的四處緝拿形跡可疑人員。

縣署裡,督郵楊洪正召集著臨江縣內文武,準備出城迎接太守伏泉。如今還是大雪過後,地面不平,就不存在什麽早早的出城十裡、二十裡相迎的拍馬屁的事情了,這種大雪天去做這些面子工程,估計也討不了太守的好,只需要提前趕到城門口便可,而且楊洪知道伏泉是帶兵而來,自然不會刻意聲張,因為此刻臨江縣內的文武官吏都不知道伏泉帶了兵馬來的,隻以為是出了督郵遇刺一事,帶人前來巡察的。

“楊督郵,縣署諸事已備,何時起行?”臨江縣令走到楊洪身邊問道,縣裡出現了郡署官員遇刺一事,可把這縣令嚇的不輕,如今連太守都驚動了親自前來,他當然希望早點到伏泉面前訴苦,不然真得在伏泉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妙了。

“既如此,便出城迎明公。”楊洪點頭,看了眼一眾人等期待的眼神,便下令眾人出城相迎。

頃刻間,一眾著厚衣絨裘的臨江官吏浩浩蕩蕩的向城門外而去,各種車馬雲集,沿街無數百姓看到這一幕景象都是好奇不已,紛紛猜測到底出了何事,能讓縣令和縣丞這些臨江官場的大佬們一齊出動。

淒厲的寒風凜冽的吹著這古樸城池,城門外,等候多時的臨江縣署一眾官吏翹首以望,呆呆的目視著那西南方向。

“快看!前面有、有人……”

“那是漢軍、漢軍……”

很快,有眼尖的的官吏感覺到了異常,提醒著身旁眾人,他們的語氣似乎受到了驚嚇,吞吞吐吐,引得其他人矚目,同時也好奇這些人到底出了什麽事情,至於這麽驚嚇嗎?

抬頭望去,只見原本一片蒼白的大地上,突然湧現出了一支黑色洪流,那透著寒光的鐵甲似乎和這寒風一樣攝人,粗粗一看不下數千人,眾人見此盡皆面面相覷,他們這巴郡太守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麽藥,雪天帶這麽多漢軍前來,到底所謂何意?

肯定要出大事了,這是此刻等候的臨江縣署官吏的第一想法,不然即使太守伏泉因為督郵被行刺一事而親自查看案情,也不該帶著幾千裝備精良的漢軍來調查吧?

需知數千人行軍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不說其他,光是糧草的消耗便不可小覷,平時就會多浪費不少,更何況這還是雪天,糧食運輸不易的情況下,所以能讓伏泉不惜糧草運輸艱難的情況下,帶兵雪天急進臨江,那一定是伏泉要做一些大事情的,臨江的天要變了。

“見過君侯!”眾人一齊行禮,向著當先騎馬的伏泉說道。

伏泉頷首,示意他們勿需多禮,隨後下馬而來,與臨江縣署的一眾官吏交談。頓時一片讚喝馬屁聲不斷,這些臨江縣署的官吏什麽好話都向伏泉說來,說得他一陣不好意思,不過這時官場常態,又趕上如今這遇刺一案,如此誇耀,也屬應當。

最終,終於熬過了這段馬屁後,眾人便一齊入城,官吏車馬率先入內,隨後兩千披堅執銳的漢軍帶著一股森嚴之勢,整齊的入得城裡。

城內,無數百姓頓時被突然湧入的數千漢軍驚動,皆是疑惑不已,又惶恐不安,不知郡署到底意欲何為,難道一個郡署派來巡視的督郵被刺,就要如此不顧忌的動大軍前來捉賊嗎?

回臨江縣署的路上,伏泉與楊洪並行,輕聲交談,周圍有親兵隔了不小的空子,確保兩人的談話不被他人聽到。

兩人如此作為自然引起許多下屬官吏好奇,那臨江縣令便是之一,他也很好的做了一個好奇的榜樣,想靠近聽一聽兩位上官的談話,不過他還未靠近多少,便被伏泉的親兵蠻狠的隔離了,最終其他人見此情景,自然不敢重蹈縣令覆轍,不然誰知道會不會在太守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呢?

楊洪不敢怠慢,將自己來到臨江縣城這段時日發生的事情,事無巨細的告訴伏泉。他自從在巴郡郡治江州被伏泉委以重任,並且單獨吩咐過後,便一直在臨江著手緝拿錦衣賊盜之事,要做的既不能將這些錦衣賊盜打草驚蛇,讓他們提前得到消息溜掉,又要搞清楚這些錦衣賊盜背後在官署以及地方的錯綜複雜的勢力,分寸把握要十分注意。

很顯然,這臨江城的紛亂局勢,在楊洪的調度下,完成的還算圓滿。甘寧身為錦衣賊盜渠帥,他背後的臨江甘氏被很好的驚動了,連帶著掌控臨江一縣兵馬的縣尉也被他查出了受賄證據,成功的將臨江城裡,錦衣賊盜的眼線拔除。

當然了,大的眼線被拔除了,肯定還有小的眼線,不然受錦衣賊盜指使前來行刺楊洪的黑衣賊人怎麽會有縣署官舍的地形圖,以及楊洪的畫像呢?只有對縣署官舍熟悉,而且又見過楊洪的人才能知道這些,滿足這兩點的人最大的可能只有是臨江縣署的內部人,至於是誰不得而知,可能是某一佐官,可能是一刀筆吏,也可能是一官署奴婢……

“賊人身份可查清乎?誰人也?”了解了楊洪一番經歷後,伏泉便直入正題道。

“回稟君侯,此人乃臨江鄉下一遊俠兒,平日武藝不俗,方圓百裡皆聞其名。”

“其親屬可知其人為何如此行事?可知誰人指使?”

“不知,役兵搜索其家,未有所得。查問其親屬, 亦不知其人近日情況,不似作假。”

點了點頭,伏泉說道:“看來賊人有了完全準備,若要查其前因後果,困難之至。”

“正是。”

“哼!”伏泉冷哼一聲,接著道:“若想如此,逃避追查,太便宜賊人了。”然後又對身旁的親兵道:“來人,令臨江縣令、縣丞速來。”

“諾!”

一兵卒領命,立馬將剛才被趕走的縣令,以及在人群後跟隨的縣丞尋來。

待兩人來後,伏泉也不和他們再廢虛禮,直接開口道:“張榜告民,全城索拿錦衣賊盜,令各亭、鄉組織人手備盜,郡署亦派人手支援,切記不可走丟一賊人。”說完,伏泉又道:“再令,百姓敢私藏錦衣賊盜者,其罪當連坐,令百姓報信錦衣賊盜行蹤者,重賞千錢,有賊首甘寧行蹤者,賞萬錢。”

縣令和縣丞被這一聲突然的指揮驚得不知所措,等了一會兒才明白伏泉的意思,連忙稱“諾”,此刻卻是明白了為何伏泉要帶兵而來,心裡面卻是告誡自己回府後便讓人將自己與甘家的那些牽扯全部斷了。

雖然兩人也和甘家之間有不少關系,知道那錦衣賊盜就是甘家的甘寧組織的,但是此時伏泉親自帶兵緝拿錦衣賊盜,新任郡守的態度已然可知,就是要剿滅這夥錦衣賊盜。情況對兩人而言已然不妙,不早早斷了,更待何時。

看來這督郵楊洪可不是自己貪功而要硬逼他們緝拿錦衣賊盜,而是受了太守示意,老狐狸,裝的真像。縣令和縣丞見楊洪和伏泉相談甚歡,伏泉又下此令,心裡面不由暗歎自己太天真,竟然被楊洪這益州名士給騙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