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皇戚》第296章 青城山
山中雨勢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等到豔陽高照,便恍若一絲煙霧,消失不見。

翌日,空氣中還留有雨氣,山中石頭路上依舊潮濕不已。整理行裝,隨著和睦的陽光,踩著濕滑的青苔,伏泉帶人護送劉堅一路往青城山而去。

青城山,與鶴鳴山同屬益州岷山山脈,兩者相處不遠,其西南卻是益州大名鼎鼎的“都江堰”,因其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一行人馬不久便上了山中,這山分為前山和後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入得前山,四周景色不比鶴鳴山差了多少,反而更有一番仙家福地的氣派,只見丹梯千級,曲徑通幽,與鶴鳴山相比,可謂是以幽潔取勝。

想到後世對這道教聖山讚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伏泉不由暗暗點點,怪不得後來年老從鶴鳴山來到青城山結茅傳道,並羽化青城山。的確,以青城山之幽潔,確是一個羽化登仙的仙家福地,鶴鳴山難以並論,而後世青城山也比張道陵最初建立五鬥米道的鶴鳴山有名,甚至提起益州仙山,能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陝西景福山並列的道教名山,多數人只會想到四川青城山,想來亦有此中原因。

“君侯,前番便是當年軒轅氏所築之壇,乃‘五嶽丈人’成名之地也。”隊伍前方,隨同一眾人馬前來的盧蘭,指著前方已經稍顯殘破的祭壇說道。雖然來青城山最好不要驚動五鬥米道的一種道士道姑,但是一個人也不帶不行,畢竟不說這樣也會令人起疑,便是要在這青城山選一處山間別院修行,伏泉再怎麽樣找其他人也不會有五鬥米道的道人找的靠譜不是,因此再三思量,伏泉還是選擇讓盧蘭隨行。

“寧封子大仙當年於此修道,卻是選了一處好地方,青城山,真乃仙家福地也。”伏泉見那祭壇雖然歷經千年左右風雨,依舊有一番莊嚴神秘的氣息,不由點頭感慨道,至於他嘴中所說的寧封子,其實就是適才盧蘭所說的“五嶽丈人”。

軒轅氏,便是指黃帝,史載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相傳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其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為“有熊氏”。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禦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後來便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因此巴蜀之地亦有當地之人稱青城山為“丈人山”。

盧蘭點頭回應,顯然十分讚同伏泉所言,又道:“說來君侯遠親陰長生,當年與馬鳴生相約於青城山赴會求仙度世,想來亦是有這‘青城幽潔’之故。”話如此說著,心裡面,盧蘭也在想著,若是她,恐怕也想就到此山靜修度過余生也好。只是想到鶴鳴山是五鬥米道的大本營,而且如今教內諸人多有二心者,為了守護祖宗所留之五鬥米道基業,身為嫡系媳婦的她只能斷了這念想。

“蘭兒莫非欲孤學那陰長生,就此隱於這青城山中,不問世事,尋那白日飛升之機乎?若蘭兒日夜相隨,與孤生同一衾,死同一槨,倒無不可。”伏泉語帶深意的說道,這盧蘭現在提那陰長生的名字,擺明了意有所指,有可能是打趣,也有可能是想強留自己入道,學習那陰長生好好的外戚不做,享受榮華富貴,去做那尋仙求道之事,也不知如今化作一堆黃土的他會不會後悔尋那虛無縹緲的求仙一事。

所謂陰長生者,乃是漢和帝劉肇所立皇后陰氏的曾祖,也就是光武帝皇后陰麗華的族人,

可謂是生在這大漢顯貴的不能再顯貴的人家了。陰家身為外戚四姓,是鼎鼎大名的“四姓小侯”之一的家族,自光武中興以後,出過兩任皇后,祖輩高官層出不窮,可謂是大漢的頂級門閥世家。即使漢和帝的皇后陰氏利用巫蠱詛咒漢和帝和他的寵妃鄧綏,鄧綏也就是後來的鄧皇后,事情最終也只是皇后陰氏倒霉,卻沒有對她背後的陰家家族造成太大打擊。事實也正是如此,陰家在陰氏被廢後,諸多親屬流放免官,最終還不是被特赦,還歸故裡,並還其資財,可見陰家如何得漢室信任,畢竟陰家可是光武帝劉秀的皇后,是東漢歷任皇帝的嫡親祖宗。只要不是陰氏整個家族都參與謀反,這些都不算什麽,反而繼承皇位的歷任皇帝,還要對陰氏大加關愛,時常扶持一把陰氏才行,這一點縱然是伏泉所在的伏氏都比不上的、

當然了,和帝皇后陰氏所作所為,也並非是說這位皇后陰氏的那如同謀反的巫蠱詛咒之罪對陰氏整個家族而言沒有太多影響,起碼之後的大漢數任皇帝,所立皇后也都避開了陰氏而已,否則以那位“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陰皇后的余澤在,陰氏這個大門閥僅僅在這個出身決定一切的時代,只出過兩任皇后,很明顯有些掉價,身份十分不夠格了。

言歸正傳,陰長生當年為了尋仙求道入蜀,與當時的著名的遊方道士馬鳴生相約在青城山裡求道,後來馬鳴生以《太清神丹經》授之,陰長生便就此舍了家族富貴,隱居修行去了。如今這盧蘭突然提起陰長生,並且有意提及其為伏泉的遠親,她心中用意可見一般,畢竟伏泉雖然按道理和陰長生有親,但那都是拐了多少世系的親屬了,盧蘭就不該提,而如今她提了,當然也只有一個理由,她準備以此為鋪墊,勸解伏泉求道修行,伏泉當然不會答應,只能就此取笑還擊了。

這邊伏泉話語裡飽含深意,盧蘭身為過來人,當然明白他話語裡的意思,心裡她是羞怒不已,什麽日夜相隨,什麽生同一衾,死同一槨,誰要和你白天黑夜的亂搞,誰要和你生前睡一張床上,死後躺在一副棺材裡,這人說話沒羞沒躁的,雖然兩人是經常你儂我儂,可也不能說的這麽大膽吧。

無來由的,盧蘭往身後望去,見車隊一眾行人並未對他們二人太過注意,這才緩了口氣,隨即狠狠瞪了眼伏泉,怒由心生,隨即想到了什麽,冷冷說道:“君侯色心太重,連公主不放過,君侯這般放蕩,當心他日惹怒陛下,有那身首異處之危也。”

話語落下,伏泉眼神瞪大,連忙環視左右,見周圍無人,沉了沉聲道:“汝莫要張口胡言,孤與公主清白無事,怎有此言……”說了一句,伏泉卻是一瞬間不知該如何繼續了,因為他的聲音卻是有些顫抖,顯然像是心裡有鬼。

那邊盧蘭依舊冷冷看著,似乎已經把伏泉整個人看穿一樣,令得伏泉心中莫名心驚,這女人難道真的發現了?不會吧,他都已經事事都考慮周詳了,這盧蘭怎麽會察覺到呢?

對面的女人沒讓伏泉有太多等待,言語裡似乎有著反譏的意味說道:“昨日公主祈福時,旁人若看不出公主當時痛苦一樣,貧道可生有四子一女,自然知道公主如今已有近半年身孕。如此觀之,君侯日日往公主院內請安,其所懷誰人骨肉一目了然,自不需多言。”

原來如此,伏泉不由苦笑,自己那孩子真是頑皮,沒想到他那在劉堅肚子裡的一頓踢打,竟然害得自己和劉堅的事情暴露了。不由得,伏泉心生怨念,有你這麽坑父母的嗎?現在就這樣坑了,長大之後那還得了?

想想也是,雖然劉堅那身寬厚衣服可以遮蓋住她肚子越來越大的事實,可是昨天在大殿裡祈福中途出的差錯,卻是能讓有心人看出端倪的。就像現在他面前的盧蘭,這女人可是生了五個子女的,若是劉堅昨日一切順利,沒出差錯,可能沒人能看出她懷孕的事實,但是昨天她突然叫喚後的一些詭異舉動,像盧蘭這種經驗豐富的女人,怎麽能夠看不出呢?

希望只有盧蘭一個人知道,對付這女人,伏泉心中有數。否則,若是再有其他人知道,那麽自己可就真的要倒霉了,伏泉心中默默祈禱著,只是,意外真的會就此終了嗎?

“既如此,蘭兒又待如何?莫非欲陷孤於大禍之中?有道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切切不可如此。蘭兒可莫忘了那‘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孤可是難以忘懷,久久不忘。”

“哼!”盧蘭臉色一紅,她當然知道伏泉所說何意,這話是他某次玩弄自己身下,然後邪惡的念得一賦,本來她還覺得沒什麽,但想到伏泉摸著自己下面說著這賦時,頓時明白他的意思。

現在伏泉又念叨出來,還不是要以此為把柄,反過來要挾自己,她相信只要她敢泄露, 那麽自己這放蕩之名也會傳出去,到時候她還如何在五鬥米道立足?念及於此,盧蘭也不再和伏泉說話,轉身離開。

見盧蘭離開,伏泉松了一口,暗中慶幸這事情應該是沒事了。若是旁人知道的話,他還會擔心事情泄露,可是如今知道這事的是盧蘭,對他而言影響不大,因為他知道即使盧蘭知道,這事情也只會藏在她心裡。

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伏泉知道盧蘭會從了自己最大的原因,不是自己勾搭女人的能力多好,而是他手中的權勢。現在的五鬥米道內部,對盧蘭而言極為不利,她如果想要不讓張衡這一脈的嫡系天師後裔沒落,被張修等非嫡系天師後人奪權的話,就只能找其他人靠山來應對。

只是,以盧蘭這個身份,她哪裡能認識多少有能量的靠山呢?雖然她公公張道陵身份不低,還做過江州令,治理就是伏泉現在所管轄的巴郡郡治江州縣,並且當時張道陵為官頗得民心,治政有方,巴蜀之地有不少人感念其恩德,但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現在還見過張道陵本人的人估計都已經埋入黃土了。

人走茶涼,人亡政息,何況張道陵為官也就數載,當時張家所結的緣分早就沒了,這也是盧蘭即使空有正統天師道名義,卻依舊難有作為的原因。也就是在這時候,伏泉帶著劉堅前來祈福,並且有意勾搭她,盧蘭雖然不解伏泉意思,但一方面有心利用伏泉的權勢,另一方面她也是守寡多年,心中空虛不已,這才經過伏泉幾番撩撥,和他共度巫山了。

推薦閱讀:天蠶土豆大神新書《元尊》、貓膩大神新作《大道朝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