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680章 征西域
無論旁人如何看司馬懿幾人,但在伏泉心裡,雖然他們日後都有驚天緯地之才,若是能為他所用便好,若是不能那便合理雪藏便是。

至於日後會不會因為自己重用,而讓這些人出現什麽意思,特別是司馬懿這個前科犯,伏泉倒是不擔心。

畢竟,伏泉現在正當壯年,並且因為如今執掌朝政,已經不再需要和年輕時一樣,東征西跑。再加上他這些年也是不斷從華佗、張仲景和天下請來的名醫處,尋得不少養生和房中術這些長壽之秘,按照那些名醫的意思,伏泉只要這期間不出現暗殺、傳染病這些意外,再活個三、四十年不成問題的。

而有這三、四十年的時間,伏泉可以保證會讓大漢變樣,會讓這些人即使有野心,也沒機會放在中原,畢竟世界那麽大,想做皇帝去中原以外的廣袤土地裂土封侯,自成一國不就好?

至於那一堆人惦記著權利,不斷內鬥,把大漢的實力全部耗光,最後使得異族佔了便宜的事,伏泉絕對不允許它的發生。

前世時候,伏泉記得不少人特別崇拜漢末三國這個英雄輩出,氣蕩回腸的年代,可是又有誰明白這個年代是花費了什麽代價造成的呢?

這是東漢從六千萬漢族人口頂峰的年代,在短短幾十年間,銳減到數百萬人口,而這些人還得算上曹操遷徙到中原的匈奴人、蜀漢和東吳年年都要深入山裡抓的南蠻人和山越人,甚至為了彌補人口不足,東吳還要跨海遠渡去夷洲抓人。

由此觀之,那時候真正的漢家百姓只會更少,至於後世有人說三國大多數人口都被世族豪強隱匿掉的,在伏泉看來純屬妄談。

畢竟,無論是魏蜀吳三家的那一家,都是在實行軍事競賽,物資貧瘠到連一隻狗、一把刀都記錄在冊,又如何能夠容忍世族豪強隱匿人口?君不見無論是劉備、曹操、孫權,三人執政下,可不都是壓製的世族豪強死死的,若非後來曹丕為了需要,把曹操的一切全部打破,又怎麽會有讓世族豪強一飛衝天的九品中正製的出現呢?

因此,三國時期,總人口必然在華夏歷史上,少得可憐。想想看,諸侯討董時,各地諸侯招募個幾萬兵馬,其實都不算什麽大實力,可是到了後來赤壁之戰前,只有幾千人馬的劉備,竟然可以在南方橫著走,那幾十年的人口損失可見一斑,也難怪劉備南下舍不得那些裹挾的百姓,實在是這些百姓難得。

深知人口才是關鍵的伏泉,必然不會再令這些野心家有機會進行內耗,如今隨意袁氏兄弟這兩個罪魁禍首死去,伏泉自然不會擔心那些老的野心家還能有什麽機會掀起亂子。

他現在怕的,就是這些還沒出名的少年人,出身世族豪強的他們,早早就有了野心,那才是最可怕的,所以伏泉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把他們的野心,轉移到別的地方去,而西域,便是伏泉心中想法的實驗田。

大漢光熹四年,春二月,驃騎將領伏泉上奏朝廷,以西域斷絕數十年,諸國不服大漢威信,致使絲綢之路不複前漢盛況,兼有逆賊韓遂盤踞西域,自立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特請命,調兵征西域,滅韓逆,討伐不臣。

帝準奏,親命西征諸事,皆由驃騎將軍泉掌之,諸臣不得有異議。

三月,春風徐徐,雒陽西郊,被伏泉所薦的西征主帥征西將軍伏德,率伏泉所抽調的雒陽精騎兩千,並一眾文武精乾,誓師西征。

用伏德為主將,自然是伏泉為了繼續提拔這個代表伏氏宗族利益的幼弟,畢竟一來伏泉已經不是昔年的征戰將領了,

身為驃騎將軍的他,注意力自然不能只在西域一地,他更多的是要在京師雒陽內總攬全國大局;二來的話,卻是因為伏泉至今尚無子嗣,為了日後大計,就算伏德是個中庸之才,伏泉也得暫時先把他提到高位,展露在大漢朝廷的前台。說來也怪,他至今府內也納了不少姬妾,算上這幾年慕容水蘇和另外兩個他當初在巴郡伏完送她的姬妾生的孩子,也就是只有五個孩子而已,然而她們各個都是女兒,這可是讓伏泉好一陣鬱悶。

雖然他喜歡女兒不假,畢竟比起兒子來,女兒才貼心,生兒子只會煩心,但是這畢竟是漢代,不是後世,更何況伏泉現在又是整個以驃騎將軍為首政治軍事勢力的首領,若是沒有子嗣,無疑會讓下面不穩。

因此,伏泉唯有先繼續提拔族內男子,倘若日後真的無子的話,那就只能靠著這些宗族子弟維持了,而重點提拔已經立得不少功績的伏德,自然也是伏泉應做之事,所以,這遠征西域的主帥,當然非他莫屬。

有時候,伏泉自己都覺得鬱悶,畢竟,次次生女兒,這幾率也真的夠可以的。雖然伏泉知道生兒生女都是一半幾率,並且華佗、張仲景等請來的名醫都說伏泉身體無事,只是差了運氣而已,可是伏泉仍是不住再想,是不是他穿越來的,身體內的染色體發生異變,以後都不可能有兒子了呢?

放下伏泉到底會不會有兒子不提,這次西征的總兵馬,當然不會就是這從雒陽帶來的兩千騎騎兵了。按照伏泉意思,伏德帶著文武兵馬兩千余人一起去涼州後,將會和那裡早就準備的兩萬八千騎騎兵會師,而後,所有騎兵,一人三騎,出兵討伐西域。

為了平定西域,伏泉自掌權來,一刻都沒有放松過對涼州軍事力量的加強,而深知遠征西域,用步兵必然拖累大漢才剛剛充盈的國庫的伏泉,為了減小開支,就一直不斷往涼州抽調精銳騎兵,就是為的今日。

這些騎兵,莫不是自北疆承平,塞北長史府不斷擴大後,北面塞外草原異族漸少,伏泉為了不讓這些騎兵浪費,一屯一曲不斷抽調來的。

畢竟,遠征西域不是小事,若是僅僅用涼州一地的兵馬,其實也夠,但是如果就因為遠征西域就把涼州騎兵全部抽出,無疑是愚蠢的。

終歸,涼州之地,大漢西北險要所在,留下足夠的兵馬守衛是必然的,否則一旦騎兵調走,僅留步卒戍守,空虛的涼州倘若真的出現什麽亂子,那不僅是涼州的災難,更是需要靠著涼州作為後援的西征軍的災難。

雖然,伏泉給伏德下的命令是可以就敵於糧,以戰養戰,務必最大限度的降低大軍的後勤壓力,但是他們畢竟是三萬騎兵遠征,更有近十萬的戰馬,對西域如今情形不熟悉的伏泉,也沒把握這把絲綢之路隔絕的地方,還能和前漢一樣富庶,養得起他的大軍。

時間悠悠,卻說伏德帶著的漢室的討伐大軍,一路西往,沿路自有當地得到指令的官署,為軍隊安排住食。

因軍中尚有昔年段熲的舊部,如夏育這些此番被伏泉起複的老將,伏德擔心舟車勞頓會讓他們身體不適,所以大軍行軍速度自然不是很快,原本快馬騎行,用一個月就能到的路程,卻是差不多用了快兩個月時間,大軍終於是在四月底抵達了涼州最西邊的敦煌郡。

涼州敦煌郡郡治敦煌縣城外,因為西域戰事,去歲就被伏泉特地請旨任命的涼州刺史臧旻、敦煌郡太守馬騰,帶領不少官吏,前來迎接伏德遠道而來的大軍。

“見過臧涼州、馬敦煌!”見到迎接之人,伏德便下馬向二人行禮,這二人一個論輩分是他徐州世伯長者,另一個是大兄故吏,雖然現在因為右扶風茂陵馬氏的緣故,關系有些僵,但也由不得伏德不敬。

臧旻和馬騰面對伏德這貴重身份,自然也不會在伏德面前賣老,連忙回禮,待三人見過禮,此番被伏泉派遣在伏德麾下的馬超便立馬跑到馬騰面前,大跪行禮。

“見過大人,適才伏征西在前,兒身為其屬,不敢擅動,望大人責備!”

馬騰見到快一年未見的兒子馬超,自然高興無比,哪裡計較這些,笑著上前扶起他道:“無妨!汝既已從軍,自當聽令上官,盡忠國事,豈可因為父在,而不敬上官耶?”

看著自己這即將要上戰場的愛子,馬騰心裡也是有種說不出的擔心,還有欣慰,擔心的自然是這不愛學習隻愛刀劍的兒子,第一次上戰場,會不會安全有虧,至於欣慰,那當然是看著自己兒子成人為官,他這一支將有更大的發展而開心。

說來,這一世,他馬騰是幸運的,當年隨著“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一聲召喚,抉擇之下,為了重正家聲,光複祖籍,他帶著手上的全部家當,就從了軍。

結果,遇到只有書信聯系過的伏泉,而後抱著靠攏皇親,謀求機會的心思,不想一路也算順風順水的就走到了今天。

最終,家聲已正,他也得償所願,重入祖籍,如今更是連兒子都從軍上戰場,去為他這一支馬氏族人爭取更大的光榮,如何能不讓馬騰開心欣慰?

只是,對於伏泉將馬超放進西征軍中,馬騰還是不解,甚至讓他擔任這進攻西域最重要的橋頭堡的敦煌郡太守,他也十分疑惑。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自然是他們背後的右扶風茂陵馬氏的緣故,隨著馬氏家主馬日磾和伏泉關系的鬧僵,馬騰和馬超這兩個馬氏家族內的新星將領,因為和伏泉關系密切的緣故,自然成了兩面為難的存在。

這從前幾年來,馬日磾屢屢要為馬騰提拔邊地要職,而被伏泉拒絕就可看出端倪,而馬騰自然也因此事對伏泉一直有所抱怨,畢竟資歷和戰功夠了,能繼續升職,卻被阻攔,能不有所抱怨怨恨嗎?

不過,好在馬超和伏完有師徒之緣,並且伏泉又似乎對馬超十分看重,而且馬騰心中理解伏泉心思,也想著時局不明情況下,不能輕易和伏泉這個大腿鬧掰,所以兩家關系,表面上看起來還是不錯的。

只是,隨著去歲突然提拔任命他為一郡太守,還是讓馬騰有些驚訝,本來,在知道只是涼州偏僻小郡時,馬騰還有所抱怨,以為伏泉依舊忌憚著馬日磾,而不給他機會。

不過,後來在伏泉主動相招面談,告知了伏泉準備進攻西域的計劃,身經百戰的馬騰這才知這敦煌郡位置的重要性,當下開心應命走馬赴任。

然而,未曾想,原本隻以為有這意外之喜就算了,沒想到現在連馬超都被伏泉以驍武授了隊長之職,出征西域,這不得不讓馬騰揣測伏泉什麽心思,莫非他和扶風馬氏和好了?

可不太像啊,因為馬騰自己都沒聽到族中有什麽風聲,不過就算沒和好,對他而言也不算差,起碼能讓他能左右逢源,不必受累。

對於馬騰而言,無論是扶風馬氏,還是伏泉,他都不想失去,現在既然可以不用得罪族人和伏泉,而又能不斷升官,他自然何樂而不為,希望能永遠保持這樣的情況。

其實,伏泉此舉,倒是沒什麽意圖,只是單純的為了西域戰事而已。畢竟,西域之地的兵馬戰鬥力,伏泉自然不在乎,他可不信,他準備了這麽多年,裝備了馬鐙、馬蹄鐵的三萬百戰精騎,會對付不了西域的那些兵馬,就算韓遂部也已經知道馬鐙、馬蹄鐵的秘密,可是漢軍實力在這,更有伏泉抽調的各地驍勇之將,自然不怕他們。

真正讓伏泉擔心的自然是西域太遠,在後勤、路途等方面,出現問題,所以他這才將本就熟悉涼州、西域道路地形和風俗的馬騰調來讓他提前在敦煌郡準備,甚至在挑選涼州刺史方面,也是詳細斟酌,在《三互法》的基礎上,把臧旻這個戰功不俗,內政也不差的徐州世伯也安排進來。

這是對於西征軍後勤的安排,而在路途方面,伏泉也是特地抽調了夏育、董卓這些有過西域任職經歷的老將來此,怕的就是出現西域斷絕良久,大軍一去認不得路的事情發生。

否則,以夏育那七十多的高齡,伏泉說什麽也不會起複的,實在是那身子骨就不知道能不能吃得消。(天津小說網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