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新書《明末好國舅》已經上傳,望各位書友收藏關注下,每本新書都是幼苗,希望大家細心呵護,支持泉釋一切)
大漢光熹四年,秋,八月,征西將軍伏德,自大敗逆賊韓遂部後,收攏其眾,以為征西域前鋒,後由降將成公英為輔助,連續攻略韓遂地盤,並向傳信西域諸國,令其等速速降漢,否則大漢天兵至,膽有反抗者,寸草不留。
西域諸國得信後,除山國等小國未發一聲外,其余國家皆言不降,叫囂要讓漢軍明白,誰才是西域之主。
九月,由於窴、鄯善、疏勒、烏孫等國,傾舉國之力,所拚湊的十萬人馬,浩浩蕩蕩進軍圍城於原西域長史住所柳中城下。
柳中城乃西域大城,其城當西域古代交通孔道,地肥美,宜屯田,本朝恭宗孝安皇帝時,班超之子,同樣為西域長史的班勇,便駐兵於此,此後,柳中城便一直作為西域長史府的駐地。
如今,西域諸國聯軍圍城於此,目的自然不言而喻,他們要攻佔此城,並將此城作為驅趕漢軍的支點,運送軍需,從而一步步憑著他們的優勢兵力,將漢軍所拿下的地盤一一攻佔,並將漢軍趕出西域。
面對這種情景,漢軍自然不會束手以待,此時隨著收編了韓遂所部,伏德麾下尚有漢軍一萬八千余騎,以及韓遂部投降的兩萬三千余人的漢胡雜軍,雖然在人數上,可能不及西域諸國聯軍,但是在戰力上,無論是伏德還是韓遂的兵馬,都比他們強得太多了。
面對西域諸國聯軍強敵殺來,漢軍兵分兩路,一路以董卓、曹操等將,率兩千騎與韓遂降軍,死守柳中;另一路則由伏德直接率領,出戊己校尉城繞襲敵後,打圍城的西域諸國聯軍一個措手不及。
戊己校尉,乃前漢初元元年置,掌管西域屯田事務,為西域駐車師國屯田的長官,亦是西域長史監控西域重要的助手。其治所在高昌壁旁的戊己校尉城,因漢代在此設立戊己校尉掌管屯田事,所以被稱為“戊己校尉城”。
因戊己校尉城毗鄰柳中城,柳中城在戊己校尉城東南方向,兩者互為掎角之勢,此番西域諸國聯軍圍攻柳中城,漢軍為了避免被聯軍發現意圖,繞道柳中城西北的艾丁湖,準備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事實也正如漢軍預期那樣,董卓、曹操等將,守城兵力足夠,十萬西域諸國聯軍縱然人眾,但一時之間也不能速克柳中城,雙方只能在柳中城對峙。
雖然對峙期間,西域諸國聯軍也不斷派出斥候,探查柳中城外是否有漢軍援軍,只是伏德率軍繞道三百裡,完全避開了西域諸國聯軍的斥候,等到聯軍發現時,已經晚了。
借著夜色,漢軍一萬六千余騎,萬馬奔騰般衝入西域諸國聯軍的兵營,沒有得到斥候消息,尚沉浸圍困柳中城,城內漢軍不敢出營的輕松氛圍的聯軍,吃了大虧。遭受了漢軍巨創。
本來西域諸國聯軍和中原軍隊不同,安營扎寨沒有章法,也沒有有效防禦措施的西域諸國聯軍,被漢軍鐵騎快速突殺進營地,稍有反應不及的兵士,就被漢軍亂刀砍死,許多來不及穿衣束甲的聯軍兵士,都在睡夢中,不知不覺間死於漢軍的鐵蹄之下。
見到城外動靜,董卓、曹操等人迅速判斷是伏德的援軍到來,當下開城門出兵,與城外漢軍一起,合攻西域諸國聯軍。
此戰,漢軍大勝,損兵千余,擒殺西域諸國大將十余人,斬首首三萬余,其中多為混亂之中,自相踩踏者,俘兩萬余,西域諸國聯軍余者倉皇逃竄,不知所蹤,
此戰可謂大勝。經此一戰,西域諸國膽寒,紛紛上表漢軍乞降言和,不過,被伏德一口回絕,早先出征西域,伏泉便有言納西域,入大漢疆土,如今伏德哪裡會在如此形勢下,放西域諸國一馬?
而且,就算是伏德願意,他手下這些出征域外的漢軍,恐怕也不會同意伏德答應的,當下漢軍休整一番後,便繼續征討西域的戰略了。
九月底,漢軍引兵擊鄯善,此戰,伏德除留下足夠人馬,監視烏孫、龜茲等國外,便率一萬漢騎,並西域仆從軍四萬人,號稱十萬,一路長途跋涉,浩浩蕩蕩的殺向鄯善國。
按理來說,曾經大漢的西域都護府所在,乃是龜茲國境內,伏德應先奪下相對鄰近的龜茲國,重開西域都護府,以壯漢軍聲勢才是,而不該選擇路途偏遠的鄯善國為攻擊目標。
不過,鄯善國作為當年切斷西域路上絲綢之路的發起者,更是如今大漢入西域的主要對手,為了向西域諸國顯露大漢國征服的決心,伏德決定,就要用這可以說大漢國的死敵,同樣也是西域大國之一的鄯善國,來作為大漢震懾西域諸國的反面教材,讓他們知道凡是觸犯大漢天威者,將有的下場。
十月初,漢軍兵圍鄯善國都,令得鄯善國震恐,先前兩番大戰,折損數萬兵馬,對於鄯善國這樣的西域大國而言,可謂是元氣大傷,根本沒有足夠兵馬再派出去與漢軍野戰,只能收斂軍隊,死死守住都城,並向其他西域國家求援。
然而,其他西域國家,也在前兩次兵敗中,損兵不少,西域之地本來一共就沒有多少人口,像前兩次那樣的數萬規模的大戰,都是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遇見的,現在連續發動兩次,且都是西域國家大敗,損兵嚴重,如何能是這些人口本來就不多的西域國家能承受的?
因此,他們也更沒有足夠兵力去支援鄯善國,畢竟,沒有足夠的兵力,出的兵少了,很明顯就是給漢軍送功勞,所以他們也只能坐視鄯善國的滅亡。
漢軍圍困鄯善國都半月,以西域仆從軍為攻城主力,日夜攻城,鄯善國都上空,箭矢日夜不絕。十月中旬破鄯善國都,城破之日,主將伏德以鄯善國久不敬大漢,有損大漢天威,當以重懲為由,下令漢軍屠城。
是日,鄯善國都城上空,彌漫血色,漢軍屠城三曰,人畜略盡。以昔日伏泉對待異族方式,男丁凡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獨取年輕婦孺分賞眾兵將。
其中,鄯善國王室男丁無一幸免,縱繈褓孩童,亦為董卓摔於地上而已,其余王室女子,並所挑選鄯善美女,盡為伏德派兵看護,押送京師,獻於朝廷。
三日後,漢軍封刀,鄯善國都,血流成河,據傳伏德令人於城外挖亂葬崗,焚燒填滿屍體,便用了近一月時間。而這些屍體,也為日後大漢在此屯田,提供了肥沃的土地。
鄯善國為漢軍屠戮,消息傳出,西域諸國震恐,不斷有昔日幫助鄯善國阻絕路上絲綢之路的國家,派出使節,向伏德求和。
只是,這些求和使者,皆為伏德趕出,深知伏泉征服西域,是為日後移民漢家百姓,減輕中原土地人口壓力重要性的他,怎麽可能壞了大漢擴張的大計呢?
在留下足夠兵力留守已經基本淪為死城的鄯善國都城後,伏德兵分兩路,一路由董卓、曹操率領兩千豫州蕩騎,並西域仆從胡騎八千人,合兵一萬,攻伐鄯善國以南的且末、小宛二國,這兩國都是西域小國,兵力不多,加上前兩番西域諸國聯軍敗北,兩國兵力損失不小,於董卓、曹操而言,攻下來難度不大。
至於另一路,便是伏德自己統率,率領八千漢騎,並兩萬五千西域仆從軍,一路向北,過山國,而後向西,直取龜茲,揚言必奪回大漢西域都護府所在,旦有反抗者,必雞犬不留,寸草不生,以振大漢天威。
聞得大漢天軍攻龜茲,山國上下皆是惶恐不安,十分恐懼漢軍會不會對他們實行鄯善暴行,雖然山國數月之前,也算幫我漢軍,但是那點幫助,山國上下也不敢全信漢軍會不會放過他們,特別是前番漢軍詔告西域,要西域各國臣服,為漢附庸,他們當時拒絕,不知道會不會引起大漢報復。
一番討論,山國上下最終選擇了他們一直以來生存在西域的法則,主動派出使者到漢營,向大漢選擇自降國號,國王攜土投靠大漢,自此山國為漢境,山國上下為漢民。
說實話,伏德知道山國這一消息時,也是有些驚訝,畢竟,一國之主,能這麽乾脆的主動投降為民,這也是不多見的。
不過,後來他想想山國這樣的小國,這些年能在大漢生存下來的法則,也就釋然了。後世有句話說得好,“弱國無外交”,山國這種小國,就是如此,既然已經不能和大漢僵持,說不得繼續和大漢對著乾,會被滅國,那就不如趁著局勢還不明朗時,選一個好的強者投靠。
對山國而言,誰在西域強大,他們就投靠誰,這是毫無疑問的。如今漢軍一改以往攻伐西域之勢態,國力據說也是蒸蒸日上,很明顯可以在所佔領的西域地區統治很久,就算可能一時間不能佔領西域全境,但最起碼而言,他們山國所在,必定是西域中大漢所管轄的地方,自然的,山國投靠大漢,成了必然選擇。
山國的識趣,自然讓伏德高興不已,沒有多做考慮,便答應請求,雖然漢軍要盡可能多的攻略西域土地,為日後的中原移民屯田做準備,但並不是真的說要屠戮西域,終究在中原移民未至時,留在西域的數萬大軍,也需要人種地屯田,給大軍準備後勤不是?
這些種地屯田的西域人,從何而來?自然是自願歸順的西域胡人了,他們將在漢軍的軍管之下,隻可說漢語,服飾為漢服,一切以漢家百姓風俗而變,而漢軍也會在各部兵將長官的命令下,將西域諸國的文化,有意識的滅絕,就算是珍寶古玩這些有西域文化的東西,也要盡可能銷毀,務必要最快速度的把西域文化融合進中原文化,從而使得西域成為大漢不可分割的一塊。
漢軍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山國後,便在山國附近休整一日,而後,留兩百漢軍,以幫助戍守城池名義留守山國都城墨山城。
之後,伏德又令山國出兵五百精壯,隨漢軍出征,山國遲疑一番,不過卻因人在屋簷下,隻得答應。
伏德此舉,自然是為了以防出現意外,山國投鼠忌器,降而複叛,畢竟這西域諸國都有主動或者被動反叛的先例,不得不防。
雖說山國見漢軍勢大,都到了自降國號的地步,應該不會有反叛的心,但誰知道會不會出現意外。而留兩百人守山國國都, 又抽調山國半數兵馬五百人隨軍出征,就是對山國的威脅。
畢竟,一來那身為山國根本的五百精壯,必定無命,二來國都之中,還有兩百精銳漢兵,就算山國膽有二心,恐怕也沒機會成事了。
就這樣,漢軍三萬余人,一路直取龜茲方向,途中過尉黎國,此國為西域中等國家,也是有一番傲氣,其與龜茲合兵四萬余,駐守尉黎國都,意圖靠尉黎堅城與漢軍對峙。
對此,漢軍並未有懼色,伏德命一邊兩萬余漢軍仆從軍假意圍城,並且加緊製造攻城器械,給予城內守軍漢軍要攻城的假象意圖。
實在,另一邊伏德又令五千漢騎,繞道尉黎城,直往龜茲國內部,要他們借著龜茲國出兵兩萬,國內兵力空虛的機會,務必要把龜茲國內部攪得天翻地覆。
果然,漢軍看中龜茲國內部空虛的機會,打中了龜茲國的命脈,國內根本對付不了漢軍鐵騎,除了龜茲國大城以外,根本沒有漢軍鐵騎去不了的地方。
尉黎國都內,日日都接到龜茲國的求援信,引得城內龜茲軍,軍心大跌,而漢軍雖然圍城,卻始終沒有攻城,等不及的龜茲軍面對國內情勢,不顧尉黎上下反對,最終決定出城,回國救援。
龜茲軍輕松突破漢軍圍困,途中,遇到早就埋伏好的漢軍三千鐵騎,並一萬五千西域仆從胡騎,漢軍諸將用命,大敗其軍,掩殺近萬,俘四千余,自身僅損兵三千余,還多為西域胡人。
後伏德令麾下西域胡人,扮作龜茲敗軍,詐開城門,接著漢軍騎兵洶湧入城,自此尉黎城陷落。(天津小說網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