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690章 大結局
光熹十年,春三月,大漢皇帝劉崇親政,其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立不其侯伏完女、陽都侯伏泉妹伏壽為後,之後便是宣布了帝國接下來的征討任務。

自六年前,伏德拿下半片西域被時為驃騎將軍,掌權朝堂的伏泉召回中原後,西域的主要攻伐任務,就落在董卓、曹操這些遺留將領身上。

而西域佔領區的治理,卻是落在了新任命的西域都護王鞘,和長史段煨的身上,至於為何選擇二人,除了王鞘、段煨二人主動請纓,伏泉為了感謝王鞘多年辛苦之功以及段熲對他的諸般幫助,這才選擇他們。

當然,王鞘不提,用段煨管治西域,除了段熲關系以外,也有段煨先祖,前漢元帝時名臣段會宗的原因。

段會宗當時曾兩任西域都護,又四度出使烏孫並於漢成帝元延三年,在烏孫死於任上,享年七十五歲,可謂是半生都耗在了西域這片土地上面。而段會宗出使烏孫期間,當烏孫多次內亂之際,代表大漢朝廷敉平叛亂,冊立新君,在西域,特別是烏孫國,有不小的聲望。

如今,伏泉派段煨入職西域,也不無利用其先祖聲望,令一部分西域國家臣服的意思,並且,烏孫作為西域大國,他也有讓段煨去西域,瓦解烏孫的意思。

之後的三年裡,漢軍一面以軍管方式治理西域,另一面,又以出不斷出兵西征。在此期間,大漢又陸續從中原各地,向西域輸兵兩萬,並且還移民了隨軍家眷,以及犯罪被遷徙的世族豪強之人還有罪犯,同時又以西域絲綢之路的富庶為誘餌,號召中原百姓移民西域。

這番舉動,倒是真的令不少不明西域真相,一直聽聞傳說中令得前漢富庶,短時間內暴富,可以和匈奴爭霸的百姓上當,自願報名,隨官府前往西域移民。

他們多數都是生活困頓,勉強在大漢生活的苦命人,中原這塊土地,隨著大漢強盛至今,根本已經容不下這麽多人生存了,生活逼得他們不得不向有可能繼續生存的地方,尋找出路。

當然,這也是伏泉不斷潛移默化的讓大漢擴張,利用各種手段移民的原因,否則,一旦人口到達這片土地的峰值,當貧富差距到達一定量時,只要有心人稍加激化,甚至不需要激化,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官民之間的矛盾摩擦事件,就可能出現連鎖效應,引發一場禍及大漢江山社稷的亂事。

不過,無論是征伐,還是移民,對於大漢有效掌控西域,徹底讓西域融入大漢之中,這些在短時間裡都是遠遠不夠的,畢竟西域廣大,漢軍沒有那些投降的仆從軍幫助,可能連征討的軍隊都不夠一一在西域諸佔領城池留守的,更何況那些伏泉用盡各種辦法移民來的二十多萬人口,看著是多,但一旦分散到諸佔領地,立馬就變得渺小可微了。

因此,單單靠這些長遠手段,肯定一時之間穩不住大漢擴張局勢的,所以,伏泉覺得必須要使用非常手段,穩定住如今的形勢,而這非常手段,其實在漢軍在漢軍出征西域時,就已經被伏泉暗令伏德做好先前準備了,那就是文化洗腦。

所說這個世界上,什麽東西最可怕,那就是文化共同,當然,這是好聽點的,說得難聽點的,那就是文化洗腦。

後世天朝,極力鼓吹民族大融合,不正是通過這種文化共同,才讓不少漢族人忘了曾經異族施加在中原漢族的苦痛嗎?

清宮劇盛行,吹捧偽元偽清這些連自己君主都隻認他們是夷狄之主,而非中原之主的王朝,民族融合言論大行其道,諸般這種輿論下,

可笑不少女人隻喜歡蟎清阿哥,崇拜夷狄的醜陋服飾,甚至還以為馬甲就是漢服,簡直是貽笑大方,卻不知長眠於中原大地的漢家先祖們,知道此事,會不會連衣冠塚的棺材板都壓不住?現在,伏泉便是用的同樣道理,他先令漢軍實行西域文化毀滅,而後便打算派出一批中原文化者,入西域為官,在各地宣傳中原教化,務必在最短時間裡,讓西域各族人,隻可用漢語交流,平日習寫漢字,衣服穿戴更是以漢族衣服為主而改,這樣強製性的進行文化認同。

如果有人敢反抗,那就用刀劍逼得他們低頭,如此,只要保證幾年的樣子,就可以在最短時間裡,讓西域安定,這般經過一兩代人,西域人民自然隻記得自己為大漢人,而非西域異族人了。

其實,這樣的強製文化認同,伏泉昔年征討北疆,建立塞北長史府,就已經做了,只是當時的漢軍,沒有進行西域這樣的徹底的地區文化滅絕而已,具體原因,自然是草原上的胡族,雖然有一定的文化,文字、服飾都有,但相比起西域諸國的繁榮文化,還是差遠了,畢竟,草原胡人文化不足,學習中原文化的人大有人在,而在西域,除非是和中原外交或者財貨走私者,會主動學習漢家文化的,其他人,在西域被阻絕後,會願意學中原文化的卻是很少。

究其原因,自然是自前漢以後,繁華的絲綢之路,所帶來不止是各國在貿易上的富庶,更有文化上的進步。畢竟,國家有了錢,又不時常打仗,自然而然的提高文化知識了,這也就極大的增加了西域諸國的國家民族意識,對於大漢統治西域,可謂是極為不利。

因此,伏泉才會令漢軍攻西域時,要將西域文化破壞殆盡,最好連一個文字、一件有明顯異族圖案的服飾都看不到,最大限度的破壞西域諸國的文化意識。

這之後,伏泉一面上奏對先前有功將士嘉獎,連封了幾個侯國在西域,如董卓為定西侯,封國為其佔領的原小宛國內,曹操為平西侯,封國在他佔領的原且末國境內,以及在西域安撫諸國表現出色的王鞘王維棟,被封為定遠侯,封地在車師國高昌城附近。

如此做的原因也很簡單,自然是要讓這些人,把他們的家族勢力都遷徙西域來,最大程度的幫助大漢穩固統治基礎。當然,不僅如此,伏泉還準備,日後向朝廷建議,劉姓宗室和國內列侯的封地,往日全部一點一點移封域外,可以多給他們大量封地,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勢力,快速發展建設。

甚至於劉協就封封國,伏泉也準備建議皇帝讓他作為宗室榜樣,就封域外,相信有了皇帝兄弟帶頭,即使有人有反對聲,也不好多說。當然,他們也沒賠,域外封地雖然多數都是未開發多少的土地,初期對他們來說不太好,但是一旦開發起來,大漢朝廷給的土地又多,從長遠來看,這些人是穩賺不賠的。

之所以讓這些人去建設域外,原因也很簡單,相比較於大漢朝廷花人力物力去建設,無疑這些累積了不知多少財富的貴族列侯去建設更好,畢竟,大漢朝廷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哪能只顧這一地,而那些家中藏著無數財富貴族列侯,他們的財富藏著也是藏著,還不如拿出來為國家的地區開發,添磚加瓦了。

這移封侯國只是一面,另一面,伏泉就是往西域輸送地方吏員,爭取每一地,都有平日教化地方,遇事可臨機動兵的能吏。

至於這些能吏從何而來,也很簡單,那就考舉而來,在當時為了爭奪鹽鐵稅權時,伏泉提出的考舉取吏,顯然一下子充實了大漢的基礎人才。

之後,隨著西域開拓,缺乏大量基層乾吏,伏泉便借此機會,一番爭奪,從各地州郡長官手裡,奪回了前漢時,便一直掌控在中央朝廷手中的地方吏員的任免權。甚至於,伏泉還提出“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行伍”這出自《韓非子·顯學》的話,準備不斷挑戰改革這出身便決定一切的大漢。

那些參與考舉的寒門人士,通過大漢關於識字、算術以及經書概要的基本考核後,便有了做吏資格,當然,這種考核,並不會太難,在伏泉看來能認真讀過幾年地方私學的,都可以應對。

之後,他們再經過驃騎將軍府的面試,便可分派諸地,如此,一來保證這些人對於伏泉執政的支持,另一面也能提高伏泉代表的中央朝廷,對於地方的集權統治。

西域納入大漢版圖之事,就此全面開啟,而這三年裡,隨著董卓、曹操這兩個殺人魔王,統率漢軍一路西征,西域最終全為大漢所有。

一路征途上,漢軍但凡遇到抵抗頑強者,都以屠戮鎮壓,使得不少原先反抗者臣服,其中便有精絕、戎盧等小國獻表降國號投降。之後,更有西域大國烏孫分裂,其國內慕漢者,暗中聯絡段煨,以慕漢和感恩段會宗扶持烏孫社稷為由,率部投誠。

對於這些投降獻國者,伏泉都是給予優待,不過,讓他們這些國家宗室繼續待在西域,明顯不可能,按伏泉的意思,其國降王封侯,封地於塞北長史府劃地立封國,但其國家宗室全部遷入雒陽和長安,優待安置,期間強製學習漢家禮儀,待大漢官員考核無誤,方可就國。

至於這考核無誤是多久,那就要看伏泉的心意的,反正伏泉不介意讓他們一代人在中原耗到死,而他們原先的國民,則在西域接受大漢的教育三年後,確認無反意,再由他們自己決定去留,相信有這三年,這些西域百姓會成功的變成漢家文化的傳承者。

西域的成功征服,給大漢上下開啟了一段開疆拓土的熱潮,特別是某日伏泉不知從何處拿出的所謂諸夏地圖,上有七大洲,令得不少因征西域,升官封侯的武將沸騰,紛紛請纓,要為大漢開疆拓土。

新掌權的皇帝劉崇,也是欲建立功勳,鞏固自己威信的皇帝,當即應允,而伏泉也在此時上奏,以諸將不識水利,願辭去驃騎將軍職,為下海洋一將。

滿朝為之嘩然,不知伏泉為何放權,劉崇再三挽留,都不改伏泉本意,當下應允。

……

茫茫大海裡,漢家海上絲綢之路所用的大船上,伏泉一身戎裝的望著海面,心緒萬千。

“只能做到這一步了……”伏泉想著“未來天下如何,自有後人評說……”

之所以伏泉選擇放權,也是因為伏泉為了自保,或者說,不想讓大漢又陷入外戚和皇權猜忌的內外爭鬥中。

終究,他只是外戚,而小皇帝已經大了,若是繼續由他執掌朝政,雖然皇帝會因為開疆拓土高興,但畢竟會埋下鏟除伏泉這外戚的禍根。

雖然說以伏泉的勢力,不怕皇權,但是這並不代表他不怕,他這輩子所做的漢家征服四夷的努力白費。

若是伏泉和皇帝奪權,必定天下皆亂,那些一直蟄伏的勢力反水,恐怕塞外西域,他所遷徙的世族豪強,第一個把他的征服成果毀滅得乾乾淨淨。

因此,與其如此,不如他早點放手,在權利和漢族征服四方之間,他選擇後者,畢竟,中華地大物博,歷史已經證明,不可能存在萬世一系的王朝,就算他成為皇帝,最終也不知會被那個後世子孫給敗壞了,還不如讓漢族征服世界,這樣的話,就算王朝毀滅,也不至於出現亡族滅種的危機。

況且,小皇帝劉崇,有他多年的教導,還有那一堆伏泉認真考慮提供的征服建設思路,相信只要他不傻,完全按照自己方案來,那也不需要他參與了。

……

光熹十二年,帝改封陽都侯伏泉,為瀛侯,封地為其所找到的瀛洲,又改封其弟劉協為貴西侯,封地為大漢統治的故西域大宛境內,再次掀起了全國世族豪強對於征服開拓的熱情,一個後世名為軍國擴張主義的東西,全面在大漢發酵……

而大漢在征服四方時,隨著時局變故,最終實施了封國與都護府並行的統治手段,長城之內,是十三州構成的本土。

長城之外,則以都護府與封國統治,都護府以文官、武將主導, 封國以劉氏宗親、異性功臣坐鎮,如此格局,像極了宗周之時,周公召公分陝而治的格局。

(全書完)

寫到這裡,泉釋總算歇了口氣!

這本書很多人說還可以繼續寫什麽的,不過我實在堅持不住了,而且說實話收了西域,其他的征服擴張也就是一直水而已。

一本書,兩百萬字其實差不多了,成績好當然可以多寫,不好的話,這樣收尾最好。

總得來說,泉釋這本嘗試很失敗,可能是漢末三國被人寫爛了,也可能是題材不討起點讀者好。

說實話,我只是想表現出一個最真實的那個世界,甚至於後來陷入了一個掉書袋的環節裡,走了不少新人的通病。

哎……前事諸般痛苦,說多了都是淚……不提也罷!

下面說說新書,已經發了,看了前幾章的朋友都該加了,書名《明末好國舅》!

希望沒加的朋友也加下,然而看在我這本兩百萬字的人品保證上,投下你們寶貴的推薦票!

至於為什麽又寫外戚,原因也很簡單,我杠上了,而且明朝寫外戚的很少,既然如此,我有這方面經驗,自然最後決定了這題材!

不多廢話,相信看多了明朝當官科舉小兵種田爭霸的你們,也該換換口味,在明朝外戚不乾政的祖製下,見證一個外戚崛起大明,挽救大明國運的故事吧!

當然,至於有人對明代外戚能否崛起,提出異議,其實明朝已經給了答案。

英宗複辟時,孫氏外戚其實就崛起了,只是後來自己作死,政治人才少,沒得權幾年給弄死了。

。(天津小說網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