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579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
在皇宮裡享樂的皇帝收到了冀州的快馬奏疏,而與此同時,雒陽城內的不其侯府,也同樣收到了一封來自冀州的家書。

 後院的書房之內,伏完放下了手中的書信,臉色轉而露出深思之色,時而愁苦。他卻不知自家那侄兒到底想要如何,不知如今正是收斂聲息,靜待時局一過,黨人與何進一夥,聲勢漸滅,再有他們宋、伏老牌皇戚複起之時嗎?

 畢竟,皇帝絕對不可能一直讓黨人和何進主導時局,隻待他們在太平道黃巾大亂的用處過去,肯定會有伏氏、宋氏崛起的機會,至於這麽急嗎?

 這些年來,自國丈、車騎將軍宋酆死後,伏完其實在政治上,有所弱勢。隨著何氏借助朝中士人的勢力崛起,又在前番太平道起事時,靠著士人黨人一系列的手段支持下,登上了大將軍的寶座,伏完在朝中的聲勢其實銳減,甚至不少原本投靠宋氏、伏氏的牆頭草,也都轉向何進一派。

 沒辦法,形勢比人強,莫看士人因為黨錮,被宦官打壓的抬不起頭,但是這天下、這朝堂的中堅,依舊是那些士人無疑。宦官再厲害,也不可能讓所有基層的官吏,全部變成士人,所以,何進得到他們的全力支持,又有太平道起事這百年難得一遇的大亂,實在是恰逢其時一躍衝天,伏完想打壓何進都沒有辦法。

 其實,說起來,伏泉雖然在政治上有所弱勢,但那也是和何進這種一躍衝天,飛黃騰達的人比的,與其他人比起來,其實伏泉真的晉升不算慢。

 畢竟,自從伏完任職司隸校尉滿期後,在劉宏“政績斐然,有才實乾”的評價下,他已經被劉宏升為衛尉,成為當朝九卿之一,可以想見,只要有機會,三公空缺,伏完不是沒有機會登上那無數人都渴望的大位的。

 而這一切,還是建立在伏完如今才四旬不到的年紀,這樣的升遷速度,著實比一般人好的多了,要知道,這個年齡,有不少世族之人還在州郡為吏了!

 當然,伏泉能這麽快升遷,自然是有著外戚身份的優勢,不然,以大漢雖沒有特別規定,但相當於默認的潛規則一樣,三公九卿沒有五十歲的年紀,一般人是很難被提拔的。自光武中興以來,在大漢的歷史上,三公九卿除非是名聲特別大,功績特別高的臣子,才有可能提前升任這些職位,現在,伏完以不足四旬之齡,升任九卿,的確算是晉升不慢。

 而且,衛尉可不是九卿之中的閑職,其可是雒陽的實權九卿之一,甚至在宮中,何進即使成為大將軍,也不能和伏完相比。

 衛尉之名,始於秦,為九卿之一,掌率衛士守衛宮禁。後漢朝興起,承其制度,沿襲衛尉之名,為統率衛士守衛宮禁之官。至漢景帝時,其一度改名中大夫令,後又恢復舊名。新莽時改為大衛,東漢時仍稱衛尉。衛尉即衛將軍。

 按漢製,衛尉設一人,官秩中兩千石,掌宮門的衛士和宮中的巡邏。當然,同樣是在宮中領兵,衛尉的職責不同於光祿勳。光祿勳掌管站崗的衛士,即宮中郎官、虎賁郎、羽林郎這三郎,並負責皇帝的貼身侍衛。而衛尉則掌管守衛宮門的士兵,並負責宮城內的巡察。

 總之,二者之間,一個保護的對象是皇帝,另一個頭保護的對象卻是皇宮,這也是在宮中伏完比何進有權勢威信的原因。

 終究,何進雖然成為大將軍,而大將軍乃是將軍的最高職位,但其朝中資歷不足,又無可靠功績,僅僅有個生了個皇子的妹妹依靠,顯然不足以令天下兵馬信服,畢竟在她妹妹之上,還有個生了皇太子的宋皇后不是?

 再則,大將軍自古皆為職掌出征征戰,僅戰時臨時受封,遇戰則命,戰畢即除,並非常設之職。本朝初,大將軍原位,本在三公之下,之所以如今位列三公之上,卻是在漢和帝時,竇憲出任大將軍,由於竇氏權勢太大,朝廷震動,故而群臣聯合奏請以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這才有如今大將軍的威勢。

 不過,何進就算成為大將軍,但也只能管天下郡國之兵,卻管不了宮廷兵馬。宮禁之兵,自古就只聽從皇帝命令,保護皇帝安全,護衛皇宮,如何會對何進這個大將軍有所顧忌?

 自然,在宮中,身為宮禁之兵,除了早就有所預謀被收買插入宮中的兵卒,其他忠於大漢之兵,如何會對大將軍假以顏色?後來,宦官借機殺了何進,若非宮禁之兵隻尊皇室命令,不受大將軍指揮,說不得何進在皇宮中還能免受宦官暗中雷霆之擊了。

 當然,宮禁之兵,還有個稱呼,那就是南軍。不過,南軍雖不受大將軍節製,但自光武中興以來,大力裁軍,宮南軍至今唯有數千人而已。而這數千人,不僅要護衛偌大的皇宮,還要守衛皇室諸陵園寢廟,如此一來,兵員更少。否則,若是兵員數量,有前漢南軍時的數萬人規模,恐怕也就沒有後來袁紹等黨人,有敢帶兵入宮誅殺宦官的勇氣,自然也就沒有後來董卓等邊兵入京的事情了。

 需知,南軍雖然並非漢軍主戰兵馬,但也不容小覷,劉宏雖然將羽林郎、虎賁郎這些數百石郎官販賣,但從未將護衛他安全的南軍的選拔標準降低。而倘若南軍兵力充足,以他們的戰力,只需皇帝一紙詔書,護衛雒陽卻是綽綽有余。

 至於南軍是否忠誠,古有明證,前漢周勃、陳平等人設計合謀智奪呂祿軍權,鏟除諸呂,是誰最後還在皇宮之中,保護前漢後少帝劉弘,唯有南軍而已。只可惜,相對於兵馬遠勝自己的周勃、陳平等人,南軍只能用自己最後的尊嚴,用性命去維護正統皇權了。

 是時,長安的宮門為之血變,南軍無一人活命,這才有後來漢文帝劉恆入長安,登基為帝後,有大肆擴充自己宮禁兵馬的理由。否則,僅憑那些為了權利,連皇帝都敢殺的大臣,如何會在那關鍵時候,同意劉恆任命親信護衛皇宮,並且擴兵呢?實在是因為,皇宮、皇城的護衛兵馬,自他們剿滅諸呂時,已經被剿殺的所剩不多了,裡面大多數還都是劉恆入京登基前,他們或多或少自己摻了沙子的親信兵卒。

 “也罷!便助爾耶!”伏完悠悠的歎了一聲道,他知道自己拉不住伏泉的性子,既然伏泉想在此時和何進都,他這個伯父只能助他了。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下一句為何?”

 “有……有……”

 書房之外,傳來一陣讀書之聲,驚醒了正在冥思的伏完,這才想起,接到家書之時,他還在大堂裡教授孩子讀書,連忙出去查看。

 之所以如此急迫,實在是家裡那幾個孩童太鬧騰了,伏完現在想起,自己答應侄子伏泉教授他安排來的幾個武人將領孩子學問的事情,就一陣後悔自己當初沒堅持不收他們做學生。

 早知如此,就應該堅持自己所想,這些武將孩子太頑劣了,不該教導。若非伏泉去求自己家裡那母老虎劉華,硬逼著自己答應,再加上那幾個孩子的父親也都有不錯的前途,日後可以大用,他打死也不想教授這些頑劣孩童讀書,他們可比伏氏家教嚴厲的孩子頑劣了百倍不止。

 果不其然,伏完剛一出們,便見到那幾個頑皮孩童,又鬧騰起來了。

 只見,一個八、九歲的儒服少年,正在樹下,教授一個應該和他同齡英俊少年讀書。

 這被提問的少年,長得虎頭虎腦,兩隻大眼睛又黑又亮,賊溜溜的很是討人喜歡,而出身涼州的他體格雄壯,不同於同齡之人,也很招旁人注目。不過,他的學問顯然和他的外貌成了反比,連最簡單的書籍,這個虎頭虎腦的少年,應是根本不用功,此刻被面前問得根本背不出那最簡單的《論語》名句。

 “聽著,下句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啊……”

 就在那大齡少年還在教授讀書的時候,卻見天上,突然射來好幾個樹枝,結結實實的往那儒服少年頭上的羊角扔去,引得正自顧自讀書的少年連聲叫喚,頭髮也是髒亂不堪。

 “哈哈哈!三兄又被打了!三兄又被打了!”

 “耶耶耶!”

 ……

 卻見,兩人所靠近的樹上,正有一男一女,兩個幼齡孩童拍手叫好。這兩人手上都是髒兮兮的,顯然,剛剛那無辜飛來的樹枝,正是兩人的傑作。

 而此刻,被弄得滿頭髒亂的儒服少年,本來一臉仇恨,正準備和鬧事者拚命的他,抬頭看見那一對幼齡男女后,卻是立馬焉了,臉色愁苦的道:“小妹,莫要折騰為兄,讓父親知曉,受苦之人,亦為兄長也!”

 深知因為自己那個堂兄的原因,整個不其侯府家裡,都對這個堂妹如同掌上明珠,這個少年知道,除非有明確證據,自己那父親肯定會把妹妹頑劣的原因說成是自己管教不嚴,好好批評他一頓。

 當然,就算有明確證據,這少年也確信,自己父親不會為難自己時,同樣,也不會為難自己那小妹,一切的原因,還是因為他那個堂兄。

 為什麽?為什麽堂兄會這麽愛護小妹?想到自己堂兄每年即使遠在外地赴任,不給他們帶東西,也都要給小妹帶東西,這個少年就是一肚子怨念。

 “不不不!就不!三兄為何讀書?和小妹一起玩樹枝可好?”

 樹上,稚嫩的哄笑聲中,那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拍著小手在那裡咯咯笑,而她身邊,比他大幾歲的小哥哥,卻是一臉苦笑的在那裡和下面被砸的儒服少年還以善意的抱歉。若非他幫助這女孩上樹,又怎麽可能讓這女孩拿起樹枝砸她的三兄呢?

 當然, 其實這少年的內心裡,也是有一種砸那經常考校他們學問的少年的渴望。畢竟,任何一個貪玩的少年,都會對自己的老師,有著一種仇人的報復想法。

 然而,這少年想歸鄉,但並不敢實施而已,若不是今天有著身邊的女孩撐腰,給他幾個膽子都不會這樣,否則讓他父親知道,指不得要讓他受家法。

 說實話,聽從在和女孩的命令,除了那少年也想要報復外,自然就是少年人對於同齡女孩的一種美好純真的愛慕的。

 而那女孩,自然也有一番資本,她年紀雖小,但長的是粉妝玉啄,就跟玉雕出似的,別提有多可愛了。這種樣子,對於很多同齡的男孩來說,當然是有種不可阻止的誘惑,因此也就成為了她身邊那男孩言聽計從的誘因了。

 庭院樹下的美好,對於這個少年男女來說,卻是十分短暫,兩方依舊在喧鬧,不過,卻因為一聲蒼老的責備,讓得他們後怕不已。

 “伏壽,關平,爾等還不下來?成何體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