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659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
楊彪說完之後,在眾人震驚之中,立刻又有一人出列,乃是尚書盧植,其被袁紹軟禁後,在伏泉拿下雒陽後,為涼州兵救出,所以能參加此番朝會。

這一下,所有朝臣剛剛被楊彪一句話打壓到底,見到一直素來性格剛毅的盧植出現,當下,又是興奮起來,以盧植這般正氣的人,絕對不會和楊彪一樣,連自身名氣都不要了。

見到盧植,伏泉心中一驚,他可有些敬畏這位老者,畢竟,他可是真正的敢於直諫,不怕死的,其敢直斥竇武,說其不尊禮法,不按照宗譜次序選君主,不立長君,欲立幼君掌控朝政,可謂是字字誅心,就差說其要做權臣了,所圖不小了,要不是竇武是黨人“三君”,顧忌自己的名望,又忌憚盧植的名聲,否則說不得盧植要遭難。

當然,伏泉敬畏盧植,卻是因為其一則不是黨人,出身寒族的他只是與黨人友善,還沒那麽偏幫黨人;其二自然就是這位的直諫,畢竟盧植連當時權傾朝野的竇武都不懼,還會怕伏泉這個還沒有連朝堂都沒掌握的驃騎將軍嗎?

只是,盧植接下來說的話,卻是令伏泉以及在場群臣頗為吃驚,卻聽盧植緩緩拜道:“啟稟太后、陛下,臣附楊大夫之議!”

盧植的嗓門很大,令得在場之人都聽得非常清楚,一時間,場面又安靜下來,這一次盧植的話,比剛才楊彪所說,還令在場群臣受打擊,如果說楊彪這個有著敢於直諫的家族,因為忠於新皇的緣故,倒向皇帝和驃騎將軍伏泉,但是盧植怎麽會?

別忘了,這位可是連竇武都不放在眼裡,直接以布衣身份,噴得大將軍竇武一句話不敢反駁的直臣,可是現在,連盧植也同意了,當下朝堂黨人中識勢之人,紛紛出列拜倒,皆疾呼附議,深怕自己比別人遲喊了。

一個又一個,在場所剩黨人從一部分,直到全部,最終都跟著低頭,而在坐高官,以司徒伏完,司空馬日磾為首的三公九卿,以及千石以上的官員也都紛紛出列。

司徒伏完出列大聲拜道:“回稟太后、陛下,今觀陛下孝感動天,臣聞之,亦為陛下之孝感佩!臣聞仲尼曰:必世而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先帝主政以來,布德行武,功績著於竹帛,四海之內,皆有恩澤,臣愚竊以為,先帝當立廟祀之,使天下世世代代,皆知先帝之德!”

“臣等附議!先帝主政以來,布德行武,功績著於竹帛,四海之內,皆有恩澤,臣愚竊以為,先帝當立廟祀之,使天下世世代代,皆知先帝之德!”

自伏完說完後,其他官員都跟著喊道,就是伏泉也跟著拜倒,至於群臣為何要讓伏完出頭,這自然是如今伏氏朝堂當權,沒人敢搶伏氏叔侄二人的戲份而已。而伏泉縱然成為驃騎將軍,但畢竟伏完輩分大,就算是他提出上美諡、立廟號的事情,但明顯也得讓給伏完。

滿殿自此,公卿百官都達成一致,事實證明,官僚士人集團所參與的任何事情,去除了一批激進分子後,任何東西都是虛的,只要有足夠的利益,都是可以商量的。

想想看,就連趙高指鹿為馬,都有人捧臭腳,自娛自樂的裝白癡,為了保證仕途官位,區區一個給“昏君”上美諡、立廟號,又算得了什麽?

之後,隨著宋太后看了眼小皇帝劉崇點頭,小皇帝便用他稚嫩的口氣開口道:“諸卿之意,甚得朕心,先帝上諡立廟之事,就此定下!待諡號、廟號定好,擇吉日安葬先帝!”

“陛下聖明!”

隨著劉崇在早就練習過類似的官方語言下,

簡單下旨後,群臣齊聲喧乎,這場朝會最重要議題就此結束,而後再無其它事情,朝會就此終了。待宋太后、小皇帝離開後,群臣一一離開,伏泉是最後離開的,也沒有跟著伏完離開,之所以如此,自然是今天的事情實在有些太激烈了,激烈的伏泉自己都要冷靜一下,考慮那些人能用,那些不能用。

朝堂所剩的人裡,那些一開始就沒有明確反對的黨人,是完全可以拉攏的,畢竟天下那麽大,伏泉可不敢說就憑著幾州的人才治理天下,那完全是個笑話,因為這根本不夠。

而這些不明確反對,也沒明確拒絕的人,就是他最需要的,即使拉攏不成,那也不需要過分打壓,選一、二閑職安置,讓這些人有官做,沒實權,不鬧事便好。至於像劉岱、周毖這些,直到最後才同意的人,已經有些過分的死忠分子,那就堅決的打壓,如果能查出他們和袁紹有關系,那就毫不留情的清楚,查不出也得讓他們掌握不了地方大權,也進入不了中樞,人為的讓他們仕途止步才行。

這些問題一一想好後,伏泉又在思索盧植之事,其實連他也搞不明白,盧植這個明顯有些認死理的家夥,為什麽今天會幫自己?難道因為他和馬日磾交好,盧植因為馬日磾的關系,不想破壞兩家和諧?

想想看,又不可能,盧植真要這麽在乎關系變通,也不至於會乾出直斥竇武的事情,畢竟竇武所在的右扶風平陵竇氏,和馬日磾所在的右扶風茂陵馬氏,兩家關系更近,都是老牌皇戚,盧植若是真在乎馬家的關系,當初他就不會這麽做了。

一番思索,伏泉也是不得其解,心裡面,莫名的思念起賈詡,如果這個家夥在自己身邊,應該很容易給自己答案才是。思及日子,伏泉覺得,接到自己命令的賈詡,也該到了才是。

雒陽西門外,數百騎飛馳而行,卷起大量煙塵,直接讓在場百姓紛紛回避,聯想到前些日子,雒陽動亂的事情,他們可不敢去招惹這些成群結隊往京師跑的涼州騎兵。

這支涼州騎兵,其實細細看著,除了百余人是身披甲胄的騎兵外,其余多為儒服或者官服,並非正經兵馬。其實他們都是在伏泉離開涼州時,便被他傳令給賈詡,讓賈詡所帶來的伏泉的舊部文吏,他們之中,大部分都是伏泉所想皇帝求官來的,身不在雒陽,卻因為伏泉擁立之功成功朝官的官吏。

前番伏泉提前走,因為時間急,他在涼州邊境等信號出兵,自然無法第一時間征調帶走這些人,畢竟他們可都在涼州各地任職,直接集結的話,無疑十分耗時間。所以,為了能夠保證自己入雒陽,手下的人才夠用,伏泉才會第一時間通知賈詡。

從一開始,伏泉就知道,入主雒陽,和掌管地方不同,雒陽城內需要不是他有多少強兵強將,這些人分布各地,拱衛京師便好,他真正缺的是能在黨人對峙的情況下,有保證自己獨立運轉,不會崩盤的政治體系,他手下人只有有這樣的政治實力,才能保證伏泉真正的權傾朝堂,這才是外戚權臣該有的樣子。

眼前雒陽城的輪廓越來越近,車隊為首的一白服儒士,看著闊別了數年的大漢京師,頗有種恍然如夢的感覺,因為他知道,只要他入了這京師,大漢未來數十年的統治,他都可以過手,換句話說,他很快就要站在那金字塔統治的頂層了。

白服儒士不是別人,自然是伏泉一直等待的賈詡了,只是,他那一身白色儒服,現在可以說直接染成灰的了,一路上的煙塵,直接把那件衣服染色了。

自從得到伏泉之令後,賈詡連忙召集涼州內部,早就被伏泉定下的入京諸人,然後這一行人,便由百余精騎護送,一路趕往京師雒陽。

為了節約時間,賈詡特地命令諸人都不能乘馬車,只能騎馬,而且要日夜不停,生怕耽誤了父親的事情。其他人開始雖有怨言,畢竟策馬從涼州日夜不停趕往京師,這對於一般漢軍而言,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很多儒士而言,就有問題了。

當然,這不是說那些儒士不懂武略,漢代儒士多為能文能武之輩,騎馬自然不算什麽,他們有怨言的卻是長途行軍。畢竟,讓他們連續騎馬趕路,趕個三日、五日幾百裡路肯定沒事,但是像這種將近一月的趕路日程,可真就要了他們的命了,沒經過訓練常人可以熬得住的,但絕對不會感覺好的。

不過,一切都隨著路上傳來的伏泉被封為驃騎將軍的消息而煙消雲散,趕路的這些官吏可都不是傻子,自然能從伏泉升官入京,招他們這個舊吏入京的寓意,還不是讓他們升官發財,仕途更加進展嗎?當下,真是騎馬也不累了,趕路也不苦了,鼓著氣力的往京師趕,現在卻是終於入京了。

雒陽西門夏門口,這一行數百人仿若松了口氣一樣,看著那碩大的“雒陽”二字,特別興奮,就是賈詡這個一直能保持冷靜的家夥,此刻的內心,其實也有一些騷動。其實這也不怪他,任何一個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如此,如果說有人因為即將掌握大權,心裡沒有任何波動,顯然不可能。

由著親兵和守城門的涼州兵揭露身份,很快他們便獲得同學,賈詡剛準備策馬入城,便被城門內問詢趕來的十幾名涼州文武圍住了,賈詡識得他們,都是隨伏泉出兵的在涼州軍中,屬於中上層的人。

和他們互相打招呼後,賈詡便詢問主人所來何事,很顯然,看他們的樣子,明顯是早就得到自己的消息,特地在雒陽城西的夏門等自己了。

那幾人聞得此言,也不扭捏,當下便有一領頭的文士將這幾日他們隨伏泉入京後的情勢說了出來,而後重點提到伏泉不為大將軍的話題,最終直言為何伏泉不接受大將軍?

等到這文士話一說完,其他十幾個涼州文武,也都點頭,詢問賈詡伏泉意思,自從伏泉拒絕大將軍之位以來,其麾下文武,除了能看出其中用意的人外,大多數人都是一臉懵逼,不明白伏泉為什麽拒絕。

對於這些人而言,只有伏泉權勢越高,他們這些舊吏,才會有更好的出路,而觀本朝歷代權勢最高者,無不以大將軍為榮,現在伏泉堅決拒絕大將軍之位,明顯會讓他們不安。

他們都明白,伏泉既然不想告訴他們,那他們就是問到死也得不到答案,說不定還會因此惹惱了伏泉,那就得不償失了,而涼州人中都知道賈詡此人是伏泉肚子裡的蛔蟲,只要問他必有所獲,因此才會有這十幾人得到消息來攔路的情況,可以想見,賈詡入京師後,還會前來拜訪讓他解惑伏泉意圖的人不會少的。

看著面前眾人表情,賈詡自然猜出他們心中所想,不由捋了捋因為一路風塵而十分凌亂的短須笑問道:“不知諸位可知,將軍位中,最重者何也?”

眾人聞後面面相覷,不知賈詡為什麽問這個簡單問題,但那為首的文士還是出言道:“逼大將軍也。”

“然也!”賈詡點頭,又問道:“次者何?”

“驃騎將軍也。”

聞言,賈詡反問道:“諸位既知二者區別, 何必問某?”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都是沒明白,一副疑惑不解的神色,伏泉不接受大將軍的位置,和這兩者能有什麽關系呢?

當那為首之人再問後,賈詡搖頭回道:“大將軍,看似位高權重,實則內外猜忌,於宮中府中,皆為眾矢之的也。歷來得此位者,無幾人可得善終,今主公不受大將軍位,朝中自然無人敢應此位,故而自以其次,驃騎將軍最高,主公如今既為將軍之首,何必再去任大將軍?引宮中府中猜疑乎?”

“這……”眾人聞言,盡皆啞然,他們沒想到,伏泉不接受大將軍位置,竟然就這麽簡單。

不過,賈詡其實有一點沒告訴他們,伏泉之所以不接受,還有一點也是為日後避禍做準備,自古權臣難有善終者,賈詡不相信走到這一步的伏泉不會明白。

在賈詡想來,伏泉現在空置大將軍,也是為了埋伏筆,倘若日後出現小皇帝要奪權,或者並非伏泉至親的宋太后想大用宋氏族人的事情,伏泉必然會和劉漢皇室摩擦,到時候,他如果作為大將軍反而就不好了,更難有脫身時候。

如此,倒不如現在空置大將軍,遇到這些事情,直接挑宋太后和小皇帝要的人去做大將軍,這樣表面上看還兵於人,使得宮中安心,實則兵權還是在伏泉手上。畢竟,到那時候,做了驃騎將軍這麽久的伏泉,豈是隨便一個新上任的大將軍可以撼動的,伏泉完全可以架空大將軍,賈詡相信,那些隨伏泉南征北戰的兵將,肯定不會去聽從一個空降的大將軍指揮的。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校花的全能保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