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452章 自相殘殺為撞城
夜色陰沉,黑幕之中,塞外大漠的冷風,宛如一道催命符般,陰冷的告訴城頭上的鮮卑兵卒,他們的結局將會如何。

 城下,數千的鮮卑同族,他們身上沒有任何防護的甲胄,在漢軍的弓弩長矛的逼迫下,往著受降城挺進。指使他們的漢軍明確告訴他們,只有撞破城池他們才有攻城的希望,否則,他們當時就必須得死。

 在生於死之間,這些被逼迫的鮮卑人選擇去生,因為他們知道如果現在不推著攻城槌行進的話,那麽他們就會立即死去,反之,推著攻城槌前進,說不得他們能撞開城門,讓漢軍衝進城中,消滅了城內的鮮卑貴族,從而獲得一條生路。

 此刻,不管是城內城外,無數的鮮卑人心中都在辱罵著漢人的卑鄙無恥,這種殘忍的攻城方式,完全和他們一起遇到的那些有禮有節的漢人不同,這些漢軍似乎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用鮮卑人的鮮血,作為他們破城的防禦道具。他們是魔鬼,他們根本不知道部族生命的可貴,他那些知道原諒他們入侵漢朝的漢人將領根本不同,只是,無論他們如何咒罵,一場鮮卑同族直接被迫的自相殘殺,已然不可避免。

 漢軍後陣,伏泉望著受降城下的一切,冷笑不已,這就是他想要的一切,想到後世異族,都願意用漢朝百姓的鮮血,作為他們破城的炮灰,甚至這時代的大漢邊疆,有外敵入侵,也出現過類似胡人要破城,不想過多的損失自己部族,所以用漢人當炮灰的情況。

 對此,伏泉前世知道的不要太多了,如今,隨著他帶偏師出塞,也遇到同樣的難題,一方面受降城再如何破敗,但畢竟也是城,不付出一定代價,是不可能輕易攻破的。另一方面,自然就是因為那些鮮卑俘虜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了,終究對於這些原本欺負漢人的鮮卑人,伏泉是一點兒好感也沒用,但是如果讓漢軍去一個又一個殺這些鮮卑俘虜的話,無疑又十分浪費時間,不如廢物利用,讓他們先替漢軍,擋一擋城樓之上鮮卑兵卒的弓箭。

 身後,無數的鮮卑女人哭泣聲陣陣傳來,伏泉知道那是有幸沒有被漢軍選上去做炮灰的鮮卑女人所發出哭聲。

 適才命令鮮卑人做炮灰時,伏泉就命令抽取其中年輕的婦女和小女孩,其他鮮卑人,無論是誰,哪怕是小男孩,也要去戰場做炮灰。這之中的道理自然簡單,年輕女子和女孩可以做營妓和奴隸,是自己麾下軍隊的行軍軍需品,甚至得勝以後,還以拿到中原去賣,當然要好好廢物利用了,何況就是伏泉舍得,他麾下的兵馬估計也舍不得將這些女人拿去做炮灰。

 這一千多鮮卑女的哭喊的,自然是那些將要送死的鮮卑同族,那裡面有她們的父兄弟子,如今卻要天人永隔,被漢軍趕去送死,她們能不痛苦嗎?只是,很顯然,任憑她們如何痛哭,她們親人的的下場,注定是改變不了的。

 受降城防守雖然堅固,易守難攻,但他也有自己的弱點,畢竟這城牆最初是漢朝修建防禦草原胡人的,自然完全是依照胡人的劣勢修建。

 其城牆雖高卻不厚,而且是土夯城牆,內外兩側並無磚石加固,若是用攻城槌去死硬攻克城牆和城門,只要時間充分,花費足夠的代價,都可以將這城門或者城牆直接推到摧毀。

 當然,這並不是說土夯城牆都是花架子,古代建城多是夯土而建,而且城池很少有後世的豆腐渣工程。許多城池拋卻自認因素,歷經朝代變換,殺戮不斷,血雨腥風,依舊鼎力辱斯,自然有它堅固的道理。

 夯土建牆在這時候是很有講究的,孟子有言“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這其中,所謂版,卻是指木板,古人建造把一塊塊準備好的厚木板拚接起來,每兩塊木板外面插一根名為“楨”的立柱,而這些立柱之間,也系著繩索。那樣子類似於後世建造高樓大廈所使用的的腳手架,就像夾棍一樣把那些木板固定住,使它們不至倒塌,從而豎成四面木牆,組成一個狹長的方框。

 至於“築”,卻是指用夯杵敲擊泥土,因為隨著類似於“版”的腳手架建好,支持建造城牆的人就要將泥土放在竹筐裡,讓人沿著那些“腳手架”提到木牆上,往木牆裡面不停填土,而等到裡面盛滿土後,就派人三人或四人一組,掄起沉重的夯杵,照著松散的土堆,用盡吃奶的力氣一頓猛砸,而孟子的那句“傅說舉於版築之間”的意思,就是指商武丁那位大臣傅說,一開始也是乾的是掄大杵,砸夯土的苦活。

 不過,苦活歸苦活,但是砸夯土在古代建城過程中,卻是十分重要。因為這不是簡簡單單的將泥土砸實了而已,而是要將泥土之中砸的要一點縫隙都沒有,那些疏松的乾土便被慢慢夯實,越來越板,越來越硬,直到鐵鍤使勁一鏟都無法撬動,之後灑上水,塗上一層泥,這才算建造完成。

 而建造完成的城牆,如果你要懷疑這城牆的質量的話,完全不用擔心。因為隨著建城牆的泥土被夯得堅硬如石,牆垣上的水漬被徹底風乾,拋卻自認因素,只有遇到無法計量的攻擊才會崩塌外,不然外敵很難攻克。

 當然,如果計算自然因素的話,像這類夯土城牆,它們的壽命肯定不如石牆。少則數十上百年,多則上千年,這類夯土而成的城牆,必定會經過風吹雨淋變矮,甚至直接消失,但是他們的防禦力卻是不錯,經受得住石塊連番轟砸。

 所以,想要攻克這類城牆,最好的辦法並不是投石器之類的遠程武器,而是掘地道突襲城中或者直接挖斷城池地基,甚至可以發水來慢慢浸泡城池地基,徹底用消磨時間的方法來攻破這類堅城。

 前漢之所以在這塞外大漠築城,除了這城池是接受匈奴貴族部民投降,擁有極其重要的政治意義以外,更重要的就是這座堅城如果有充足的士兵和後勤,完全就是漢軍出塞進攻的橋頭堡。

 任憑草原民族有多少人,在這塞外大漠,數百上千裡沒有充足水源的地方,面對兵力充沛、糧草充足、軍械繁多的漢軍,只能望塵莫及。發水幾乎沒可能,至於挖地道,也是妄想了,周圍一片松軟沙漠的地帶,你挖個地道,雖然可以用木板加固地道,但是卻不會真的保險,說不得還沒挖多長,自己就得先賠上不少兵卒,埋進沙子裡送死。

 因此,這受降城當時在胡人眼裡說是惡夢也不為過,畢竟他們除了硬攻城池,拿人命來填以外,別無他法,而要硬攻,面對裝備充足的漢軍,他們只有付出不下於城中守軍數倍的傷亡,才能破城。

 城內的鮮卑人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敢有憑著弱勢兵力守城,堅持到援軍到來的勇氣。

 原本,伏泉在荊州就用過“斷柱破城法”來破城,對於受降城自然不會太過在意,只是現在,很顯然,這麽搞的話,對整個漢軍來說,他們是完全不能這麽做的。

 畢竟,一來挖掘地道現在非常不保險,二來,就算能夠挖地道,但漢軍卻沒有那麽多時間挖。終究隨著今夜突襲,不少鮮卑部民慌亂逃散,說不得一兩日後,附近的鮮卑部落就得到消息,到時候集結各部兵力,就回來救援受降城。雖然西部鮮卑早就接到和連的兵力,抽調了不少兵馬離開,但其本身終歸是鮮卑大部落,即使如今已然分裂,終究還能湊得數萬人。

 伏泉如果不想一開始就和鮮卑大部隊硬拚的話,唯有選擇速戰速決,所以掘地道或者發水這類耗時間的事情,他是萬萬不能乾的,要乾只能乾花費時間少的事情。

 例如這用攻城槌強攻城牆,直接撞塌受降城的牆基,終歸經過數百年時間,受降城如今城牆早已隨時間演變,戰火侵蝕,沒有善加修葺而低矮不少,而且城牆也早已不如前漢建造時那麽堅硬了,其城外也沒有護城河環繞防禦,所以只要有足夠充足的時間,在攻城槌的撞擊下,終究會倒塌的。

 城外,也就是一會兒工夫,推著攻城槌移動的鮮卑人,已經快要到了受降城中守軍弓箭的射程之內,可是城頭的鮮卑人此刻卻是發揮了草原民族為了生存可以舍棄一切的本性。

 “放箭!放箭!”置鞬落羅當先在城頭大喊,讓城頭的鮮卑男女,射出他們手中的箭矢。有不聽話的兵卒,不知是看到自己的親人,還是不忍心下手,拿著弓箭直接不動彈,對此,置鞬落羅根本不予理會,直接上前打罵,令其放箭。

 此時,所有的鮮卑人都知道,城下的族人不死的話,死的就是他們這些城頭的鮮卑人。只是,他們再如何射擊,也不能將城下所有的鮮卑人殺死,而且,漢軍沒有給那些炮灰鮮卑人防禦的甲胄,但並不代表漢軍沒有使出針對性的手段,對付城頭的鮮卑人。

 只見,在城頭的鮮卑人對著城下自己族人放箭的時候,一直跟著進攻受降城的鮮卑人身後的漢軍,在到了可以攻擊城頭的地方後,也對著城頭的鮮卑人,發出自己早已等待的嗜血的箭矢。

 “啊!啊!啊……”

 無論是受降城頭,還是受降城下,鮮卑人都在不斷傷亡,城頭還好,畢竟有著甕城的幫助,許多守城的鮮卑人還可以躲避,而城下,往城牆和城門攻擊的鮮卑人卻是遇到難題。

 因為那些原本呆在城下,準備慢慢憑著吊籃登城的鮮卑人,此刻卻是發出必死的決心,阻止同族攻城的行動。不過,因為雙方都沒有攻城武器,所以導致兩方僵持不下,只是,在城下為城頭同族護城的鮮卑人恐怕也想不到,城頭的鮮卑同族,即使明知道他們在阻擋攻城的鮮卑人,卻依舊對他們張弓射箭。

 原因無他,城頭的鮮卑人既然已經對於攻城的族人射箭了,自然不會對其他族人手軟,而城下阻擋的鮮卑人,正好給他們射箭瞄準之機,此時他們已經不在乎敵我了,只要能將這些攻城的鮮卑人殺光,不讓他們把那可以攻破城池的攻城槌推進城牆,無論付出什麽樣的代價,他們都願意嘗試。

 站於城外的伏泉,見到鮮卑人自相殘殺的情景,不禁露出一種暢快的笑容,這大概是一種對於後世漢人所遭遇的不幸的一種報復感吧。

 若是往後儒家主導的王朝政權,將他們所謂的仁義隻用於漢人,而對胡人都用這種極端的種族政策的話,何至於隨著王朝發展,一代一代的漢人,早已失去先秦春秋,祖輩披荊斬棘的血腥的殖民擴張方式,改用所謂的仁義治國,結果治得多數掌握政權的儒家士人都變成了忍讓主和派。而原本讓儒家所徹底崛起的漢朝的“復仇”之風徹底蕩然無存,所謂的《春秋》之義,臣不討賊非臣,子不復仇非子,往後卻是越來越少了。

 言歸正傳,受降城中的鮮卑人最終也沒有將城外的鮮卑人徹底殺光,畢竟本身也就剩下數百鮮卑人,阻止那些被逼進攻的鮮卑人,兩方人數相差巨大,隨著城頭近三千兵卒的箭矢覆蓋,阻止攻城的鮮卑人死光了,那些攻城的還有兩千余人,此刻,也都在前赴後繼的推動攻城槌。

 未幾,在付出無數生命的代價後,那些攻城的攻城槌,終於到了城牆附近,不過在漢軍事先的要求下,他們沒有一輛去撞城門。

 它們都是漢軍臨時製作的,用幾輛繳獲來的由木板釘製而成的,底部安裝輪子可以在沙漠移動的板車為底座,然後在車上正前壁固定尖銳撞槌,相當於一種簡化版,沒有任何防禦力的衝車,此刻直接往城牆撞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