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皇戚》411章 1門爭死為黨人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中文),最快更新!無廣告!雖然剛才伏泉和袁紹一行人談論不少,但其實也就是一段路的功夫,入得內院,很快便看到此刻正在交談的伏完、孔融二人。

“文舉!”

還未說話,便聽張邈大喊一聲,然後率先衝了出來跑到孔融旁邊。伏泉望到,他這一舉動令得袁紹等人皺了眉頭,除袁氏二兄弟外,其他黨人都紛紛看向袁紹,而袁紹臉色也有不善。至於袁術,算了,不提也罷,也不知他為何跟來,從一進府袁紹為伏泉介紹眾人,他就一直和袁紹一派的當然保持著一種既不親近又不疏遠的距離,對於外界事情,也是多不關心,顯得十分格格不入,真不知道為何來此。

看著張邈這般引起袁紹等人直皺眉頭,想了想,伏泉就明白了,張邈畢竟是袁紹這方面的人,在外自然要看他們老大袁紹的臉色,孔融雖然是名士,但也應該是如今黨人領袖的袁紹先相談,再由其他黨人談話,而張邈如此隨意上前,顯然是有些不把袁紹放在眼裡。

見此,伏泉想到後來張邈在袁紹成為討董盟主後,還一直指責袁紹,也不由得感慨張邈日後會有那般下場,這點當小弟的意識都沒有,屢屢觸了自己老大的逆鱗,老大能一直容忍你才怪。

當然,現在袁紹還被黨錮所困,急需要穩住自己勢力,即使對此有所不滿,也不會表露出來。伏泉見到,袁紹先是揮手示意其麾下黨人不必在意,然後一改原本皺了的眉頭,臉露微笑的走到孔融身前道:“莫非君為魯國孔文舉乎?”

“正是!”

孔融剛和張邈老友再見交談過後,見袁紹上前詢問,便舍了張邈,轉身與袁紹交談起來。他和張邈都出自青州地界,加之都是州郡名士,早有相交,自然不需害怕舍了張邈會不會失了禮數,更何況袁紹是張邈老大,就是失了禮數,孔融也不能再和張邈閑談。

“汝南袁本初見過孔君,嘗聽孟卓言道孔君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文禮皆為一時俊秀,為後進冠蓋,今日見之,果如是也!”袁紹顯然也是聽過孔融的名聲,不過礙於其一直在青州,未有時機得見其人,今日見到,應是礙於孔融在黨人之間的聲望,連忙大為讚歎。邊文禮就是邊讓,後來被曹操所殺的充州名士,他和孔融、陶丘洪齊名,皆是中原地界年輕一代的楷模,州郡名士。

“袁君妙讚,融愧不敢當!”孔融謙虛回禮,突然卻是話題一轉說道:“余之薄名,如何可及天下楷模,當不得真!當不得真!”

一句話,反嗆了袁紹一句,本來他還想好好和這司徒府的名吏搞好關系,未曾想竟然被對方一句消散無解,袁紹面色有些不好,畢竟孔融這在黨人名望極重的人說自己名聲當不得真,那麽他這個天下楷模的名聲就當得真嗎?這不是反打現在正是聲望如日中天的袁紹的臉嗎?袁紹能有好臉色也就怪了。

站於一旁的伏泉見此,心中也是頗為歎氣,怪不得孔融後來結局也不好,空有才學,卻乾不了正經實事,雖有名望,可是嘴卻極毒,言語驕狂,一朝政治不得志,便難以相處,直接惹毛了曹阿瞞,把他給幹了。

這一切怪也怪不得誰,只能怪孔融自己,有時候人太早慧聰明也不好,從小就因為比同齡人優越,他的眼中還能有其他人嗎?即使你四歲能讓梨,品德好又如何?還不是小時候就敢“小時了了,大必佳時”的慫了大人,從小就養出了內心中的驕狂性子,還能得了?

想到這裡,伏泉心中一凜,或許剛才這句話還是孔融有意說的,

至於為何,很簡單,就是因為袁紹的名氣比他孔融大的太多了。想他孔融自小就因才學品行聞名州郡,是同齡人的佼佼者,如今卻遇到比他名氣還大的袁紹,當然要用些文人的法子來好好打壓下袁紹了。場面雖然因為孔融話語一時尷尬,但是好在袁紹所帶眾人都不是一般人,見此立馬上前主動和伏完、孔融打招呼,一下就把袁紹剛才的尷尬局面緩解了。

很快, 袁紹又是一臉笑容對孔融說道:“君之大名,天下皆知,當初元節公受難,若是君恩救之,恐世間再無元節公也,紹在此謝過文舉。”

說完,袁紹又在孔融面前,在眾人眼中,十分誠懇的向著孔融深深一拜,似乎一點兒也沒有因為剛才孔融的言語而感到憤怒的樣子。這不由得讓伏泉暗暗佩服,果然是未來的北方霸主,這點不計前嫌的風度,即使是演出來的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比的。

至於袁紹口中所說元節公,卻是黨人“八俊”之一的山陽高平人張儉,當時桓帝已經對黨人勢力忌憚不已,他後來因故得罪中常侍侯覽,幾番緣由之下,掀起了歷史上有史以來的第一場黨錮大案,事後張儉逃亡。

張儉與孔融兄長孔褒是好友,於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卻不在。當時孔融年僅十六歲,張儉認為孔融年輕,並沒有告訴他自己的處境。孔融看見張儉窘迫的樣子,對張儉說:“兄雖在外,吾獨不能為君主邪?”因此留張儉住在自己家。

後來事情泄漏,自國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壓下此事,張儉得以逃脫,孔褒、孔融則被逮捕入獄。但不知他們二人是誰獲罪。孔融說:“保納舍藏者,融也,當坐之。”孔褒說:“彼來求我,非弟之過,請甘其罪。”官吏問他們的母親,母親說:“家事任長,妾當其辜。”

孔氏可謂是一門爭死,郡縣後來因此遲疑不能決斷,於是向朝廷請示,詔書最後定了孔褒的罪,孔融也由此事而聞名。後來同樣因為救了黨人大佬張儉,最終和不少黨人關系親密,名望極高,這才有袁紹對他的禮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