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皇戚》第442章 北地往事
策馬而來的年輕人,自然是本次漢軍名義上支援涼州北地郡的主帥,大漢巴郡太守伏泉。本來按道理段熲作為副將,自然不該比伏泉更早讓地方官吏接見,只是礙於這位大漢軍神的資歷,伏泉只能謙讓,他可不想和段熲鬧翻,不然此事傳開,恐怕他以後在涼州都混不下去。

 “來,義真、天清,這位便是征北將軍。”段熲見伏泉到來,連忙謂皇甫嵩和田晏介紹。

 “見過伏征北!”

 皇甫嵩、田晏二人齊齊拜道。

 面前二人行禮,伏泉自然不敢托大,連忙下馬,還禮道:“見過二位,二位莫如此稱呼,孤之征北將軍前,尚以‘行’為之,當不得真!莫要如此稱呼!”

 伏泉當然不能讓皇甫嵩和田晏這兩個兩千石高官這樣稱呼自己,畢竟說到底他的征北行軍,只是皇帝劉宏臨時給他安排的代行官職而已,還不是正式的,自然不能如此自大。

 之後一番交談,伏泉與皇甫嵩、田晏二人相互談論,田晏其人伏泉早已認識,畢竟當年他和夏育二人聯合宦官,攛掇著皇帝同意北伐,最後被伏泉一聲“斬袁赦天下乃安”給阻止,可以說是有了一番過節。

 當然,前事已過,現在袁赦已死,伏泉又為北征偏師主將,還和田晏故主段熲一起,兩人之間即使有瓜葛也得一笑泯恩仇才行。更何況,兩人之間的瓜葛說到底就是當時的政治意見不同而已,而作為合格的政客,自然不會抱著過節不放,現在北征對二人都有利,自然不會想著互相算計,所以伏泉與田晏之間,倒是談的融洽不已。

 至於皇甫嵩其人,伏泉卻是第一次見,看其模樣應已有四十余歲,容貌剛毅,雙眼似電,胡須美而有威儀,整個人看上去氣勢甚盛,卻不會太過逼人,想來因是從小精修經學的緣故。

 看著面前的皇甫嵩,伏泉知道其人好詩書,習弓馬,是朝野難得的文武全才,最初被州郡連舉為孝廉、茂才,之後被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連番數次征辟都拒絕,直到後來宦官鏟除竇武、陳蕃等黨人,一家獨大,本來就與外朝士人聯系不淺的皇甫嵩,見宦官勢成,這才應征為議郎,之後遷為北地太守,一直為大漢牧邊保民。當然,皇甫嵩最令人在意的是未來四年後的那場波及天下的大亂,這位西北後起的名將,在平定那場大亂中出力甚多。

 此番北征有所牽扯的高官皆已相互見面,之後,自然便是回城,當然,伏泉的大軍這一次倒是不用在外扎營了。畢竟皇甫嵩本人也是十分擅長兵事的,在伏泉說出要在北地郡休整的計劃後,皇甫嵩便不管伏泉是否真的會帶領大軍在北地休整,早就準備好了兵營安置這隨行的八千兵卒。

 隨後眾人在北地郡官民夾道歡迎下進城,望著一路跟隨眾人的百姓,伏泉聽到他們口中“段熲”的名字呼喊的最多,心中也是詫異。看來無論段熲到底投不投身宦官,為自己謀利,從而引得外朝士人不喜摸黑,但是他在涼州百姓眼裡,永遠是“涼州三明”,永遠是當初那個帶領大漢軍隊滅羌無數,平定了羌亂的大漢軍神,這一點任憑外人如何摸黑,也都是改變不了。

 一邊入城,一邊與皇甫嵩幾人相互交流,伏泉腦海裡也在一點一點的呈現出了北地郡如今的情景,只能說真是苦不堪言。

 不說北地郡如今因為郡內土地減少,而不得不寄居左馮翊,就是現在北地境內的先零羌人,也是數量繁多,不服王化,甚至時常有叛亂,令郡署官吏焦頭爛額。

 之所以由此原因,卻是因為本朝開國時,西北地區羌人起義連續不斷,給漢朝政府造成很大威脅嗎,北地等邊郡也曾被迫數次次內徙。畢竟本朝自光武時即力取省減保守政策。前漢時期,北地郡尚統十九縣,而到如今就僅轄六縣了,分別為富平、泥陽、戈居、廉、參、靈州六縣。

 這固然是由於前漢時,漢武帝分北地郡置安定郡之因, 但也與本朝時北地邊事不斷、轄境縮小有關系,而轄境縮小,也就意味著漢朝可以控制的領土極少。那些領土不為漢朝控制,自然就會被先零羌所據,被羌人佔據的話自然羌人離漢界不遠,這也就變向促進了那些時常侵入漢地,劫掠百姓的羌人的胡作為非。

 到了官署,皇甫嵩簡單向伏泉和段熲介紹過北地郡郡署諸般事物後,便帶二人以及隨他們入城的將領前往北地郡官舍,那裡皇甫嵩早已備好酒宴,為原來的漢軍將士接風洗塵。

 畢竟這一次來北地的不只有伏泉這個大漢外戚,隱隱上升的名將將星到場,更有威震涼州,為涼州安定付出半生的“涼州三明”之一的段熲到場,即使北地郡士人對段熲投身閹宦頗有微詞,但是也不妨礙大部分人還是願意歡迎這位大漢軍神來到北地的。

 所以,酒宴之上,不僅郡署各級官吏悉數到場,北地郡的地方豪族也是一個不缺,甚至有外郡豪族聽聞段熲到來,跑來湊場子的,可謂是給足了面子。

 伏泉為官數年,酒量也並未有太大長進,再加上段熲這老滑頭耍奸,以年老不勝酒力為由,讓伏泉代飲,最終,他被在場賓客輪番敬酒,倒地不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