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126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
幽燕大地,令支城外蒼茫一角,一場殺戮血腥上演。

 這一戰,檀石槐要速戰速決,不留給漢軍建立營寨,穩扎穩打的機會。他之所以如此急迫的的尋求決戰,就是為了一舉趁漢軍立足未穩時,逼其野戰,這樣勝券更大。

 因此,檀石槐身邊隻留了兩千騎護衛身邊,其余一萬八千騎盡皆派出,他必須一戰就要鑿破當前漢軍軍陣,最大限度的消滅漢軍。否則他率軍帶走搶來的財貨糧食時,漢軍尾隨追擊,他如何是好?漢軍只需盯住財貨糧食,自己鐵騎的機動性就將蕩然無存,因此必須要先解決漢軍才行,除非他不需要那些戰利品,無疑,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強弩兵陣裡,所有弩兵凝神目視前方,等待校尉命令。他們清一色使用蹶張弩,相比較臂張弩的張力小,腰引弩的不實用,蹶張弩無疑是最為適合戰場的。

 漢以前的弩既有最基本的臂張弩,也有同時利用臂、足和膝之力張弓的蹶張弩,以及絞軸上弦、射程較遠,但精準度不佳的床弩。東漢時期,出現一種之前從未有過的弩種—腰引弩。

 腰引弩的上弦方式與臂張弩和蹶張弩都不同,上弦時需弩手坐在地上,雙手腳掌蹬在弩臂兩側的弩弓上,用拴在腰間連接弩弦和腰部的繩索張弓。這樣利用弩手腰部和雙腿的力量將弩張開,然後將弩弦掛在弩機機牙上。腰引弩張弓是需要弩手用盡全身力氣將弩弓張開。所以,腰引弩弩弓的張力更強,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

 不過威力巨大的同時,其需要弩手耗盡全身力氣的弊端,在實戰中也十分明顯,力氣弱者只能張弩一次,或者很難張弩,這在實戰中無疑是致命的。畢竟持弩的士兵不能兼用其他兵器,不能連續發射強弩的話,效果不大,以至於後來力弱者用蹶張,力雄者用腰引,因此除非是力氣巨大、勇於常人者,否則很少有弩兵會選擇使用腰引弩。

 闕居率領的中路萬騎比左右兩翼快了不少,與他們明顯拉開了一段距離,不過他可沒有停下的意願。騎兵破陣貴在短時間內衝刺起來的爆發了,此時若停,無疑是自毀長城之舉。

 漢軍弩兵部隊右側,漢軍弩兵校尉目視前方,遠望前方衝刺而來的鮮卑鐵騎,他計算著騎兵是否已進入蹶張弩的最佳射程,一邊給他們最凌厲的一擊。

 弩亦弓屬,三石以下弩機近戰中可連發速射,威力巨大,射程亦遠於弓箭,但其最佳射程應比弓短,而且礙於弩矢本身材料、大小長短所致,破甲穿透力、殺傷力並不如強弓羽箭出色,但勝在入手簡單,不需要射擊技巧,平民百姓很容易掌握它的使用方法。而漢軍強弩兵,皆使六石以上強弩,其巨大的拉力,對於敵方部隊所造成的的穿透力、破壞力和殺傷力都是難以估量的,特別是兩軍正面決戰,強弩無疑是殺人奪命的利器。

 “發矢!”

 漢軍弩兵司馬將手中高舉的利劍猛的狠狠斬落,大喝一聲喊道,一千名等待良久的弩兵,立即扣動弩機,一千具早已蓄勢待發的強弩向天連續拋射出他們隱藏已久的鋒利的獠牙,只見連續射出的弩矢如雨點般傾盆而下。

 “梭!梭!梭……”

 “咻!咻!咻……”

 霎時間,漫天的矢雨,越過前方的盾兵、矛兵,扎進洶湧而至的鮮卑騎兵裡。此時已不需管弩機在拋射時準星與射程不如平射那般準而遠了,因為對面密密麻麻而來的鮮卑騎兵,此時就是一個個密集排列洶湧而來的活靶子,無論是馬匹還是騎兵,只要不幸被弩矢擊中,便一定會被重矢那巨大的威力,以及騎兵向前衝鋒的慣性所擊倒,無數騎兵就此被釘在馬上,最終湮滅於滾滾前進的鮮卑軍裡,被後方湧動的鮮卑騎兵踩成爛泥。

 這便是強弩的威力?

 位於漢軍後陣的伏泉愣神的看著前方倒下一片的鮮卑騎兵,呆滯莫名,不由暗暗陪陪古人的智慧,這等強弩之下,與遊牧民族堂堂正正決戰,有何懼之?

 一輪矢雨之後,這些漢軍精銳,立即快速換裝弩匣。不過無論他們如何熟練,換裝後再張弩發射費時太多,到十數息後,才開始第二輪矢雨,而鮮卑騎兵這時早已前進了不少距離,按這速度,相信最多幾輪便可至陣前。

 這就是弓與弩於戰場上最本質的區別,弩射速低,一個弩兵射出一支矢,另一個普通弓兵,說不得已是兩、三輪箭雨落下,對於需要用密集火力造成敵人殺傷的遠程部隊來說,弩兵這一點無疑雞肋了。不過,強弩在戰場上巨大的穿透力、殺傷力、破壞力,以及那遠大於硬弓的射程還是讓他成為戰場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然,他們這般速度卻算是百裡挑一了,普通人接觸較少與其相比真是難以項背。蓋因自東漢立國罷免天下材官以後,三石以上強弩早已藏於中央武庫以及地方郡守武庫,其他縣城只有三石以下的弩機,因此除非像他們這樣精選而來的漢軍精銳日夜練習,否則旁人善用強弩者寥寥無幾。

 ——————————————————————————————————————————

 回答某盜版讀者引發的幾個書友質疑,關於地方縣城是否擁有強弩的問題,我認為東漢對除了險關要塞,以及大郡治地以外,普通縣城武庫裡是不會有三石以上強弩的,至於為何,一方面是因為東漢以胡治胡的政策失當,北匈奴之後鮮卑崛起,東漢敗多勝少,所以對於這類高技術含量的強弩如西漢初期的“馬弩關”一樣,禁止流通,地方武庫管制嚴格,另一方面,也是削弱郡國武備後, 地方空虛,害怕這些東西流落到宵小手裡,引起動蕩。

 當然也不排除弩的重量重,構造複雜,技術含量與製造成本比較高,大量製造需要有相應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而東漢初期民生蕭條,國力不濟,裁撤天下材官,為了減少軍費開支,限制弩兵發展也有可能。

 《後漢書·陳球傳》中言陳球在任零陵太守,防守亂賊叛亂時,“乃悉內吏人老弱,與共城守,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余步,所殺傷眾。”

 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郡太守,守城時竟然要自己臨時製作床弩守城,文中說的很明顯,“給粗大的木頭安上弦作成弓,把長矛裝上羽毛製成箭”,是否可以說明東漢以後地方郡縣武庫強弩少有,不然何為一郡太守都要臨時製造?我這麽認為可能只有中央軍和邊軍軍團才會列裝。

 柳城只是幾萬人小縣城,在我想來不會配備的,邊郡可能也只有郡治所會配備強弩,但也不算多,畢竟東漢對外戰爭裡,弓弩比重雖然多,但多為弓兵居多,因為弓兵廉價,射速快,弩兵只能作為輔助兵種,這是我的想法,各位盡管提意見,但別像那位沒粉絲值的盜版讀者一樣,半句話不離髒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