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352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
風中帶來一絲陰霾,李狗子的話猶如一顆石頭激起湖面的朵朵浪花般,又一次將他身後的其他叛軍點燃,他們紛紛在李狗子那沒有活路的帶動下,也跟著指責起來。

場面一下子極度混亂起來,看著對面那些群情激憤的叛軍兵卒,伏泉感覺,如果不是自己後面有張弓上弩的漢軍虎視著,說不得他們就要暴動了。

此刻,如果再不控制局勢,場面必將混亂,而掀起這場爭端的李狗子,卻再也留不得,不殺其人不足以震懾其余叛軍俘虜。留之也是無用,伏泉可不相信,父母都因大漢而亡的李狗子,自己留下他這條命,他能真心實意的感激自己、臣服大漢。

“啊!狗……官……”

隨著李狗子的一聲大喊,之後一絲熱血從空中噴出,接著便見伏泉手中的長劍已經死死的插入李狗子的心口。而那李狗子怒目圓睜的看著伏泉,還想在罵些什麽,可是斷斷續續了說了幾個字就再也不行了,鮮血依舊流淌著,李狗子的眼睛卻是未閉上一直盯著伏泉,可謂是真正的死不瞑目了。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再有妄言者,如同此獠。”

猛的抽出李狗子胸前的長劍,伏泉擦也不擦上面的血跡,對準面前那些叛軍冷冷大喝道,絲絲殷紅的血跡點點滴落在地,帶出了無邊的危險。此刻的伏泉在那些叛軍眼裡,如同地獄裡的魔鬼撒旦一般,想到這個屠俘狂魔的過去,就讓那些叛軍心中不自然生出懼意。

見叛軍聲勢被壓製,伏泉轉頭,隨後又隨意指了一人,喝道:“出來!”

接著待那人戰戰兢兢出來之後,伏泉直接問道:“汝可願隨孤殺敵?”

“額、小、小人願……啊……”那人聽後,愣神一會兒,才明白伏泉意思,想了片刻,才慢慢回話。

不過,這已經遲了,在看出這人遲疑之後,並且他說話時候眼神明顯閃爍不已,伏泉是一點也不留情,直接出劍刺死了他。對於伏泉來說,這種明顯為形勢所逼,言語不真的人,留之也無用,他接下來需要的是真心要為他拚命的兵卒,而不是怕死之後,再見到叛軍,會倒戈拖累自己的叛徒累贅。

“出來!”伏泉再指一人,令其出列,繼續問曰:“汝可願隨孤殺敵?”

“願!小人願為將軍效死!”

“善!來人賜衣甲,入營。”

有了前面二人的活生生被殺的例子,這人十分痛快的回答,雖然看著依舊膽怯不已,但明顯沒有為了活命的欺騙意圖在,伏泉十分高興的讓麾下兵卒賜了一套衣甲給他,讓他入漢軍兵營裡。

當然,為了防止意外,並未發兵器,等到出征之時,將那些初步甄別下來的兵卒分批打散入軍中,再賜兵器也不遲。到時候,左右都有自己的板楯蠻兵看護監視,量這些叛軍降卒,即使有異心,也要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在眾人眼皮子地下叛變後,還能保證性命無憂。

之後,伏泉如法炮製,有了一個人毫無節操的投降,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當然,中途伏泉也不是沒有刺死其他人,畢竟總有因為貪官汙吏橫行而導致家破人亡的叛軍兵卒,想讓他們心甘情願的隨自己殺敵,顯然有些異想天開了。

對於這些人,反正只要有言語閃爍,明顯不是真心實意要投降自己的意圖,伏泉現在是毫不手軟的。換做往常時候,伏泉肯定會令人押解,直到平亂之後交有當地官署審理,他們可能被或判刑,或被勒令還鄉務農等等,也許罪不至死。

可是現在,賊亂未定,再加上又定下了奇襲叛軍糧草後方的計劃,

伏泉需要帶走手中所有的力量去偷襲的,不容得出現任何一絲浪費,而如果留下這些心思難測的叛軍,誰知道會出現什麽意外?對此是絕對容不得出現斑點紕漏的,在那些叛軍裡面,不是忠心實意投降自己的兵卒,都會是他計劃裡的不穩定因素。誰知道再潛入賊軍糧草後方之後,那些心懷二意的叛軍兵卒會不會臨陣倒戈,畢竟自己人少,若是出現那樣的情況,自己很可能會全軍覆沒。

因此,為了保險起見,這些言語閃爍,心思不明的叛軍兵卒只有徹底的消失,才能讓伏泉心中安穩。雖然這樣子看著十分殘忍,但卻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伏泉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聖母,在他看來治政上要關心民生,保證黎民百姓能夠活下去,而軍事上,一切未知的隱患必須除去,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五日後,廬江郡郡治舒縣南部,在巍峨連綿的崇山峻嶺之中,一隻披堅執銳的漢軍兵卒,在山陵之中人跡罕至的小道上小心行走。

隊伍中間,有一渾身冒汗的年輕人此刻在一紅臉長須的漢子的攙扶下,繼續往他們前方的目的地走去。那年輕人不是別人,自然便是伏泉,而這支軍隊,當然就是伏泉在收降六百余叛軍降卒後,混合整編的漢軍兵卒了,他們的目的自然是前來偷襲叛軍的後方糧草了。

卻說當日,伏泉再刺死百余人後,終於收編了六百余叛軍降卒。然後令王謀、楊洪率一屯可戰兵卒,並帶領自己麾下的傷兵,多設旗幟,並且多加車馬,偽作勝兵,裝出一副因大戰損失嚴重,回荊州休整的樣式。

多多設立旗幟的目的自然是迷惑叛軍前來偵查的斥候,而加車馬,也是為了用那些車軸印來迷惑斥候。當然為了保證自己虛實不被探知,伏泉也嚴令二人沿路多設斥候,即使遇到無辜百姓,也就地強征入軍,不得使消息走漏分毫。不過伏泉這樣也是多此一舉,王謀、楊洪二人也不是不知兵之人,即使他不明說,也會小心應對的,考慮周全的。

而伏泉本人,卻是在將那六百余叛軍兵卒分散打亂自己剩余可戰漢軍各部後,便帶著兩千余混編軍隊直奔叛軍的後方囤積糧草之地潛行而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三掌門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