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382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
眼前的小家夥自然便是那才見面不久的周瑜,若是旁人,這麽小的年紀說可以幫自己平亂,伏泉自然不會理睬的。但面前可是那個名傳千古的美周郎,伏泉自然不由重視,畢竟誰知道這家夥是不是天生的早慧將才。

“豎子休得胡言!快快離去,莫要……”

“雲長,且慢,此子早慧,定是不凡,且聽其一一道來。”

不過,伏泉雖然重視周瑜,但是隨他前來的幾名將領卻是根本不知道周瑜身上有多大的潛力,特別是關羽,一聲厲喝就把那有些躍躍欲試的小周郎給嚇得不敢說話了。當然,伏泉自然不會允許此事發生,阻止了關羽,反而誇讚了周瑜,讓他繼續說道。至於周瑜早慧什麽,他們愛信不信,反正對於伏泉而言,自己一句話,他們也只能接受。

上官有話,關羽只能受著,用他那鳳眼狠狠瞪了一眼周瑜這小正太,直把那沒見過什麽世面的正太瞎得唯唯諾諾,不敢說話。

見此,伏泉只能苦笑一聲,然後走進周瑜面前,笑著道:“莫怕,有孤在此,汝有何言,且慢慢道來,莫理會別人如何,有道是,英雄出少年,孔文舉四歲讓梨,甘羅十二歲拜上卿,何需計較他人看法?莫非適才所言,皆汝妄言乎?”

少年人最受不得譏諷,周瑜就是如此,想他自幼便自詡為天才神童,天生就有一股傲氣,比一般孩子還要自傲幾分。很快,他便調整了情緒,然後向伏泉行禮後道:“敢問伏巴郡,前番舒縣城南上空大火,可為伏巴郡焚叛軍糧草之故?”

第一句話,便讓伏泉眼中一凜,饒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周瑜,然後淺淺頷首點頭道:“正是,汝這小兒,如何知曉?”適才從和陸康的對話裡,伏泉知道,舒縣此刻對於自己夜襲叛軍屯糧處,焚其糧草的事情都不太知情,或者有少數人聽到高層信息也沒有去相信的,而周瑜這個小正太,語氣裡明顯已經確定事情是自己所為,這就由不得他不注意了,很明顯,周瑜的想法肯定是小家夥自己分析總結的,如今只是確認而已。

“這有何難!自那日伏巴郡夜焚糧草後,城外便流傳糧草被襲一事,而襲擊叛軍者,非城內兵馬,且荊州之軍尚在平息荊州賊亂;揚州之軍則集結甚慢,如今屯於歷陽,此二者皆為朝廷平亂主力,皆未援往舒縣,自不會是二者其中之一。”周瑜大聲回道,面色悠然,昂首挺胸,頗有種勝券在握的感覺,隨後接著道:“今伏巴郡率兵敗黃穰,令賊子毫無招架之力,時機之巧,甚所難見,自令人疑之。”

好吧,沒想到自己被周瑜這小正太給唬弄了,這家夥根本沒把握確定自己燒了糧草,剛才只是試探而已,伏泉不由苦笑,果然這些名臣將相自小便是天生的政客,那些政客該有的素質,只有天生的才行,至於後天培養,機會很難有那份睿智和手段。

“既如此,此事與破叛軍有何聯系?”

“適才襲叛軍營寨時,伏巴郡可查探賊子糧草乎?其所屯糧草,可夠大軍食用乎?”

幾番相問,周瑜直接說到了值得伏泉注意的地方,讓他不由思索起來。的確,適才焚叛軍營寨時,並未尋到太多糧草,那些被他所率兵卒點燃的糧食,明顯根本就不夠叛軍打一場圍城戰的,可是黃穰卻真的堅持在攻打,不由得伏泉深深懷疑起來,這裡面的問題很大。

想了幾番,一絲靈感湧上腦中,大致猜到周瑜想法伏泉隨即對他道:“依汝之見,莫非黃穰叛軍一直無糧可食乎?”

“正是。”

“可有憑證?”

“並無。

”伏泉略顯失望,很顯然周瑜的這回答不能令他信服,沒有證據證明黃穰沒糧,那他也就根本不能去冒這個險,畢竟己寡敵重,做事不小心翼翼些,真要失足中了叛軍詭計,那可就是哭都沒地方哭啊。

對面的周瑜見伏泉模樣,本就早熟的他一眼便看到伏泉眼中的失望,而在見到伏泉身後關羽等人,在自己說出沒有憑證後,那一副他也就這樣的神情後,令得周瑜自己也十分不爽。忍著氣,正太昂著頭,看著面前這個願意聽自己意見的巴郡太守道:“吾雖無憑證,但可施法試之。今叛軍新敗,其若營中無糧,兩三日內,必有異動,伏巴郡只需備好兵馬,待其自潰,出兵伐之,敵本無糧,士氣不揚,攻之必克也。”

這一番話說完,不由得令伏泉對周瑜高看了幾眼,畢竟他的話裡明顯是已經讀過不少兵書的兵法大家才會說的話,有理有據,不得不讓伏泉高看。

當然,不止是伏泉,甚至伏泉身後的關羽等人,也不由得在從中周瑜這個小正太嘴中聽到這一番軍事見解後,不得不重新審視面前這小孩子起來,畢竟,無論周瑜的推斷對或錯,能在如此年齡說出這種兵事見解的,就足以證明他的不一般。

的確,正如周瑜所說,只要叛軍真的是經過伏泉兩次襲擊後,糧草被燒的差不多了,他只需要坐等幾日,整兵備戰,待到叛軍各部因為糧草不濟,自己內亂時,以精銳之兵攻之,必可一戰而勝。

後世有句話說得好,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充分說明了糧食對一支軍隊的重要性,現在如果叛軍真的無糧,恐怕就是黃穰的個人威信再高,也彈壓不住他手下此刻經過連日來的舒縣圍城戰後,所剩下的八萬余兵卒家眷的內訌。

到時候,一旦叛軍出現嘩變危險,那就是伏泉他取勝之時,一瞬間,伏泉猶如撥開雲霧見青天,頓時明白了接下來該如何去做,同時,看向周瑜也是更加的不一般了,直把那小正太看得不好意思之極。

想到後來周瑜憑著直覺慧眼,早早便和孫氏集團十分親密,並且在孫氏崛起前後,都有著不小的貢獻。之後更是憑著一己之力,促成孫劉聯軍,並且赤壁大破曹操,伏泉就不由得暗道看來有的人的確是天生的將相之才。

可以這麽說,沒有周瑜就沒有孫氏的成功,看來自己得想辦法好好和這小正太搞好關系了,畢竟現在孫氏因為自己的緣故,孫堅早就投靠了宋酆,也算是他們外戚集團的大將,自然不會再像歷史那樣前期運氣不佳了。

如果這樣,也就更沒有後來孫策、孫權什麽事了,他們兩個就乖乖的走父親的路子,投靠外戚吧,而若如此,自然也就沒有周瑜和孫氏的交集了,那麽周瑜要出仕,如果和自己關系不淺,說不得要來找自己尋求門路,那樣的話,這周瑜還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