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鐵十字軍旗永不落》第153章 陰雲密布・芬蘭
接下來的幾天裡,裡昂好好的把蘇聯西部地區逛了個遍。

 如果有人留意裡昂逛的地方的話,就會發現裡昂去的地方風景或許不是很好,但卻都是類似於交通樞紐等一些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的地方,用中國的一句古話來講,哪些地方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裡昂不在一個地方多留,通常是看幾眼就換地方。

 按理來說,裡昂這個詭異的舉動應該很容易就被人察覺出來的,可惜這裡是1938年的蘇聯,少數比較聰明的人都在斯大林手裡死完了,所以雖然有人感覺奇怪,但也沒多想,隻當做裡昂的癖好比較特殊。

 親眼看了很多要衝的裡昂產生了很多想法,他帶著滿腦子想法返回了莫斯科並把它們都記了下來,打算回國以後好好和曼施坦因等專業人士探討探討,而蘇聯方面也在裡昂返回莫斯科沒多久後,就“與不與德國共同進餐”這個問題討論出了結果。

 克裡姆林宮會議室。

 “裡昂先生,我想關於波蘭問題,我們蘇聯與德國朋友的立場是一致的。”斯大林嚴肅的對裡昂說道,“我們也認為,應該徹底解決掉這個麻煩。”

 “我就知道斯大林先生會同意,套用中國的一句古話,這叫‘英雄所見略同’。”裡昂和斯大林握了握手,然後兩人相視一眼,同時大笑起來。

 意見取得了一致後,接下來要做的就很簡單了,雙方歡樂的討論著該如何瓜分、瓜分的時間等等問題,一片其樂融融。

 除了簽訂瓜分波蘭的協約外,裡昂還和斯大林共同追憶了以往兩國一起並肩前行的崢嶸歲月,情到之處不禁使人泫然淚下,最後在裡昂的提議下,兩國還簽訂了一份《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好像兩國關系因為密謀瓜分波蘭而回到了當初的蜜月期一般。

 不過其實兩人的心理都很清楚,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等到瓜分完波蘭這個共同的敵人以後,兩國關系說不準會變成什麽樣,這份《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不過是為了拖時間罷了。

 和蘇聯簽訂了瓜分條約以後,裡昂受蘇聯的一個鄰國的邀請,前往他們國家商談結盟事宜。

 這個小國名字叫做芬蘭。

 芬蘭和蘇聯的關系可不像蘇德那樣只是緊張,他們與蘇聯的關系可謂是世仇,而這兩國關系緊張的原因得從芬蘭建國講起。

 自17世紀以來,芬蘭一直是瑞典王國的東部領土,直到1700年爆發了北方戰爭,瑞典被新興的俄羅斯帝國打敗,其強權地位被後者所取代。

 1809年,俄羅斯為保護其首都聖彼得堡的安全,對瑞典再度出兵,爆發了芬蘭戰爭。這次戰爭俄羅斯再度獲勝,取得了大片領土賠償,創建了芬蘭大公國,為瑞典至俄國間的緩衝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為了安撫芬蘭人,給予了他們相當高的自主權,這也是後來芬蘭獨立的一個原因。

 到了19世紀末,由於民族主義興起和泛斯拉夫主義的高漲,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收回了芬蘭的自主權,對芬人實施“俄羅斯化”,從語言與政治上加以同化,提升帝國中央之實力。

 盡管該政策終因俄國內部的衝突而失效,但已嚴重破壞了俄芬兩方的關系,芬蘭的知識份子也深切體察到自己文化受到威脅,獨立意識大為增強。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俄羅斯帝國因十月革命而最終崩潰,芬蘭因而有了難得的獨立機會。

 1917年12月6日,就在俄羅斯帝國中央政府處於混亂中時,政府芬蘭參議院正式宣布芬蘭獨立。當時新生的蘇聯政府正與德國商討停戰的可能性,前者領導人列寧與芬蘭代表協商,原則上同意了芬蘭獨立,但實際上卻在背地裡計劃組織工人政府以取代目前的政權,將芬蘭以加盟國的形式重新並入蘇聯。

 事實證明列寧是真正的行動派,不會光說不做,自芬蘭宣布獨立後僅三周的時間,蘇聯就已組織了新的芬蘭政府。

 芬蘭人當然不會坐視好不容易的獨立陳果又付諸東流,他們組建了白軍以對抗處於蘇聯控制下的芬蘭紅軍。

 1918年1月27日,有著蘇聯方面支持的芬蘭紅軍和白軍正式爆發了芬蘭內戰,亡命於國外的白軍領導人古斯塔夫·曼納海姆將軍回國指揮內戰。

 為孤立俄國,當時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在芬蘭內戰激烈時與白軍接近,承諾給予他們軍事上的援助,但條件是芬蘭必須站在德國一邊。

 盡管曼納海姆認為接受德國的援助將使本國受德國控制,但其他官員已自行前往談判,並擅自簽署相當不利的協定,所以曼納海姆隻得答應了德方的要求。

 由於得到了德國強有力的支援,血腥的內戰最終以白軍勝利告終,並於1918年5月控制了全國領土,殘余的紅軍與共產黨人被監禁、殺害或逃到蘇聯避難。

 不過,此時的芬蘭已受到德國經濟與軍事上的強烈影響,甚至決定由德國親王瓦伊諾一世作為芬蘭國王,但德意志第二帝國卻最終因在西線戰事失敗,於同年11月投降,致使其在波羅的海地區的一切成果都被迫放棄, 芬蘭因而徹底的獲得了獨立。

 1920年2月2日,芬蘭與蘇聯於愛莎尼亞的塔爾圖一地簽訂《塔爾圖條約》來劃分兩國邊界,由於此時的蘇聯還正與波蘭進行蘇波戰爭,所以芬蘭在國界劃分上取得了巨大的優勢。其中南部卡累利阿地峽的邊界與蘇聯第二大城市、前首都列寧格勒僅32公裡,北部與東部邊界也一直超出了大公國時期,與北冰洋相接壤,還擁有北極圈內的不凍港——貝柴摩。

 而蘇聯在局勢穩定下來以後,越想越覺得虧,特別是列寧格勒的地理位置太過於危險,所以蘇聯就一直威逼利誘芬蘭讓一塊領土給他們,以保證列寧格勒的安全。

 芬蘭好不容易佔了便宜,那裡肯吐出到嘴的肉?但是打又打不過蘇聯這大塊頭,於是隻好表面上配合,一直與蘇聯談判,但事實上非常強硬,打死不答應蘇聯的要求。

 兩邊就這樣磨嘴皮子磨到了現在,蘇聯的耐心已經快徹底沒有了,他們在蘇芬邊境集結了大批的部隊,想給芬蘭來記狠的,芬蘭很害怕,於是隻好把目光投到國際上尋求盟友,而曾經幫助過他們的德國顯然就是個好盟友。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