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絕境中的第三帝國》第632章 能群毆,何必單挑呢
斯徒登特所在的同盟國三國聯軍那一路攻至倫敦。。。
  這個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在所有登上英倫三島的同盟國部隊中傳開了。
  無論是以師為單位,分部在後方的阿道夫第九集團軍的士兵們,還是自樸次茅斯一路衝刺,離倫敦只有不足100公裡距離的恩斯特第十六集團軍部隊。
  各路德軍官兵,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是一陣興奮,同時又有一絲嫉妒。
  一直以來,德軍與盟友部隊合作的戰役中,向來都是由純粹的德軍來取得決定‘性’勝利。
  在西班牙內戰時,一錘定音的是隆美爾指揮的德軍裝甲師,而不是弗朗西斯科那些西班牙國民自衛軍的盟友部隊。
  在挪威反擊戰中,最終一舉擊潰英法聯軍的是漢斯指揮的德國步兵師,亦不是挪威國防軍的盟隊們。
  非洲戰役,哪怕只有2個營兵力,解除阿爾及利亞危機的,也是隆美爾這兩個營,而不是貝朗特的數萬法軍,或者加裡‘波’第的數十萬意大利軍。
  哪怕是勉強算“表面盟友”,一起參加‘波’蘭戰役的蘇軍,當初也是被‘波’蘭軍隊打的苦不堪言,最後還是等到德軍全線勝利後,鐵木辛哥在趁勢利用德軍的余威,反推‘波’蘭陣線。
  無論是在德國自己這裡,還是在全世界面前,德軍一直都是勝利的象征,一直都是最強大的結盟選擇。
  沒有人會拒絕和德軍聯手作戰,因為德國人喜歡在聯合作戰中出風頭般的承擔關鍵作戰,而且還能打贏這關鍵的作戰。這就很令人安心了。
  一直以來,這都是德人的榮譽。
  甚至,不少德人已經產生了一種有些畸形的認識,那就是,不是靠自己取得的勝利,就不算是勝利!
  直到今天,與斯徒登特的傘兵們合作的法國與挪威軍隊,居然承擔了重要的作戰任務,成為多弗爾攻勢中攻至倫敦一線的關鍵存在。
  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即便斯徒登特的傘兵在這一仗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光靠傘兵,是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戰果的。
  作為協同作戰的地面常規部隊,法軍與挪威軍隊,同樣的重要與關鍵。
  本來所有人都認為,雖然多弗爾那一帶出擊的三國聯軍氣勢洶洶,但最先攻至倫敦的,也應該是由純德軍組成的第十六集團軍一路。
  即便樸次茅斯出擊的第十六集團軍,比多弗爾出擊的三國聯軍更晚出發,而且路途更遠,但是在德軍閃電作戰的神速光輝下,大家都固執的相信,第十六集團軍就應該跟找攻至倫敦。
  不過,佔有先出發的時間優勢,加上路程更短距離優勢的三國聯軍一路,最終還是更早的抵達了倫敦前線。
  這對於同盟國來說,對於第三帝國來說,是個好消息。
  因為這或許意味著,西線的作戰即將隨著倫敦被攻克而進入尾聲。那麽,德國也就能馬上擺脫兩線作戰的麻煩。
  可是,一想到斯徒登特所在的那一路進攻方向,這次是靠著法國名將魏剛的出‘色’指揮,以及法軍和挪威軍隊靠譜的正面作戰,才取得的如今的巨大戰果,這就讓同在英倫三島作戰的其他德軍將領們心存一絲疙瘩。
  要是這樣的戰果,是由純德軍組成的一路打出來,那該多完美啊!
  當然,在遺憾之余,許多德國將領們在內心深處,也重新審視起了自己的盟友。
  在這一仗中,德國的盟友們充分證明了自己,證明他們並不是一無是處,反倒還能為勝利作出巨大的恭喜。
  至少參加英國的所有德軍將領都承認,斯徒登特的成績,有一半是魏剛這位法國名將,很會抓住時機,用法軍在正面強勢牽製敵人,完美配合傘兵作戰的功勞。
  本來恩斯特這一路大軍,在俘虜與擊潰敵軍總數的數量上,還稍微比三國聯軍那一路更多一些。
  可是隨著格林尼治超過6萬名國民自衛軍的繳械投降,恩斯特這一路大軍唯一比得過三國聯軍方向的優勢,也被扳回反轉過來了。斯徒登特與魏剛的合作,幾乎是一路以摧枯拉朽之勢的刺破了英國人的重重設防。
  本來主要任務是佯攻,視情況可以轉為主攻的三國聯軍方向,卻比一開始就定位為主攻的樸次茅斯一路大軍,還要打的輝煌耀眼。
  三國聯軍一路來的閃擊,時間甚至比想象中更快。兩次大規模的傘兵空投,幾乎是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戰術模式!
  隨著三國聯軍攻至倫敦這一消息的蔓延,整個同盟國陣營,都處在‘騷’動之中。
  法國人自然是臉上備有面子,這一次魏剛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雖然當初德法戰役中,魏剛也表現的很優秀,但那一次畢竟是輸了。
  這次魏剛所在的陣營贏了,而且這場勝利與魏剛的出‘色’指揮有著分不開的關系。對於6個星期被德軍打敗的法蘭西來說,這次他們在大英帝國這個名聲顯赫一極的對手身上,也算是找回了不少面子。
  至於挪威人,一年前他們還差點因為丘吉爾的那份入侵計劃而亡國。一年後,就輪到他們來讓英國亡國了。
  已經沒有什麽事,比這更能振奮人心了!
  除了參加了這場戰役的法國與挪威,還在非洲與英軍對決的同盟國聯軍也深受鼓舞。
  英國本土戰場上,魏剛與阿爾弗雷德算是帶了一個好頭,他們證明了即便作為德國盟軍,也能戰績凌然。同樣是三國聯軍,同樣是與英國人對決,歐洲戰場上的例子,未嘗不能在非洲戰場上重現。
  影響還不止這點,就連還未正式宣布參戰,即將作為德國盟軍,參加蘇德戰役的羅馬尼亞國防軍,芬蘭陸軍,意大利遠征軍,也深受鼓舞,興致勃勃。
  對於各盟國的這種反應,坐在柏林的元首府邸中,萊因哈特很是滿意。
  畢竟,這就是他一路布局,所追求的理想效果。
  比起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德國單挑全世界”,萊因哈特內心深處從來追求的都是“能群毆,何必單挑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