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因哈特靠在自己辦公桌後面的皮椅上,反覆翻閱著手裡的那份戰報。
“不出所料,墨索裡尼終於還是丟了非洲的意大利殖民地。”萊因哈特有些幸災樂禍的自言自語道。
對於非洲戰場上的意大利軍會戰敗,萊因哈特其實並不吃驚,相反,要是他收到的消息稱意大利人統一了英國的非洲殖民地,那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隨手把這份意料之中的意大利敗報,往桌上一丟,萊因哈特也起身伸了伸懶腰,往會議室走去。
意大利在非洲的巨大失敗,同時也意味著德軍馬上該在非洲大顯身手。
以萊因哈特對墨索裡尼的了解,輸的連本錢都快丟掉時,也該他四處搬援兵了。
雖說上一次萊因哈特把墨索裡尼坑的直接氣昏過去,進了醫院,為此,萊因哈特還很是懺悔了3秒鍾。
不過這一次,他是真準備給墨索裡尼一個實打實的德國軍作為援助,幫他贏回非洲的主導權。
倒不是由於萊因哈特良心發現,決心好好補償墨索裡尼一次,他之所以準備讓隆美爾帶人去非洲幫墨索裡尼收拾爛攤子,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德國對英作戰的布局能夠順利進行。
或許別人還不太清楚,但在萊因哈特看來,意大利王國雖然是南歐地區的傳統軍事強國,可是,這種強大,不過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而已。要論起戰鬥力,意大利不但不能和德美蘇這種超級大國相提並論,光是在萊因哈特組建的同盟國內部,其排名也還在維希法國,西班牙王國之後,只是高於羅馬尼亞和挪威這種三流戰力的國家而已。
如果真的放任意大利在非洲的最後一大股潰兵都被韋維爾吃掉,那麽指望意大利這個“強國”,將來能夠幫德國把非洲的大股英軍拖住,不讓他們回援本土作戰,簡直等同於天方夜譚!
想要不讓兵力越來越龐大的英國非洲軍團被調回本土,最好的辦法不是指望意大利人反敗為勝,而是由德國的非洲軍團前往非洲,提攜著意大利人對付英國非洲軍。
不過,等萊因哈特走進會議室後,他發現自己還是算漏了一點。
墨索裡尼這家夥,可能是因為上次被氣傷心了,於是他這次直接繞開柏林,跑去維希,直接找貝當要兵去了。
更讓萊因哈特想不到的是,據裡賓特洛甫在會議室匯報,聽聞墨索裡尼是趾高氣揚的跑去法國命令貝當,讓這位法國總統派貝朗特的法國阿爾及利亞軍團,就近反攻利比亞,替意大利奪回失地,接應加裡波第的意大利敗兵。
“所以說,墨索裡尼在貝當那裡被打臉了,隻好灰溜溜的服軟,改口只要法國人接收意大利潰兵,替意大利的大軍保存骨血就好。”萊因哈特在了解完事情後,苦笑道。
“沒錯。”裡賓特洛甫點了點頭,拿出一份維希法國發來的外交文件念道:“貝當總統告知我們,在意大利首相的請求下,法國決定幫助收留非洲的意軍,並提供軍事保護。不過,法國不會介入意大利與英國之間的戰爭。”
這就是一個兩頭都不願意得罪的經典例子了。
很明顯,經過了上一次失敗,現在的貝當既不願意過早的下注,徹底投身與德意倡導的鋼鐵同盟國,但是他又想稍微向萊因哈特的勢力示好,於是選擇了收留意大利潰兵的這條路。
而貝當不願意加入到意大利與英國人之間的戰爭,也是擔心萬一日後英國人贏了,導致法國二次受損,再度戰敗。
“打不打就由不得他們了!”萊因哈特倒是對貝當這種首鼠兩端的投機做法不以為意道:“我替法國人發掘了當下非洲第一大油田,
讓他們用這筆石油抵押戰爭賠款,為的可不是做善事。”在一乾官員們驚訝的目光中,萊因哈特緩緩為眾人揭秘道:“英國人,不會坐視第三帝國從法國手裡源源不斷的獲得石油,丘吉爾也不會允許第三帝國的坦克飛機戰艦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石油。”
“大家好好想一想,為了防止我們得到法國人的艦隊,英國人是怎麽做的?”萊因哈特冷笑著提醒自己的手下們。
“他們會毀了法國人的油田!就像他們當初毀掉法國人的艦隊一樣。”雖然不懂軍事,但裡賓特洛甫很快從利益政治的角度猜到了英國人的下一步行動。
“不錯,就算法國人不願意打仗,丘吉爾也會讓他的部隊找上門去。”萊因哈特欣慰的衝著裡賓特洛甫笑了笑,點頭認可道。
有了元首的認可,裡賓特洛甫也就更有自信的繼續猜測道:“油田的事尚且還沒有解決,如今法國人幫助意大利收攏潰兵,就更會給丘吉爾造成一種法國投靠我們同盟國的影響。對於一個投靠敵對陣營的國家,英國就更不可能放任不管了。”
或許貝當還想要再做一段時間的牆頭草, 可是,丘吉爾可一直都是雷厲風行的急性子。
以邱胖子的性格,在貝當決定讓貝朗特收留意大利潰兵的那一刻起,英法交戰就已經不可避免。
更何況,丘吉爾為了解非洲之圍,近期已經調集了幾乎全部從英聯邦各國收集到的軍隊前往非洲。他甚至還從本土本就捉襟見肘的坦克產量中,分出了至今為止的全部產品,送去給韋維爾使用。
這些部隊和坦克,是韋維爾打敗加裡波第的關鍵所在,也是英軍以少勝多的根本原因。
如今,意軍敗局已定,可已經愈發龐大的英國非洲軍團,卻還元氣未損。就這麽把這支部隊掉回國,相比丘吉爾內心也會覺得不太劃算。
以丘吉爾的尿性,他一定會尋找法奸,煽動阿爾及利亞的土著造反,然後用非洲英軍發起侵略進攻。
英軍甚至都不需要佔領法國的阿爾及利亞殖民地,只需要破壞維希法國視作複興希望的油田,打掉德國大量進口石油的源頭,就算達到戰略目的了。
至於英國和法國之間的關系,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得罪法國人了,倒不如索性得罪到底,一了百了!
這一仗,大英帝國要是最終能贏,那在書寫歷史的時候,史筆在自己手上,想怎麽美化,就怎麽美化。要是輸了,那也不必美化歷史了,勝利者自然會把各種髒水潑過來,也不差這一兩件惡心事!
說到底,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種歷史是書上寫的,一種歷史是人們口中傳的,以上兩種歷史,都脫離不了勝利者的影響。
至於正真的歷史,那就只有上帝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