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舌尖上的唐朝》第179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
“皇上,這吐番不比我大唐小多少,不管他們是不是剛剛興起,國內是否人口充足。能不打仗微臣覺得還是不打仗好,既然那吐番要尚公主,那就尚公主過去。我大唐現在百廢待興,好不容易有點起色,經不起這般折騰啊。”

 當李好說到假以時日,吐蕃就會成為下一個突厥匈奴的時候,大唐的群臣再也沒有開始的輕松感了。開始把眼光全部集中到那份地圖上的吐蕃版圖上,看著那個疆土比大唐小不了多少的地方。

 見識了吐蕃此刻疆土的強盛後,這時又有大臣提出了和親這個議題出來。在某些人的眼裡,能不打仗就盡量不要打仗。之前李好躲在最後面的時候自然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沒有吭聲,但是現在不同了。

 這時候正是他發表意見的時候,這突然蹦出一個和親派出來插嘴,李好肯定不爽。其實他對這個和親這個玩意十分反感,一群大老爺們的安危全靠寄托在一個女人身上,這算什麽狗屁事情,大唐的男人還沒到死光的地步呢。

 此刻有人再次跳了出來提這個話題,他立刻就大聲頂了一句上去:“荒謬!我大唐的男人還沒死光呢,什麽時候需要一個女人和親來求的和平”?

 “自古以來,和親就是懦夫的表現的課,而且還是嚴重資敵的行為,堂堂大唐,天朝上國,需要和親來求和麽?必須堅決廢棄。將士守邊疆,不納歲,不和親,四方來朝這才是泱泱大國的表現。”

 李好說這話的時候很有氣勢,掃了一番周圍後發現那些好戰分子紛紛一副認可的樣子,就連文臣中也有不少認可李好意見。

 和親這東西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這在古代一種經常發生的現象,但是每個時段意義又不同。據史書記載,早在周襄王時期,襄王欲伐鄭,故娶狄女為王后,與戎狄兵共伐鄭。

 這是歷史上較早出現的和親事件,但這次“和親”事件,是國與國之間的一種婚姻聯盟。不是兩國之間為了停止戰爭、捐棄仇怨而不得不采取的不情願的政治交易。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和親是一場政治聯盟算不上真正的和親。這種和親在春秋戰國時期達到了鼎盛,那時諸侯國之間經常玩的就是這一套。

 真正意義上的和親,卻是劉邦開了頭,但那是迫不得已。被匈奴包了餃子,差點就回不來了,後來就把公主許配過去給人家玩*弄。從此漢家天子都以和親為恥,所以才有了漢武帝的征伐匈奴。

 此後漢唐直至明清,和親之舉不絕於書。盡管這些和親有的出於被迫,有的出於自願,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和親作為一種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統治者不斷使用。

 其間的原因就在於大多數和親都會有一定成果,或可暫時推遲戰爭的爆發,或可表示對對方的友好和籠絡。客觀上又能促進和親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互動和交流,但這並不表明歷史上的一切和親都是積極的、被肯定的。

 對歷史上各族統治者之間的“和親”,史學界長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種意見持否定態度,認為和親是一種屈辱妥協、投降賣國的政策,如西漢初年的和親就是對匈奴的忍辱退讓,結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驕橫,連年入掠。

 另一種意見與此相反,認為和親是封建社會維持民族友好關系的一種最好辦法。它導致民族間的和解,加強了民族間的交流和了解。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對和親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應全面否定。和親從根本上來說,是為歷代統治者自身的統治目的服務的,但客觀上或多或少地有利於緩和國內的民族矛盾,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對促進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起著一定的作用。

 再有一種意見認為,應將和親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加以考察。不過李好卻不這樣認為,你看見山姆大叔的做法沒?他跟誰和過親?他需要和親嗎?沒有什麽肯定否定的,一切不服的家夥就要從根底消滅他們。

 大唐有這個資格,在這個時候有這個實力。完全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援,來幫助各族人民走向幸福和平的道路嘛。扶持一些親唐的政權,分化和打擊對大唐不友好的勢力,別讓他們發展壯大就好了。

 再大力輸出大唐文化,嚴厲控制技術輸出。所有敢挑畔大唐的國家都必需從根底把他們消滅乾淨,把他們的財富全部掠奪過來,把他們的壯丁全部抓到大唐來修路去。

 把希望寄托在一個女人身上的話,從來都不會讓戰爭停止下來。而且似乎每次和親反而讓異族更加強盛了,給後代留下無窮的隱患。

 因為和親的對象一般都是公主宗室女子,當她們出嫁時,最首要是有大量的嫁妝,有大量的陪嫁人員,有的還帶去一些工匠技師和書籍。

 這些去往異國的人們把中原精美的物品、高超的技術、先進的生產方式、美妙的音樂、優美的漢家詩賦以及漢族人的血緣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帶到了邊疆各族。

 邊疆的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在欣賞到中原的先進文明後,大多都心懷仰慕,然後加強與中原漢王朝和外交關系。把天朝的先進技術帶到他們的國度,然後讓他們在實力上更強過中原。

 比如,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時就攜帶了大量的文人工匠技師和種子。就此一舉就加快了吐蕃的經濟文化和國力的飛速發展,所以才會出現後來的吐蕃寇長安,以及往後千年的禍亂。

 當然李好不能把還沒發生的事情拿出來和大唐的群臣來講的,他把唐以前的歷史全部翻了出來詢問那個提出和親的大臣:

 “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宗女嫁匈奴老上單於兩次,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三次,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一次。”

 “這是初漢時期和親的公主的數量和對象,但是匈奴放棄對漢朝的騷擾了嗎?沒有!最後還不是漢武帝盡起全漢力量,陰山勒馬刻石才真正換來了一段時間的和平?說明和親實際上屁用都沒!”

 李好這話一出,那些主張和親的大臣臉上都不怎麽好起來。李好說的是事實,漢初的和親政策只是讓匈奴越發囂張起來,最後還是幹了一架才安穩。

 “好吧,漢朝太久遠了,那就說說最近的事情。前朝隋文帝宗女安義公主嫁突厥啟民可汗染乾,隋文帝宗女義成公主嫁突厥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隋煬帝宗女信義公主嫁西突厥泥厥處羅可汗,隋煬帝小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許了這麽多的公主出去,換來和平沒?沒有,突厥還是時不時的過來中原入侵,甚至還把隋朝皇帝圍困過,差點包了餃子。如果不是我朝大破突厥,吐谷渾他們能有現在這般老實?”

 “所以說這些胡民都是一群養不熟的狼,既然如此我們為何還要再多送一個女子給他們享受,等他們享受完了再來攻打我朝?”李好悠悠的做了一個總結,結束了自己的意見。

 “因此可見,和親就是完完全全的懦夫的表現,這不是我泱泱大唐應有的表現,把停戰的希望寄托在一個女人身上還不如趁我朝軍事強盛的時候把他們逐一消滅,永絕後患多好。”

 “陛下,這樣萬萬不可啊。先賢雲:國雖大,好戰必亡啊,千萬不能聽信此人胡言亂語。 當年泱泱大漢,就是毀在好戰之上,此輩妖言惑上,當誅!”

 李好的好剛完,之前炒著和親的那家夥立刻就跳了出來,順便給李好扣了一個大大的帽子,還用上了當誅,這是準備跟李好撕逼到底了。

 “崔愛卿,此時不過論事而已,怎麽做尚未確定,以此定罪有點過了。”台上的李二聽了那家夥的話後笑著回道,讓李好說話是李二的意見,李二自然不會直接給李好定罪。

 而且朝堂論事因言獲罪,這也不是李二想看到的結果。不過現在出聲的這家夥是崔家的人,估計早看李好不爽,現在又被他抓到李好的漏洞,自然會忍不住踩李好一次。

 可惜的是他想不到的是,李好已經同李二聊過一次對番邦的態度,中間就有怎麽從戰爭中獲利,從此讓大唐不用因為戰爭而勞民傷財,所以也就不存在什麽問題。

 “我看李都督應該是不太清楚當年漢武之事,不如讓崔侍郎說說當年漢武滅匈奴之後的結果,或許李都督就不會再動不動喊著打殺了。”這時人群中有人跟李二提議道,李二看了那人一眼,沒有反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