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無論是法蘭西萊茵軍團還是普魯士第二集團軍,都對這場無休止的絞肉機感到厭煩,雙方不停的在梅斯要塞消耗兵員,用人命去填補這場無底洞的戰爭。都寄希望於巴黎的戰役能夠戰勝對方。
不單單是梅斯要塞,普魯士軍隊也停止了對聖康坦的進攻,並且將第三集團軍將近一半的軍事力量調往巴黎,參與最後一場攻堅戰,算上之前第一集團軍的軍事力量,此時的巴黎已經集結了將近20萬的普魯士軍隊,至於整個巴黎進行一場暴雪山莊式的包圍,普魯士軍隊希望用人海戰術和火炮優勢,徹底的壓碎巴黎的反抗希望。
俾斯麥甚至覺得自己挑起了第八次反法戰爭的大梁,而對手是在歐洲陰魂不散的拿破侖。
然而他的對手也絲毫不差,組建起來的南方集團軍就已經抵得上普魯士支援巴黎的援軍,更可怕的是還有後續的部隊正在組建,在完成之後,將會有六十萬新的兵源,補充到前線的戰場,在人數上法蘭西甚至已經壓過了自己。
俾斯麥還瞞在鼓裡,完全不知道在盧瓦卡,一支龐大的帝國軍隊正在前進。光從陣勢上看,此時的法蘭西軍隊已經一掃第二帝國時期的頹勢。
從普魯士軍隊停止攻勢之後,拿破侖就知道將會有一場更大的暴風雨正在來臨,所以他才需要南方集團軍快馬加鞭的前往巴黎解圍,並且重新整頓軍隊,鞏固防線。
此時俾斯麥也巴黎送去一份勸降書,他最後一次告誡拿破侖,如果不投降的話,普魯士軍隊攻入巴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將所有的反抗人士處決,任何敢阻攔普魯士前進的人都會被吊死在僥幸架上。
“這是普魯士最後一次的警告,普魯士軍隊已經給過你們議和的機會,這是最後一次,如果不願意開門投降,下一次是你以戰敗者的身份跟我談話,‘拿破侖閣下’。”
猩紅的字體,如同在白紙上綻放出一朵血色的花。
鐵血宰相的冷酷和強硬手段,在這張紙上表現的淋漓盡致。特羅胥拿到這份勸降書之後,第一時間遞交給了拿破侖。
然而對方表現的卻出奇的冷靜。
“真的是太過分了,居然要揚言要屠城,一群日耳曼的野蠻人。”
特羅胥氣得握緊了拳頭,如果不是法蘭西處於劣勢的話,他一定會將對方軍隊所有的高級將領當場處決。
“這份投降書反而說明對方不是勝券在握,他們失去了耐心,開始變得急躁不安了。”
拿破侖雙手支撐著桌面,冷聲說道,“俾斯麥已經被復仇蒙蔽了雙眼,因為他不想看到功敗垂成的局面,所以動用包括心理戰在內的所有戰術,來逼迫我們不戰而降,或許他心裡還有其他的顧慮。”
“要法國投降是不可能的,除非巴黎全部人死光了,只要還有一個士兵存在,我們就會向普魯士軍隊射出子彈。”
他把書信丟到了一邊。
對方的那點小算盤,早已在他的計算之內,普魯士和法蘭西原本就是世仇,,戰敗之後俾斯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法國人象征榮耀和神聖的凡爾賽宮,讓威廉一世加冕為王。
“對了,把俾斯麥的這份勸降書發出去,足以引起巴黎人民同仇敵概的共鳴,就像那份埃姆斯密電一樣,煽動法國人的反普魯士情緒。巴黎的民眾已經無法逃離,如果不反抗,就會死。”
拿破侖站起身走到天鵝絨的窗簾面前,天氣已經越來越冷,
今年法國的冬天來得特別早,二十多天之後開始下雪,不知道匆忙準備的俾斯麥有沒有考慮過天氣的因素,還是會重蹈覆轍自己在俄國時期的失誤。 他冷聲說道,“既然俾斯麥要送我們這樣一份禮物,那麽巴黎也同樣不會客氣,知道羅馬尼亞大公弗拉德三世是怎麽對待奧斯曼帝國的那群幕斯淋俘虜的嗎?
特羅胥一愣,點了點頭,遲疑的說道,“知道。”
瓦拉幾亞戰役中,他將兩萬名奧斯曼帝國的俘虜實施穿刺處刑,用木樁將他們全部插在地上,整個瓦拉幾亞一片死寂,只有血腥的氣味和烏鴉的慘叫。奧斯曼人被嚇得魂不守舍,甚至連征服者默罕默德二世也恐懼的說:“我不畏懼任何敵人,但惡魔除外”。
特羅胥驚恐於拿破侖的殘忍手段, 小聲的說道,“這麽做的話,法蘭西和普魯士就沒有和解的可能了。”
“難道你現在還對德意志抱著和解的想法?”
拿破侖不屑的冷笑,語氣裡充滿了諷刺和嘲笑。
“如果不是英國人在邊上虎視眈眈,他們恨不得將整個法蘭西肢解破碎,並且派遣軍隊永遠的佔領我們的國土。這本來就是你死我亡的戰爭,現在他們不是要佔領,而是要屠殺。既然敵人的屠刀掛在我們的脖子上,法蘭西的人民為什麽還要跟他們議和?”
反抗。
這是拿破侖交給羔羊們的第一課,他們必須比斯拉夫的灰色牲口還要殘忍,才能在這場戰役中反敗為勝。
拿破侖繼續說道,“既然俾斯麥敢要挾我們,也要讓巴黎的人民看到,這就是法國政府對普魯士傲慢的反擊。如果他要在我們的俘虜身上實施報復,那麽今後法蘭西軍隊寧可戰死至最後一人,也不會向普魯士投降。”
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既然如此,不如以悲壯的名義死去,與法國侵略者同歸於盡。
特羅胥知道,巴黎已經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普魯士不退,法蘭西不降。
既然俾斯麥揚言勝利之後屠殺巴黎,他就讓普魯士軍隊有來無回。
“傳令下去,將逮捕的兩百多名普軍俘虜全部插死在木樁上,如果普魯士對我們的俘虜事實相同的報復,那麽他們殺一個,我們穿刺十個。俾斯麥想進攻,就先從他們自己人的屍體旁邊繞過去!”
“記住,一個俘虜都別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