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洪山堡迎來了第一場秋雨,這是在即將結束夏季,初秋季節來臨之際的秋雨!於是,洪山堡的秋耕開始。
韓義召集百姓們,來到田間地頭,帶領百姓們開始耕田。包括已經安置的遼東難民,每戶給予五畝地,作為立家之本。
北方的小麥、高粱等作物一般是一年一季,自從萬歷年間引進了玉米、地瓜、土豆之後,糧食產值逐漸提升,要不是天災人禍,大明的國運也不會衰落的這麽快!
洪山堡原有三十幾戶,四百余口人,兵丁一百余人,其中有五六十人的家眷都在洪山堡內,再加上七十余名遼東難民,共計人口為五百三十余人。
按照明代人口田畝志的記載,天啟年間全國有九百八十三萬伍仟四百二十六戶,有人口伍仟六十五萬伍仟四百五十九口,七億四千三百九十三萬一千九百余畝,人均耕地面積為十四畝,按照這個數字,明代的耕地超過了,大辮子糠稀時期的耕地面積,要不是天災戰亂,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應該還是不錯的。
到了天啟年間,軍屯衛所的大量土地被地方豪強侵佔,依托人脈網,大大限制了軍屯開墾耕種的收成!導致明軍數十年來,糧餉短缺,國家稅收極為低下!因洪山堡是塞外邊城,所耕種的土地,大多數不在土地黃冊上記錄,每戶百姓約在五畝到十畝不等,是按照人口多少來決定的耕地多少,至少他們能夠解決溫飽,衣食無憂!
恰恰因為沒有登記在冊,洪山堡的百姓們,飽受著歷任管隊官、守堡官壓榨剝削,洪山堡的百姓一旦遭遇災荒之年,只能是餓殍遍野!
因此,在獲得王遵臣奏請朝廷,免去洪山堡兩年的賦稅之後!正好可以借此恢復元氣,多囤積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洪山堡的民屯即為軍屯,算是軍民兩用,為了平衡洪山堡的糧食支出,韓義給每戶的百姓分發糧食種子。加上之前從方遇清那裡領到的種糧,分別是高粱種子十石,小麥種子十五石。這看似有個千把斤糧食,平均分到每一戶的手裡面,根本剩不下多少。
洪山堡現在有五十余戶百姓了,加上兵丁雜役之類的,每戶分到高粱種子二十斤,小麥種子三十斤!
每戶有個五畝到十畝地,這點種糧有些時候根本不夠耕種的,為了來年有個好收成,只能各家自己再補貼一些糧種!
待二十來副耕梨套上耕牛之後,進入田間開始耕作,整個洪山堡外的田地裡,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為了防止有敵人偷襲,韓義命王龍在四周布置崗哨,並且讓狼影衛十余人在業余時間認字寫字,便於日後能夠及時收發情報!
此刻,大部分兵丁都在軍營內訓練,按照韓義的訓練要求不能停歇,由齊武看著他們,韓義也比較放心!至於農耕,就交給堡中的父老鄉親,和韓義、王龍他們來完成。
“大人,您好歹也是洪山堡的總旗官,怎能夠親自扶犁耕種 ”
“呵呵!小龍,這有啥,咱們大家夥都是窮苦出身,耕地扶犁本就是咱們農民子弟的看家本領嘛!”
韓義話是這樣說,可要是真扶犁,就不是那麽回事了!一開始,韓義累的腰酸背疼,過了半個多時辰,才慢慢的掌握扶犁的技巧。
前面胡念祖牽著大水牛往前走,韓義在後面扶助耕梨,沿著直地溝往前走,扶犁不能扶歪了,若是扶歪了,整個一趟線的地籠子就要重新來過,耕地也是有技巧性的。
堡子中的男女老幼,
都在自己的田間地頭耕作,這些人除了要養活一家老小外,還要供給洪山堡軍兵,其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北方氣候寒冷,南北方以淮河與秦嶺為分界線,北方一年一季,平均一年的糧食,以畝產大約在三百四十六斤,這還是年景收成好的時候,若是遇到乾旱、蝗災等天災時,隻恐怕連一半也收不到!
在南方氣候溫暖,雨水充沛,氣候較為濕潤,一年兩季耕種,糧食平均畝產約四百多斤,因為是一年兩熟,所以糧食充盈。而北方一年一季,一遇到天災人禍,糧食必然減產,這也是鬧饑荒的原因之一!
但是,洪山堡的耕地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周圍全部都是沙土地,地質松軟,便於耕織開墾,且有利於植物生長,只要保持水土平衡,糧食的產量,還是能夠提高的。
出了長城往北,一百多公裡的塞北草原,這裡的土壤只有地表面的一層土質,再往下多為沙土,一旦地表土層被破壞,就會被大風雨水衝刷的稱謂一片戈壁荒漠般的大漠!這裡的土壤,除了適合青草生長外,並不適合大面積開墾!
洪山堡之所以能屹立於關外,飽經滄桑,也未曾被韃子攻破。農耕屯墾是極其重要的保證,因為在洪山堡的北面,還有一條常年不乾壑的河流,就是潵河!
潵河是灤河的支流,距離洪山堡不遠,潵河流經的方向是洪山口關、龍井關、漢兒莊一線,最後才匯入灤河,再有灤河入海!
這條河流,常年水流湍急,一到雨季河水就會暴漲。因此,極其適合開墾灌溉!
洪山堡雖然地處北塞,往北就是大漠韃靼人出沒的地方,但是,這條河流卻飽經滄桑,究竟時間與環境的考驗,未曾乾涸過!
天啟年間,小冰河時期已經來臨,夏季乾旱少雨,溫度極高,冬季異常寒冷,塞北就更不適合植物生長。但是,也沒有到絕境的地步。
京城周邊的田地,除了皇家的子粒田之外,還有京官與富商的田產!但是,洪山堡、洪山口一線的土質算是依托長城內外的地表圖土質,沒有發生多大變化!
此時的大明北塞, 並不像十七世紀中後期的辮子朝。因為大面積開墾塞北,導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而明末士氣,還沒有到很嚴重的地步!因為,本朝非常注重對土地的利用與開墾,這就是明代萬歷年間,比辮子朝耕地面積要大的原因,懂得保護與利用,好過一味野蠻的開發!
為了能夠幫助大家夥,盡快的完成秋耕種糧,韓義挨家挨戶給他們扶犁耕種。他帶領著王龍等人,一邊扶犁,一邊給百姓們講精耕細作的方法。用了兩日的功夫,各家的沙土田地已經翻地完成,
洪山堡年紀最大長者,李大爺走到韓義跟前,說道:“大人啊,您這麽不辭勞苦的為俺們耕種,俺們打心眼裡感謝您!可是咱洪山堡的種糧不多,要想來年有何好收成,一是天公作美,二是種糧充足啊,三是防治蝗蟲,這幾年咱們這蝗災可是把咱們害苦了,眼下俺們不怕種不完地,就怕來年春夏之時的蝗蟲啊!”
韓義說道:“李老爹,您老放心,到時我會派人在田間地頭把守,隨時注意蝗蟲災害,再拿出有利的辦法,預防蝗災!您剛才講,倘若不下雨,咱這莊家因為旱災,也就會欠收!這個倒是很容易,您看這潵河離咱洪山堡非常近,我早就打算開鑿一條溝渠,便於解決洪山堡灌溉土地的事情。
今兒,您老這麽一說,這件事情,要提到日程上來!要想咱洪山堡的糧食獲得收成,咱們還要保證土地,能夠得到充分的養料,供麥苗生長。這就需要大量的糞便、尿液,以及鍋底燒柴遺留的木炭灰,這可都是最純正、最天然的土壤肥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