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在三國殺怪升級當戰神》第五十四章 定點與多點
言情中文網,最快更新在三國殺怪升級當戰神最新章節!

公元198年5月,李明正式宣布,將行政中心搬遷回壽春。不過前兩年開始已經開始準備,如今正式宣布,倒也不顯得突兀。

再說壽春本身才是揚州的治所,衙門完全是按照治所的規模建造,而九江郡的治所原本是在陰陵那邊。與之相對的是,王禦的鎮北將軍府,也從壽春搬遷到了沛郡的相縣。

經過一個月的搬遷,再加上衙門已經整理完畢,除了換一個工作環境外,各個從事也逐漸適應了新的辦公環境。一年前開始李明已經在壽春,為他們準備好了府邸。不過一年下來,他們有條件的似乎把周圍兩三戶人家的房子都買了下來,然後打通之後進行擴建。

也有些人嫌周圍都是普通百姓,就另外出錢買了一座新的居所什麽的。

“換言之,兩年以後的科考,會試和殿試也要在這裡進行了!”李明看向府衙,這裡的確比宛陵要寬得多,規模也大了不少。難怪袁術稱帝,會把這裡作為都城。

“壽春曾經也作為楚國的國都,後來作為揚州刺史部的治所,規模還是有點大了。不過主公若登基,這裡作為國都倒也還湊合。”郭嘉在一旁提醒道。

“我可不喜歡當這種偏安一隅的皇帝,真要定都這裡,只怕別人還以為我的野心和能耐,也就是割據一方的諸侯而已。除非有朝一天打入長安,把劉廷趕走,否則我並不打算稱帝!”李明緩緩說道。

“不過若平定了中原,主公也該稱王了。不少人都在等著這一天,也不好寒了他們的心。”郭嘉再次提醒道。

“如果真的平定中原,這個倒也可以考慮!”李明點了點頭,真的佔據中原之後稱王,在華夏歷史上而言,也算名正言順,就算直接稱帝,怕也能得到不少人的認可。

在壽春安定了三天,眼看也到了六月中旬,濟州島那邊傳回消息,張默部已經平安抵達濟州島,已經開始補充兵力,開始轉運對馬島,然後登陸九州島。

“平安就好,複寫一份交給蔡琰,省得她擔心。”李明將軍報交給近侍張松,後者自197年科考成為榜眼,擔任一年的郎官後,因其才能被安排在李明身邊作為近侍。

不得不說,這廝長得的確有點醜,或許也正因為這樣,他比任何人都努力學習。一年下來在知識累積方面,已經超越了蔣琬,這也是他能成為近侍的主要原因。

“喏!”張松領命,把軍報接了過來,開始在他的書桌上複寫。過程幾乎沒有再看軍報,直接就複寫了下來,一目十行還過目不忘,這家夥的確很適合做文書工作。

“輜重已經準備好了沒有?”李明隨口問了句。

“輜重已經準備妥當,大量的軍糧和軍用物資,已經從宛陵運輸到壽春,按照主公的要求,完全可以支持一場三線作戰!另外前兩天,長沙郡守辛評來報,那邊的物資也準備妥當,完全可以支援兩線作戰!”張松聞言連忙停止書寫,抬頭拱手回道。

“多達五線的大作戰,只怕就算是劉廷也要頭痛了!”李明惡意滿滿的笑道,“壽春到相縣的木軌馬道修好了?”

“已經在年前完工,兩個月前已經投入使用,能夠順利通行!”張松回道。

所謂的木軌馬道,放在後世可以用木軌鐵路來形容。它的兩軌用的是防腐處理過的硬木,在上面奔走的也不是火車,而是拉著大車廂的馬匹。四匹馬同時拉車,只要開始在鐵道上奔跑,受到枕木的限制馬匹根本停不下來,只能不斷的向前奔跑。

再加上木軌減少了輪子的摩擦力,使得四匹馬也能拉著兩個車廂,裝著四五百人迅速前進。只要在固定的地點換馬繼續前進,那麽一天內前進千裡,都在預計范圍內。

大部隊在前線作戰的時候,就依靠這個把物資從江東運輸到前線,第二條木軌馬道,已經規劃完畢,從壽春到樅陽,直接就把鐵路修到長江邊上。經驗累積妥當後,從會稽諸暨到丹陽宛陵;會稽諸暨到豫章南昌;豫章南昌到長沙臨湘;長沙臨湘到武陵臨沅;長沙臨湘到桂陽郴縣;桂陽郴縣到南海番禺的鐵路,也會陸續開始投入修建。

說真的,李明對於這種維護成本比較高的木軌鐵路,還是有點抵觸。就那麽點線路,且不說修造起來的成本,以後維護成本,也是一筆天文數字。就算開放民用來賺錢,估計也只能讓開銷持平,算是抵消軍用部分的消耗。

關鍵是木材,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大量的木材,這意味著要砍掉不少的樹木。就算這年頭樹木很多,李明也不打算這樣浪費。尤其是那些百年老樹,用郝浪的說法,這種老樹就算沒有某種特殊的刺激,也能微弱的產生靈氣,這樣的樹木,才是真正的寶貝。

不過為了保證他的多線作戰構思,迅速而且消耗的補給線路是必須要有的。為此他不得不把這種先秦就有的東西,又複原了回來。同時也要感謝造船廠,沒有他們累積的經驗,也造不出這種抗腐蝕能力不錯的木軌,至少後期維護成本可以減少許多。

“主公, 屬下還是想不明白,為何我們要進行多線作戰?”張松突然問了句,“一般來說,不都是集中優勢兵力,突破對方的防線,然後再一口氣長驅直入嗎?”

“以前集中優勢兵力,那是因為後勤補給的問題。一條補給線已經非常吃力,再多幾條的話,每天被輜重部隊消耗的物資也是一筆天文數字。同時補給線越多,敵人就越容易針對補給線下手,我們也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來維護。同時雙方的士卒戰鬥力低下,裝備落後,所以拚人數也就成為常態,一口氣集中一大堆人手進行戰鬥成為慣例。

我們不同,我們有鐵路進行補給,另外通過水軍也能夠迅速將物資運送到長沙和武陵。同時我們領地越來越多的糧食產出,也使得我們具有多線作戰的底蘊。最後就是因為大量普及練炁之法,同時裝備也在改進,使得某一點需要的兵力就減少了許多。

說到底戰爭這玩意,本身就是揚長避短。我們最大的清楚就是不差錢,而朝廷可沒有那麽多的物資可以打多線戰爭,真正打起來,只會讓對方被打個措手不及,想要支援某一點都變得非常困難。”李明笑吟吟的說道。

“學生受教!”張松想了想,似乎也的確是這樣,於是恭順的行禮致意。

李明每年花費大量的財政預算在內政方面,不斷的改良技術和修路,使得後勤補給線得到保證的同時,也讓裝備變得越來越精良,同時軍用物資也變得越來越豐富。

概括而言,便是戰爭底蘊已經遠超袁紹和劉廷,於是質變完成之後,戰爭模式也開始發生了改變,僅此而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