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主神王爺》第二百三十一章 民國還不如宋朝!
“王爺說水泥房柱裡面,要綁出四方型的粗鐵絲,都綁好了,再填充好水泥,可要記牢了。不能麻虎!”

 “好的,老王頭,我們知道的。”

 “唉呀,王爺真是好大手筆,這麽多的房屋裡面都要打上鐵絲,好像說的是啥?為了抗拉伸力?俺不懂,不過聽王爺的準沒錯!”

 “都是上好的鐵呀,這要是用來打兵器,盔甲都好使,真心有些舍不得。”

 “老劉,你是打鐵匠出身的,哈哈哈,又犯職業念想了吧?放心吧,王爺說了,多出來的邊角鐵料兒,我們是可以拿回去自己使的。到時候,你給我們打幾把菜刀和農具使使?”

 “好,沒問題。俺家可是祖傳的手藝,不過,我可得收工錢,呵!”

 回山地產的工地上,一眾熱火朝天乾活中的工匠和大小工們,邊聊著邊相互間打氣的乾著活。對於水泥這麽個新鮮玩意,為什麽要在裡面打上鐵絲,他們不太懂。

 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們忠誠的執行朱子龍的命令。

 事實上,要不是宋朝鋼價實在是逆天,而且質量也不怎麽好。其實做為現代穿越者,朱子龍是原本想在水泥裡摻鋼絲的,但是顯然現在沒法子實現的。

 真要強行搞鋼絲,也可以,但質量也不比鐵絲強多少,而且鋼在宋朝的這價格嘛,估計朱子龍會破產的。

 無奈之下,朱子龍隻好選擇用鐵絲了。

 對於,水泥裡為什麽要放鋼筋或者鐵絲,呵,那是因為混凝土能承受很大的壓力,但抵抗拉力的能力卻很底,一般僅為抗壓能力的1\/10 ,在受拉時很容易斷裂,大大地限制了它的適用范圍。

 如果在構件的受拉部位配上一種抗拉能力很強的材料—鋼筋,並且使鋼筋和混凝土形成一個整體,共同受力,使它們發揮各自的特長,既能受壓又能受拉。所以混凝土中要放鋼筋或鐵絲,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

 “王爺,這是我們通過戶部,工部那邊的人幫忙,向幾個大作坊,還有朝庭工坊那裡購買的鐵絲總量,以及價目表,請過目!”金管家把一個帳本交給朱子龍。

 朱子龍一目十行的掃了掃,合上帳本。

 做為一名穿越前生活在家鄉城鄉結合部小縣城的人,他不少親戚家裡都是自己造的房屋。曾經的他也去幫過忙或打工,所以也算搬磚半專業人士。

 自建房鋼筋、水泥用量需要依據施工要求(塌落度,是否泵送等)和你所使用的材料具體情況(什麽標號的水泥,水泥的品種;砂、石子的級配含泥量的多少;),

 試配後方可確定最終配合比。不過在結構設計中,有一個概率,按標準設計框架結構500kg\/平方,鋼筋的重量是50kg\/建築平方米。

 好吧,通俗的話來講就是,1平方米的24牆要水泥15.7kg、沙子84kg,普通紅磚127塊。

 一建築平米是混凝土用量0.25方,一方混凝土用量水泥需要400kg,鋼筋需要100kg。以建築面積225平方一層為例,水泥用量90噸,鋼筋22.5噸左右。

 當然,他現在修的比以前的都要大,為了安全還是用的雙層磚頭。因為鐵不如鋼,鐵的用量也要加倍。

 總的下來,可謂投資不小。

 “這尼麻幸好是穿越到宋朝,要是其它朝代,老子還真沒信心修成山寨現代水泥高層樓房。先不說其它朝代的鐵價高的嚇死人,光是那產量,打造兵器都不夠,怎麽可能會讓我在這上面大量的浪費?”朱子龍心裡輕輕的嘀咕。

 縱觀中國歷史,鋼鐵生產由手工業轉向大規模的機器生產,是從十八世紀開始的。

 新中國的近代鋼鐵工業,是從一**○年張之洞興建漢陽鐵廠開始的。但是在舊中國解放前,鋼鐵工業基礎是很薄弱的,生產能力低下,一九四三年是舊中國產鋼最多的一年,產量也只有92.3萬噸。

 平時產量減半,戰時產量只有正常的四分之一,可想而知是有多麽的杯具。

 反觀此時的宋朝呢?

 自宋熙寧3年(1069年)起,朝廷在全國各地設鑄錢監126處,歲鑄銅錢五千多萬貫,而鐵錢800多萬貫(到了南宋時期有所增加)。

 當然宋朝的鐵錢加了少量錫——約需耗鐵12萬噸,這還只是中期水平。巔峰時,民間,宋朝比較富裕,鐵產量還不錯。

 平民手中必然有大量的鐵器,商人有秤砣、剪刀等,農民有鐵製農具曲轅犁等——最主要的是必然有鐵鍋、菜刀等,一口鐵鍋有15kg吧(古代的工藝),曲轅犁等農具用鐵也不少——平均每戶至少30kg。

 北宋末在冊的百姓,有5100萬戶,大概有163萬的保有量。就這還不算黑戶人口的擁鐵器量!

 再對比下舊中國解放前,民國時期。

 1927年,才900多噸;(民國27年即1938年,從38年算起)!

 直到1934年,年產才12048噸。這妥妥的民國時期,連古代的宋朝時的鐵器產量都tm不如呀!

 可以看出所謂,中華民國黃金十年的生產力,基本停留在古代都不如的年代。戰爭果然是破壞一切的大根源,只有和平才能發展經濟。

 當時,日本8年鋼產總量是中國的1000多倍,而美國又是日本10倍以上(相當於中國的一萬倍),連俄國也是日本2倍多,而德國又是日本的3倍多。難怪中國當年讓這些列強,一個接一個的吊打!

 所謂的,民國工商業的大發展, 不過是癡人說夢。

 那些所謂工商業,基本都是依靠出賣茶葉絲綢等農業產品,或者礦業資源暴富的資本家買辦購買西洋機器開辦的紡紗業,麵粉業。因為這兩個行業最來菜,賺錢最多最快。

 真正的民族工業之根,重工業幾乎就是零,因為不能生產出鋼鐵,所以造不出任何飛機大炮,連生產子彈的能力都極低。間接等於是列強的半殖民地!

 在如此情況下,我紅軍,八路軍不依靠外國列強。很多槍鋼,刀鋼還有其他生產工具用的鋼鐵就是用古法煉的,質量還可以——

 因此,足夠的熟練的匠師完全可以生產更多的鋼鐵,代替半工業化生產。關鍵看需求,很顯然宋朝滿足這些條件!

 
 老鐵!還在找"大宋主神王爺"免費小說?
 百度直接搜索: "" 看免費小說,沒毛病!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