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主神王爺》第二百零七章 錢財動人心,節操扔1邊!
換個朝代,以明代頂峰時期為例。

 人口也超不過2億,拋去其他少數民族,官吏數量2000:1,也就是20萬官員,一個官員需要100個文化人幫助運行社會,也不過2000萬,最高也才10%。

 元朝就更不用說了,是外來民族,蒙古人沒有文字,後來創立文字也不是為了給教化。漢人九儒十丐,有氣節的讀書人多半殉國,這種文化下識字率更低,元朝是唯一一個被宗教推翻的朝代。幾乎文盲率99%!

 歷史向上推,南北朝一代戰亂頻發,胡虜兵將漢族女子當做兩腳羊吃食,這種環境下,還能有幾個讀書人?

 三國時期更不用說,黃巾肆虐,十室九空。劉安都能殺妻,能有千分之三的識字率就是萬幸。

 就算是戰國時期的,出了孔夫子聖人的時代。

 孔子作為辦學的先賢,孔子之前還沒有像樣的學校,所以只有貴族能受教育,文盲率就更高了,超過99%。否則,也不會孔夫子振臂一呼,學生多如牛毛,實在是老師少呀。

 唯一文盲率少一點的兩個朝代,朱子龍估計也就只有漢初和宋朝了。

 當然,漢代的重視教化,是地方官推行風俗,可能識字率會高一些。但是教化推行依靠的是口口相傳,而不是文字。書同文並沒有多久,因為秦二世而亡。所以漢代多依靠循吏進行教化,其文化比例不會高於宋朝。

 那怕是1949年,新中國掃盲之前,文盲率也有80%!

 -

 情況最好的,就是宋代了。

 我們總以為,古代勞動人民是不識字的,是被剝奪了受教育權利的,事實恐怕不完全是這樣。孔子有教無類,他把本來是貴族的教育向民間大眾開放了。

 而宋朝皇帝又特別推薦德治和文治,經濟發展歷朝之最。

 在宋代,是有三年義務教育傳統的。這個時間,大概是兒童三到六歲,也就是蒙學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能調皮搗蛋,但又沒有勞動能力,所以家長一般願意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送去私塾。

 (經濟發達的朝代,再窮的人也送的起幾歲的小孩子識幾個字。)

 親臨穿越到大宋這麽久的朱子龍,經過調查,知道宋朝很多農民是受過三年左右的蒙學教育的。上學的不只是男孩,也有女孩。甚至於有些富裕的村落裡,還有女館,專教女生的。也有專門給女孩讀的蒙學書!

 當然,你要說這些書給女孩的教育都是封建的、壓抑人性、侮辱人格的。那朱子龍無話可說,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古代封建王朝,會和你21世紀的新中國一樣,講究人人平等。

 這裡只是講的文盲率而已,這也是朱子龍決心開創報紙的基礎。

 有些人可能不會寫字,但是識字和聽說是沒問題的。這就好像一些少數民族到後世21世紀,還有很多是沒有文字的,其中包括一些大民族。

 難道這些人都是沒有教養的?還是沒有知識的?

 其實他們的知識、文化、修養,都是代代相傳,口傳心授,未必見得比所謂文明人差。他們的生活、人生也可以很健康、很幸福。

 -

 “王爺,這幾位是開封府裡的書吏。”第二天,金管家應朱子龍的要求,從開封府借了幾名書史過來。

 “幾位快快請坐!”朱子龍表現的很熱情。

 幾個書生掛了史名,卻根本不是官,見朱子龍這麽客氣,多少有些受寵若驚的模樣。

 不得不說,宋朝的科舉其實是最坑爹的。

 你想考中做官,必須一次性成功。沒有中轉站,打個比方,你先考中秀才,然後是舉人。緊接著就要衝擊進士,然後去做官了。

 你努力考中了舉人,先別高興。這身份TM是個臨時的,就跟21世紀的新中國高考考生一樣,考前你是,考完就不是了。你回去複讀二三年,回來再考又是高考考生了。

 只有連中才可以一直撐到進士及第,我勒個去,那些魁首真是了不起。難怪,每個東華門前唱名的書生,都給外界稱為文曲星下凡?

 都TM真是萬中選一的超級學霸,才有可能成功。

 可想而知,宋朝的壯元含金量,是有多麽的高。

 幸好秀才的基礎位置是保留的,否則,還不把讀書人玩到崩潰。嗯,另外,因為宋代當官的方法不只有科舉一個門路,也算是減少了讀書人的心中壓力。

 特別是恩蔭制度就更加讓人冒白眼了,官員都不要考,直接上。如果皇帝對你有印象,就升的和火箭一樣。別看高衙內的老爸老高,官位是武將,但文官位置,皇帝也是能封的。

 -

 讓朱子龍召喚而來的這幾個書史,一直沒有中過舉人,進士就更別想了。不是每個讀書人都是學霸的!

 而且他們的家境本來就很一般,全家為了供出一個秀才,家裡一點家底都耗費的差不多了。不得已認命了,放棄了當官的夢想,去開封府當個書史。混個臨時工,拿點工資養家先。

 落座上茶後,朱子龍並沒有任何看不起他們的樣子。

 相反,做為21世紀吊絲的朱子龍,對他們的情況還十分的感同身受。而且,他搞的報紙,就是需要這種人才。

 是的, 這樣的家境不太好的落榜書生,在別的宋朝文人和官員眼中,多半沒什麽太大的價值了。

 但是,在朱子龍眼中,卻是寶貝啊。

 朱子龍講了自己的要求後,拿出內部新報紙的大概樣子給他們幾個人看,說道:“我要一批人才為我的報社當記者,就是做事的意思。每個人三五天最少一篇稿子,八百字以上,潤筆費底金一兩銀子。示反映情況提升價格!”

 聽了這話,幾個書史相互間看了眼,心裡默默的算開了。

 稿子的內容並無太大要求,只要過了初審就差不多。三五天一兩銀子,一個月下來就是隻少十兩左右,也不看那示情況提升了,就這基本就挺誘人的了。

 這麽一算,幾人心裡下一跳,有些小激動。

 “如此,多謝王爺,多謝報社了。”幾個書史連忙站起來,向朱子龍行禮道謝。錢財動人心,節操扔一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